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桦树汁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蒋中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63,共2页
桦汁是指白桦(BetulaPlatyphylla)和东北白桦(B、platyphyllaVarmondshurica)的树液。研究表明,采汁的经济效益是木材利用的5倍。黑龙江桦树分布广,取汁时间长,取汁后生产桦汁饮料,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研究开发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 桦树汁 桦汁饮料 经济效益 质量 取汁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 L.)和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种间杂交的研究Ⅱ.种间杂种回交后代染色体分布及形态变异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德栋 王桂芝 +2 位作者 康传红 贾树彪 刘丽萍 《中国甜菜》 1994年第3期2-7,F003,共6页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以其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或与其它物种如B.maritinaL.杂交,皆获大量后代(B10,B14等),其染色体组为VMC、VVC等,2n=27.以B10~B14(B_1F_2)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产生许多形态变异及各种染色体分布的后代(B_2F_3),其中以2n=18染色体的植株最多达41.58%,推测它们当中可能含有代换系及易位系;2n=27的个体出现频率高达30.19%,预示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2n=18+1的植株以10.39%的频率出现,它们是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附加2~8个染色体的植株频率为5.的%,低于前人报道数字;嵌合体频率达8.93%,表现不稳定;极少数为2n=36、2n=45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无融合生殖 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属(Beta Genus)种间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德栋 李盛贤 +2 位作者 贾树彪 康传红 李勇 《中国糖料》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BetavulgarisL)、沿海甜菜(B.maritimaL.)、叶用甜菜(B.ciclaL.)、白花甜菜(B.corolifloraZos.)、小...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BetavulgarisL)、沿海甜菜(B.maritimaL.)、叶用甜菜(B.ciclaL.)、白花甜菜(B.corolifloraZos.)、小碗状花甜菜(B.patelarisMoq.)、平匐甜菜(B.procumbensChr.Sm.)等。杂交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如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具有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异源多倍体(VVC,VVVC及VVCC)的无融合生殖材料,具有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和平匐甜菜染色体组的三种间杂种(VCP),这些都为世界首创。通过对杂种后代的选择,已选择出抗褐斑病、根腐病的高产后代,正在进行比较试验,必将对甜菜糖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甜菜 白花甜菜 单体附加系 甜菜 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研究的新前沿课题-无融合生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勇 郭德栋 《中国糖料》 1996年第4期53-56,共4页
甜菜研究的新前沿课题-无融合生殖李勇,郭德栋(黑龙江大学生物研究所)80年代以来,无融合生殖(Apomixis)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热点,全世界有几一个国家,200多个实验室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国际性学术会... 甜菜研究的新前沿课题-无融合生殖李勇,郭德栋(黑龙江大学生物研究所)80年代以来,无融合生殖(Apomixis)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热点,全世界有几一个国家,200多个实验室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国际性学术会议相继召开,无融合生殖专著连续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无融合生殖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属种间杂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德栋 王继志 +1 位作者 李汉卿 孙喜林 《中国甜菜》 1990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组间远缘种杂交困难的克服方法。观察到糖甜菜初级三体对B.corolliflora,B.Procumbens杂交的成功率为9%~41%,单体异附加系为12.5%~60%,说明远缘杂交中基因型构成有重要作用,三体及异附加系是良好的桥梁材料。发现...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组间远缘种杂交困难的克服方法。观察到糖甜菜初级三体对B.corolliflora,B.Procumbens杂交的成功率为9%~41%,单体异附加系为12.5%~60%,说明远缘杂交中基因型构成有重要作用,三体及异附加系是良好的桥梁材料。发现B.vulgaris×B.patula→F_1,对前两个物种及B.Patellaris杂交成功率为20%~60%,说明它们不仅是良好的桥梁材料,而且所获三杂种材料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力。添加赤霉素、延迟及重复授粉只有辅助作用。生根素及受精胚珠培养是保证杂种存活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甜菜(Beta Vulgaris L.)三体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6
