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涝渍的成因和危害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高中超 孙磊 +4 位作者 王丽华 李伟群 宋柏权 张俐俐 杜春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42-148,共7页
涝渍为黑龙江省主要灾害之一,涝渍侵蚀耕作土壤,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作物根系呼吸、降低叶片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到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是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涝渍的成因、危害及... 涝渍为黑龙江省主要灾害之一,涝渍侵蚀耕作土壤,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作物根系呼吸、降低叶片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到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是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涝渍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针对涝渍灾害,明确涝渍机理和完善涝渍灾害的防灾、减灾及抗灾治理的防御体系,为今后涝渍研究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 土壤 作物 危害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黑龙江西部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童 刘宇飞 +1 位作者 隋心 宋福强 《农学学报》 2021年第5期33-41,共9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黑龙江西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农田砂粒含量高于森林和草原,粘粒含量上层和下层都是草原>森林>... 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黑龙江西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农田砂粒含量高于森林和草原,粘粒含量上层和下层都是草原>森林>农田。全磷和硝态氮差异显著,农田>森林>草原。不同土层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的变化规律一致,均呈现上层>下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有显著的变化,但变化规律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养分可能是导致土壤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可能会影响黑龙江省西部地区C、N等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黑龙江省西部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智超 杨立宾 +5 位作者 隋心 张童 王文浩 尹伟平 李国富 宋福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7-1186,共10页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位于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下的...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位于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值、Shannon-Wiener指数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P<0.05).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其中白桦林的AWCD值最高,而落叶松林的AWCD值最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差异显著,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可以解释方差变量的38.81%和30.30%.从碳源利用率来看,糖类和氨基酸类是影响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的主要碳源.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w(SOC)(SOC为土壤有机质)、w(TN)(TN为全氮)和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方式均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受到土壤pH、w(SOC)和w(TN)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森林类型 碳源利用模式 Biolog-Eco微平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单宁酶的黑曲霉菌株鉴定及其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薪喻 李海鹏 +5 位作者 宋大鹏 孙霞 王鲲鹏 房峰祥 丁仕波 杨峰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80,共11页
本研究从茶树叶片中通过单宁酶鉴别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一株真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命名为菌株ALF11-1。利用菌株ALF11-1孢子悬浮液发酵红茶叶梗产单宁酶活性可达到10.42 U/mL。随后通过... 本研究从茶树叶片中通过单宁酶鉴别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一株真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命名为菌株ALF11-1。利用菌株ALF11-1孢子悬浮液发酵红茶叶梗产单宁酶活性可达到10.42 U/mL。随后通过单因素、响应面实验优化高产单宁酶的固态发酵条件,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1℃,培养时间4 d,接种量4%,氯化铵添加量7%,最佳发酵酶活的预测值为24.9 U/mL,实测值为25.92 U/mL。同优化前酶活(10.4 U/mL)相比,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后可使ALF11-1菌株产单宁酶活性提高约2.4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单宁酶 黑曲霉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剖面硝化和反硝化基因的空间分布特征
5
作者 孙沐尧 王歆 +2 位作者 刘株秀 刘俊杰 王光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9-1631,共13页
