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产中温α-淀粉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静 路福平 +2 位作者 刘逸寒 刘曦 肖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8,共4页
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得高产中温α-淀粉酶基因工程菌株pWB—amy/WB600,对其在7L发酵罐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来控制发酵液中的溶氧含量,使溶氧浓度控制为15%-25%;采用流... 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得高产中温α-淀粉酶基因工程菌株pWB—amy/WB600,对其在7L发酵罐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来控制发酵液中的溶氧含量,使溶氧浓度控制为15%-25%;采用流加氨水的方式控制发酵液的pH值为6.0~7.5;并且利用间歇补料的方式,有利于酶量的积累,优化过后的发酵液酶活比未优化时提高了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 中温α-淀粉酶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胚胎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天飞 徐兴军 +3 位作者 杨晓杰 吕建伟 于晶 张军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共3页
动物胚胎工程是利用人工方法对动物卵母细胞或胚胎进行改造的技术,本文综述了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包括的内容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胚胎工程 技术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粕中分离蛋白的成分及特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任健 郑喜群 +3 位作者 王文侠 刘晓兰 林国平 夏文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255,共4页
该文以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后的葵花粕为原料,通过盐提酸沉法提取其中的分离蛋白,并对其进行组分分析、氨基酸成分分析、电泳图谱分析和凝胶色谱分析,同时对其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葵花... 该文以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后的葵花粕为原料,通过盐提酸沉法提取其中的分离蛋白,并对其进行组分分析、氨基酸成分分析、电泳图谱分析和凝胶色谱分析,同时对其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葵花籽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FAO必须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相比赖氨酸含量较低,功能特性好于或接近大豆分离蛋白。葵花分离蛋白含有3个主要组分,其分子量分别为380×103,100×103和27×103,绿原酸与分离蛋白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粕 分离蛋白 特性 电泳 凝胶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四种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的分布 被引量:25
4
作者 臧威 孙剑秋 +4 位作者 王鹏 蒋本庆 王登宇 张建 李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根际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地区代表性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种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大量解磷菌和溶磷菌,其中解磷菌达到2.15~6.68&... 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根际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地区代表性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种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大量解磷菌和溶磷菌,其中解磷菌达到2.15~6.68×105cfu·g-1、溶磷菌达到0.7~3.9×104cfu·g-1,解磷菌数量多于溶磷菌;作物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细菌数量间无直接相关性;东北地区农作物根际磷细菌种群结构复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根际土壤解磷菌分别涉及9个、11个、13个、12个菌属,溶磷菌分别涉及9个、8个、9个、7个菌属;4种主要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布的磷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且一般来说根际土壤中解磷菌多样性更高;作物根际磷细菌组成相似性系数在0.50~1.00之间,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溶磷菌的相似性系数高于解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农作物 根际土壤 磷细菌 解磷菌 溶磷菌 种群结构 多样性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产生菌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86
5
作者 周东坡 平文祥 +5 位作者 孙剑秋 周晓辉 刘晓兰 杨德柱 张建平 郑喜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19,32,共3页
报道了 1993年从东北红豆杉树 (TaxuscuspidataSieb .etZucc)的枝条与树皮中分离获得了 2 0余种内生真菌 ,并经代谢产物的薄层层析 (TLC)技术的筛选与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的验证 ,有 3株真菌 (HQ33 ,HQ48,HQ5 4)均是紫杉醇的产生菌。... 报道了 1993年从东北红豆杉树 (TaxuscuspidataSieb .etZucc)的枝条与树皮中分离获得了 2 0余种内生真菌 ,并经代谢产物的薄层层析 (TLC)技术的筛选与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的验证 ,有 3株真菌 (HQ33 ,HQ48,HQ5 4)均是紫杉醇的产生菌。其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为 5 1.0 6~ 12 5 .70 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紫杉醇 东北红豆杉 产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苜蓿脯氨酸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5
6
作者 李波 贾秀峰 +1 位作者 白庆武 唐宇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首蓿累积脯氨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四种苜蓿在不同浓度PEG溶液和一定时间范围内都有游离脯氨酸的累积,而且每种苜蓿在20%PEG溶液中48h游离脯氨酸的量最多,以中牧1号苜蓿累积量最高,... 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首蓿累积脯氨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四种苜蓿在不同浓度PEG溶液和一定时间范围内都有游离脯氨酸的累积,而且每种苜蓿在20%PEG溶液中48h游离脯氨酸的量最多,以中牧1号苜蓿累积量最高,累积脯氨酸是苜蓿幼苗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干旱胁迫 脯氨酸累积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玉米黄粉酶解制备生物活性肽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喜群 刘晓兰 +2 位作者 王晓杰 李里特 江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共3页
采用挤压膨化的方法预处理玉米黄粉,可提高Alcalase酶解玉米黄粉的水解度。确定了Alcalase酶解玉米黄粉的适宜条件,即60℃,pH8.5,底物浓度5%,加酶量3%,反应60min。该条件下玉米黄粉水解度为39.54%,水解物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3819~663Da... 采用挤压膨化的方法预处理玉米黄粉,可提高Alcalase酶解玉米黄粉的水解度。确定了Alcalase酶解玉米黄粉的适宜条件,即60℃,pH8.5,底物浓度5%,加酶量3%,反应60min。该条件下玉米黄粉水解度为39.54%,水解物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3819~663Da之间。Alcalase酶解玉米黄粉的水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粉 挤压膨化 预处理 酶解 分子量分布 生物活性肽 ALCALASE 制备 抗氧化活性 适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苜蓿品种幼苗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5
