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周期光纤光栅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永东 张汇元 +4 位作者 王少杰 杨艳 杨俊慧 蔡雷 李秋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1-1798,共8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通过纤芯基模与包层模之间的耦合感应环境介质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其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背向反射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疾病诊断等各个领域。本文对近年来长周期光纤光... 长周期光纤光栅通过纤芯基模与包层模之间的耦合感应环境介质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其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背向反射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疾病诊断等各个领域。本文对近年来长周期光纤光栅在生物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了总结,首先阐明了长周期光纤光栅生物检测的原理,其次,介绍了长周期光纤光栅表面生物功能膜的常用固定方法,然后对长周期光纤光栅在DNA、葡萄糖、细菌、癌症、病毒等生物物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目前长周期光纤光栅在生物检测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对长周期光纤光栅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栅 光纤 生物检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化合物lignicol促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2
作者 刘长宇 李佳浔 +3 位作者 王聪 李晓彬 张云 李培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对化合物lignicol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利用Vatalanib(PTK787)孵育斑马鱼胚胎(24 hpf)构建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同时暴露于浓度为5、10和20μmol/L的lignicol中24 h,阿魏酸(feruli... 目的基于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对化合物lignicol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利用Vatalanib(PTK787)孵育斑马鱼胚胎(24 hpf)构建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同时暴露于浓度为5、10和20μmol/L的lignicol中24 h,阿魏酸(ferulic acid)作为阳性对照,观察并计算斑马鱼节间血管和肠下静脉血管的生长情况,利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斑马鱼血管生长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PTK787模型组相比,阿魏酸阳性对照组和lignicol样品组斑马鱼节间血管的长度和数量以及肠下静脉血管的长度均有所增加。同时,5、10和20μmol/L剂量下的lignicol能够明显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中的相关基因vegf、vegfa、vegfc、vegfR2、erk2、akt、raf、pkb和plcγ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首次探究化合物lignicol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发现lignicol在5、10和20μmol/L浓度时具有显著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其机制可能是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转录活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使血管长度和数量增加。该研究为化合物lignicol的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col 斑马鱼 促血管生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杜仲雄花水提物抗抑郁活性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夏漓傑 党娇 +4 位作者 张姗姗 张秀军 刘可春 商学良 靳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9-1039,1095,共12页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杜仲雄花水提物(Eucommia ulmoides male flower water extract,EUMF)的抗抑郁活性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通过新型水槽实验检测EUMF对斑马鱼抑郁样行为的缓解情况,后取脑利用qPCR检测抑郁标志基因和...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杜仲雄花水提物(Eucommia ulmoides male flower water extract,EUMF)的抗抑郁活性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通过新型水槽实验检测EUMF对斑马鱼抑郁样行为的缓解情况,后取脑利用qPCR检测抑郁标志基因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检测脑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抗抑郁作用机制。对筛选得到的神经递质转运体活性相关通路基因经qPCR验证,采用ELISA检测EUMF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EUMF中主要活性物质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UMF可显著缓解抑郁样行为,改善催乳素(prolactin,prl)、黑皮质素2型受体(melanocortin 2 receptor,mc2r)、下丘脑神经肽前体(hypocretin neuropeptide precursor,hcrt)等抑郁标志基因的异常表达,具有抗抑郁活性。机制研究表明,EUMF降低了脑内ROS水平,恢复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sod2、谷胱甘肽S-转移酶2(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2,gst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a(glutathione peroxidase 1a,gpx1a)、gpx4a的基因表达,进而缓解氧化应激对神经的潜在损伤,保护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转运体,表现为上调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6b(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6b,slc6a6b)和slc6a11b的表达,提升脑内GABA水平且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5-羟色胺/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 tryptamine/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T/5-HIAA)比值的稳态,从而发挥抗抑郁活性。