土壤微生物在氮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作物生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土壤氮循环的相关研究多针对表层土壤,而对于深层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了解相对不足。本研究基于诊断层特征采集了两个均腐土亚纲——干润和湿润均腐土各4个剖... 土壤微生物在氮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作物生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土壤氮循环的相关研究多针对表层土壤,而对于深层土壤的氮转化过程了解相对不足。本研究基于诊断层特征采集了两个均腐土亚纲——干润和湿润均腐土各4个剖面的腐殖质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土壤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解析了土壤剖面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诊断层深度增加,土壤硝化(Comammox、AOA amoA和AOB amoA基因)和反硝化(nirK、nirS和nosZ基因)相关基因的丰度显著降低。与干润均腐土相比,湿润均腐土的A层Comammox、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分别增加23.1%、46.3%、871.9%和98.9%(P<0.05),而AOA amoA和AOB amoA基因丰度分别降低48.2%和44.6%(P<0.05)。对于B层和C层,除了AOA amoA和Comammox基因(C层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氮循环相关基因的丰度在两个均腐土亚纲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基因丰度分别和硝化潜势、反硝化潜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土壤速效磷含量和pH是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主要调控因子。研究系统阐明了均腐土剖面氮循环功能基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深入理解均腐土氮循环机制、优化土壤氮管理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循环 硝化基因 反硝化基因 土壤诊断层 土壤类型 均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微塑料对黄芩生长生理及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高雅楠 王论言 +3 位作者 李欣雨 贾向前 张彦龙 刘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20-2133,共14页
为解析微塑料对中药材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植株的生长影响及其毒理学响应,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式,检测了添加微塑料浓度为500 mg·L^(-1)、粒径为10μm左右的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聚乙烯微塑料(PE-MPs)及聚丙烯微塑料(... 为解析微塑料对中药材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植株的生长影响及其毒理学响应,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式,检测了添加微塑料浓度为500 mg·L^(-1)、粒径为10μm左右的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聚乙烯微塑料(PE-MPs)及聚丙烯微塑料(PP-MPs)营养液对黄芩植株生长状况、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类型微塑料对黄芩植株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E-MPs对黄芩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而PS-MPs和PP-MPs的影响更为显著。PS-MPs处理导致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方面,PS-MPs和PE-MPs处理导致酶活性显著提升,PP-MPs处理影响较小。代谢层面上,PS-MPs和PP-MPs影响显著,主要影响半乳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途径,而PE-MPs主要影响糖代谢和TCA循环。此外,PP-MPs对黄芩根中汉黄芩素和黄芩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微塑料对黄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PS-MPs和PP-MPs主要影响黄芩植株的生长,而PE-MPs的影响比较小。PE-MPs主要影响黄芩植株的糖代谢和TCA循环,而PS-MPs和PP-MPs则主要影响TCA循环、半乳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并且对黄芩植株的主要化合物的含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黄芩 生理响应 氧化应激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甜菜块根产量及产糖量对硼肥施用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7
作者 杨松霖 宋柏权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60-7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施用硼肥对中国甜菜根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挖掘我国甜菜施硼对根产量、产糖量增加的潜力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在1983—2024年CNKI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关于中国甜菜施...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施用硼肥对中国甜菜根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挖掘我国甜菜施硼对根产量、产糖量增加的潜力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在1983—2024年CNKI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关于中国甜菜施用硼肥的田间试验数据,并按照施硼方法、施硼量、种植时间及环境因素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整体上看,叶喷>2 kg/hm^(2)硼砂使中国甜菜根产量显著增加18.3%,产糖量增加23.5%;基施硼砂>15 kg/hm^(2)效果较佳,甜菜增产8.1%,产糖量增加8.9%;在海拔高度≤400 m,年降水量≤500 mm的地区施用硼肥效果更佳。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效硼对甜菜施硼的增产及增糖效应均具有极显著影响。【结论】综上,未来在我国甜菜的种植生产中应综合考虑不同种植区域气候特征、土壤肥力实际情况,来确定甜菜硼肥管理方案,以提升甜菜种植效益,促进我国糖料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根产量 产糖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微生态制剂对垄作甜菜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曲嫣红 宋柏权 +5 位作者 王孝纯 王秋红 周建朝 马全政 尹同波 刘坤 《中国糖料》 2018年第6期47-49,共3页
