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禽之辨是儒家的重要論題,從其創始人孔子開始,儒家即開啓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孟子、荀子沿着孔子仁禮合一之學的思路將人禽之辨的問題引向了深入:孟子的人禽之辨以仁學觀念爲基,以性善論來説明内在於人的道德情感和意識,進而確認人的道德性存在,將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定位爲通過存養擴充善心的道德修養工夫,過上一種道德的生活;荀子的人禽之辨以禮學觀念爲本,他先通過群論來確認了人的群體性(社會性)存在,又通過性惡論説明了人也有同於禽獸之性(動物性)的一面,若任由其自然發展會導致群體失序的惡果,在此基礎上,荀子提出了“禮”的制度規範建構的問題,將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定位爲通過接受“禮”的規範和約束,過上一種合群的生活。
出处
《诸子学刊》
2022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基金
山東省泰山學者工程(tsqn201812060)
山東省濟寧市尼山學者工程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儒學事件研究”(20CWTJ14)
曲阜師範大學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課題“君子人格及其教育涵養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鄭治文(1987—),男,雲南騰冲人。歷史學博士,現爲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先秦儒學、荀學、宋明理學研究,著有《文明對話與中國文化:以“文明對話與儒學三期發展”爲中心的考察》《道德理想主義與政治現實主義的統一:荀子政治哲學思想特質研究》等,在《中國哲學史》《文史哲》《東岳論叢》《孔子研究》《齊魯學刊》等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