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态势与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孟凯 李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近几年过渡的利用,出现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与盐渍化面积仍在扩展;水资源短缺,干旱加剧;水、土污染初现;农业固体废物排放数量在不断增加。应采取加大对生态环境研...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近几年过渡的利用,出现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与盐渍化面积仍在扩展;水资源短缺,干旱加剧;水、土污染初现;农业固体废物排放数量在不断增加。应采取加大对生态环境研究科技投入力度,制定长期有效的污染防治与环境质量保护研究计划;建立起适合黑龙江省省情的生态环境领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等措施。改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业 生态环境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学校园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范锦胜 张李香 王贵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92-94,共3页
通过对黑龙江大学校园内不同植被生境(乔灌木区、草坪区、1号教学楼周围)取样调查,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对黑龙江大学校园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学校园昆虫种类共... 通过对黑龙江大学校园内不同植被生境(乔灌木区、草坪区、1号教学楼周围)取样调查,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对黑龙江大学校园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学校园昆虫种类共计11目49科80属91种;不同生境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乔灌木区>草坪区>1号教学楼周围;Pielou-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为草坪区>1号教学楼周围>乔灌木区;物种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乔灌木区>1号教学楼周围>草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大学 校园 昆虫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卓越农业人才——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142-144,共3页
该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卓越农业人才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卓越农业人才培养,并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 校企合作模式 卓越农业人才 培养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梅 César Vincent +5 位作者 闵凡祥 吕军 高云飞 杨帅 王晓丹 Rolot Jean-louis 《中国马铃薯》 201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对2005-2012年间采集自黑龙江省哈尔滨、望奎、漠河、塔河、呼玛、加格达奇、嫩江、克山、甘南、鹤岗、肇东、林口12个市县的13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2005-2010年间的51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 对2005-2012年间采集自黑龙江省哈尔滨、望奎、漠河、塔河、呼玛、加格达奇、嫩江、克山、甘南、鹤岗、肇东、林口12个市县的13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2005-2010年间的51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采集自2011年的52个菌株中12个为A2交配型,占23.08%;2012年鉴定的30个菌株中9个为A2交配型,占30%。这是自2004年朱杰华报道发现一株A2交配型六年后,黑龙江省首次确认在甘南、哈尔滨、肇东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致病疫霉 A2交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范晶 张玉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7,共4页
以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白桦、水曲柳、山杨、胡桃楸、黄波罗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然状态下这6个树种的光合能力,并分析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树种的光合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间的光合... 以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白桦、水曲柳、山杨、胡桃楸、黄波罗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然状态下这6个树种的光合能力,并分析光合能力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树种的光合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间的光合能力、光合潜力存在差异。生长季中,胡桃楸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最大值,白桦具有最高的年平均光合能力,蒙古栎具有最大的光合潜力。蒙古栎叶片含氮量与光合能力线性正相关(r=0.97),白桦、水曲柳叶片含氮量与光合能力呈二次曲线相关(r=0.61,r=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能力 光合潜力 叶片含氮量 季节变化 黑龙江省 次生林 树种 组成 蒙古栎 自然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甜高粱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范晶 陈连江 +1 位作者 陈丽 赵春雷 《中国糖料》 2005年第2期58-60,共3页
甜高粱是一种新型的糖料作物、绿色可再生能源作物、优质的饲料作物,近年来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都适于甜高粱生产,充分开发和利用甜高粱资源,对黑龙江省制糖业、畜牧业和乙醇工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甜高粱 糖料 能源 饲料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力类型分布及品种抗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淑梅 金娜 邵红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6-470,共5页
对2008~2009年从黑龙江北部、东部、中部、南部等大豆产区采集的典型大豆疫霉根腐病株和病土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4个大豆疫霉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毒力测定,将病原菌划分为10个毒力类型,在不同来源的发病样本范围内明确... 对2008~2009年从黑龙江北部、东部、中部、南部等大豆产区采集的典型大豆疫霉根腐病株和病土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4个大豆疫霉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毒力测定,将病原菌划分为10个毒力类型,在不同来源的发病样本范围内明确了不同菌株的毒力类型和分布。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鉴定了73个大豆品种对不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有29个品种抗4个以上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占鉴定总数的39.7%;在被鉴定的新品系中抗性表现最好的是07-1-1,它对1、3、11、21、24分离物均表现为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毒力类型 品种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草原类型及草地蝗虫防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艳丽 王贵强 李广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30-6432,共3页
