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导出
作品数
8520
被引量
25478
H指数
45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本刊是我国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学术理论刊物,自1957年创刊以来,它一贯明确倡导彪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践行学术性、思想性、原创性;积极参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建设。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沉...
查看详情>>
主办单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0447-662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61-1005/C
出版周期
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8,520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政热经冷”说论析
1
作者
李兴
陶克清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40,共12页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国内外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政热经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俄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中俄双边商品进出口贸易量和金额都屡创新高,中俄关系正走向“政热经不冷”的新常态,一度流行的“政热经冷”观点已然...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国内外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政热经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俄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中俄双边商品进出口贸易量和金额都屡创新高,中俄关系正走向“政热经不冷”的新常态,一度流行的“政热经冷”观点已然陈旧。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应当从“量”的外在表征上升到“质”的深层内核,多角度地探析事实的本质,通过分析双边商品进出口贸易量及其占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了解双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及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货物品类,并从地缘、安全、文化等多因素综合考虑中俄经贸关系。进而提出,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协调发展,把中俄“政热”优势进一步引导和转化为“经热”,促使双方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平衡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俄关系
“政热经冷”
“政热经不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智赋能社会救助的逻辑理路与异化风险治理——基于TOE框架的分析
2
作者
许小玲
张高荣
《人文杂志》
2025年第8期123-131,共9页
迭代的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救助向数智化转型,成为推动分层分类救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智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逻辑理路表现在以数据要素赋能为核心的数据治理逻辑、以系统平台整合主体要素为核心的开放性逻辑和以协同治理聚集合力为...
迭代的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救助向数智化转型,成为推动分层分类救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智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逻辑理路表现在以数据要素赋能为核心的数据治理逻辑、以系统平台整合主体要素为核心的开放性逻辑和以协同治理聚集合力为核心的整体性逻辑。基于TOE综合性分析框架的研究表明,数智技术嵌入社会救助治理带来了技术定位脱靶导致的“沉默少数人”的数字排斥、技术主导僭越引发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权责归属模糊造成的忽视自主和创新的策略行为、部门数智治理碎片化带来的协同发力的组织失灵等异化风险。可从环境、技术和组织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匡正数智化救助理念,优化社会救助数智化平台建设及应用,构筑权责分明、治理规范的数智化综合救助体系,加强规制和协同机制建设等方式助推数智化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社会救助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力-释放”模型下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形成与防治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治菊
陈伟彬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1,共12页
规模性返贫是在返贫监测对象密集分布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在某个风险事件中有较高比例人口返贫的现象,具有明显的群体性、规模性和突发性特征。规模性的识别标准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事件中有较高比例的人返贫”。文章在借鉴“压...
规模性返贫是在返贫监测对象密集分布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在某个风险事件中有较高比例人口返贫的现象,具有明显的群体性、规模性和突发性特征。规模性的识别标准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事件中有较高比例的人返贫”。文章在借鉴“压力—释放”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将规模性返贫视为一种大规模风险事件,其风险诱因是贫困脆弱性与致灾因子交织耦合的结果。一般而言,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可能性比较低,除非有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或灾难,且政府兜底政策失灵。据此,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关键在于降低贫困脆弱性和控制致灾因子,建议将规模性返贫风险治理关口由事后帮扶转向事前防治,增强农户的生计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性返贫
防止返贫
风险
脆弱性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名实相构:晚清“中国古代专制说”生成的逻辑及影响
4
作者
顾少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40,共11页
大致19世纪七八十年代,颇受中国知识精英关注的君民上下是否情通之事,被纳入外来的政体知识中进行论述,于是自秦朝以来君民悬隔的问题,被视为中国作为“君主”政体国家的痼疾,中国“君主”政体说初步形成。19世纪末年,流行的民权话语及...
大致19世纪七八十年代,颇受中国知识精英关注的君民上下是否情通之事,被纳入外来的政体知识中进行论述,于是自秦朝以来君民悬隔的问题,被视为中国作为“君主”政体国家的痼疾,中国“君主”政体说初步形成。19世纪末年,流行的民权话语及衍生的相关论述,被整合入中国“君主”政体说,后者由此逐渐趋向以君权重、民权轻为主的构造。1900年前后,“专制”这一新的政体概念出现,原属于中国“君主”政体说名下的相应描述,被转接到新出的“专制”政体名下,从而迅速构造出中国专制政体说雏形。中国专制政体说最初建构的思想底色,是君与民的二元关系。构筑在这样的中国专制政体说之上的反专制话语,虽有利于打破君权迷思,但没有真正从“人”的政治主体性角度批判专制压迫,反专制背后诉求的“平等”“民主”等理念也无法真正落到“人”的层面,这说明晚清反专制、反压迫的思想解放还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国
专制政体
梁启超
王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古诗十九首》与玄学时间观的契会
5
作者
张节末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7,共12页
《古诗十九首》以时序感为基本主题,感伤生命短暂,而强调重视当下。与《楚辞》和汉代早期诗歌单纯的“伤春悲秋”主题不同,《古诗十九首》积极寻求化解时序意识的方法,跳出绵延的时间洪流,将时间理解为以故代新的瞬间更替,以把握每一刻...