为明确土壤基施农业微生态制剂对垄作栽培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别以基施化肥加农业微生态制剂37.5 kg/hm2和75 kg/hm2为处理1和处理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在黑龙江3个试验地点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为甜菜生产中科学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 为明确土壤基施农业微生态制剂对垄作栽培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别以基施化肥加农业微生态制剂37.5 kg/hm2和75 kg/hm2为处理1和处理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在黑龙江3个试验地点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为甜菜生产中科学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农业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甜菜苗期叶片SPAD值,3个地点均增加甜菜产量,增加幅度为5.39%~13.20%,不同地点含糖率增加幅度为0.06~0.29度,产糖量增加6.49%~13.04%。说明,农业微生态制剂在垄作栽培模式下,通过土壤基施对甜菜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建议生产中化肥配合该微生态制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甜菜 块根产量 含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组成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韩晓云 陶雨婷 +4 位作者 战佳莹 李俊宏 杜宝昌 陈婧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8,共9页
目的:旨在分析桑葚饮料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抗氧化功能差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和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二次发酵桑葚制备桑葚饮料,比较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对DPPH、OH、ABTS+自由... 目的:旨在分析桑葚饮料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抗氧化功能差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和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二次发酵桑葚制备桑葚饮料,比较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对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组别样品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进而探究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组成变化与抗氧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酵后桑葚酚类物质(1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45.97%±2.23%提高到59.01%±3.59%(P<0.05);对O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68.68%±1.23%提高到78.55%±0.57%(P<0.05);发酵后的桑葚饮料中酚类物质的还原力显著提高(P<0.05);发酵前后的酚类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从发酵前后桑葚酚类物质中共筛选出46种差异代谢物,包括3种花色苷类、10种酚酸类、18种类黄酮及15种其它酚类物质,其中发酵后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分别为26种和20种,共涉及4个相关代谢通路,包括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色苷生物合成。58.70%的酚类物质与DPPH和OH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结论:桑葚经发酵后酚类物质组成变化及含量的增加使得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饮料 发酵 酚类 抗氧化活性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果渣花色苷胶束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山 张彦龙 +3 位作者 曾伟民 刘洋 赵丹丹 贾向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为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食品保健以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L-组氨酸(L-His)和硬脂酸(SA)为载体材料,蓝靛果果渣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响应性蓝靛果果渣花色苷胶束的制备工艺,通过在光照、温度、pH等... 为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食品保健以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L-组氨酸(L-His)和硬脂酸(SA)为载体材料,蓝靛果果渣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响应性蓝靛果果渣花色苷胶束的制备工艺,通过在光照、温度、pH等不同条件下蓝靛果果渣花色苷的稳定性以及其对肝癌细胞杀伤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浴时间10 min,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60℃,包封率为85.3%±0.31%。储存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各种温度、pH、光照、氧化剂、还原剂的条件下,载花色苷胶束中花色苷的保存率分别是花色苷的1.33、1.26、1.16、1.11、2.41倍;在体外肝癌细胞杀伤实验中,在24 h后,载花色苷胶束对肝癌细胞抑制率是花色苷的1.34倍。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可以显著提高花色苷稳定性,适宜作为花色苷以及其他食品活性成分的潜在纳米胶束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花色苷 胶束 稳定性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周转过程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思思 孙洋 +2 位作者 张凯 平原 范晓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14,共7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结构单元,同时也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团聚体通过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和改变团聚体粒级的比例分布从而改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周转过程是时刻变化的,其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结构单元,同时也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团聚体通过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和改变团聚体粒级的比例分布从而改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周转过程是时刻变化的,其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从土壤质地、自然环境、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进行对比,讨论4种因素如何影响各粒级团聚体周转过程与稳定性,总结发现土壤质地对黏粒的影响显著,生物因素主导大团聚体的聚集过程,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根据类型和程度不同对各粒级团聚体周转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对土壤团聚体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周转 