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导出
作品数
3092
被引量
20205
H指数
51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本刊主要刊登本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机械,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油田化学,自动化控制技术,石油工业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科学等专业学科,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
查看详情>>
主办单位
石油大学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0-58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37-1119/TE
出版周期
双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3,092
篇文章
<
1
2
…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水超稠油管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马春红
吴晓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的管道输送问题,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合理的含水超稠油流变特性物理评价模型。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利用所建物理模型对辽河油田杜229生产区块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含水率、流量对...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的管道输送问题,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合理的含水超稠油流变特性物理评价模型。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利用所建物理模型对辽河油田杜229生产区块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含水率、流量对超稠油流变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含水超稠油的流变模式呈假塑性流体特征。温度和含水率对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视粘度下降。含水超稠油的表观粘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存在一个使粘度发生反转的临界值,临界含水率在50%左右。随流量增加,含水超稠油的表观粘度呈降低趋势,同时流量影响管径选择和输送距离等管输参数。该研究结果为实现超稠油集输和管网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含水率
油管
油流
辽河油田
视粘度
假塑性流体
实验研究
影响
研究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变电磁场积分方程被积函数奇异性的消除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庚骥
王正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矢量的面积分方程因其被积函数具有高阶奇异性,不能直接应用于数值计算。利用分部积分将作用在标量Green函数上的Nabla算子转移到电磁场强上。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发散的线积分可以相互抵消,不会在最后结果中出现。剩下的部分是关于标量G...
矢量的面积分方程因其被积函数具有高阶奇异性,不能直接应用于数值计算。利用分部积分将作用在标量Green函数上的Nabla算子转移到电磁场强上。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发散的线积分可以相互抵消,不会在最后结果中出现。剩下的部分是关于标量Green函数与场强值或与它们的一阶导数值乘积的面积分,这样积分方程的被积函数高阶奇异性被降到一阶,有利于计算机的程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散射场
积分方程
奇异性
并矢Green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疏反褶积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朱振宇
刘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2,共3页
给出了盲反褶积方法的具体实现,并运用Cauchy准则对反演进行了约束(稀疏反演);同时引入了Krylov子空间上优化的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简化了反射系数反演的计算量,并且在反演过程中对过渡矩阵不需要对称正定的限制,提高了计算速度。将此稀...
给出了盲反褶积方法的具体实现,并运用Cauchy准则对反演进行了约束(稀疏反演);同时引入了Krylov子空间上优化的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简化了反射系数反演的计算量,并且在反演过程中对过渡矩阵不需要对称正定的限制,提高了计算速度。将此稀疏反褶积方法运用到地面地震数据的高频恢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反褶积
稀疏反演
预条件共轭梯度法
反射系数
高频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化催化裂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4
作者
山红红
李春义
+2 位作者
钮根林
杨朝合
张建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150,共16页
流化催化裂化(FCC)是最重要的重质油轻质化过程之一。对近年来FCC过程预提升系统、进料系统、提升管反应器、沉降器、再生器的研究进展以及FCC过程功能的拓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同时介绍了TSRFCC-Ⅰ型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的特点及应...
流化催化裂化(FCC)是最重要的重质油轻质化过程之一。对近年来FCC过程预提升系统、进料系统、提升管反应器、沉降器、再生器的研究进展以及FCC过程功能的拓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同时介绍了TSRFCC-Ⅰ型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流化催化裂化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TSRFCC-Ⅰ技术的开发成功是FCC技术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随着石油加工技术的发展,TSRFCC-Ⅰ技术将展现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
TSRFCC-Ⅰ
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
9
5
作者
高雷
朱筱敏
吕雪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 ,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 ,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 ,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 ,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 ,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 ,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演化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受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个泉地区低幅度隆起基本被夷平 ,湖水向南退出 ,在北高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 ,早白垩世发育炎热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发育辫状河沉积 ,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 ,辫状河道沉积在纵向上相互切割叠置 ,形成了厚度较大、延伸距离较远的板状砂体 ,向上泛滥平原沉积增多 ;呼图壁河组以朵叶状三角洲、浅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 ;胜金口组发育滨浅湖和滩坝沉积 ;在连木沁组沉积时期 ,湖水向南迅速退出研究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下白垩统
沉积相
沉积演化
辫状河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套管柱三轴抗挤强度设计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9
6
作者
韩志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48,共6页
重点讨论了我国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新标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即三轴抗挤强度设计中轴向应力计算问题。证明了正确做法应该是用压力面积法计算真实轴向力。文章还给出了真实轴向应力、有效轴向应力和虚应力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关系式,...