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基本上属于较为中生的草甸草原,草的种类达103种以上,其分布最大的是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和杂类草原。羊草、野古草、中华隐子草、贝加尔针茅、苔草、小叶樟、柳叶蒿、乌拉草、三棱草等为主要优势和亚优势种。危害草原... 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基本上属于较为中生的草甸草原,草的种类达103种以上,其分布最大的是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和杂类草原。羊草、野古草、中华隐子草、贝加尔针茅、苔草、小叶樟、柳叶蒿、乌拉草、三棱草等为主要优势和亚优势种。危害草原的草地蝗虫常见种类约有17种,优势种有8种。针对黑龙江省西部草原、植被、草地蝗虫种类等的特点,提出了该地区草地蝗虫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类型 草地蝗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洪峰 王庆贵 +3 位作者 孙阎 张义 赵立波 徐利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从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对黑龙江完达山地区的植物进行调查,并通过标本鉴定和相关资料查阅,发现了黑龙江省被子植物的7个地理分布新记录: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 Kitag.)、报春花科(Primulaceae)... 从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对黑龙江完达山地区的植物进行调查,并通过标本鉴定和相关资料查阅,发现了黑龙江省被子植物的7个地理分布新记录: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 Kitag.)、报春花科(Primulaceae)的矮桃(Lysima chiaclethroides Duby)、豆科(Fabaceae)的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伞形科(Apiaceae)的短果茴芹[Pimpinella brachycarpa(Komar.)Nakai]、龙胆科(Gentianaceae)的小蓄菜[Nymphoides coreanum(Lévl.)Hara]、紫草科(Boraginaceae)的斑种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Bge.)以及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根叶漆姑草(Sagina maximaA.Gr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被子植物 新记录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毒性变异及毒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淑梅 韩新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3,237,共6页
采用国外一套鉴别寄主对2009~2012年黑龙省大豆产区的疫霉菌毒性变异及毒力结构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含有目前已知的全部致病基因,能克服所有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供试的300个疫霉菌株可分为28种毒力结构,毒力... 采用国外一套鉴别寄主对2009~2012年黑龙省大豆产区的疫霉菌毒性变异及毒力结构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含有目前已知的全部致病基因,能克服所有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供试的300个疫霉菌株可分为28种毒力结构,毒力类型1a,7;6,7;7;1a,1c,6,7;1a,3c,4,6,7;1a,1d,3c,5,7;1b,1k,4,6,7是黑龙江大豆疫霉的主要组成类型,分别占测定菌株数的17%、21%、9%、7%、4%、5%、6%,前3种毒力类型在黑龙江省东部、中部和北部大豆主产区内均有分布。黑龙江大豆产区中的大豆疫霉毒力结构比较复杂,种类最多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地区达到了15种。rps1k基因是重要的抗病基因,目前已经存在对它具有毒性的病原菌,并且所占比例为10.3%,表明黑龙江大豆生产区存在着疫霉菌的强毒性菌株。因此,亟需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和培育新的抗病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菌 毒性变异 毒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部分主栽品种抗性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淑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0-454,共5页
通过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明确了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在各大豆产区出现频率最高,为50.5%,平均为40.1%;其次是7号,出现频率为35.9%,平均为26.2%。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 通过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明确了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在各大豆产区出现频率最高,为50.5%,平均为40.1%;其次是7号,出现频率为35.9%,平均为26.2%。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6、10和11号生理小种,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18.8%、12.0%和9.6%。从主栽品种中鉴定出抗5个生理小种以上的品种11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生理小种 监测 品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地区大豆疫霉病致病型及毒力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淑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689,共3页
2007~2008年从黑龙江东部地区佳木斯、绥滨、富锦、桦川、桦南、双鸭山、抚远、密山、依兰、汤源、集贤、宝清等采集的典型病症大豆疫霉病株上分离53份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分别携带Rps1a,Rps1b,Rps1c,Rps1d,Rps1k,Rps3a,R... 2007~2008年从黑龙江东部地区佳木斯、绥滨、富锦、桦川、桦南、双鸭山、抚远、密山、依兰、汤源、集贤、宝清等采集的典型病症大豆疫霉病株上分离53份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分别携带Rps1a,Rps1b,Rps1c,Rps1d,Rps1k,Rps3a,Rps6,Rps7基因),鉴定出1、13、17和三个致病型;其病原菌可以划分为四个毒性类型并初步明确了其毒力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病 致病型 毒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三大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淑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4-747,共4页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常发生和危害较重的三种主要病害大豆灰斑病、大豆疫霉病和大豆根腐病进行了抗性鉴定方法研究概述。较系统的总结了作者从事研究工作的部分内容——抗性鉴定方法,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种病害...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常发生和危害较重的三种主要病害大豆灰斑病、大豆疫霉病和大豆根腐病进行了抗性鉴定方法研究概述。较系统的总结了作者从事研究工作的部分内容——抗性鉴定方法,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种病害较完整的鉴定方法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病害 抗性鉴定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的态势与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的状况不容乐观,耕地持续生产能力低,耕地生态环境恶化,限制黑龙江省耕地土壤生产能力的"低、费、污"问题已经逐步成为耕地土壤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以"藏粮于地"的理念,替代"藏粮于库"... 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的状况不容乐观,耕地持续生产能力低,耕地生态环境恶化,限制黑龙江省耕地土壤生产能力的"低、费、污"问题已经逐步成为耕地土壤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以"藏粮于地"的理念,替代"藏粮于库"的做法;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机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工程。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玉梅 王丽娥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5-207,211,共4页
黑龙江省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发展节水农业要因地制宜。在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态势的基础上,对节水农业重新认识,提出黑龙江省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路,同时提出黑龙江省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参2。