丛枝菌根真菌 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粒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类抗生素胁迫下土壤细菌菌群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浩 蔡柏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8-1034,共7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目前是世界上使用量第二大的抗生素,但是,因其不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大部分TCs随着排泄物进入到环境中。TCs已在全球生态系统的绝大多数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来,尤...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目前是世界上使用量第二大的抗生素,但是,因其不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大部分TCs随着排泄物进入到环境中。TCs已在全球生态系统的绝大多数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来,尤其是将残留有TCs的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中,或者使用残留TCs的废水灌溉农田时,TCs会在农田土壤中长期累积,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TCs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当其作为污染物进入土壤中,将会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度、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阐释了土壤细菌菌群对TCs污染的响应机制,重点从土壤细菌菌群的生物量、多样性、优势菌群以及酶活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TCs污染引起土壤细菌菌群变化方面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土壤污染 细菌菌群 细菌多样性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料的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珺 史志超 李冲伟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牛肝菌栽培一直是食用菌生产领域的研究难点,适宜的栽培料是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保障。通过测定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丝长势和栽培过程中理化指标以及胞外酶活性,筛选该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菌丝... 牛肝菌栽培一直是食用菌生产领域的研究难点,适宜的栽培料是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保障。通过测定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丝长势和栽培过程中理化指标以及胞外酶活性,筛选该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菌丝体长势,初筛得到5种栽培料配方,分别为C_(1)(杨木屑99%、生石灰1%)、C_(3)(橡木屑99%、生石灰1%)、Y_(1)(杨木屑50%、玉米芯24.5%、麦麸皮24.5%、生石灰1%)、Y_(2)(杨木屑50%、玉米芯24.5%、棉籽壳24.5%、生石灰1%)、X2(橡木屑50%、玉米芯24.5%、棉籽壳24.5%、生石灰1%)。在栽培过程中,Y_(1)和Y_(2)栽培基质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在菌丝体生长时期均处于较高水平,且营养消耗速率快,Y_(2)栽培基质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漆酶活性均较显著高于其他组。由此可见,Y_(2)栽培料基质更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试验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体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褐网柄牛肝菌 培养条件 栽培基质 胞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基于响应面法的脱氮条件优化
14
作者 黄芊驰 李少杰 +2 位作者 徐崇欣 隋心 王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从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好氧反硝化性能的菌株,命名为X_(3)。通过菌落形态特征、染色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为了明确该菌株的脱氮特性,通过单因素... 从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好氧反硝化性能的菌株,命名为X_(3)。通过菌落形态特征、染色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为了明确该菌株的脱氮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C/N比为10。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温度、pH以及转速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对菌株脱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_(3)在32.24℃,pH为6.65,180.79 r/min为最佳培养条件。最佳条件下培养48 h后,NO_(3)^(-)-N去除率可达96.99%,同时没有NO_(2)^(-)-N的产生。筛选获得的好氧反硝化菌株X_(3)可以作为生物脱氮菌剂开发和相关脱氮机制研究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细菌 分离鉴定 污水处理 脱氮特性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盐化对溪流底栖分解者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15
作者 盖鹤 朱文文 +2 位作者 张敏 刘雨馨 李昆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4,共13页