重点讨论了我国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新标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即三轴抗挤强度设计中轴向应力计算问题。证明了正确做法应该是用压力面积法计算真实轴向力。文章还给出了真实轴向应力、有效轴向应力和虚应力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关系式,以及应用三轴应力强度理论进行抗挤设计的正确公式,对进一步解决套管柱强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柱
抗挤强度
轴向应力
强度设计
轴向力
关系式
做法
设计问题
计算问题
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信息熵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的聚类方法
被引量:
6
7
作者
潘和平
樊政军
马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4,共4页
简要地介绍了不确定性、信息熵、联合熵、条件熵、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将地层含有某种流体属性(如油层)的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应用于联合熵中,提出其概率分布是特征参数X与流体的特征参数Y的距离函数,再用熵与条件熵之差计算得到的互信息...
简要地介绍了不确定性、信息熵、联合熵、条件熵、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将地层含有某种流体属性(如油层)的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应用于联合熵中,提出其概率分布是特征参数X与流体的特征参数Y的距离函数,再用熵与条件熵之差计算得到的互信息去识别地层的流体属性,即提出了基于信息熵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的聚类方法。利用实际测井资料提取了油气层和水层的特征参数,并利用聚类方法识别出油气层和水层。识别结果与试油结论相符。该聚类方法不仅可用于识别油气层和水层,还可推广应用于划分地层岩性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层
水层
试油
油层
流体
地层
特征参数
联合熵
聚类方法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欢迎订阅《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棒线性规划在预测控制中的应用
9
作者
肖海力
田学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07,111,共4页
研究了在稳态模型不确定情况下有约束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的稳态目标计算问题。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考虑模型参数的变化 ,确定出系统稳态益阵可能变化的最大范围 ,将原来的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鲁棒线性规划问题 ,并利用求解二次锥规划问题...
研究了在稳态模型不确定情况下有约束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的稳态目标计算问题。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考虑模型参数的变化 ,确定出系统稳态益阵可能变化的最大范围 ,将原来的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鲁棒线性规划问题 ,并利用求解二次锥规划问题的方法解决新的规划问题。在Shell塔模型上的仿真实验证明 ,稳态目标计算采用鲁棒线性规划的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线性规划
预测控制
稳态目标计算
仿真实验
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泡沫复合驱微观驱油特性分析
被引量:
41
10
作者
刘中春
侯吉瑞
+1 位作者
岳湘安
吴文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3,共5页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 ,对于亲水及亲油性不同的介质 ,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 ,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特别对泡沫的挤压...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 ,对于亲水及亲油性不同的介质 ,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 ,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特别对泡沫的挤压与占据作用、乳化油滴渗流、泡沫的选择性堵塞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 ,多元泡沫复合驱油过程中形成 3个条带 :前沿条带是混气复合体系及乳状液渗流 ;中间条带既有前沿条带中的两种渗流 ,也有泡沫渗流 ;后沿条带无油 ,以泡沫渗流为主。泡沫对驱扫盲端残余油有很大的优势 ,大泡将小泡挤入盲端 ,小泡将盲端中的油挤出。泡沫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堵塞作用 ,被驱出的油相及乳化的油滴可沿着泡沫之间的液膜绕过泡沫向前运移 ,这对于开发非均质性油藏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复合驱
微观分析
驱油过程
图像分析技术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11
作者
鲜本忠
姜在兴
+2 位作者
杨林海
尹哲
杨万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15,共5页
以泌阳凹陷为例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行了下切谷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首先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一步确定该区下切谷的存在 ,并在多井约束条件下从反演三维数据体中精细解释了下切谷的分布范围、发育...