《古诗十九首》以时序感为基本主题,感伤生命短暂,而强调重视当下。与《楚辞》和汉代早期诗歌单纯的“伤春悲秋”主题不同,《古诗十九首》积极寻求化解时序意识的方法,跳出绵延的时间洪流,将时间理解为以故代新的瞬间更替,以把握每一刻之当下存在,来确认生命的意义。从思想史上看,《古诗十九首》的时间观,既与孔子以大全景的方式感知时间流逝不同,也并非对庄子以怀疑精神和认识论触碰当下存在的单纯延续,而是指向了玄学时代时间观的要义。玄学家的《庄子注》还原绝对变化的客观性,以无数生灭刹那更替的“日新”之流来表征时间,将时间之绵延切割为无数的断点,赋予每一瞬间以短暂的时空规定。《古诗十九首》因此为玄学时代所激赏,从时间观的角度看,它构成了玄学时代的诗学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生命短暂
当下性
玄学时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严羽的晋诗观
6
作者
朱志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78,共7页
严羽对晋诗评价很高。这与刘勰、陈子昂的态度截然不同,与钟嵘和沈约的态度虽然相近,但在所指对象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同样有着很大的差异。鉴于晋代诗人所跨越的历史时期和晋代取代曹魏前后的实际情况,严羽的晋诗所指的范围与前人有所不...
严羽对晋诗评价很高。这与刘勰、陈子昂的态度截然不同,与钟嵘和沈约的态度虽然相近,但在所指对象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同样有着很大的差异。鉴于晋代诗人所跨越的历史时期和晋代取代曹魏前后的实际情况,严羽的晋诗所指的范围与前人有所不同。严羽最看重的晋代诗人是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左思等人。他以“高古”“有建安风骨”评价阮籍,以“质而自然”评价陶渊明,以“透彻之悟”“无一篇不佳”评价谢灵运,以“高出一时”评价左思等,都是他“汉魏晋”并称的具体理由,从中反映了他以体制、风骨、气象、悟和自然质朴等诗歌评价标准,对晋诗作了具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晋诗
高古
风骨
自然质朴
透彻之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熊十力大同理论的性质转向——以《读经示要》《乾坤衍》为对比
7
作者
常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无论从千差万别、无可言齐的人类气禀上讲,还是从生生不息、刚健日新的世界变化上讲,早年的熊十力在写作《读经示要》时,都未曾认定一种“人人都是圣人”的大同能够真正到来。直到熊氏晚年在《乾坤衍》中再次重点抉发《礼运》与大同之义...
无论从千差万别、无可言齐的人类气禀上讲,还是从生生不息、刚健日新的世界变化上讲,早年的熊十力在写作《读经示要》时,都未曾认定一种“人人都是圣人”的大同能够真正到来。直到熊氏晚年在《乾坤衍》中再次重点抉发《礼运》与大同之义时,他才抛开了重重疑虑,将大同视为孔子外王学的唯一目标。熊十力的这一转向有着内外两层因素:一方面,熊氏认为孔子晚年坚守大同而弃绝小康,倡导民主革命,他从“体用不二”出发,彻底否定了礼乐与圣人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晚年的熊十力处在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更加重视社会制度的构建问题。在他看来,大同拥有民主、均平、公共的特质,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方案与目标。由此,大同从个体道德的修养转变为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获得了超越道德理想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大同
《读经示要》
《乾坤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私恩”“权利”与“夹棍”:近代中国对养老金的认知变迁与现代性反省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若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40,共12页
养老金(pension)概念于清末舶来中国,至民国之际,中国社会皆将此视作建构理想社会的基石,养老金的重要性已成为新旧割裂、矛盾丛生的近代场域中为数不多的“超越性”共识。在共识建构过程中,养老金内涵的演变存在两个显著特征:养老金性...
