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道德情感与主体超越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道德情感是解读孟子性善论的一个面向,从儒学史角度看,目前从伦理学角度深入挖掘情感的内涵,可承接清代以来对宋明心性儒学的反思和近代以来对儒学现代化的探索。以道德情感解读性善论,必须面对经验层面的私人情感如何实现普遍化和客观化的问题。前辈学者从情感的理性化、情感的超越性角度提供了有益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探索的分析,指出道德情感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应从人作为"类"来理解,道德情感才能真正作为德性的基础、本源和开端。儒家的道德情感理论建立在独特的个体观念基础上,主体超越指向的是天人境界和万物一体。
作者 李春颖
出处 《中国儒学》 2020年第1期312-322,共11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5

  • 1张奇伟.孟子“性善论”新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72-77. 被引量:8
  • 2孙周兴.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低沉的情绪?——海德格尔对哲学基本情绪的存在历史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6):7-13. 被引量:9
  • 3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欧东明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38页.
  • 4罗姆巴赫,2009年.《作为生活结构的世界-结构存在论的问题与解答》,王俊译,上海书店.
  • 5《罗汝芳集》,2007年,凤凰出版社.
  • 6《史怀哲自传:我的生活和思想》,2004年,梁祥美译,台北志文出版社.
  • 7谭嗣同,1958年.《仁说》,中华书局.
  • 8杨万里.《诚斋集》,《四部丛刊》本.
  • 9《朱子全书》,2002年,安徽教育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10Batson, D. , 1991, The Altruism Question: Toward a Social-psychological Answer, Hillsdale, NJ: Erlbaum.

共引文献8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