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揭示了其主要活性成分与SLC6A6、SLC6A11蛋白的相互作用。综上,EUMF可能通过减少脑内氧化应激水平,维持脑内GABA水平及5-HT/5-HIAA稳态,从而发挥抗抑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雄花 抑郁症 斑马鱼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Trichoderma sp.MDCW-16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4
作者 许睿 徐心艳 +5 位作者 徐辉 陈敏君 杨雪芳 李培海 孔凡栋 王聪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69,共8页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来源的海洋真菌Trichoderma sp.MDCW-16与香蕉枯萎病菌共培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等技术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来源的海洋真菌Trichoderma sp.MDCW-16与香蕉枯萎病菌共培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等技术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基于斑马鱼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促血管生成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吡喃酮类化合物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4-羟基苯乙酸甲酯(2)、对乙酰氧基苯乙醇(3)、对羟基苯甲醛(4)、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5)、4-羟基苯乙基-2-(4-羟基苯基)-乙酸酯(6)、戊内酯D(7)、2-(4-羟基苯基)-乙醇(8)、6-((2S,3S)-2,3-二羟基-2-丁基)-3-甲基-2H-吡喃-2-酮(9)、6-((2R,3S)-2,3-二羟基-2-丁基)-3-甲基-2H-吡喃-2-酮(10)。化合物5和8在10和20μmol/L浓度下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类化合物,化合物5和8具有一定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木霉菌MDCW-16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在抗癫痫中的应用及癫痫生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代丽 李江川 +2 位作者 季秀娜 刘可春 靳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34,共9页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癫痫的药物以西药为主,但西药不良反应大,还会出现反弹,加之癫痫的发作机制复杂,西药已无法应对当前国内严峻的癫痫形势。中药是中华民族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具有安...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癫痫的药物以西药为主,但西药不良反应大,还会出现反弹,加之癫痫的发作机制复杂,西药已无法应对当前国内严峻的癫痫形势。中药是中华民族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具有安全、整体调节、不良反应小、易获得等优点,这无疑是抗癫痫药物研发的最好方向。总结了天麻、石菖蒲、钩藤、川芎、丹参、姜黄、全蝎、蜈蚣等25味中药及其抗癫痫作用机制,以及当前用于癫痫研究的盘状网柄菌、秀丽隐杆线虫、黑腹果蝇、斑马鱼、小鼠、大鼠、兔、猫、狗、猴等10种癫痫生物模型,以期为抗癫痫药物的开发和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 癫痫生物模型 抗癫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Zy-AA3家族酶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振宇 公维丽 +4 位作者 马耀宏 朱思荣 王丙莲 韩庆晔 陈彦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2-1207,共16页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AZy)中位于“辅助活性”(auxiliary activities,AA) 3家族的酶属于葡萄糖-甲醇-胆碱氧化还原酶大家族。它们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通过反应产物(H2O2或对苯二酚)协助其他AA家族酶发挥作用,或辅助...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AZy)中位于“辅助活性”(auxiliary activities,AA) 3家族的酶属于葡萄糖-甲醇-胆碱氧化还原酶大家族。它们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酶,通过反应产物(H2O2或对苯二酚)协助其他AA家族酶发挥作用,或辅助糖苷水解酶降解木质纤维素。根据结构序列相似性,AA3家族酶进一步细分为4个亚家族,包括AA3_1 (纤维二糖脱氢酶)、AA3_2 (芳醇氧化酶、葡萄糖氧化还原酶)、AA3_3 (醇氧化酶)、AA3_4 (吡喃糖氧化还原酶)。AA3家族酶因其独特的结构、广泛的用途,近几十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CAZy-AA3家族酶来源、分子结构及改造,对部分AA3家族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3家族酶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亚家族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电极的乳酸检测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彦儒 公维丽 +7 位作者 马耀宏 王丙莲 张振宇 孟庆军 杨艳 杨俊慧 刘庆艾 郑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9-546,共18页