养老金(pension)概念于清末舶来中国,至民国之际,中国社会皆将此视作建构理想社会的基石,养老金的重要性已成为新旧割裂、矛盾丛生的近代场域中为数不多的“超越性”共识。在共识建构过程中,养老金内涵的演变存在两个显著特征:养老金性质从君主之“私恩”向公民之“权利”转变;养老金成为“国家养老”观念建构的重要标志。前者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后君臣关系的断裂与国民关系的重构;后者揭示了在年龄秩序与权力秩序的双重解构下,老年群体逐渐从中心走向边缘,人们渴求国家入场,填补传统家族制度崩溃下养老责任的代际性真空。与此同时,民国知识分子进一步认识到养老金制背后的工业秩序俨然已成老年群体的“夹棍”,老年问题本质上是个伪命题,正是现代性的秩序设计将它建构成了社会性“问题”。这无疑是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深刻检讨,反映了时人对现代性的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
权利观念
“国家养老”
现代性反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民国永嘉学派的承传谱系——兼论“温州学派”命名的问题
9
作者
陈云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胡适在晚年回忆存在于北京大学的永嘉学派传人时使用了“温州学派”的命名,是后来研究者主要参考的学术史论述。然而,胡适的命名在学术史意义上是一个误解,他割裂了这个学派与在温州地区渊源已久的永嘉学派的关联。梁启超也误读了这一...
胡适在晚年回忆存在于北京大学的永嘉学派传人时使用了“温州学派”的命名,是后来研究者主要参考的学术史论述。然而,胡适的命名在学术史意义上是一个误解,他割裂了这个学派与在温州地区渊源已久的永嘉学派的关联。梁启超也误读了这一学派自身的承传谱系。钱基博在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的批评中指出,永嘉学派不能被单纯视为汉学考据。从诒善祠塾到求志社,都有着明显的学派嬗变的轨迹,而《新世界学报》《瓯风杂志》则是该学派谱系自我建构的明证。学术界理应恢复原本贯通的学派脉络,恢复该学派本来的命名:晚清民国永嘉学派。胡适、梁启超对同时代“永嘉学派”谱系的误读,可以在陈黻宸、章太炎、钱基博、林损、林尹等人的论述中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学派
温州学派
胡适
孙诒让
陈黻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持续存在的“发现”与四维主义的本体论创新
10
作者
高新民
张文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0,共10页
自亚里士多德至今日盛行于英美的自然主义在研究事物的存在方式时,关注的主要是事物的共时性存在,坚持的主要是实体中心论。而四维主义最有价值的发现是,过去的本体论遗忘了对事物跨时持续存在这一存在方式的研究,于是在批判三维主义等...
自亚里士多德至今日盛行于英美的自然主义在研究事物的存在方式时,关注的主要是事物的共时性存在,坚持的主要是实体中心论。而四维主义最有价值的发现是,过去的本体论遗忘了对事物跨时持续存在这一存在方式的研究,于是在批判三维主义等传统思想时,强调研究时间阶段和一体性时空等新的本体论发现,进而将持续存在提升和定格为本体论的一个新的、汇聚大量创新理论争鸣的研究领域。在我国,用“本体论”一词的学者甚多,但鲜见掘进性、拓展性研究,更不用说创造性研究。因此,关注和研究四维主义及其所引发的围绕持续存在的哲学探讨,对我们思考中国本体论的创新发展无疑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时同一性
持续存在
四维主义
三维主义
本体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国辉格史学的演进、特征及其局限性探析
11
作者
刘耀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7,共11页
英国的辉格史学始于17世纪末期,在19世纪成为主流的历史编撰方式。它强调英国17世纪宪政斗争以来自由、议会统治和宗教宽容的发展,颂扬辉格党人对英国宪政与自由的贡献。从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英国霸权地位的逐渐衰落、辉格党人(自由党...
英国的辉格史学始于17世纪末期,在19世纪成为主流的历史编撰方式。它强调英国17世纪宪政斗争以来自由、议会统治和宗教宽容的发展,颂扬辉格党人对英国宪政与自由的贡献。从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英国霸权地位的逐渐衰落、辉格党人(自由党人)政治力量的没落以及历史学的专业化,再加上辉格史学自身的局限性,曾经盛极一时的辉格史学遭到诸多批评,逐渐式微。然而,广义的辉格史学并没有消亡,而是体现在各种历史书写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格史学
宪政
自由
托马斯·麦考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嵌入与协同: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的转型机制及社会功能
被引量:
3
12
作者
冷芳
卫敬
孙新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31,共10页
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推动农村社区秩序的良性整合,是回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的现实命题。皖南河镇的经验表明,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转型与乡土秩序耦合重嵌的理想类型,该模式促进农村社区共同体从式微走向重建。这一模式以...
