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郭店楚簡重見天日後,聚訟千年的思孟五行問題似乎得以塵埃落定,實則荀子非難思孟五行的原因即思孟五行背後“僻違、幽隱、閉約”的神秘性因素究竟何解,非但没有就此解開,反而愈發撲朔迷離。而《漢書·藝文志》中被人們所忽視的兵陰陽“《孟子》一篇”,則是解决這一疑問的關鍵。從兵陰陽“《孟子》一篇”入手,通過系統梳理《漢書·藝文志》“互著”“别裁”的著録特點,本文發現《孟子》文獻的早期面貌並非“醇乎醇”,而是存在着式法(陰陽五行的具象化)背景。具體包括:兵陰陽《孟子》是漢代最早被序次整理並藏之秘府的《孟子》類文獻;兵陰陽《孟子》與儒家《孟子》爲《孟子》文獻的一書兩載;早期《孟子》文本構成的核心内容包括《漢書·藝文志》所載的兵陰陽《孟子》一篇以及儒家《孟子》十一篇。以此爲基礎,與兵陰陽文獻密切相關的式法(陰陽五行)内容,同樣也應是早期《孟子》文獻的重要構成部分。由此可見,在探討先秦至西漢末年的《孟子》相關問題時,應如方勇先生在《五論“新子學”》中所倡導的,首先應努力糾正“溯逆的誤差”,儘量恢復到“子學的整體系統性”。
出处
《诸子学刊》
2022年第1期191-206,共16页
基金
泰山學者工程專項經費資助項目(NO.tsqn20161024)階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華(1982—),女,山東濟寧人。文學博士,現爲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教授,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青年專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東亞語言文化系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先秦兩漢孟子學與經學研究,著有《孟子與漢代四家詩》,發表《以“義利之辨”章“冠七篇之首”———劉向、〈漢書·藝文志〉與〈孟子〉早期傳本的經學化》《文景之治與孟子仁政思想的漢初踐行》等學術論文5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