乳酸(C3H6O3),又名2-羟基丙酸、丙醇酸,属于羟基酸的一种。乳酸在食品工业、临床医学、生物技术等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高通量检测不同样品中的乳酸成为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传统乳酸检测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或需要昂贵... 乳酸(C3H6O3),又名2-羟基丙酸、丙醇酸,属于羟基酸的一种。乳酸在食品工业、临床医学、生物技术等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高通量检测不同样品中的乳酸成为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传统乳酸检测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或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乳酸生物传感器可以克服这些限制,不需要样品制备,能够快速、简便、可靠地定量测定食品或血浆中的乳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乳酸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两种类型——基于L-乳酸氧化酶(L-LOD)和L-乳酸脱氢酶(L-LDH)的乳酸生物传感器。本文综述了L-LOD和L-LDH结构特征、来源及催化机理,讨论了改善基于酶电极的乳酸传感器性能的3种策略(电极材料改造策略、酶固定化策略、酶分子工程改造策略),还根据用于制造乳酸生物传感器的不同载体包括膜、透明凝胶基质、水凝胶载体、纳米颗粒等对乳酸生物传感器进行了归类分析,最后本文将目前商品化应用的酶电极乳酸生物传感器特点进行了对比总结讨论,阐述了乳酸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应用方向,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检测 乳酸生物传感器 L-乳酸氧化酶 L-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纯绿青霉醇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风玲 张云 +3 位作者 李培海 李华 杨桂文 刘可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对纯绿青霉醇(viridicatol)抗炎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硫酸铜(CuSO4)构建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评价纯绿青霉醇的抗炎活性。将炎症状态下的斑马鱼(3 dpf)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纯绿青霉醇(30、60和90... 目的利用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对纯绿青霉醇(viridicatol)抗炎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硫酸铜(CuSO4)构建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评价纯绿青霉醇的抗炎活性。将炎症状态下的斑马鱼(3 dpf)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纯绿青霉醇(30、60和90μg/mL)中2 h,布洛芬(ibuprofen,IBF)作为阳性对照,观察斑马鱼神经侧线炎症细胞迁移和聚集的数量变化情况并计算荧光强度;利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斑马鱼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炎症模型组相比,布洛芬组和纯绿青霉醇组斑马鱼炎症细胞迁移和聚集的数量以及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同时30、60、90μg/mL剂量下的纯绿青霉醇能显著提高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抑制炎症相关因子iκbαa、ap-1、nf-κb、il-1b、il8、ptges和myd88的mRNA表达。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探究了纯绿青霉醇的抗炎作用,首次发现其机制可能是纯绿青霉醇激活pparγ表达,抑制nf-κb和ap-1转录活性,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缓解炎症,为纯绿青霉醇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绿青霉醇 斑马鱼 抗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植物啤酒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袭祥雨 崔云前 +2 位作者 陈彩娇 刘昌衡 贾爱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4,共4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需求的增长,传统工艺生产啤酒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啤酒品质的需求。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功能性植物啤酒,可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啤酒的需求。该文综述了苦瓜啤酒、芦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需求的增长,传统工艺生产啤酒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啤酒品质的需求。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功能性植物啤酒,可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啤酒的需求。该文综述了苦瓜啤酒、芦荟啤酒、枸杞啤酒几种新型功能性植物啤酒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他同类植物啤酒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植物啤酒 苦瓜啤酒 芦荟啤酒 枸杞啤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鱿鱼生殖腺磷脂抗MPTP诱发帕金森病的活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俊凡 宋扬 +3 位作者 季秀娜 李晓彬 刘可春 靳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究鱿鱼生殖腺磷脂是否具有抗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发帕金森病的活性。方法:将受精后1 d(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的斑马鱼胚胎脱膜,设置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究鱿鱼生殖腺磷脂是否具有抗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发帕金森病的活性。方法:将受精后1 d(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的斑马鱼胚胎脱膜,设置空白对照组、50μmol/L MPTP处理组、50μmol/L MPTP与不同质量浓度(3、10、20μg/mL)鱿鱼生殖腺磷脂共处理组。4 dpf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实验组转基因斑马鱼Vmat:GFP的多巴胺神经元发育情况和转基因斑马鱼Fli1:GFP的脑部血管发育情况;5 dpf时用Zebrabox斑马鱼行为分析仪分析野生型斑马鱼AB的行为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包括α-突触核蛋白、E3泛素连接酶、PTEN诱导假定激酶1、酪氨酸羟化酶编码基因。