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推动农村社区秩序的良性整合,是回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的现实命题。皖南河镇的经验表明,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转型与乡土秩序耦合重嵌的理想类型,该模式促进农村社区共同体从式微走向重建。这一模式以社区嵌入为核心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经营理念与乡土伦理相契合的文化嵌入,二是经营目标与社区利益相整合的利益嵌入,三是经营主体与公共事务相联结的社会嵌入。这种农业经营模式的社会功能体现为生计空间、社会联结、治理生态三重系统的要素协同、结构协同和价值协同。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折射出农业转型与乡土秩序的密切交互关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本土化路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本位
农业规模经营
乡土秩序
耦合重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灭国新法”:清末梁启超对世界大势的剖析
被引量:
9
13
作者
王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9,共14页
辛亥革命前十年,梁启超在言论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那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以生动的文风向国人介绍世界大势,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危局。在这其中,发表于1901年的《灭国新法论》极为重要。梁启超在其中揭示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
辛亥革命前十年,梁启超在言论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那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以生动的文风向国人介绍世界大势,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危局。在这其中,发表于1901年的《灭国新法论》极为重要。梁启超在其中揭示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支配非西方国家的手段,强调前者灭人之国往往不需要直接动用武力,通过金融、借债、修筑铁路、派遣顾问等方式便可完成。梁启超的这些观点,对于近代中国人更为全面地开眼看世界极有助益。也正是在剖析“灭国新法”的脉络下,梁启超提醒国人要注意帝国主义问题。而对帝国主义问题的高度重视,成为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灭国新法”
帝国主义
世界大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就、变局与转型
被引量:
13
14
作者
白永秀
陈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1,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总结梳理“一带一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总结梳理“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的新变局,并提出新时代“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实现五个转型:在政策方向上,由以“走出去”为主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产能合作上,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以绿色数字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在产业结构上,由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到发展现代化产业和发展特色产业并重;在建设目标上,由经济建设为主到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并重;在推动动力上,由政府推动为主到市场推动和政府推动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一带一路”十周年
高质量发展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境界”与“学史”--论唐君毅佛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杨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佛学研究是唐君毅整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从“境界”和“学史”出发,描述了心灵主体由“执”而“觉”再臻于“善”的超越历程,这一历程本身又推动着佛学理论主旨沿着心性论的轨迹,从客观论向主观论进行逻辑演进。二者的交互建构...
佛学研究是唐君毅整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从“境界”和“学史”出发,描述了心灵主体由“执”而“觉”再臻于“善”的超越历程,这一历程本身又推动着佛学理论主旨沿着心性论的轨迹,从客观论向主观论进行逻辑演进。二者的交互建构,使得中国人性论赋予佛学发展目的、方向的规范之时,佛学思想亦为心性论提供了完善心灵主体理论的丰富资源。尽管与整理史料还原佛学史的方法相异,甚至因较强的主体性理解而产生佛学内涵的“偏离”,但是唐君毅力图吸收改造佛学思想,创建道德理想的人文图景之尝试,对当代学术重估中国传统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心灵境界
佛学史
性善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编辑委员会
16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的范围内容、层次结构与制度灵魂角色
被引量:
10
17
作者
刘继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4,共10页
2018年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标志中国现代、普惠性儿童福利时代来临。本文以国家福利责任和社会福利制度理论视角,界定儿童福利观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制度灵魂角色,论述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儿童福利观、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
2018年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标志中国现代、普惠性儿童福利时代来临。本文以国家福利责任和社会福利制度理论视角,界定儿童福利观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制度灵魂角色,论述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儿童福利观、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之间的关系,描述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儿童福利制度范围内容、层次结构,探讨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观与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制度建设之间的内在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现代、普惠、广义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是:重构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制度建设的福利责任主体是国家;现代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主要制度途径是国家为本的政治责任与政治机制;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优先领域与战略重点是以现代家庭福利服务为基础的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儿童福利观
现代儿童福利制度
国家福利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支农经验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
1
18
作者
孙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和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自共产党成立至今,支农政策经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融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都重塑了农村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百年支农经验表明,城乡关系是理解支农政策的...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和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自共产党成立至今,支农政策经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融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都重塑了农村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百年支农经验表明,城乡关系是理解支农政策的重要视角,从早期的农村包围城市,解放后的二元经济,到现在的城乡融合发展。借助于对一系列城乡关系政策组合的综合运用,农业、农村逐渐融入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这些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应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并为其提供制度支持;二是在将市场置于支农经济的基础性地位之上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城乡实行一体化提供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支农
支农政策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体与境界——冯友兰的《老子》诠释及其推进
19
作者
林光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7,共10页
当代对《老子》之道的诠释方法与种类很多,但在思维方式上还是以客观论的解释为主流,以冯友兰为代表。冯友兰将道诠释为“总原理”,在哲学史上源于韩非子,在诠释方法上源于西方的本体论与共相论。但冯友兰又提出“四个境界”说,将“道...