作者 满玉华 郭德栋 《中国甜菜》 1991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对糖甜菜三体的9种类型、栽培种的叶柄及叶片解剖结构观察看出,其组织结构基本相同,但在叶柄粗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及叶肉组织排列的状态等方面,各三体类型之间、糖甜菜三体与二倍体甜菜间均存在着差异。这是由于... 通过对糖甜菜三体的9种类型、栽培种的叶柄及叶片解剖结构观察看出,其组织结构基本相同,但在叶柄粗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及叶肉组织排列的状态等方面,各三体类型之间、糖甜菜三体与二倍体甜菜间均存在着差异。这是由于附加了不同的染色体而引起的在表现型上的差异。有的特点也可作为鉴定三体类型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糖甜菜三体 叶片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属(Genus Beta L.)种间亲缘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7
作者 刘东辉 王雪 +2 位作者 王淑梅 康传红 郭德栋 《中国甜菜》 1992年第3期1-7,F003,共8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甜菜属3个不同组的5个野生种和两个栽培种进行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析,并计算了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同工酶相似值,初步确定了其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给果表明:1.碗状花甜菜组与普通甜菜组的亲缘关系较...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甜菜属3个不同组的5个野生种和两个栽培种进行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析,并计算了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同工酶相似值,初步确定了其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给果表明:1.碗状花甜菜组与普通甜菜组的亲缘关系较远,白花甜菜组介于上述两组之间;2.普通甜菜组中B.patu.与B.mari.相比,前者与栽培甜菜的亲缘关系较远;3.组间物种差别大于组内物种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属 同工酶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平匍甜菜种间杂交的研究
8
作者 李勇 王桂芝 +1 位作者 康传红 郭德栋 《中国甜菜》 1993年第1期4-7,共4页
把甜菜(Beta vulgaris L.)雄性不育系202和平匍甜菜(B.procumbensChr.sm.)进行种间杂交。人工授粉后13天取受精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大量杂种试管苗,将其做为接穗嫁接于202×B.maritima杂种苗砧木上,获得两株嫁接苗移栽田间,正常开... 把甜菜(Beta vulgaris L.)雄性不育系202和平匍甜菜(B.procumbensChr.sm.)进行种间杂交。人工授粉后13天取受精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大量杂种试管苗,将其做为接穗嫁接于202×B.maritima杂种苗砧木上,获得两株嫁接苗移栽田间,正常开花。杂种F_1植株株型偏向于B.procumbens,蔓生,高度不育。减数分裂染色体大都呈单价体,只有1.97%构成二价体。各时期均存在不正常现象,如: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后期染色体桥、不正常四分体及大小花粉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种间杂交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丽萍 高东杰 +2 位作者 李勇 贾树彪 郭德栋 《中国糖料》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胞中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能相互比较,可以做为鉴定染色体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由于甜菜染色体较小且相互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型 种间杂种 甜菜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无融合生殖的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康传红 王桂芝 +2 位作者 贾树彪 郭德栋 刘丽苹 《中国甜菜》 1995年第1期3-8,共6页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获得的F_1代以栽培甜菜连续回交产生了B_1F_2代和B_2F_3代 ̄[4].在B_2F_3代中,2n=27的植株达30.19%,推测其中大多数染色体组仍为VVC。具有VVC染色体组的核型中,含...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获得的F_1代以栽培甜菜连续回交产生了B_1F_2代和B_2F_3代 ̄[4].在B_2F_3代中,2n=27的植株达30.19%,推测其中大多数染色体组仍为VVC。具有VVC染色体组的核型中,含9个白花甜菜校长的染色体和18个较短的栽培甜菜染色体,差别明显,易于区分。