以泌阳凹陷为例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行了下切谷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首先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一步确定该区下切谷的存在 ,并在多井约束条件下从反演三维数据体中精细解释了下切谷的分布范围、发育规模和内部充填序列 ,对该区下切谷的形成和充填过程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泌阳凹陷下切谷充填过程为“顺源堆积”的新结论。同时针对下切谷内隐蔽圈闭的形成条件 ,选取透镜砂体、上倾尖灭砂体和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的砂体为该区有利砂体 ,进而对 14个有利砂体的展布、组合规律及隐蔽圈闭的类型、规模及位置进行了预测 ,为该区隐蔽圈闭预测和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泌阳凹陷
下切谷
储层预测
隐蔽圈闭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
13
12
作者
陆红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8,共6页
以A盆地B凹陷为例 ,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 ,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 ,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 ,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
以A盆地B凹陷为例 ,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 ,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 ,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 ,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成记录标定法、模型综合标定法 ,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在速度分析中 ,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 ,综合分析物探、地质、测井资料 ,确保对研究区的地震速度有正确的认识 ;在构造解释中 ,一方面需要用地质模式来指导地震解释 ,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来修改和完善地质模式。大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 ,地震解释结果必须既符合地震资料的实际 ,又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地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料
物理勘探
地震解释
层位标定
层序地层学
速度分析
地质模式
断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及其控制
13
作者
李峰
李树荣
刘先广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结合已知机理信息构造动态神经网络 ,进行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 ,给出了权值调整算法。利用获得的模型 ,设计了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由训练好的网络在线提供反馈线性化所需要的信息。为了解决模型失配问题 ,采用内模控制结构来引入模型...
结合已知机理信息构造动态神经网络 ,进行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 ,给出了权值调整算法。利用获得的模型 ,设计了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由训练好的网络在线提供反馈线性化所需要的信息。为了解决模型失配问题 ,采用内模控制结构来引入模型的误差反馈 ,以消除稳态误差。文中给出了仿真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神经网络
非线性系统建模
反馈线性化
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
15
14
作者
李文卓
赵万生
于云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微细电火花加工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微小进给装置、微细电极的制备、微小能量加工电源、与其他技术组合的新型加工技术和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控制技术。比较了微小进给装置与传统的进给伺服系统的结构特点 ,并对各项微细电火花技术的...
微细电火花加工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微小进给装置、微细电极的制备、微小能量加工电源、与其他技术组合的新型加工技术和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控制技术。比较了微小进给装置与传统的进给伺服系统的结构特点 ,并对各项微细电火花技术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微小进给装置的传动精度及系统的频响较高 ;微细电极的制备技术解决了圆柱、圆锥、螺纹等不同形状的电极或微小零件的制备及对硬质合金、聚晶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加工问题 ;可控RC脉冲电源技术易于调整脉冲能量 ,避免发生电弧性脉冲放电现象 ;微细电火花加工可与超声加工、电铸加工等技术组合形成各种复合加工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可用于控制电火花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微型进给装置
微能脉冲电源
模糊控制
特种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
7
15
作者
李振春
刘玉莲
+2 位作者
丁伟
徐淑合
刘洪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36,7,共5页
波动方程法中的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复杂构造和岩性地震成像的关键技术。其中 ,广义屏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它基于散射理论、屏近似和一般Born近似 ,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是条件稳定的。为了提高算法的稳定性 ,提出了基于...