当代对《老子》之道的诠释方法与种类很多,但在思维方式上还是以客观论的解释为主流,以冯友兰为代表。冯友兰将道诠释为“总原理”,在哲学史上源于韩非子,在诠释方法上源于西方的本体论与共相论。但冯友兰又提出“四个境界”说,将“道”境解释为“天地境界”,超越了主客对立的思维,“境界”比“本体”更契合《老子》之道的含义。张岱年的“本根论”克服了冯友兰本体论的局限,牟宗三的“大客观境界”更明确地揭示了道境超越主客对立的特性,从诠释史的角度看是一个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本体论
境界
张岱年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杂志》编委会
20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政热经冷”说论析
1
作者
李兴
陶克清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学术委员会
出处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40,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中俄全面合作研究”(16ZDA040)。
文摘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国内外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政热经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俄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中俄双边商品进出口贸易量和金额都屡创新高,中俄关系正走向“政热经不冷”的新常态,一度流行的“政热经冷”观点已然陈旧。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应当从“量”的外在表征上升到“质”的深层内核,多角度地探析事实的本质,通过分析双边商品进出口贸易量及其占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了解双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及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货物品类,并从地缘、安全、文化等多因素综合考虑中俄经贸关系。进而提出,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协调发展,把中俄“政热”优势进一步引导和转化为“经热”,促使双方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平衡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俄关系
“政热经冷”
“政热经不冷”
分类号
F114.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智赋能社会救助的逻辑理路与异化风险治理——基于TOE框架的分析
2
作者
许小玲
张高荣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2025年第8期123-131,共9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AHSKY2023D065)。
文摘
迭代的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救助向数智化转型,成为推动分层分类救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智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逻辑理路表现在以数据要素赋能为核心的数据治理逻辑、以系统平台整合主体要素为核心的开放性逻辑和以协同治理聚集合力为核心的整体性逻辑。基于TOE综合性分析框架的研究表明,数智技术嵌入社会救助治理带来了技术定位脱靶导致的“沉默少数人”的数字排斥、技术主导僭越引发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权责归属模糊造成的忽视自主和创新的策略行为、部门数智治理碎片化带来的协同发力的组织失灵等异化风险。可从环境、技术和组织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匡正数智化救助理念,优化社会救助数智化平台建设及应用,构筑权责分明、治理规范的数智化综合救助体系,加强规制和协同机制建设等方式助推数智化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关键词
数智技术
社会救助
风险治理
分类号
D632.1 [政治法律]
TP1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力-释放”模型下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形成与防治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治菊
陈伟彬
机构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出处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1,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监测机制和帮扶路径研究”(22&ZD192)。
文摘
规模性返贫是在返贫监测对象密集分布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在某个风险事件中有较高比例人口返贫的现象,具有明显的群体性、规模性和突发性特征。规模性的识别标准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事件中有较高比例的人返贫”。文章在借鉴“压力—释放”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将规模性返贫视为一种大规模风险事件,其风险诱因是贫困脆弱性与致灾因子交织耦合的结果。一般而言,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可能性比较低,除非有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或灾难,且政府兜底政策失灵。据此,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关键在于降低贫困脆弱性和控制致灾因子,建议将规模性返贫风险治理关口由事后帮扶转向事前防治,增强农户的生计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
规模性返贫
防止返贫
风险
脆弱性
乡村振兴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名实相构:晚清“中国古代专制说”生成的逻辑及影响
4
作者
顾少华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4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新编中国史学史”(23VLS022)。
文摘
大致19世纪七八十年代,颇受中国知识精英关注的君民上下是否情通之事,被纳入外来的政体知识中进行论述,于是自秦朝以来君民悬隔的问题,被视为中国作为“君主”政体国家的痼疾,中国“君主”政体说初步形成。19世纪末年,流行的民权话语及衍生的相关论述,被整合入中国“君主”政体说,后者由此逐渐趋向以君权重、民权轻为主的构造。1900年前后,“专制”这一新的政体概念出现,原属于中国“君主”政体说名下的相应描述,被转接到新出的“专制”政体名下,从而迅速构造出中国专制政体说雏形。中国专制政体说最初建构的思想底色,是君与民的二元关系。构筑在这样的中国专制政体说之上的反专制话语,虽有利于打破君权迷思,但没有真正从“人”的政治主体性角度批判专制压迫,反专制背后诉求的“平等”“民主”等理念也无法真正落到“人”的层面,这说明晚清反专制、反压迫的思想解放还不彻底。
关键词
君主国
专制政体
梁启超
王韬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古诗十九首》与玄学时间观的契会
5
作者
