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年景分析
1
作者 吕佳佳 赵佳莹 +5 位作者 朱红蕊 王晾晾 王秋京 闫平 姜丽霞 陈莉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3期2-4,共3页
基于黑龙江省2025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的低温对主要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模型、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模型,对2025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 基于黑龙江省2025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的低温对主要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模型、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模型,对2025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预测,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全省农业生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分析认为,预计2025年春耕春播期气温偏高、终霜冻略早、大部农区墒情适宜,利于备春耕活动提早开展及春播正常进行;大田生长期温水匹配好,利于作物旺盛生长和子粒充分灌浆;成熟期温高水少,对子粒脱水和收获晾晒有利。预计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春播期和出苗期局地内涝和松嫩平原西南部干旱、后春和初夏阶段性低温、夏季旱涝并存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其中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发生风险较高。总体来看,生长季气象条件好于去年,虽然灾害多,但是以短期和局地为主,不利影响有限,预计2025年年景属丰年(与近5年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年景分析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适宜气象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宫丽娟 吴双 +3 位作者 田宝星 王萍 张志国 李秀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1-398,共8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指标体系,利用黑龙江省2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6年的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统计方法,设定概率分布<80%为适宜指标界限,确定大豆适宜气象指标,包括根据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指标体系,利用黑龙江省2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6年的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统计方法,设定概率分布<80%为适宜指标界限,确定大豆适宜气象指标,包括根据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划分的5个区域和全省大豆关键生育期月适宜气象指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设计,探讨大豆发育期气象适宜指标对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适宜气温和需水指标月变化趋势相似,7月最高,5月和9月最低,适宜日照时数指标5月最高,9月最低;北部地区月适宜气温指标最低,西部地区月需水指标最高,而东部地区月日照指标普遍低于其它地区;比较大豆各发育阶段适宜指标,适宜气温指标在结荚期最高,开花期和鼓粒期次之,出苗期和成熟期最低;适宜需水指标在开花期最高,鼓粒期次之,出苗期最低;适宜日照指标在成熟期最高,开花期次之,结荚期最低;分期播种试验表明,最满足适宜气象指标的播期,大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长季 气象指标 适宜指标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年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季生太 陈莉 +6 位作者 姜丽霞 班晋 王晾晾 殷世平 王萍 纪仰慧 闫平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3期2-4,共3页
基于黑龙江省2024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的低温对主要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模型、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模型,对2024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 基于黑龙江省2024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的低温对主要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模型、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模型,对2024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预测,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全省农业生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分析认为,2024年年景属平丰年(与近5年比较),影响2024年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春播期东部局地内涝和西南部干旱,出苗期西部干旱和东部局地内涝,春季和夏季阶段性低温,夏季局地大风、冰雹、暴雨、内涝和阶段性干旱等灾害,其中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发生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年景分析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韩俊杰 姜丽霞 +7 位作者 田宝星 初征 班晋 巩敬锦 于成龙 石红艳 嵇志华 庞云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70,共8页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海温对LCDD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地区春季极端干旱总体呈减轻趋势,变化速率为-1.2 d·10 a^(-1),年际间振荡较强,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态势,1960s最高,2000s最低,2010s小幅回升;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在1971年发生突变,存在3个主周期,即28、14、6 a;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高值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前冬11月—3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850 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等6个大气环流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黑潮区海温指数、亲潮区海温指数、尼诺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和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等4个海温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LCDD能够表征松嫩平原极端干旱变化规律,前期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因子可作为其预测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干旱 变化特征 最长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 环流因子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气象要素 被引量:31
5
作者 姜丽霞 阎平 +5 位作者 王萍 石剑 杨晓强 董杰 韩俊杰 南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1,共6页
在分析水稻安全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关气象因素及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区冷害的发生状况及干湿条件,在充分考虑黑龙江省地区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区域及品种熟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灾害和... 在分析水稻安全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关气象因素及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区冷害的发生状况及干湿条件,在充分考虑黑龙江省地区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区域及品种熟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灾害和气象指标。利用多年气象资料,计算了黑龙江省各地的冷害发生机率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初步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安全生产的区域划分,为水稻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安全生产 灾害 气象要素 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秋京 马国忠 +3 位作者 李宇光 王铭 曲辉辉 吕佳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3-827,共5页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订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72~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四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订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72~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四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单产数据为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受涝灾影响较严重,受灾比相对较高,而干旱受灾比相对较低;20世纪70、90年代及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干旱受灾比相对较高,处于较干旱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低温冷害和风雹灾害相对集中的时期,80年代受灾比减弱,但后期出现反弹趋势。1972~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受灾程度和粮食总产呈波动性变化,受灾严重年份粮食总产基本呈下降趋势,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干旱是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及水稻单产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次之;对于玉米和大豆,洪涝的影响略大于干旱;小麦受干旱和低温影响较大,而风雹和洪涝次之。【结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根据黑龙江省西旱东涝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减灾技术,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粮食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黑龙江省春旱频繁发生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萍 李廷全 +3 位作者 闫平 姜丽霞 石剑 杨晓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8,共4页