波动方程法中的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复杂构造和岩性地震成像的关键技术。其中 ,广义屏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它基于散射理论、屏近似和一般Born近似 ,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是条件稳定的。为了提高算法的稳定性 ,提出了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即对散射波场成像所使用的介质速度横向扰动公式不做任何近似 ,并且采用与两个延拓深度层中间位置处的地震波场最接近的波场代替层间的平均波场 ,而不是用上一延拓层处的地震波场代替层间的平均波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 ,最优Born近似法对复杂地质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保证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的前提下 ,明显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Born近似
最优Born近似
格林函数
散射波场
叠前深度偏移
计算模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
52
16
作者
胡宗全
朱筱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
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高岭石的后期充填是使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各种成岩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孔隙的发育程度 ;储层孔隙发育具垂向分带性。在纵向上可划分出 4个孔隙发育带 ,这对预测本区侏罗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侏罗系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孔隙发育带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催化三旋用PDC型旋风管内颗粒浓度场的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
4
17
作者
王建军
金有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0,77,共4页
旋风管是炼油厂催化裂化第三级旋风分离器的核心部件 ,其中的颗粒浓度分布状况可直接反映其分离性能的优劣。在流场测试的基础上 ,采用等动采样的原理 ,对PDC型旋风管内的颗粒浓度 ,尤其是双锥内及灰斗内的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全面系统...
旋风管是炼油厂催化裂化第三级旋风分离器的核心部件 ,其中的颗粒浓度分布状况可直接反映其分离性能的优劣。在流场测试的基础上 ,采用等动采样的原理 ,对PDC型旋风管内的颗粒浓度 ,尤其是双锥内及灰斗内的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试 ,得到了旋风管内颗粒浓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将旋风管内分为5个区 ,即 :入口环形区 ,导流锥环形区 ,下行流区 ,上行流区 ,排尘返混区。排尘双锥的下锥内颗粒沿轴向和径向完全返混 ;控制排尘口处的颗粒返混夹带有利于提高旋风管的分离效率。得出了主要结构参数与操作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这为确定旋风管内颗粒的运动轨迹 ,分析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PDC型旋风管
颗粒浓度场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相关法的气-液两相流流型的模糊判别方法
18
作者
顾春来
董守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68,共3页
气液两相管流流型的自动识别一直是多相流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而相关法在气液两相流流量的计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座试验室规模的多相流综合测试环道上 ,由多传感器系统测得气液两相流动的差压波动信号 ,通过计算传感器间的互...
气液两相管流流型的自动识别一直是多相流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而相关法在气液两相流流量的计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座试验室规模的多相流综合测试环道上 ,由多传感器系统测得气液两相流动的差压波动信号 ,通过计算传感器间的互相关函数 ,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了流型的在线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
相关法
模糊判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63
19
作者
刘均荣
秦积舜
吴晓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3,共3页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 ;岩石渗透率发生突...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 ;岩石渗透率发生突变时存在一个阈值温度 ,组分不同的岩石 ,其阈值温度也不同。岩石渗透率的提高是由于岩心受热后产生了新的裂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渗透率
热处理
温度阈值
实验研究
油藏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桁架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英文)
20
作者
颜庆智
俞然刚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89-92,共4页
基于虚功增量理论 ,提出了关于三维桁架的几何非线性的全拉格郎日方程 ,简要讨论了跟踪平衡过程的弧长运算法则。将全拉格郎日方程和弧长方法汇编成计算机程序 ,可用来分析三维桁架结构。数据算例表明 ,计算结果准确 ,说明这种运算方法...
