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身份致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探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互联网使人们拥有了现实身份之外的网络身份。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冲突,并分析自我同一性焦虑的三个阶段,为重塑身份同一性提供建议。
作者
李冉冉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3期110-111,共2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现实身份
网络身份
自我同一性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简介
李冉冉(1996—),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85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龙波宇.
基于对网络符号的文化分析透视青年大学生身份焦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79-81.
被引量:9
2
南长森.
阅读识别身份:数字时代阅读方式变革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2):69-75.
被引量:23
3
梁虹.
互联网治理的挑战:技术与文化身份的视角[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B12):102-107.
被引量:5
4
张杰.
通过陌生性去沟通:陌生人与移动网时代的网络身份/认同——基于“个体化社会”的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16,38(1):102-119.
被引量:43
5
彭兰.
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J]
.中国编辑,2020(4):34-40.
被引量:208
6
王姝.
网络空间人的自我异化问题刍议[J]
.理论界,2005(2):66-6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赵建军.
技术理性的现代展现及其未来命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0):48-51.
被引量:47
2
梅琼林,杨文娟,陈旭红,沈爱君.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J]
.重庆社会科学,2006(4):116-118.
被引量:7
3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2006年中国传播学论坛,830页.
4
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第21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古登斯、斯科特·拉什著.《自反性现代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9页.
6
王志弘.(1998).《流动、空间与社会:1991-1997论文选》.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7
Bauman, Z. ..(2001). Globalization: The human consequences (Trans.).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Original work was published in 1998).
8
Bauman, Z. ..(2002a). ThinMng Sociologically (Trans.). 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Original work was published in 1990).
9
Bauman, Z. ..(2002b). PosOnoderniO and Its Discontents (Trans.). Shanghai: Xuelin Press (Original work was published in 1997).
10
米歇尔·福柯.(1997).地理学问题.载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
285
1
杨宁.
残障群体的媒介呈现与形象建构——以短视频平台场域中的残障博主为视角[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4):122-126.
被引量:7
2
刘晓静,罗艺晨.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以哈尔滨在地博物馆为例[J]
.新闻传播,2024(16):46-48.
被引量:3
3
岳山,张彦.
互联网亚文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传播——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
.新闻传播,2021(18):23-24.
被引量:4
4
黄滢诺.
高校学生的媒介化生存:以校园Vlog为例[J]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1):170-246.
5
赵云泽,路梦婷.
人工智能时代短视频成瘾原因及解决机制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7(3):127-138.
被引量:3
6
秦瑜明,宋君仪.
互动的真实:全媒体视域下纪录片与受众互动的一种思考[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4):135-144.
被引量:1
7
王婧雯.
从民间艺人到网络红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者的网络影像实践与身份认同[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199-210.
被引量:1
8
李登博,何颖,邓庄.
湘绣数字移动传播的特色、困境与对策[J]
.新媒体研究,2023,9(3):64-67.
被引量:1
9
杨婕.
媒介依赖视角下的云自习室直播行为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2,8(17):41-44.
被引量:4
10
罗蓓蓓.
网络空间中的“表演”: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自我呈现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2,8(1):82-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5
1
段立.
网络身份隐匿状态下大学生舆情监管与思政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2):99-99.
被引量:2
2
南长森.
阅读识别身份:数字时代阅读方式变革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2):69-75.
被引量:23
3
黄崇敬.
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思维的作用及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2018(36):155-156.
被引量:3
4
李敬怡.
社交媒体对招聘的应用和影响[J]
.人力资源管理,2015(9):94-94.
被引量:5
5
张杰.
通过陌生性去沟通:陌生人与移动网时代的网络身份/认同——基于“个体化社会”的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16,38(1):102-119.
被引量:43
6
刘夏.
侮辱网络虚拟身份的刑法规制研究[J]
.理论月刊,2017(8):165-170.
被引量:4
7
吕越,许苗苗,郑文智.
社交媒体助力企业招聘——以信息不对称为视角[J]
.北方经贸,2018(8):134-135.
被引量:2
8
李婉婷.
社会同一性理论视域下中国人的“集体自尊”探析——基于“十九大”背景下的中国发展视野[J]
.文教资料,2018(2):74-75.
被引量:1
9
龙波宇.
基于对网络符号的文化分析透视青年大学生身份焦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79-81.
被引量:9
10
赵爱霞,左路平.
自媒体赋权语境下大学生身份建构的二重化[J]
.当代青年研究,2019,0(2):91-9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孙盛华.
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求职和建立网络虚拟身份初探[J]
.大众标准化,2021(23):145-147.
被引量:2
2
饶伦诗,魏华.
当代大学生的“数字身份”之困——基于“身份镜”理论的分析[J]
.长江论坛,2022(6):52-58.
3
袁素霞,许魁义.
社会同一性视角下基层图书馆的红色文化空间建设研究[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4(5):72-7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饶伦诗,魏华.
当代大学生的“数字身份”之困——基于“身份镜”理论的分析[J]
.长江论坛,2022(6):52-58.
2
郁之涵,李想.
HR个人品牌对大学生求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11):144-148.
1
常学洲.
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35-38.
2
刘甜甜.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字符级用户名嵌入跨社交网络身份匹配算法[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5):197-198.
3
蔡国明,汪淼,李瑞锋,王晋东,徐开勇.
基于eID的电子签名系统设计与应用[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0,21(4):476-481.
被引量:1
4
吕嘉禾.
技术垄断视野下碎片化表征的扩张[J]
.新媒体研究,2020,6(23):7-11.
被引量:2
5
孙思远,戈悦,文霄,袁杭,赵虎庆.
不同专业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基于徐州市高校的调查分析[J]
.就业与保障,2020(23):35-38.
被引量:1
6
李自娟.
提高英语应用自我效能感,促进高中生英语学习[J]
.读与写(中旬),2021(3):174-174.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