我们通过对B_1F_2(B14,2n=27)和B_2F-3(2n=27)植株间形态特征相似性比较、两个世代植株有丝分裂特异核型比较、两类植株减粉分裂行为比较、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性比较,有力地证明了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中,从B_1F_2(B14)到B_2F_3之间传递上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白花甜菜 种间杂交 无融合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甜菜异附加三体的获得及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桂芝 郭德栋 +1 位作者 王继志 李汉卿 《中国甜菜》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甜菜属近缘种3种间杂交(B.patula×B.cicla F_1,对B.vulgaris杂交),从后代中分离出了3个具有B.patula染色体的异附加三体植株。其中PT5-1植株具有B.patula的红色叶脉性状,且附加染色体明显小于糖甜菜染色体,认定为B.patula的9... 通过甜菜属近缘种3种间杂交(B.patula×B.cicla F_1,对B.vulgaris杂交),从后代中分离出了3个具有B.patula染色体的异附加三体植株。其中PT5-1植株具有B.patula的红色叶脉性状,且附加染色体明显小于糖甜菜染色体,认定为B.patula的9号染色体,另两株附加的B.patula染色体号未确定。减数分裂终变期1Ⅲ+8Ⅱ频率平均为5.65%,9Ⅱ+1Ⅰ频率为92.50%,都与糖甜菜初级三体有显著差异。中期Ⅰ,1Ⅲ+8Ⅱ频率有所降低。正常四分体频率为93.28%。实际传递率较低。文章还讨论了异附加三体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异附加三体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属近缘三种间杂交后代分离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继志 李汉卿 +1 位作者 郭德栋 孙喜林 《中国甜菜》 1990年第2期9-14,共6页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Vugares组中B.patula Ait.、B.cicla L.Tyrkey、B.cicla L.China、B.vulgaris L.三个物种间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三个组合间F_2、F_3具有相似的分离情况,说明B.Patula及B.cicla正反交中核构成是一致的,染色体...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Vugares组中B.patula Ait.、B.cicla L.Tyrkey、B.cicla L.China、B.vulgaris L.三个物种间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三个组合间F_2、F_3具有相似的分离情况,说明B.Patula及B.cicla正反交中核构成是一致的,染色体基本上是同源的。一年生生长习性及野生种根型表现为显性,F_2服从孟德尔分离,但有的表现偏离。三个组合F_2、F_3的花粉育性、株型等表现具有广泛的方离,从中可分离出极少量高糖、高抗病等各种有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属 种间杂交 后代分离 近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天鹅卵壳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勇 李晓民 +1 位作者 程岭 王雪 《野生动物》 1992年第2期28-29,共2页
本文对大天鹅卵壳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大天鹅卵壳厚度为685±21.96微米,明显地分为四层:外层厚度为58.57±1.90微米。中层厚度为431.91±16.8微米,内层厚度为178.44±8.51微米。内膜层厚度为43.85±5.74微米。... 本文对大天鹅卵壳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大天鹅卵壳厚度为685±21.96微米,明显地分为四层:外层厚度为58.57±1.90微米。中层厚度为431.91±16.8微米,内层厚度为178.44±8.51微米。内膜层厚度为43.85±5.74微米。羊膜层厚度为61.43±2.26微米。卵孔数为0.1823个/u^2。卵孔大小为0.3845±0.0825微米。卵壳无机物含量为硅4.36%,钙92.03%,磷1.55%,铁1.89%等。为大天鹅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天鹅 卵壳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属近缘种三种间杂种及其后代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14
作者 王桂芝 王继志 郭德栋 《中国甜菜》 1990年第4期11-16,共6页
本文观察了岔根甜菜(Beta Patula Ait)、叶用甜菜(B.cicla)及普通甜菜(B.vulgaris)三种间杂种的F_1、F_2及F_3的减数分裂行为。各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成9个二价体。中期Ⅰ有棒状结合,也有环状结合。F_1、F_2、F_3各代中期出现... 本文观察了岔根甜菜(Beta Patula Ait)、叶用甜菜(B.cicla)及普通甜菜(B.vulgaris)三种间杂种的F_1、F_2及F_3的减数分裂行为。各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成9个二价体。中期Ⅰ有棒状结合,也有环状结合。F_1、F_2、F_3各代中期出现单价体频率分别为0.23、0.18、1.13。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落后等异常现象,各代频率分别为0.93、2.2和3.26。后期Ⅱ各代异常频率为0.41、0.75和0.32。异常四分体频率各代分别为0.16、0.13和0.66。异常频率有随世代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B.patula、B.cicla及B.vulgaris三个种的染色体组基本上是同源的。本文还讨论了杂种减数分裂稳定性及遗传育种上利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属 种间杂交 减数分裂 近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