基于虚功增量理论 ,提出了关于三维桁架的几何非线性的全拉格郎日方程 ,简要讨论了跟踪平衡过程的弧长运算法则。将全拉格郎日方程和弧长方法汇编成计算机程序 ,可用来分析三维桁架结构。数据算例表明 ,计算结果准确 ,说明这种运算方法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拉格朗日方程
三维桁架
几何非线性
弹性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水超稠油管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马春红
吴晓东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文摘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的管道输送问题,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合理的含水超稠油流变特性物理评价模型。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利用所建物理模型对辽河油田杜229生产区块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含水率、流量对超稠油流变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含水超稠油的流变模式呈假塑性流体特征。温度和含水率对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视粘度下降。含水超稠油的表观粘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存在一个使粘度发生反转的临界值,临界含水率在50%左右。随流量增加,含水超稠油的表观粘度呈降低趋势,同时流量影响管径选择和输送距离等管输参数。该研究结果为实现超稠油集输和管网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超稠油
含水率
油管
油流
辽河油田
视粘度
假塑性流体
实验研究
影响
研究结果
Keywords
water-bearing super heavy oil
rheological property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apparent viscosity
physical modeling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变电磁场积分方程被积函数奇异性的消除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庚骥
王正楷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文摘
矢量的面积分方程因其被积函数具有高阶奇异性,不能直接应用于数值计算。利用分部积分将作用在标量Green函数上的Nabla算子转移到电磁场强上。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发散的线积分可以相互抵消,不会在最后结果中出现。剩下的部分是关于标量Green函数与场强值或与它们的一阶导数值乘积的面积分,这样积分方程的被积函数高阶奇异性被降到一阶,有利于计算机的程序实现。
关键词
:电磁场
散射场
积分方程
奇异性
并矢Green函数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field
scattered field
integral equation
singularity
dyadic Green's function
分类号
O441.4 [理学—电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疏反褶积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
12
3
作者
朱振宇
刘洪
机构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2,共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y01
KZCX-SW-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大庆石油管理局联合资助项目(49894190)
文摘
给出了盲反褶积方法的具体实现,并运用Cauchy准则对反演进行了约束(稀疏反演);同时引入了Krylov子空间上优化的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简化了反射系数反演的计算量,并且在反演过程中对过渡矩阵不需要对称正定的限制,提高了计算速度。将此稀疏反褶积方法运用到地面地震数据的高频恢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盲反褶积
稀疏反演
预条件共轭梯度法
反射系数
高频恢复
Keywords
blind deconvolution
sparse inversion
precondition conjugate gradients (PCG)
reflectivity series
high frequency recovery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化催化裂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4
作者
山红红
李春义
钮根林
杨朝合
张建芳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150,共1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资助项目(040806-01-00)
文摘
流化催化裂化(FCC)是最重要的重质油轻质化过程之一。对近年来FCC过程预提升系统、进料系统、提升管反应器、沉降器、再生器的研究进展以及FCC过程功能的拓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同时介绍了TSRFCC-Ⅰ型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流化催化裂化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TSRFCC-Ⅰ技术的开发成功是FCC技术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随着石油加工技术的发展,TSRFCC-Ⅰ技术将展现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FCC
TSRFCC-Ⅰ
工艺
研究进展
Keywords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TSRFCC-Ⅰ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TE6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
9
5
作者
高雷
朱筱敏
吕雪雁
机构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文摘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 ,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 ,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 ,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演化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受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个泉地区低幅度隆起基本被夷平 ,湖水向南退出 ,在北高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 ,早白垩世发育炎热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发育辫状河沉积 ,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 ,辫状河道沉积在纵向上相互切割叠置 ,形成了厚度较大、延伸距离较远的板状砂体 ,向上泛滥平原沉积增多 ;呼图壁河组以朵叶状三角洲、浅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 ;胜金口组发育滨浅湖和滩坝沉积 ;在连木沁组沉积时期 ,湖水向南迅速退出研究区 。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下白垩统
沉积相
沉积演化
