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夏文佛经库藏丰富,同一佛经常有不同版本存世。通过对不同版本佛经地对勘研究可以了解佛经从最初的翻译、传抄与刊刻到后期的校勘这一过程中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发生的变化。本文从文字和语言两个层面梳理西夏佛经文献校勘的主要类型,文字层面包括通假字、异体字、避讳字等;语言层面主要为遣词用句的差异。校勘所得的语言材料在文献学、音韵学及训诂学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用于判断不同版本佛经的译经年代,在认识西夏语语音面貌、订正文字、证明通假、考定词义、推求语法等方面也发挥了功用。
出处
《西夏学》
2021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基于汉语通语与方言研究的番汉对音数据库建设”(20VJXT016)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1YJ140005)的资助
作者简介
麻晓芳(1982—),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就语言学和西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