张节末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7,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古诗十九首与玄学时代研究”(19BZW001)。
文摘
《古诗十九首》以时序感为基本主题,感伤生命短暂,而强调重视当下。与《楚辞》和汉代早期诗歌单纯的“伤春悲秋”主题不同,《古诗十九首》积极寻求化解时序意识的方法,跳出绵延的时间洪流,将时间理解为以故代新的瞬间更替,以把握每一刻之当下存在,来确认生命的意义。从思想史上看,《古诗十九首》的时间观,既与孔子以大全景的方式感知时间流逝不同,也并非对庄子以怀疑精神和认识论触碰当下存在的单纯延续,而是指向了玄学时代时间观的要义。玄学家的《庄子注》还原绝对变化的客观性,以无数生灭刹那更替的“日新”之流来表征时间,将时间之绵延切割为无数的断点,赋予每一瞬间以短暂的时空规定。《古诗十九首》因此为玄学时代所激赏,从时间观的角度看,它构成了玄学时代的诗学先声。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生命短暂
当下性
玄学时间观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严羽的晋诗观
6
作者
朱志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78,共7页
文摘
严羽对晋诗评价很高。这与刘勰、陈子昂的态度截然不同,与钟嵘和沈约的态度虽然相近,但在所指对象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同样有着很大的差异。鉴于晋代诗人所跨越的历史时期和晋代取代曹魏前后的实际情况,严羽的晋诗所指的范围与前人有所不同。严羽最看重的晋代诗人是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左思等人。他以“高古”“有建安风骨”评价阮籍,以“质而自然”评价陶渊明,以“透彻之悟”“无一篇不佳”评价谢灵运,以“高出一时”评价左思等,都是他“汉魏晋”并称的具体理由,从中反映了他以体制、风骨、气象、悟和自然质朴等诗歌评价标准,对晋诗作了具体定位。
关键词
严羽
晋诗
高古
风骨
自然质朴
透彻之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熊十力大同理论的性质转向——以《读经示要》《乾坤衍》为对比
7
作者
常达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文摘
无论从千差万别、无可言齐的人类气禀上讲,还是从生生不息、刚健日新的世界变化上讲,早年的熊十力在写作《读经示要》时,都未曾认定一种“人人都是圣人”的大同能够真正到来。直到熊氏晚年在《乾坤衍》中再次重点抉发《礼运》与大同之义时,他才抛开了重重疑虑,将大同视为孔子外王学的唯一目标。熊十力的这一转向有着内外两层因素:一方面,熊氏认为孔子晚年坚守大同而弃绝小康,倡导民主革命,他从“体用不二”出发,彻底否定了礼乐与圣人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晚年的熊十力处在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更加重视社会制度的构建问题。在他看来,大同拥有民主、均平、公共的特质,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方案与目标。由此,大同从个体道德的修养转变为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获得了超越道德理想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熊十力
大同
《读经示要》
《乾坤衍》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私恩”“权利”与“夹棍”:近代中国对养老金的认知变迁与现代性反省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若天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40,共12页
文摘
养老金(pension)概念于清末舶来中国,至民国之际,中国社会皆将此视作建构理想社会的基石,养老金的重要性已成为新旧割裂、矛盾丛生的近代场域中为数不多的“超越性”共识。在共识建构过程中,养老金内涵的演变存在两个显著特征:养老金性质从君主之“私恩”向公民之“权利”转变;养老金成为“国家养老”观念建构的重要标志。前者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后君臣关系的断裂与国民关系的重构;后者揭示了在年龄秩序与权力秩序的双重解构下,老年群体逐渐从中心走向边缘,人们渴求国家入场,填补传统家族制度崩溃下养老责任的代际性真空。与此同时,民国知识分子进一步认识到养老金制背后的工业秩序俨然已成老年群体的“夹棍”,老年问题本质上是个伪命题,正是现代性的秩序设计将它建构成了社会性“问题”。这无疑是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深刻检讨,反映了时人对现代性的反省。
关键词
养老金
权利观念
“国家养老”
现代性反省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民国永嘉学派的承传谱系——兼论“温州学派”命名的问题
9
作者
陈云昊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鲁迅早期阅读史研究(1898—1918)”(2022M71004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周氏兄弟早期阅读史研究(1898—1918年)”(22YJC75100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鲁迅早期阅读书目整理与研究(1898—1918)”(2022CWX042)。
文摘
胡适在晚年回忆存在于北京大学的永嘉学派传人时使用了“温州学派”的命名,是后来研究者主要参考的学术史论述。然而,胡适的命名在学术史意义上是一个误解,他割裂了这个学派与在温州地区渊源已久的永嘉学派的关联。梁启超也误读了这一学派自身的承传谱系。钱基博在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的批评中指出,永嘉学派不能被单纯视为汉学考据。从诒善祠塾到求志社,都有着明显的学派嬗变的轨迹,而《新世界学报》《瓯风杂志》则是该学派谱系自我建构的明证。学术界理应恢复原本贯通的学派脉络,恢复该学派本来的命名:晚清民国永嘉学派。胡适、梁启超对同时代“永嘉学派”谱系的误读,可以在陈黻宸、章太炎、钱基博、林损、林尹等人的论述中得到纠正。
关键词
永嘉学派
温州学派
胡适
孙诒让
陈黻宸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持续存在的“发现”与四维主义的本体论创新
10
作者
高新民
张文龙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0,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意向性与人工智能建模基础问题研究”(20YJA720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格同一性理论最新发展研究”(18BZX113)。
文摘
自亚里士多德至今日盛行于英美的自然主义在研究事物的存在方式时,关注的主要是事物的共时性存在,坚持的主要是实体中心论。而四维主义最有价值的发现是,过去的本体论遗忘了对事物跨时持续存在这一存在方式的研究,于是在批判三维主义等传统思想时,强调研究时间阶段和一体性时空等新的本体论发现,进而将持续存在提升和定格为本体论的一个新的、汇聚大量创新理论争鸣的研究领域。在我国,用“本体论”一词的学者甚多,但鲜见掘进性、拓展性研究,更不用说创造性研究。因此,关注和研究四维主义及其所引发的围绕持续存在的哲学探讨,对我们思考中国本体论的创新发展无疑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关键词
跨时同一性
持续存在
四维主义
三维主义
本体论创新
分类号
B01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国辉格史学的演进、特征及其局限性探析
11
作者