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PTP处理组斑马鱼多巴胺神经元缺失、脑部血管损伤,出现帕金森状行为,帕金森病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与MPTP处理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鱿鱼生殖腺磷脂与MPTP共处理组斑马鱼表现出多巴胺神经元缺失比例、脑部血管损伤程度降低,帕金森状行为缓解,相关基因异常表达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生殖腺磷脂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盐酸盐 斑马鱼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不同磷脂促血管生成活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解冬晓 李昊楠 +6 位作者 孟荣华 李培海 张梦启 翟宏斌 刘可春 马耀宏 李晓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82-187,共6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磷脂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活性差异。方法:将受精后发育24 h和72 h的斑马鱼胚胎脱膜,分别用于评估各磷脂样品(分别以大豆、蛋黄和南美白对虾虾头制备)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intersegmenta...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磷脂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活性差异。方法:将受精后发育24 h和72 h的斑马鱼胚胎脱膜,分别用于评估各磷脂样品(分别以大豆、蛋黄和南美白对虾虾头制备)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intersegmental vessel,ISV)和肠下静脉(subintestinal vein vessel,SIV)生长情况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0.25μg/mL PTK787)、阳性对照组和磷脂样品组(20、40、80μg/mL),给药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实验组转基因斑马鱼ISV和SIV的生长情况。结果:对于ISV受损斑马鱼而言,3种磷脂提取物以及2种磷脂市售产品(药品和保健品)均表现出明显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对于SIV而言,3种磷脂提取物以及4种磷脂市售产品(药品和保健品)均表现出明显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南美白对虾虾头磷脂促进血管生成活性更强,效果更加明显;5种磷脂标准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对于ISV受损斑马鱼而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以及高质量浓度(80μg/mL)的鞘磷脂表现出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对于SIV受损斑马鱼而言,所有的磷脂标准品均表现出较明显的血管生成促进作用。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磷脂提取物、市售产品以及磷脂标准品对斑马鱼均具有一定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促血管生成活性 斑马鱼 体节间血管 肠下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抗氧化活性十肽YSQLENEFDR的抗帕金森症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党姣 张姗姗 +2 位作者 季秀娜 刘可春 靳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0-1716,共7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研究一种抗氧化活性十肽YSQLENEFDR (Tyr-Ser-Gln-Leu-Glu-Asn-Glu-Phe-Asp-Arg)的抗帕金森症活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0μmol·L-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 目的基于斑马鱼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研究一种抗氧化活性十肽YSQLENEFDR (Tyr-Ser-Gln-Leu-Glu-Asn-Glu-Phe-Asp-Arg)的抗帕金森症活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0μmol·L-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组以及50μmol·L-1MPTP和不同浓度(2、10、50 mg·L-1)的十肽共处理组。受精后4d(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实验组转基因斑马鱼多巴胺神经元和脑部血管的发育情况;5dpf时,用Zebrabox斑马鱼行为分析仪分析野生型斑马鱼行为并通过qRT-PCR检测帕金森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PTP处理组斑马鱼出现多巴胺神经元缺失、脑部血管损伤、帕金森状行为和帕金森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与MPTP处理组比较,共处理组斑马鱼表现出多巴胺神经元缺失减少、脑部血管损伤降低、帕金森状行为缓解的表征,相关基因表达趋于正常。结论抗氧化活性十肽YSQLENEFDR具有抗帕金森症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症 MPTP 斑马鱼 多肽 多巴胺神经元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帕金森模型研究牡丹籽油微囊粉的抗帕金森病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广萍 靳梦 +2 位作者 张姗姗 刘可春 宋善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5-50,共6页
为了探究牡丹籽油微囊粉是否具有抗帕金森病活性,实验分正常对照组、50μmol/L MPTP处理组、50μmol/L MPTP与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μg/mL)牡丹籽油微囊粉共处理组,将受精后1 d的转基因斑马鱼Vmat:GFP、Fli1:GFP胚胎和野生型斑马鱼A... 为了探究牡丹籽油微囊粉是否具有抗帕金森病活性,实验分正常对照组、50μmol/L MPTP处理组、50μmol/L MPTP与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μg/mL)牡丹籽油微囊粉共处理组,将受精后1 d的转基因斑马鱼Vmat:GFP、Fli1:GFP胚胎和野生型斑马鱼AB胚胎做对应处理。