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胼胝质的变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898,I0003,I0004,共7页
应用脱色苯胺蓝诱导荧光法观察了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正常有性生殖与二倍体孢子生殖时,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内胼胝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韭型(Allium odorum-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自大孢子母细胞的珠孔... 应用脱色苯胺蓝诱导荧光法观察了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正常有性生殖与二倍体孢子生殖时,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内胼胝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韭型(Allium odorum-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自大孢子母细胞的珠孔端细胞壁内出现胼胝质荧光,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细胞壁,中期Ⅰ至末期Ⅰ细胞壁呈现胼胝质荧光。二分体时,珠孔端大孢子细胞壁内胼胝质荧光消失,二分体之间的横壁以及合点端功能大孢子的侧壁上荧光明显。二倍体功能大孢子的合点端细胞壁内的胼胝质荧光消失。单核胚囊形成后,其细胞壁内无胼胝质荧光,而退化的大孢子细胞壁胼胝质荧光显著。蝶须型(Antennaria-type)胚囊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二倍体功能大孢子的细胞壁均无胼胝质荧光。蓼型(Polygonum-type)胚囊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其珠孔端细胞壁出现胼胝质荧光,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细胞壁。二分体、三分体、四分体时期,胼胝质荧光主要存在于大孢子之间的横壁上,侧壁内胼胝质荧光较弱。退化的大孢子细胞壁胼胝质荧光明显,功能大孢子细胞壁上缺少胼胝质荧光。此外,还讨论了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细胞壁内沉积胼胝质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单体附加系(Beta VULGARIS VV+1C 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大孢子发生 胼胝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无融合生殖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7-963,共7页
利用常规研究方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品系(B eta vu lg aris L.,VV+1C、2n=18+1)的生殖方式进行细胞学与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1)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的4代细胞学检查表明:染色体组分别为VV+1C、2n=18+1;VV+0、2n=18+0;VV+2C、2n=18+2... 利用常规研究方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品系(B eta vu lg aris L.,VV+1C、2n=18+1)的生殖方式进行细胞学与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1)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的4代细胞学检查表明:染色体组分别为VV+1C、2n=18+1;VV+0、2n=18+0;VV+2C、2n=18+2;VVV+0、2n=27+0;VVV+1C、2n=27+1;VVV+2C、2n=27+2等,其中VV+1C、2n=18+1的植株传递率平均为96.7%,表现为稳定传递,具有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特性;其余各种分离植株的传递率总计为3.25%,有性生殖发生率较低.(2)胚胎学研究表明,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胚珠中,珠孔处看不到花粉管,胚囊没有发生受精作用.2个助细胞提前退化,半数卵细胞的极性与正常卵细胞相反;卵与次生核不经受精而自发分裂,卵细胞自发分裂产生无性胚,次生核自发分裂产生核型胚乳,而且次生核自发分裂早于卵细胞分裂;有性生殖胚珠中,珠孔处可见多条花粉管,胚囊里见到精卵融合的图像.表明甜菜单体附加系M 14是以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为主要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为次要敏殖方式的兼性无融合生殖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甜菜 栽培甜菜 甜菜单体附加系(VV+1C、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二倍体孢子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 被引量:14
3
作者 申业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方晓华 刘丽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为韭型(Allium odorum-type)和蝶须型(Antennaria-type),有性生殖雌配子体为蓼型(Polygonum-t...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L.VV+1C、2n=18+1)雌配子体的发生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为韭型(Allium odorum-type)和蝶须型(Antennaria-type),有性生殖雌配子体为蓼型(Polygonum-type)。韭型和蝶须型的大孢子母细胞发育成为二倍体雌配子体,蓼型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单倍体的雌配子体。在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迟缓,胚囊败育等情况,正常发育的雌配子体只有25%。讨论了二倍体孢子生殖雌配子体发生与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单体附加系(VV+1C、2n=18+1) 兼性无融合生殖 雌配子体 韭型(Alliumodorum-type) 蝶须型(Antennaria-type) 蓼型(Polygonum-ty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亚光 李海英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在抗病品种东农 9674、东农 1 5 72和感病品种黑农 3 9、东农 95 -1 65上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1号 ,2号 ,4号 ,6号 ,7号等 5个生理小种 ,测定从接种到显症前与抗性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的大豆品种接种不同... 