辫状河沉积
Keywords
Junggar Basin
Sangequan area
lower Cretaceous
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ary evalu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套管柱三轴抗挤强度设计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9
6
作者
韩志勇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48,共6页
文摘
重点讨论了我国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新标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即三轴抗挤强度设计中轴向应力计算问题。证明了正确做法应该是用压力面积法计算真实轴向力。文章还给出了真实轴向应力、有效轴向应力和虚应力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关系式,以及应用三轴应力强度理论进行抗挤设计的正确公式,对进一步解决套管柱强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套管柱
抗挤强度
轴向应力
强度设计
轴向力
关系式
做法
设计问题
计算问题
问题提出
Keywords
casing strength
standard
tri-axial stress strength
effective axial stress
actual axial stress
pressure-area method
buoyancy-factor method
分类号
TE9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信息熵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的聚类方法
被引量:
6
7
作者
潘和平
樊政军
马勇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分公司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474235)
西北石油局局控项目(9806)
文摘
简要地介绍了不确定性、信息熵、联合熵、条件熵、互信息的基本概念。将地层含有某种流体属性(如油层)的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应用于联合熵中,提出其概率分布是特征参数X与流体的特征参数Y的距离函数,再用熵与条件熵之差计算得到的互信息去识别地层的流体属性,即提出了基于信息熵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的聚类方法。利用实际测井资料提取了油气层和水层的特征参数,并利用聚类方法识别出油气层和水层。识别结果与试油结论相符。该聚类方法不仅可用于识别油气层和水层,还可推广应用于划分地层岩性等领域。
关键词
油气层
水层
试油
油层
流体
地层
特征参数
联合熵
聚类方法
信息熵
Keywords
information entropy
clustering method
well log
oil (gas)-bearing 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1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欢迎订阅《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分类号
TE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棒线性规划在预测控制中的应用
9
作者
肖海力
田学民
机构
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07,111,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重点资助项目 ( 990 818-0 6)
文摘
研究了在稳态模型不确定情况下有约束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的稳态目标计算问题。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考虑模型参数的变化 ,确定出系统稳态益阵可能变化的最大范围 ,将原来的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鲁棒线性规划问题 ,并利用求解二次锥规划问题的方法解决新的规划问题。在Shell塔模型上的仿真实验证明 ,稳态目标计算采用鲁棒线性规划的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
关键词
鲁棒线性规划
预测控制
稳态目标计算
仿真实验
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robust linear program
steady-state target calculation
predictive control
simulation
分类号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泡沫复合驱微观驱油特性分析
被引量:
41
10
作者
刘中春
侯吉瑞
岳湘安
吴文祥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3,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99"滚动项目 ( 990 5 0 9-0 4)
文摘
利用微观仿真光刻玻璃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 ,对于亲水及亲油性不同的介质 ,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 ,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的微观驱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特别对泡沫的挤压与占据作用、乳化油滴渗流、泡沫的选择性堵塞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 ,多元泡沫复合驱油过程中形成 3个条带 :前沿条带是混气复合体系及乳状液渗流 ;中间条带既有前沿条带中的两种渗流 ,也有泡沫渗流 ;后沿条带无油 ,以泡沫渗流为主。泡沫对驱扫盲端残余油有很大的优势 ,大泡将小泡挤入盲端 ,小泡将盲端中的油挤出。泡沫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堵塞作用 ,被驱出的油相及乳化的油滴可沿着泡沫之间的液膜绕过泡沫向前运移 ,这对于开发非均质性油藏极为有利。
关键词
泡沫
复合驱
微观分析
驱油过程
图像分析技术
仿真模型
Keywords
foam
combination flooding
micro-visual analysis
oil displacement process
image analysis technology
imitated model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11
作者
鲜本忠
姜在兴
杨林海
尹哲
杨万虎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胜利油田清河采油厂地质所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原油田测井公司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15,共5页
文摘
以泌阳凹陷为例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行了下切谷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首先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一步确定该区下切谷的存在 ,并在多井约束条件下从反演三维数据体中精细解释了下切谷的分布范围、发育规模和内部充填序列 ,对该区下切谷的形成和充填过程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泌阳凹陷下切谷充填过程为“顺源堆积”的新结论。同时针对下切谷内隐蔽圈闭的形成条件 ,选取透镜砂体、上倾尖灭砂体和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的砂体为该区有利砂体 ,进而对 14个有利砂体的展布、组合规律及隐蔽圈闭的类型、规模及位置进行了预测 ,为该区隐蔽圈闭预测和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泌阳凹陷