近年来,黑龙江省春旱连年发生,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受害程度严重的特点。利用30年来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的降水特征,通过降水、春季湿润系数等分析了近几年的春旱情况,总结了近年春旱发生的特点、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 近年来,黑龙江省春旱连年发生,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受害程度严重的特点。利用30年来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的降水特征,通过降水、春季湿润系数等分析了近几年的春旱情况,总结了近年春旱发生的特点、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上减灾、抗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湿润系数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冬小麦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祖世亨 曲成军 +1 位作者 高英姿 周永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5-87,共3页
根据近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冬小麦试种的田间试验及生产调查,结合该省气候历史资料分析得出影响冬小麦安全越冬、返青的5个农业气象指标,即冬季严寒、积雪深度、土壤水分、返青期气温变化及风速大小、春季冻融交替的倒春寒指标,由此计算出... 根据近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冬小麦试种的田间试验及生产调查,结合该省气候历史资料分析得出影响冬小麦安全越冬、返青的5个农业气象指标,即冬季严寒、积雪深度、土壤水分、返青期气温变化及风速大小、春季冻融交替的倒春寒指标,由此计算出的气候综合指标值为主,辅以限制性指标进行修正,将该省划分为3个冬小麦气候区,即冬小麦可能种植区、冬小麦风险较大气候区、冬小麦不宜种植气候区,并提出发展该省冬小麦生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区 区划 小麦 种植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的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杜春英 李秀芬 +2 位作者 王晨轶 王萍 韩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093-15095,15122,共4页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种植界限北移等事实,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突变性检验,并以气候变暖的突变点为时间节点,利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发育期、生物量...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种植界限北移等事实,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突变性检验,并以气候变暖的突变点为时间节点,利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发育期、生物量、种植品种、熟型)和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重新划分WOFOST模型水稻适宜区,改进原有发育参数,实现了WOFOST模型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动态化应用。同时,探讨了利用WOFOST模型进行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时期水稻模拟生物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实现了WOFOST模型在水稻产量动态预报业务中的应用。通过对1997-2006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7-2008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水稻历史预报检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6%、93%、94%,预报试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95%、95%;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动态、定量预报,可进行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气候变暖 水稻 动态预报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在黑龙江省北部林区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高永刚 张广英 +1 位作者 韩俊杰 姜丽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1-44,共4页
利用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林区和小兴安岭伊春林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森林火灾次数资料和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1991—2005年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森林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研... 利用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林区和小兴安岭伊春林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森林火灾次数资料和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1991—2005年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森林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模型模拟值可应用于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中。对IN、IMN和INMC3种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在黑龙江省北部林区实际使用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IMN指数总体应用效果最好,IN指数次之,INMC指数较好,3种指数可在黑龙江省林区大范围推广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考虑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这一因素,可提高INMC指数的应用效果。划分了3种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在黑龙江省北部林区应用中相应的森林火险等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 火险等级 可燃物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汛期异常降水变化及其与洪涝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姜丽霞 朱海霞 +7 位作者 闫敏慧 闫平 王晾晾 韩俊杰 高明 吕佳佳 纪仰慧 王萍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考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为异常降水,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主汛期内(6-8月)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异常降水量与洪涝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考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为异常降水,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主汛期内(6-8月)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异常降水量与洪涝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主汛期内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现非连续性发生特征,空间上呈现分散性特征,上述特征在相同时间内暴雨较大雨更为突出,不同时间内6月最显著,而7月异常降水相对集中;研究期间,研究区各站主汛期内异常降水量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大,相同时间内暴雨事件降水量震荡更强,不同时间内大雨事件主汛期降水量变化最剧烈、暴雨事件7月降水量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域;1971-2016年间,研究区6月异常降水与洪涝相关不显著,主汛期、7月和8月大雨或暴雨事件的降水量均与洪涝面积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异常降水对洪涝面积为正效应影响作用,其中主汛期大雨对洪涝影响最显著,7月大雨、暴雨影响均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汛期 异常降水 洪涝灾害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丽霞 王萍 +2 位作者 南瑞 孙守军 闫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3-528,共6页
文章在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生长发育关系基础上,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的气候形势、地域特征及耕作制度,利用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8℃的天数、≥10℃积温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水稻区划... 文章在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生长发育关系基础上,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的气候形势、地域特征及耕作制度,利用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8℃的天数、≥10℃积温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结论,为黑龙江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高产优质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象因子 稻田干燥度指数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播种下限温度指标阈值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平 姜丽霞 +2 位作者 王萍 季生太 朱海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9-1097,共9页