在抗病品种东农 9674、东农 1 5 72和感病品种黑农 3 9、东农 95 -1 65上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1号 ,2号 ,4号 ,6号 ,7号等 5个生理小种 ,测定从接种到显症前与抗性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的大豆品种接种不同生理小种的灰斑病菌后 ,PAL的活性分别从第 6~ 7天起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 ;相反感病品种从 8~9天起PAL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因此说明PAL的活性与大豆抗灰斑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大豆 灰斑病 抗病性 酶活性 相关性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俊萍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李伟 王艳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7-1137,共11页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显示:(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分裂期间细胞质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改组"现象,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线粒体的结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有利于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M14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前期Ⅱ和中期Ⅱ形成细胞器带";正常发育的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生殖细胞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初具细胞壁,而后消失,且生殖细胞壁成分与花粉内壁成分相似.(2)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具有尾突的精子;每个精子通过两层质膜与营养细胞隔开,含有一个大的精核,长尾突内含少量的细胞质以及纤丝状结构.(3)生殖细胞和精子中缺乏质体.(4)花粉的败育起始于小孢子,大部分受阻于单核-二细胞花粉期,其败育特征为花粉内液泡吞噬作用导致细胞器解体,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或肥大生长致使营养供应受阻,可能是导致单核-二细胞花粉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研究表明,白花甜菜第九号染色体的附加可能是导致M14大量花粉败育的遗传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花粉败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种后代无融合生殖系的形态和同工酶变异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勇 许庆兰 +3 位作者 刘威 康传红 贾树彪 郭德栋 《中国糖料》 1997年第2期6-9,T001,共5页
本文报导了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及回交后代B_4F_5(VVC2n=3x=27)无融合生殖株系的共同形态、生化特征以及其变异情况。观察了叶片形态、颜色、株型、抽薹、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变异。结果显示,无融合生殖株... 本文报导了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及回交后代B_4F_5(VVC2n=3x=27)无融合生殖株系的共同形态、生化特征以及其变异情况。观察了叶片形态、颜色、株型、抽薹、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变异。结果显示,无融合生殖株系间及株系内都存在着明显的变异,株系间的变异大于株系内的变异,同时讨论了不同变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白花甜菜 无融合生殖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甜菜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系列 被引量:5
7
作者 高东杰 康传红 +2 位作者 刘丽萍 郭德栋 方晓华 《中国糖料》 2001年第4期5-9,共5页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加系区分为莴苣型、匍匐型、大叶型、多叶型、小叶抽薹型、长叶型、玻璃型、卷叶型及栽培型。细胞学上构成单体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测量出外加染色体长度与栽培甜菜最长染色体长度的比值(简称染色体比值),用以鉴别单体附加系类别,此比例变化在1.224~0.96之间,白花甜菜染色体是比较长的。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上的染色体鉴定结合起来,构成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完整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甜菜 白花甜花 异单体附加系 染色体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酸菜保质期内乳酸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国峰 李盛贤 +2 位作者 赵辉 马驰 贾树彪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16,共2页
乳酸酸菜在保质期内乳酸含量的稳定性是乳酸酸菜的重要指标 ,本文测定了大庆思源牌乳酸酸菜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表明 ,发酵法生产的乳酸酸菜 ,在真空保存的条件下 ,乳酸的含量是稳定的 ,为乳酸酸菜的质量标准建立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乳酸酸菜 乳酸含量 测定 稳定性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产生菌HQD33的鉴定 被引量:9
9
作者 于寒颖 孙剑秋 +5 位作者 张鹏 张彦丰 凌洪博 解玉红 周东坡 平文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23,共2页
通过对紫杉醇产生菌HQD33的群体形态和菌丝、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分生孢子等个体形态的研究 ,确定了HQD33的分类地位 ,为树状多节孢。
关键词 紫杉醇产生菌 HQD33 形态 树状多节孢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经历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申家恒 申业 王艳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6,T0001-T0002,共7页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相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随即萌发,2个精子进入花粉管,营养核留在花粉粒内,不久解体。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继续生长于...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相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随即萌发,2个精子进入花粉管,营养核留在花粉粒内,不久解体。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内。随后穿过子房壁,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向珠孔方向生长。白花粉萌发至花粉管长入珠孔大约需要1h。白花粉萌发并到达柱头分支结构中,花粉管均具明显的绿色荧光;但在引导组织区以及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生长的花粉管几乎看不到荧光。授粉后1h花粉管经珠孔及珠心表皮细胞间隙进入1个助细胞,并释放精子。授粉后2—6h精卵融合,授粉后16h合子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3h精子与极核融合,授粉后4h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16h,即精卵融合至合子分裂前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合适的时间,采用花柱横切滴加法转入外源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花粉管生长途径 受精过程 花粉管通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对大豆抗性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亚光 李海英 杨庆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14-1016,共3页