刘耀辉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7,共11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剑桥大学钦定现代史教授群体研究”(2020YBLS174)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比较视野下19世纪牛津和剑桥历史学派研究”(22SKGH080)。
文摘
英国的辉格史学始于17世纪末期,在19世纪成为主流的历史编撰方式。它强调英国17世纪宪政斗争以来自由、议会统治和宗教宽容的发展,颂扬辉格党人对英国宪政与自由的贡献。从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英国霸权地位的逐渐衰落、辉格党人(自由党人)政治力量的没落以及历史学的专业化,再加上辉格史学自身的局限性,曾经盛极一时的辉格史学遭到诸多批评,逐渐式微。然而,广义的辉格史学并没有消亡,而是体现在各种历史书写之中。
关键词
辉格史学
宪政
自由
托马斯·麦考莱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嵌入与协同: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的转型机制及社会功能
被引量:
3
12
作者
冷芳
卫敬
孙新华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31,共10页
文摘
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推动农村社区秩序的良性整合,是回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的现实命题。皖南河镇的经验表明,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转型与乡土秩序耦合重嵌的理想类型,该模式促进农村社区共同体从式微走向重建。这一模式以社区嵌入为核心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经营理念与乡土伦理相契合的文化嵌入,二是经营目标与社区利益相整合的利益嵌入,三是经营主体与公共事务相联结的社会嵌入。这种农业经营模式的社会功能体现为生计空间、社会联结、治理生态三重系统的要素协同、结构协同和价值协同。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折射出农业转型与乡土秩序的密切交互关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本土化路径参照。
关键词
社区本位
农业规模经营
乡土秩序
耦合重嵌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灭国新法”:清末梁启超对世界大势的剖析
被引量:
9
13
作者
王锐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9,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明等级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影响与批判研究”(20CZS046)。
文摘
辛亥革命前十年,梁启超在言论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那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以生动的文风向国人介绍世界大势,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危局。在这其中,发表于1901年的《灭国新法论》极为重要。梁启超在其中揭示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支配非西方国家的手段,强调前者灭人之国往往不需要直接动用武力,通过金融、借债、修筑铁路、派遣顾问等方式便可完成。梁启超的这些观点,对于近代中国人更为全面地开眼看世界极有助益。也正是在剖析“灭国新法”的脉络下,梁启超提醒国人要注意帝国主义问题。而对帝国主义问题的高度重视,成为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梁启超
“灭国新法”
帝国主义
世界大势
分类号
K2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G09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就、变局与转型
被引量:
13
14
作者
白永秀
陈煦
机构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1,共11页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总结梳理“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的新变局,并提出新时代“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实现五个转型:在政策方向上,由以“走出去”为主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产能合作上,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以绿色数字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在产业结构上,由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到发展现代化产业和发展特色产业并重;在建设目标上,由经济建设为主到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并重;在推动动力上,由政府推动为主到市场推动和政府推动并重。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一带一路”十周年
高质量发展
对外开放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境界”与“学史”--论唐君毅佛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杨勇
机构
云南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新儒家代表人物佛学思想研究”(19BZX073)。
文摘
佛学研究是唐君毅整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从“境界”和“学史”出发,描述了心灵主体由“执”而“觉”再臻于“善”的超越历程,这一历程本身又推动着佛学理论主旨沿着心性论的轨迹,从客观论向主观论进行逻辑演进。二者的交互建构,使得中国人性论赋予佛学发展目的、方向的规范之时,佛学思想亦为心性论提供了完善心灵主体理论的丰富资源。尽管与整理史料还原佛学史的方法相异,甚至因较强的主体性理解而产生佛学内涵的“偏离”,但是唐君毅力图吸收改造佛学思想,创建道德理想的人文图景之尝试,对当代学术重估中国传统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唐君毅
心灵境界
佛学史
性善
人性论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编辑委员会
16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分类号
C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的范围内容、层次结构与制度灵魂角色
被引量:
10
17
作者
刘继同
机构
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制度研究”(19BSH159)
财政部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委托课题“我国卫生财政投入政策演进历程及其评价研究”。
文摘