利用1981—2005年黑龙江省13个玉米观测站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典型年分析法,研究玉米播种下限温度指标,并用2006—2018年观测数据及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对指标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地温是玉米大田播种的主要影响因子,日10 cm平均地温可... 利用1981—2005年黑龙江省13个玉米观测站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典型年分析法,研究玉米播种下限温度指标,并用2006—2018年观测数据及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对指标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地温是玉米大田播种的主要影响因子,日10 cm平均地温可以作为最低温度界限指标的指示值。日10 cm平均地温6.0℃为玉米不能播种的最低界限指标;日10 cm平均地温6.0~8.0℃为玉米可以播种的最低界限指标,少数玉米遭受低温灾害;日10 cm平均地温8.0℃为玉米安全播种的最低界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 界限温度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夏季异常降水特征及其对总降水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丽霞 李芳花 +7 位作者 王晾晾 朱海霞 翟墨 赵慧颖 韩俊杰 于艳梅 闫敏慧 王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6,共11页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照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事件为异常降水,以数理统计和贡献率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夏季和6、7、8月异常降水及其贡献率变化特征,探讨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971~2016...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照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事件为异常降水,以数理统计和贡献率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夏季和6、7、8月异常降水及其贡献率变化特征,探讨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971~2016年,研究区夏季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非连续性发生特征,贡献率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较大,夏季相同月份内大雨贡献率震荡更强,不同月份内,6月大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8月暴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发生在空间上不存在显著经向或纬向变化规律,呈分散性特征,相同月份内暴雨分散性更突出,不同月份内,6月分散性最显著,7月异常降水则相对集中。贡献率空间离散程度较大站点多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北部,变化不稳定,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1971~2016年,大雨、暴雨对总降水量贡献表征为复杂性和相对性。相同年份多以暴雨占主导地位;不同年份中,其他量级降水具有重要贡献。异常降水密集年份中,日降水量20.0~24.9 mm应多予关注。研究客观表征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避免"降水量"分析的绝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夏季 异常降水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丹 南瑞 +1 位作者 高永刚 孙彦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产量与此时土湿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时期庆安、汤原、哈尔滨的土壤湿度可以作为大豆产量预报的一个参考因子;松嫩平原中东部和北部,以及哈尔滨、佳木斯附近是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EOF SVD分解 土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宗粮食作物的黑龙江省农用天气预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丽霞 杨晓强 +4 位作者 王晾晾 宫丽娟 李秀芬 王萍 李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0期10538-10539,10553,共3页
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内涵,指出农业气象指标、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宗粮食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农业气象指标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根本依据;一季稻生产适宜性... 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内涵,指出农业气象指标、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宗粮食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农业气象指标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根本依据;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是核心技术;业务系统是关键技术的集成及业务应用平台。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献等分析遴选建立技术指标数据库。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明确了水库和塘坝数量以及生长季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是保证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黑龙江省一季稻生产的优势地区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大部。基于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需求,建立玉米各气候因子适宜度模型,分析表明玉米对3个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表现为日照>温度>降水,可见水分是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利用计算机高级程序编译及集成技术研发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能够实现玉米和一季稻农用天气预报,系统运行良好,服务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用天气预报 大宗粮食作物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玉米增产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秀芬 陈莉 姜丽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5期336-341,共6页
使用黑龙江省1961—2008年22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主产县的产量资料,确立基准时段,建立气温影响系数,分析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加/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50年来,气候变暖总体上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加趋势有利。以1961... 使用黑龙江省1961—2008年22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主产县的产量资料,确立基准时段,建立气温影响系数,分析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加/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50年来,气候变暖总体上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加趋势有利。以1961—1969年为基准时段,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分别为16.8%、16.0%、20.9%和23.9%;以1970—1983年为基准时段,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分别为3.6%、9.2%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气候变暖 气温影响系数 玉米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气象预报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丹 于成龙 +3 位作者 郭安红 李帅 杜春英 王纯枝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7,53,共4页
在构建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的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部地区5个试验点,以1972-1974年当地杨树烂皮病观测记录为标准,对该模型进行局部地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仅利用当地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气象适宜度等... 在构建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的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部地区5个试验点,以1972-1974年当地杨树烂皮病观测记录为标准,对该模型进行局部地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仅利用当地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报的准确率比较低,总体预报准确率仅为38.07%,而对气象要素进行空间插值能把预报准确率提高到72.16%。此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进行杨树烂皮病的气象适宜度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烂皮病 气象适宜度 适应性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帅 陈莉 +1 位作者 王晾晾 覃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3,共5页
利用黑龙江省农作物生育期观测的24个气象台站1980-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1980年以来低温冷害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进行了评估,进而建立了黑龙江... 利用黑龙江省农作物生育期观测的24个气象台站1980-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1980年以来低温冷害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进行了评估,进而建立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根据模型,把黑龙江省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低等5个风险区。以1996年为分界线,1996-2010年与1980-1995年相比,松嫩平原西部玉米低温冷害风险增高,三江平原西部由原来的次低风险和中等风险变为次高和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低温冷害 风险变化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与植被指数关系研究——2008年与2009年案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世平 陈莉 +3 位作者 郭立峰 刘丹 孙天一 李宇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9-245,共7页
在黑龙江省选择了28个站点,利用MODIS卫星数据,研究了2008年与2009年该省作物主产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与作物发育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平均旬气温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旬平... 在黑龙江省选择了28个站点,利用MODIS卫星数据,研究了2008年与2009年该省作物主产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与作物发育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平均旬气温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旬平均气温与反映作物生长量的NVDI值关系密切;NDVI值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的生长情况;2009年与2008年的粮食总产的增幅明显低于往年的增幅。NDVI可以作为作物低温冷害的一个检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 低温冷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