关键词 节水农业 水资源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丽玲 孙龙 王庆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31,共7页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杉衰退机制研究提供种群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相关证据。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98.81%;红皮云杉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63 2,Shannon指数(I)为0.540 5;种源间和种源内遗传分化分别为27.72%和72.28%,12个红皮云杉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277 2,基因流系数Nm为1.304 0;各种源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751 10.948 1。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种源可聚为3大类: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第1类;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第2类;蒙克山、塔林为第3类。种群更新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进展种群,小兴安岭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衰退种群,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红皮云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种群更新 遗传变异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安达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遗传分化现象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双 潘凤娟 +7 位作者 周长军 李春杰 华萃 毛彦芝 胡岩峰 田中艳 焦晓光 王从丽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严重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世界性病害,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域之一,田间种植抗线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抗性已减弱甚至丧失,但线虫具体发生怎样的变异还不清楚。目前,Riggs和Schmit的鉴别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小种的鉴定...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严重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世界性病害,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域之一,田间种植抗线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抗性已减弱甚至丧失,但线虫具体发生怎样的变异还不清楚。目前,Riggs和Schmit的鉴别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小种的鉴定,通过线虫的卵量来比较鉴别寄主的抗性差异可能将是更进一步分析小种变异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在田间鉴别寄主初步鉴定变异的地块,采取了安达地区两个地点的土样进行单孢囊分离培养和温室生理小种鉴定,同时也采取了山东泰安4号生理小种的田间土样作为对照。每个土样进行单孢囊繁殖,然后扩繁接种鉴别寄主,35 d^40 d后调查植株根表和土壤里的雌虫总数,再研磨雌虫收集卵量。利用孢囊的雌虫指数温室盆栽结果鉴定出安达的两个土样和山东的样品都是4号生理小种,但是通过线虫卵量和对照感病品种Lee比较,却发现安达的两个样品和山东的4号样品有很大的差异。田间初步实验和温室盆栽鉴定结果表明安达地区3号生理小种已经发生变异,温室试验表明该地区存在4号小种,且小种的毒性有明显的分化。图2,表2,参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生理小种 毒性变异 线虫的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农艺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发掘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慧艳 林春雨 +1 位作者 梁晓宇 王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8-695,共8页
发掘推广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和载体材料可为培育优质大豆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资源。本研究以200份黑龙江省近年大豆推广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87对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群体结构,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标记... 发掘推广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和载体材料可为培育优质大豆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资源。本研究以200份黑龙江省近年大豆推广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87对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群体结构,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标记与3个农艺性状、蛋白质含量及油分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0个SSR标记与百粒重关联,其中表型效应值最大的优异等位变异为Sat-149-192,载体材料为东农57;8个SSR标记与株高关联,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413-206,载体材料为赤豆1号;13个SSR标记与生育期关联,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631-180,载体材料为黑农61;5个SSR标记与油分含量关联,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234-138,载体材料为合丰55;9个SSR标记与蛋白质含量关联,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632-293,其载体材料为东农43。上述等位变异的信息为培育提供了亲本选配和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推广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优异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典型农场土壤速效养分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泉 唐颖 +4 位作者 赵鸿云 许惠 杨兴凤 赵美美 张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65-67,共3页
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典型农场为例,采集了534份0~20cm表层农田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5个土壤养分指标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得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是影响研究... 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典型农场为例,采集了534份0~20cm表层农田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5个土壤养分指标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得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土壤养分主成分综合得分线性方程,计算不同质地土壤养分综合分值。这一研究为黑龙江农田土壤质量管理、施肥和土壤改良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 土壤养分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甜菜低糖成因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瑞策 李北齐 +1 位作者 公立东 王贵强 《中国糖料》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甜菜种植中含糖下降影响黑龙江省甜菜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主要障碍问题的成因,提出通过采取改进农业栽培技术、种植优良品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等措施以解决这些障碍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甜菜种植 含糖率 障碍因素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