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间歌谣的非文本性刍议 被引量: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ariant Versions of Folk Song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口传歌谣的典型特征是非文本性,这种非文本性首先表现为异文性。口传歌谣没有固定的文本,人们的每一次唱诵,每一次记录都会生成一个新的文本。再者表现为多元性,口传歌谣没有固定作者,也不以书面文本方式流传,因此口传歌谣可以被多元化讲述。同时也表现为多义性,口传歌谣以唱诵为主,一旦将口传歌谣书面文本化,人们就要将歌谣的音、字一一对应,这就为口传歌谣差异化文字文本的出现及释读提供了条件。 Having no fixed version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of folk song.Firstly,a folk song may have many different versions.It is possible that people will create a new version while singing a song.Secondly,since there is no specific writer,people can change the content of a folk song to meet their needs.Thirdly,folk song is sung orally,when people record a folk song in written word,they often come up with different homophones,which accordingly will create varied versions and give new meanings to the song.
作者 王娟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与民俗》 2021年第4期83-89,共7页 Journal of Arts and Folklore
关键词 非文本性 歌谣 民俗学 口头传统 Variant Version Folk Song Folklore Oral Tradition
作者简介 王娟,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5

  • 1朱自清.《中国歌谣》,《朱自清全集》第6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46页.
  • 2.《三国志·吴书·陆凯传》[M].,.第1402页.
  • 3《明史》卷三十《五行志》,中华书局,1974年4月版.
  • 4杨慎.《古今风 谣》.
  • 5(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 6朱自清:《从〈杵歌〉说到歌谣的起源》,《歌谣》周刊第2卷第16期.
  • 7(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二《明诗第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8陈志良:《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1942年,第16-17页.
  • 9(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巻七十二《乾符ニ年正月七日南郊赦》,民国适园丛书刊明钞本. 韦昭注《国语.晋语》.
  • 10(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