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边地诗歌的话语建构及当代价值——以谢夷珊诗集《兰卡威一日》作例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边地”属性,在边地与边地之间、边地内部各民族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混杂、多元的文学地理境况。谢夷珊的行走足迹遍及多个国家、地区,在自身文化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书写世界各地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淳朴的人文景观,赋予了诗歌内容“世界”写作特征。来自世界多个地域、多种民族和多样文化的边地诗歌,展现出边地的异域性、差异性书写特征,为当代文学带来了新的观看视角,也为21世纪广西诗歌创作带来了启发。
作者 董迎春 张里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9-45,2,共8页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心立项项目“新世纪广西少数民族诗歌‘新乡村叙事’研究”(2022KFXDM01)。
作者简介 董迎春,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当代西方文论、当代诗歌、创意写作与戏剧影视学等。曾应邀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境外高校讲学。在《民族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反讽时代的孤寂诗写——当代诗歌话语研究》(2012)、《走向反讽叙事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符号学研究》(2013)、《“独自走上我的赤道”——海子“大诗”谫论》(2017)、《当代诗歌超验论》(2018)等8部专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2017)、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2022);张里,男,重庆秀山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诗歌。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93

共引文献2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