8
作者 冯昌军 罗新义 +1 位作者 沙伟 王凤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29-32,共4页
在4℃低温条件下,以苜蓿Medicagosativa的2个国外品种Aspire、DK141为材料,研究了苜蓿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品种苜蓿幼苗叶片内SOD、POD酶活... 在4℃低温条件下,以苜蓿Medicagosativa的2个国外品种Aspire、DK141为材料,研究了苜蓿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品种苜蓿幼苗叶片内SOD、POD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酶活性下降后仍能维持高于对照的活性水平;游离脯氨酸绝对含量逐渐增加。从而证明苜蓿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SOD、POD活性和提高脯氨酸绝对含量等保护机制来适应低温胁迫,减轻低温伤害,并且表明Aspire、DK141品种苜蓿抗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低温胁迫 脯氨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徐兴军 吕建伟 +5 位作者 谢振丽 周双涛 计沈斌 张东月 王昌河 邵淑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45-2952,共8页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同时,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啮齿动物的捕获率和生物量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其物种丰富度随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此外,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灌丛区和林-灌交错区内大量的低矮灌丛与萌生丛改善了生境的隐蔽条件与食物资源,为更多物种的共存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得两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小型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栖息地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地面植被对小型兽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力度并不是等同的,对地面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统计生境复杂度或异质性时应考虑不同植被型/生境类型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植被型对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程度随其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林交错区 生境复杂度 异质性 啮齿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藓类植物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沙伟 李晶 +1 位作者 曹同 苏晓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2-485,共4页
本实验针对RAPD反应体系中Taq聚合酶、dNTP、模板和引物等影响较大的因素 ,设计了一组 4因素 4水平的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筛选出了藓类植物RAPD反应体系中这 4个因素的最佳浓度配比 ,并在此基础上从 1 0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30... 本实验针对RAPD反应体系中Taq聚合酶、dNTP、模板和引物等影响较大的因素 ,设计了一组 4因素 4水平的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筛选出了藓类植物RAPD反应体系中这 4个因素的最佳浓度配比 ,并在此基础上从 1 0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30条显示藓类植物遗传差异的多态性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反应体系 遗传差异 随机引物 筛选 试验结果 藓类植物 聚合酶 多态性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登宇 臧威 +3 位作者 孙剑秋 蒋本庆 王鹏 李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脱胶新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晓兰 郑喜群 +2 位作者 江洁 王秀香 周春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研究了温水浸渍亚麻脱胶过程中的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数量、种类和果胶酶活力变化规律 ,分离筛选出了产果胶酶活力较高的厌氧和兼性厌氧菌各 1株 ,研究了这 2个菌株的种子培养条件 ,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接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亚麻脱胶工艺... 研究了温水浸渍亚麻脱胶过程中的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数量、种类和果胶酶活力变化规律 ,分离筛选出了产果胶酶活力较高的厌氧和兼性厌氧菌各 1株 ,研究了这 2个菌株的种子培养条件 ,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接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亚麻脱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亚麻脱胶周期缩短 3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脱胶 果胶酶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沤麻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提醇沉法从葵花籽中提取绿原酸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郑喜群 蒋继丰 +1 位作者 刘晓兰 孙秀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葵花籽富含绿原酸。以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脂后分离出的水浸提液为原料,采用醇沉淀法去除浸提液中的多糖,抽滤浓缩滤液后得到绿原酸。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浸提液浓缩到固形物含量在13%时,加入... 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葵花籽富含绿原酸。以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脂后分离出的水浸提液为原料,采用醇沉淀法去除浸提液中的多糖,抽滤浓缩滤液后得到绿原酸。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浸提液浓缩到固形物含量在13%时,加入浸提浓缩液体积1倍量的95%的乙醇沉淀并过滤掉多糖,反复处理两次,滤液再经真空浓缩得到纯度76%左右的绿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浸提液 绿原酸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重金属胁迫对两种藓类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14
作者 孙天国 沙伟 刘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32-2339,共8页
研究混合金属离子(Zn2+,Cu2+,Pb2+和Cd2+)溶液对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和拟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squarrosus)的膜系统、光合系统的损伤情况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重金属浓度的增加,两种藓类植物体中... 研究混合金属离子(Zn2+,Cu2+,Pb2+和Cd2+)溶液对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和拟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squarrosus)的膜系统、光合系统的损伤情况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重金属浓度的增加,两种藓类植物体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先降后升高再下降;丙二醛含量具应激效应;SOD、POD和CAT活性在低浓度下升高(东亚砂藓≤50μmol.L-1,拟垂枝藓≤30μmol.L-1)。在高浓度下降低(东亚砂藓>50μmo.lL-1,拟垂枝藓>30μmol.L-1);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东亚砂藓中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而拟垂枝藓先升后降;叶绿素含量呈抑制效应。拟垂枝藓的生理变化较东亚砂藓明显,更有利于检测重金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胁迫 东亚砂藓 拟垂枝藓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高羊茅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志 王世发 +1 位作者 徐洪国 刘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5-188,共4页