下切谷
储层预测
隐蔽圈闭
层序地层学
Keywords
logging constrained seismic conversion method
incised valley
reservoir prediction
subtle traps
Biyang Depression
分类号
P631.8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
13
12
作者
陆红梅
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8,共6页
文摘
以A盆地B凹陷为例 ,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 ,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 ,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 ,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成记录标定法、模型综合标定法 ,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在速度分析中 ,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 ,综合分析物探、地质、测井资料 ,确保对研究区的地震速度有正确的认识 ;在构造解释中 ,一方面需要用地质模式来指导地震解释 ,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来修改和完善地质模式。大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 ,地震解释结果必须既符合地震资料的实际 ,又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地质规律。
关键词
地质资料
物理勘探
地震解释
层位标定
层序地层学
速度分析
地质模式
断裂系统
Keywords
seismic interpretation
horizontal calibr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velocity analysis
geological model
fracture system
分类号
P631.4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及其控制
13
作者
李峰
李树荣
刘先广
机构
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80 3 0 2 0 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Q96G0 2 15 0 )
文摘
结合已知机理信息构造动态神经网络 ,进行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 ,给出了权值调整算法。利用获得的模型 ,设计了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由训练好的网络在线提供反馈线性化所需要的信息。为了解决模型失配问题 ,采用内模控制结构来引入模型的误差反馈 ,以消除稳态误差。文中给出了仿真实例。
关键词
动态神经网络
非线性系统建模
反馈线性化
内模控制
Keywords
dynamic neural network
nonlinear system modeling
feedback linearization
internal model control
分类号
TP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O231.2 [理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
15
14
作者
李文卓
赵万生
于云霞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加工研究所
胜利石油学校机械教研室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97770 2 0 )
文摘
微细电火花加工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微小进给装置、微细电极的制备、微小能量加工电源、与其他技术组合的新型加工技术和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控制技术。比较了微小进给装置与传统的进给伺服系统的结构特点 ,并对各项微细电火花技术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微小进给装置的传动精度及系统的频响较高 ;微细电极的制备技术解决了圆柱、圆锥、螺纹等不同形状的电极或微小零件的制备及对硬质合金、聚晶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加工问题 ;可控RC脉冲电源技术易于调整脉冲能量 ,避免发生电弧性脉冲放电现象 ;微细电火花加工可与超声加工、电铸加工等技术组合形成各种复合加工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可用于控制电火花加工过程。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微型进给装置
微能脉冲电源
模糊控制
特种加工
Keywords
microelectronic dicharge machining
micro feeding device
micro energy pulse power
fuzzy control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分类号
TG66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
7
15
作者
李振春
刘玉莲
丁伟
徐淑合
刘洪文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公司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36,7,共5页
文摘
波动方程法中的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复杂构造和岩性地震成像的关键技术。其中 ,广义屏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它基于散射理论、屏近似和一般Born近似 ,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是条件稳定的。为了提高算法的稳定性 ,提出了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即对散射波场成像所使用的介质速度横向扰动公式不做任何近似 ,并且采用与两个延拓深度层中间位置处的地震波场最接近的波场代替层间的平均波场 ,而不是用上一延拓层处的地震波场代替层间的平均波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 ,最优Born近似法对复杂地质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保证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的前提下 ,明显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
关键词
一般Born近似
最优Born近似
格林函数
散射波场
叠前深度偏移
计算模型
地震勘探
Keywords
general Born approximation
optimized Born approximation
Green's function
scattered wave fiel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calculating model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
52
16
作者
胡宗全
朱筱敏
机构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文摘
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高岭石的后期充填是使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各种成岩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孔隙的发育程度 ;储层孔隙发育具垂向分带性。在纵向上可划分出 4个孔隙发育带 ,这对预测本区侏罗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侏罗系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孔隙发育带