次生盐化已经由干旱区的局域环境问题,蔓延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严重威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次生盐化对溪流生态系统的效应尚不清晰。以分解者亚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解析次生盐化对溪流分解... 次生盐化已经由干旱区的局域环境问题,蔓延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严重威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次生盐化对溪流生态系统的效应尚不清晰。以分解者亚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解析次生盐化对溪流分解者群落和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为河溪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在盐化溪流中,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对盐化过程的响应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相应作用路径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变化的调控能力也不同,真菌响应更为复杂。盐化可通过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对底栖动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撕食者通常对盐度敏感,盐化作用下底栖撕食者变化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凋落物分解速率普遍降低,但凋落物分解过程与水体盐化特征和模式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后续的研究重点应包括溪流盐化时空动态的生态效应、凋落物分解的元素释放动态等过程参数监测、溪流次生盐化与其他因素(全球变化、富营养化、新兴污染物等)的交互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化 溪流 凋落物 分解 微生物群落 底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深耕的改土及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效果 被引量:26
16
作者 高中超 宋柏权 +5 位作者 王翠玲 高文超 张丽丽 孙磊 郝小雨 刘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9-86,共8页
长期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土壤耕性变差,限制作物根系下扎、影响土壤生产潜力发挥。为了改善土壤耕层构造,该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改土机械ES-210型深松犁和前置式心土(亚表层)耕作犁进行深耕,以灭茬旋耕(常规耕作)为对照,进... 长期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土壤耕性变差,限制作物根系下扎、影响土壤生产潜力发挥。为了改善土壤耕层构造,该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改土机械ES-210型深松犁和前置式心土(亚表层)耕作犁进行深耕,以灭茬旋耕(常规耕作)为对照,进行大区耕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与对照相比,耕层土壤固相率分别降低1.6%~3.3%、2.8%~4.5%,液相、汽相相对增加,三相比更趋于合理化;打破犁底层,降低耕层土壤硬度,其中20~35 cm土层效果更为明显;耕层土壤有效水含量上升1.1%~1.2%、0.9%,束缚水(无效水)含量下降0.4%~1.1%、0.5%~0.9%。2)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比对照根长增长,其中甜菜增长5.1%、2.9%,大豆增长11.5%、13.2%;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甜菜增加2.3%~4.1%、3.1%~4.8%,大豆增加7.8%~10.0%、10.4%~13.6%;3)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与对照相比,其中甜菜增产8.5%、12.6%;大豆增产5.0%、6.1%;深松及亚表层耕作改土处理分别比对照增收1003.3、1454.4元/hm2,其中收益大小为亚表层耕作处理>深松处理>对照。可见,采用ES-210深松犁及心土耕作犁深耕改土,改变了土壤耕层构造,起到扩库增容的效果;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了作物产量,为今后农业耕作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土壤 耕作 大豆 甜菜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土层施磷对大豆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中超 杜春影 +5 位作者 王翠玲 高文超 张丽丽 孙磊 刘峰 宋柏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398,共6页
为探索黑钙土心土层磷的高效利用机制,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对心土层土进行磷培肥,研究不同施磷量0 kg·hm^(-2)(T_0)、30 kg·hm^(-2)(T_1)、60 kg·hm^(-2)(T_2)、120 kg·hm^(-2)(T_3)、240 kg·hm^(-2)(T_4)对大... 为探索黑钙土心土层磷的高效利用机制,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对心土层土进行磷培肥,研究不同施磷量0 kg·hm^(-2)(T_0)、30 kg·hm^(-2)(T_1)、60 kg·hm^(-2)(T_2)、120 kg·hm^(-2)(T_3)、240 kg·hm^(-2)(T_4)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施入量的增加,对大豆生育期的各项指标影响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但峰值出现的处理略有不同。(1)施磷30~240 kg·hm^(-2)与不施磷(对照)相比能够促进大豆苗期的株高增长、干物质质量增加,即T_1>T_2>T_3>T_4>T_0;SPAD值增大,其中T_2>T_3>T_4>T_1>T_0,且T_1、T_2处理与T_0之间差异显著,但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大豆结荚期株高、SPAD值曲线峰值从T_1处理变为T_2处理,但干物质质量的峰值不变,仍为T_1处理,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根瘤的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根瘤数减少,而施磷量T_1~T_3的处理与T_0或T_4处理差异显著,但峰值T_1与T_2、T_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根系指标的影响,峰值出现T_2处理,其趋势同根瘤一致;对光合参数的影响,其中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的曲线峰值出现在T_2处理,而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的曲线峰值为T_1处理,峰值的处理与T_0、T_4处理差异显著;(3)大豆成熟期施磷处理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所提高,表现为第1年T_1、T_2处理和第2年的T_2、T_3处理分别与T_0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推荐施肥量为T_2处理即磷施用量为60 kg·hm^(-2)。