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坪草为材料,设置3种低温处理:-6、5和0℃处理8 h,并以室温为对照,然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5℃下,CAT的活性在胁迫4 h... 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坪草为材料,设置3种低温处理:-6、5和0℃处理8 h,并以室温为对照,然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5℃下,CAT的活性在胁迫4 h时活性最大;当温度为0与-6℃时,酶的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急剧下降,温度越低,下降越快。叶绿素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温度越低下降越快。脯氨酸含量在0与-6℃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则明显增加。在-6℃时,电解质渗透率明显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6℃时,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上升,低温抗寒锻炼能有效增强高羊茅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低温胁迫 CAT活性 电解质渗透率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TAB沉淀法提取茶多糖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其林 刘钟栋 +1 位作者 任健 孟庆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以信阳毛尖为研究对象 ,以水为溶剂 ,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茶多糖。提取液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进行沉淀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CTAB沉淀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离心时间 1 2min ,CTAB加入量 2 5mL ,沉淀时间 6h ,该条件... 以信阳毛尖为研究对象 ,以水为溶剂 ,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茶多糖。提取液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进行沉淀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CTAB沉淀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离心时间 1 2min ,CTAB加入量 2 5mL ,沉淀时间 6h ,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 1 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CTAB 加入量 溶剂 沉淀时间 最佳工艺条件 得率 茶多糖 提取液 离心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苜蓿愈伤组织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波 贾秀峰 +1 位作者 高美玲 贲文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以3个苜蓿品种幼茎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用叠氮化钠进行诱变处理,经-7℃低温筛选后,测定存活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原2号、准格尔、龙牧801三个苜蓿品种诱变处理后愈... 以3个苜蓿品种幼茎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用叠氮化钠进行诱变处理,经-7℃低温筛选后,测定存活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原2号、准格尔、龙牧801三个苜蓿品种诱变处理后愈伤组织的抗寒性明显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苜蓿品种 抗寒性 NAN3 诱变处理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稀酱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冮洁 吴耘红 +3 位作者 蒋继峰 刘晓兰 邹东辉 邹晓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64,共3页
利用膨化原料和多菌种发酵生产黄稀酱,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制曲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米曲霉As3.951(沪酿3.042)和黑曲霉As3.350分开制曲,混合发酵,二者比例为8∶2。采用稀醪发酵,发酵后期添加鲁氏酵母As2.371增香,添加量为5%,发... 利用膨化原料和多菌种发酵生产黄稀酱,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制曲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米曲霉As3.951(沪酿3.042)和黑曲霉As3.350分开制曲,混合发酵,二者比例为8∶2。采用稀醪发酵,发酵后期添加鲁氏酵母As2.371增香,添加量为5%,发酵15~20d,与传统工艺相比,明显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原料及设备利用率,并且产品质量稳定,风味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黄豆 多菌种发酵 黄稀酱 调味品 双菌制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牦牛肉脂肪酸分析及功能性评价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鹏 孙京新 +3 位作者 王凤舞 王存堂 韩玲 余群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为分析白牦牛肉的脂肪酸组成及功能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甘肃天祝白牦牛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与当地黄牛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牦牛肉与黄牛肉中的脂肪酸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 为分析白牦牛肉的脂肪酸组成及功能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甘肃天祝白牦牛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与当地黄牛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牦牛肉与黄牛肉中的脂肪酸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牦牛肉脂肪酸种类更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牦牛 脂肪酸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对南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旭红 孙为民 +3 位作者 张红燕 迟双汇 黄志龙 王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南瓜种子经不同电场强度处理一定时间 ,研究其萌发状况并测定了 12项生理生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经电场处理后 ,与对照相比 ,种子发芽率提高了 3.2 %~ 9.7% ,电解质外渗率、呼吸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提高 ,... 南瓜种子经不同电场强度处理一定时间 ,研究其萌发状况并测定了 12项生理生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经电场处理后 ,与对照相比 ,种子发芽率提高了 3.2 %~ 9.7% ,电解质外渗率、呼吸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提高 ,静电处理还提高了种子中 CAT、SOD等清除自由基的酶的活性 ,起到了提前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代谢水平的作用。各项指标显示 :以 H、I、J效果最为显著 ,可视为高压静电场处理南瓜种子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物学效应 高压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