受精后3 d时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转基因斑马鱼Vmat:GFP(n=8)多巴胺神经元的发育情况和转基因斑马鱼Fli1:GFP(n=8)脑部血管的发育情况;受精后5 d时用Zebrabox斑马鱼行为分析仪分析野生型斑马鱼AB(n=8)行为,通过qRT-PCR检测野生型斑马鱼AB(n=40)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syn、parkin、pink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TP处理组的斑马鱼多巴胺神经元缺失,脑部血管损伤,出现帕金森病行为,帕金森病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与MPTP处理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牡丹籽油微囊粉与MPTP共处理组的斑马鱼表现出多巴胺神经元缺失减少,脑部血管损伤降低,帕金森病行为缓解,相关基因异常表达趋于正常,且随着牡丹籽油微囊粉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效果愈加显著。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囊粉具有抗帕金森病活性,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牡丹籽油微囊粉 斑马鱼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色齿毛菌漆酶LacT-1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嘉慧 封佳丽 +4 位作者 卢俊桦 毛林静 胡著然 王莹 楚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6-194,共9页
漆酶可以与多种底物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不同漆酶其性质有一定差异。本文研究的漆酶,由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发酵上清经过(NH_(4))_(2)SO_(4)沉淀、疏水层析(phenyl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DEAE sepharose)和凝胶层析... 漆酶可以与多种底物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不同漆酶其性质有一定差异。本文研究的漆酶,由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发酵上清经过(NH_(4))_(2)SO_(4)沉淀、疏水层析(phenyl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DEAE sepharose)和凝胶层析(TSK gel G2000SWxl)纯化得到,命名为LacT-1。该酶分子量约为65 kD,比活力为41.31 U/mg,回收率为6.57%,纯化倍数为21.86。通过对LacT-1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4.8,酶活在低于30℃和pH为5.4-8时较稳定;三氯乙酸(TCA)对漆酶酶活有促进作用;LacT-1催化底物ABTS的米氏常数K_(m)值为0.075 mmol/L,V_(max)为250000 mmol/(L·min);对甲基橙、酸性红1、活性黑5、考马斯亮蓝、孔雀石绿、结晶紫和溴酚蓝的降解率在71.64%-95.17%之间。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具有较强的pH稳定性,并且与ABTS的结合力较强,可以有效降解一些常见的染料,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一色齿毛菌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降解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Tv-1511及其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小麦、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霍雪雪 张豪 +5 位作者 黄艳华 李哲 郑泽慧 郝永任 王庆玲 郭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111,共9页
滨海盐碱地是具有农业开发利用条件的重要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生长。木霉生物有机肥在改善盐碱地、提高植物耐盐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本单位前期分离得到的一株绿色木霉Tv-1511,设置不同浓度NaCl溶... 滨海盐碱地是具有农业开发利用条件的重要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生长。木霉生物有机肥在改善盐碱地、提高植物耐盐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本单位前期分离得到的一株绿色木霉Tv-1511,设置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以评价其耐盐性;通过水培试验,研究Tv-1511孢子液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究Tv-1511木霉生物有机肥与减量化肥配施对小麦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Tv-1511具有较强的耐盐活性,在含400 mmol/L NaCl的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NaCl对其生长的影响呈持续下降趋势。Tv-1511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抑制,促进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小麦细胞中过氧化氢积累,增强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提高小麦的耐盐性。Tv-1511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15%、30%和100%均可显著促进玉米和小麦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促生增产效果最显著。与不施肥CK相比,Tv-1511生物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组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提高62.90%和71.76%;与常规施肥CF相比提高34.57%和39.6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绿色木霉Tv-1511及其生物有机肥有解盐、促生和增产等多方面功能,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功能菌 生物有机肥 盐碱地 抗氧化防御 促生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BP1的神经内分泌毒性
16