研究表明,心土层土壤施用磷肥可提高大豆产量,但施磷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大豆产量增加,初步得出了较为合理的推荐施肥量,对指导黑钙土大豆科学施用磷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土层 大豆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型烟粉虱细胞色素P450 CYP6DV5基因克隆及其在烟粉虱对噻虫嗪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峰山 殷城 +5 位作者 杨静 危学高 杜田华 杨鑫 王少丽 张友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9,共7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已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已被广泛用于烟粉虱的防治,但由于常年应用,致使烟粉虱对噻虫嗪产生了严重的抗性,而目前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烟粉虱噻虫...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已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已被广泛用于烟粉虱的防治,但由于常年应用,致使烟粉虱对噻虫嗪产生了严重的抗性,而目前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烟粉虱噻虫嗪抗性及敏感种群,发现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DV5在噻虫嗪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为敏感品系的2.95倍,依据基因组数据库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昆虫P450基因。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部位中的表达量,发现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DV5在烟粉虱成虫阶段和头部表达丰富,同时噻虫嗪能够显著诱导该基因的表达。通过RNA干扰试验,发现敲低CYP6DV5基因表达能够显著提高烟粉虱对噻虫嗪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YP6DV5基因参与了Q型烟粉虱对噻虫嗪抗性的形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烟粉虱对噻虫嗪的抗性形成机制,并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细胞色素P450 CYP6DV5基因 基因克隆 RNA干扰 噻虫嗪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白桦山杨次生林细根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洪梓明 邢亚娟 +2 位作者 闫国永 张军辉 王庆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8-620,共13页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物质交换和养分循环的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17年7月植物生长季,对长白山模拟11年氮(N)沉降控制试验样地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根系采样,并利用根...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物质交换和养分循环的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17年7月植物生长季,对长白山模拟11年氮(N)沉降控制试验样地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根系采样,并利用根序法研究了根系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对不同梯度N添加处理的响应,旨在探求两物种根系之间潜在生态联系。本试验共设置了三个N添加梯度,分别为对照(CK,0 g N m^-2a^-1)、低N处理(TL,2.5 g N m^-2a^-1)和高N处理(TH,5.0 g N m^-2a^-1)。研究结果如下:1)TL显著抑制白桦和山杨前三级细根皮层厚度的生长。白桦通过增加皮层细胞直径(一级根增加了72.77%,二级根增加了53.22%,三级根增加了39.96%)但减少皮层层数来降低皮层厚度,而山杨主要通过皮层细胞直径的减少(一级根下降了40.80%,二级根下降了28.17%)来降低其皮层厚度。2)TH显著抑制山杨前三级细根生长。主要通过增加皮层厚度(一级根增加了68.78%,二级根增加了50.81%,三级根增加了88.53%)以及降低导管横截面积来抑制吸收养分,从而达到影响生长的目的。3)白桦TH相比于TL细根直径呈抑制生长状态。其主要通过抑制中柱直径(一级根下降了17.61%,二级根下降了16.89%,三级根下降了20.62%)的生长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白桦和山杨的细根对不同浓度N沉降的响应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 细根形态特征 细根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森林凋落物动态对长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付琦 邢亚娟 +3 位作者 闫国永 董雄德 张军辉 王庆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1350,共10页
森林凋落物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起着促进作用。近些年来日益增加的氮(N)沉降对生态系统稳定构成一定威胁,因此了解大气N沉降增加背景下凋落物动态变化对于预测森林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 森林凋落物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起着促进作用。近些年来日益增加的氮(N)沉降对生态系统稳定构成一定威胁,因此了解大气N沉降增加背景下凋落物动态变化对于预测森林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连续施N 7年的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观测4年(2014-2017)森林凋落物的生产量,旨在探求森林凋落物年际动态变化驱动因子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以NH4NO3为外施氮源,设置对照(CK:0g·m^-2·a^-1)、低氮(LN:2.5g·m^-2·a^-1)、中氮(MN:5g·m^-2·a^-1)和高氮(-HN:7.5g·m^-2·a^-1)等4种处理,每个处理包括3个重复(n=3)。结果表明,(1)凋落物总量和兴安落叶松凋落叶量的年际动态变化驱动因子为生长季月平均温度,而枝、果实及其它繁殖器官凋落量与年最大风速显著相关。(2)年际凋落量的大小顺序为:2015(3.15±0.31)t·hm^-2·a^-1>2016(3.10±0.25)t·hm^-2·a^-1>2014(2.83±0.31)t·hm^-2·a^-1>2017(1.48±0.25)t·hm-2·-a1,各组分凋落量所占比例大小顺序均为兴安落叶松叶>阔叶>枝>果实及其他繁殖器官;施N处理对总凋落量和兴安落叶松凋落叶产生抑制作用,且凋落量随N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然而不同施N处理对枝、果及其它繁殖器官凋落量作用不明显。(3)N沉降对兴安落叶松凋落叶中C、N、P含量及C/N影响不同:凋落叶C含量整体年际动态变化不明显,且施N对凋落叶中C含量无影响;凋落叶N和P含量在不同年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施氮增加了凋落叶N含量却降低了P含量;凋落叶C/N在各个年份对N添加响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施N降低了凋落叶C/N。(4)凋落叶N归还量在年际间随着N浓度不同呈现一定的波动,N沉降降低了凋落叶C和P的年际归还量,且表现出N浓度越高,归还量越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量 气象因子 养分含量 年归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