石油地质
Keywords
Junggar basin
Jurassic
reservoir
diagenesis
pore evolution
pore development zone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催化三旋用PDC型旋风管内颗粒浓度场的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
4
17
作者
王建军
金有海
机构
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0,77,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 ( 3910 49)
文摘
旋风管是炼油厂催化裂化第三级旋风分离器的核心部件 ,其中的颗粒浓度分布状况可直接反映其分离性能的优劣。在流场测试的基础上 ,采用等动采样的原理 ,对PDC型旋风管内的颗粒浓度 ,尤其是双锥内及灰斗内的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试 ,得到了旋风管内颗粒浓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将旋风管内分为5个区 ,即 :入口环形区 ,导流锥环形区 ,下行流区 ,上行流区 ,排尘返混区。排尘双锥的下锥内颗粒沿轴向和径向完全返混 ;控制排尘口处的颗粒返混夹带有利于提高旋风管的分离效率。得出了主要结构参数与操作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 ,这为确定旋风管内颗粒的运动轨迹 ,分析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PDC型旋风管
颗粒浓度场
测试
Keywords
cyclone separator
cyclone tub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test
分类号
TQ051.84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相关法的气-液两相流流型的模糊判别方法
18
作者
顾春来
董守平
机构
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68,共3页
文摘
气液两相管流流型的自动识别一直是多相流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而相关法在气液两相流流量的计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座试验室规模的多相流综合测试环道上 ,由多传感器系统测得气液两相流动的差压波动信号 ,通过计算传感器间的互相关函数 ,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了流型的在线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
相关法
模糊判别方法
Keywords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flow pattern
relevant method
fuzzy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O359.1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63
19
作者
刘均荣
秦积舜
吴晓东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99740 0 3)
文摘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 ;岩石渗透率发生突变时存在一个阈值温度 ,组分不同的岩石 ,其阈值温度也不同。岩石渗透率的提高是由于岩心受热后产生了新的裂缝 。
关键词
岩石
渗透率
热处理
温度阈值
实验研究
油藏
储层
Keywords
rock
permeability
thermal treatment
threshold 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study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桁架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英文)
20
作者
颜庆智
俞然刚
机构
石油大学建筑工程系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89-92,共4页
文摘
基于虚功增量理论 ,提出了关于三维桁架的几何非线性的全拉格郎日方程 ,简要讨论了跟踪平衡过程的弧长运算法则。将全拉格郎日方程和弧长方法汇编成计算机程序 ,可用来分析三维桁架结构。数据算例表明 ,计算结果准确 ,说明这种运算方法是正确的。
关键词
全拉格朗日方程
三维桁架
几何非线性
弹性力学
Keywords
TL formulation
arc length
incremental principle of virtural work
3 D truss
tensor
stress
strain
分类号
O343.5 [理学—固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水超稠油管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马春红
吴晓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交变电磁场积分方程被积函数奇异性的消除
张庚骥
王正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稀疏反褶积方法及其应用
朱振宇
刘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流化催化裂化技术研究进展
山红红
李春义
钮根林
杨朝合
张建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高雷
朱筱敏
吕雪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套管柱三轴抗挤强度设计问题的讨论
韩志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信息熵识别油气层和水层的聚类方法
潘和平
樊政军
马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欢迎订阅《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鲁棒线性规划在预测控制中的应用
肖海力
田学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泡沫复合驱微观驱油特性分析
刘中春
侯吉瑞
岳湘安
吴文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鲜本忠
姜在兴
杨林海
尹哲
杨万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陆红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及其控制
李峰
李树荣
刘先广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李文卓
赵万生
于云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李振春
刘玉莲
丁伟
徐淑合
刘洪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胡宗全
朱筱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催化三旋用PDC型旋风管内颗粒浓度场的测试及分析
王建军
金有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基于相关法的气-液两相流流型的模糊判别方法
顾春来
董守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均荣
秦积舜
吴晓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
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三维桁架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英文)
颜庆智
俞然刚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5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