作者 姜鑫 刘思远 +2 位作者 宋扬 靳梦 董小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8-307,共10页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2,4-二羟基二苯甲酮(2,4-dihydroxybenzophenone,BP1)环境暴露对生物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空白对照组(Ctl组)与BP1处理组(2.4μg·mL^(-1)BP1)间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野生...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2,4-二羟基二苯甲酮(2,4-dihydroxybenzophenone,BP1)环境暴露对生物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空白对照组(Ctl组)与BP1处理组(2.4μg·mL^(-1)BP1)间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野生型AB斑马鱼进行行为学检测,基于转基因斑马鱼ioz4Tg/+(AB)观察甲状腺发育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内分泌相关基因表达以验证BP1的神经内分泌毒性。空白对照组与BP1处理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数为390个,GO富集分析共获得包括对刺激的反应、行为、信号和神经突触等与神经内分泌相关在内的46个条目。KEGG分析筛选出22条通路,包括信号转导、内分泌系统、信号分子与相互作用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P1组运动能力限制下降,甲状腺受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fap、dio1、trα、trβ和tshr表达降低,gap43、dio2和tg表达升高。BP1引起斑马鱼神经内分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1 斑马鱼 神经内分泌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竹柳多糖对感觉毛细胞保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晨 高燕 +4 位作者 巴帅康 秦子臻 张云 张姗姗 刘可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728-1734,共7页
选用斑马鱼为实验动物,通过表型观察、荧光标记、凋亡检测等技术手段,研究竹柳来源多糖对机体的生物学影响以及其对卡那霉素诱导的感觉毛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竹柳多糖的作用浓度为30、40、50μg/mL时,其单独或... 选用斑马鱼为实验动物,通过表型观察、荧光标记、凋亡检测等技术手段,研究竹柳来源多糖对机体的生物学影响以及其对卡那霉素诱导的感觉毛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竹柳多糖的作用浓度为30、40、50μg/mL时,其单独或与卡那霉素共同作用斑马鱼后,均无明显的毒性或致畸作用。但是在此浓度下,该多糖可有效减少感觉毛细胞内ROS的积聚,并抑制感觉毛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对卡那霉素诱导的感觉毛细胞损伤起到保护功效。该研究为竹柳多糖在药源性耳聋疾病防治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柳多糖 感觉毛细胞 斑马鱼 卡那霉素 听觉保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蛋白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鹿杰 黄志强 +3 位作者 邱敏 王惠敏 刘雨生 袁文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2,共6页
采用醇提-碱提酸沉-闪蒸热处理法从牡丹籽粕中制备高功能性牡丹籽蛋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将牡丹籽蛋白的功能性、氨基酸组成与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50℃、时间3.5 h、NaOH溶... 采用醇提-碱提酸沉-闪蒸热处理法从牡丹籽粕中制备高功能性牡丹籽蛋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将牡丹籽蛋白的功能性、氨基酸组成与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50℃、时间3.5 h、NaOH溶液浓度0.008 mol/L、料液比1∶25 (g/mL)、pH 4.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51.62%±0.34%,纯度为94.32%。经闪蒸热处理制备的牡丹籽蛋白吸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优于大豆分离蛋白;其吸水性、吸油性及乳化稳定性均优于酪蛋白。牡丹籽蛋白氨基酸含量为78.1 g/100 g,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但低于酪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蛋白 醇提-碱提酸沉-闪蒸热处理法 功能性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19
作者 毛林静 王莹 +3 位作者 田佳慧 刘可春 王慧 楚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39,共5页
试验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96 h急性毒性并同时检测了乙酰胆碱酯酶、SOD、MDA、Na^+K^+-ATP酶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对斑马鱼的96 h LC50为1.606 mg/l,95%置信区间为1.207~2.199 mg/l,代谢物浓度为1.5... 试验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96 h急性毒性并同时检测了乙酰胆碱酯酶、SOD、MDA、Na^+K^+-ATP酶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对斑马鱼的96 h LC50为1.606 mg/l,95%置信区间为1.207~2.199 mg/l,代谢物浓度为1.5 mg/l以下时,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机体并没有造成损伤,但随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开始明显,表现为MDA、Na+K+-ATP酶含量上升、SOD、乙酰胆碱酯酶含量下降,并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浓度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 斑马鱼 半致死浓度 急性毒性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安神胶囊中7种成分的含量
20
作者 崔帅 崔俊凤 +2 位作者 梁秀坤 王志勇 夏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安神胶囊中斯皮诺素、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Inertsustain C_(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安神胶囊中斯皮诺素、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Inertsustain C_(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270 nm。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6.12%~102.70%,RSD 0.31%~1.83%。10批样品按厂家分为2类,峰5(五味子醇甲)、峰4(丹酚酸B)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安神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胶囊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HPLC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