2018年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标志中国现代、普惠性儿童福利时代来临。本文以国家福利责任和社会福利制度理论视角,界定儿童福利观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制度灵魂角色,论述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儿童福利观、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之间的关系,描述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儿童福利制度范围内容、层次结构,探讨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观与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制度建设之间的内在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现代、普惠、广义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是:重构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制度建设的福利责任主体是国家;现代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主要制度途径是国家为本的政治责任与政治机制;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优先领域与战略重点是以现代家庭福利服务为基础的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
关键词
现代儿童福利观
现代儿童福利制度
国家福利责任
分类号
C913.7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共产党百年支农经验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
1
18
作者
孙毅
机构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4,共11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党史·党建项目“北海币‘物资本位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CDJJ02)。
文摘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和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自共产党成立至今,支农政策经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融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都重塑了农村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百年支农经验表明,城乡关系是理解支农政策的重要视角,从早期的农村包围城市,解放后的二元经济,到现在的城乡融合发展。借助于对一系列城乡关系政策组合的综合运用,农业、农村逐渐融入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这些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应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并为其提供制度支持;二是在将市场置于支农经济的基础性地位之上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城乡实行一体化提供公共服务。
关键词
百年支农
支农政策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分类号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体与境界——冯友兰的《老子》诠释及其推进
19
作者
林光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19ZDA024)。
文摘
当代对《老子》之道的诠释方法与种类很多,但在思维方式上还是以客观论的解释为主流,以冯友兰为代表。冯友兰将道诠释为“总原理”,在哲学史上源于韩非子,在诠释方法上源于西方的本体论与共相论。但冯友兰又提出“四个境界”说,将“道”境解释为“天地境界”,超越了主客对立的思维,“境界”比“本体”更契合《老子》之道的含义。张岱年的“本根论”克服了冯友兰本体论的局限,牟宗三的“大客观境界”更明确地揭示了道境超越主客对立的特性,从诠释史的角度看是一个进展。
关键词
冯友兰
本体论
境界
张岱年
牟宗三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杂志》编委会
20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分类号
C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政热经冷”说论析
李兴
陶克清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智赋能社会救助的逻辑理路与异化风险治理——基于TOE框架的分析
许小玲
张高荣
《人文杂志》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压力-释放”模型下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形成与防治
谢治菊
陈伟彬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名实相构:晚清“中国古代专制说”生成的逻辑及影响
顾少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古诗十九首》与玄学时间观的契会
张节末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严羽的晋诗观
朱志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熊十力大同理论的性质转向——以《读经示要》《乾坤衍》为对比
常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私恩”“权利”与“夹棍”:近代中国对养老金的认知变迁与现代性反省
潘若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晚清民国永嘉学派的承传谱系——兼论“温州学派”命名的问题
陈云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持续存在的“发现”与四维主义的本体论创新
高新民
张文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英国辉格史学的演进、特征及其局限性探析
刘耀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嵌入与协同: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的转型机制及社会功能
冷芳
卫敬
孙新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灭国新法”:清末梁启超对世界大势的剖析
王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就、变局与转型
白永秀
陈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境界”与“学史”--论唐君毅佛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杨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编辑委员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的范围内容、层次结构与制度灵魂角色
刘继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共产党百年支农经验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孙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本体与境界——冯友兰的《老子》诠释及其推进
林光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人文杂志》编委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