乙烯利作为一种外源化学因子,可诱导番茄、豌豆和萝卜等植物一系列的防御机能,使作物产生全面的抗病性,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研究表明:乙烯利在适合浓度下,对大豆叶片内的总多酚、总黄酮、PAL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等与抗病... 乙烯利作为一种外源化学因子,可诱导番茄、豌豆和萝卜等植物一系列的防御机能,使作物产生全面的抗病性,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研究表明:乙烯利在适合浓度下,对大豆叶片内的总多酚、总黄酮、PAL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等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生化指标均具有很好的诱导作用,其中0.01μg/mL的乙烯利对总多酚的诱导作用最强.乙烯利对大豆体内不同的抗性物质具有相似的生化诱导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诱导作用 生化抗性物质 大豆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在蔬菜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洁 贾树彪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9,共3页
乳酸菌在蔬菜加工中的应用张洁贾树彪(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系150080)利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加工,贮存蔬菜的方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并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流传。这不仅是因为其简便易于掌握,并且因为这是一种冷加工方... 乳酸菌在蔬菜加工中的应用张洁贾树彪(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系150080)利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加工,贮存蔬菜的方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并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流传。这不仅是因为其简便易于掌握,并且因为这是一种冷加工方式,能进一步改善蔬菜风味、增进食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蔬菜 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尔根年谱——果蝇遗传研究简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树彪 李盛贤 郭时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简述了遗传学领域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HuntMorgan)一生的主要工作和细胞遗传学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遗传研究 果蝇 年谱 摩尔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三倍体甜菜(VVC)无融合生殖传递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康传红 刘丽萍 +3 位作者 李勇 申业 郭德栋 方晓华 《中国糖料》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栽培甜菜( B.vulgaris L.) 与白花甜菜( B.corolliflora Zoss .) 种间杂交及回交, 人工合成了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 27) ,它具有来自白花甜菜的无融合生殖能力,可以稳定传递后... 通过栽培甜菜( B.vulgaris L.) 与白花甜菜( B.corolliflora Zoss .) 种间杂交及回交, 人工合成了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 27) ,它具有来自白花甜菜的无融合生殖能力,可以稳定传递后代。异源三倍体甜菜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能力。经过3 年观察, 异源三倍体甜菜的平均无融合生殖传递率为24.86% ~27 .08% ,其中累计有9 个株系传递率达到80% 以上(83.33% ~86 .66% ) 。根据传递后代染色体分布,将异源三倍体甜菜后代分成两种类型,即无融合生殖型及减数分裂型传递。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在具有无融合生殖基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无融合生殖 异源三倍体 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生质体融合进行冬菇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作喜 郝振军 +3 位作者 刘威 许庆兰 赵华 王永吉 《中国食用菌》 1999年第5期6-7,12,共3页
用灭活的〔Flammulinasubnudus (Pr .)Sing〕双核菌株原生质体与〔Flammulinavelutipes (Fr.)Sing〕双核菌株原生质体融合 ,在 2 2℃的条件下筛选得融合子。融合频率为 0× 10 -5~ 4 1× 10 -5。融合子与双亲有明显的拮抗性... 用灭活的〔Flammulinasubnudus (Pr .)Sing〕双核菌株原生质体与〔Flammulinavelutipes (Fr.)Sing〕双核菌株原生质体融合 ,在 2 2℃的条件下筛选得融合子。融合频率为 0× 10 -5~ 4 1× 10 -5。融合子与双亲有明显的拮抗性。融合子的菌丝体形态 ,氨基酸含量 ,子实体的形态 ,以及酸性磷酸酶的测定都与双亲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裸冬菇 冬菇 灭活原生质体 融合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香菇菌株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作喜 王永吉 刘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研究了5个香茹菌:LD1LD7405LD7912:LD5、LD6,对其栽培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等重要特性进行试验比较,从而筛选出LD6为最优菌株,其现蕾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增重率高等特点。
关键词 食用菌 香菇菌 菌株比较 栽培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木屑培养料中辅料的含量对香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作喜 《中国食用菌》 1997年第3期7-9,共3页
本文研究了杂木屑培养基中麦麸和米糠两种辅料对栽培香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米糠含量高的培养基,其绝对生物效率、培养基失重、呼吸消耗、木质纤维素降解量均高于米糠含量低的培养基;麦麸更适合作栽培香菇的辅料,20%的麦麸具... 本文研究了杂木屑培养基中麦麸和米糠两种辅料对栽培香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米糠含量高的培养基,其绝对生物效率、培养基失重、呼吸消耗、木质纤维素降解量均高于米糠含量低的培养基;麦麸更适合作栽培香菇的辅料,20%的麦麸具有30%米糠基本相同的生理功能;培养基的C/N在栽培过程中不断下降,适当增加氮源可降低培养基的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辅料 木质纤维素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域野生人参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作喜 《中国林副特产》 1997年第2期4-6,共3页
研究了东北山参在各时期的生长发育特性,对山参理化因子的需求做了科学性的阐述。这对人工栽培、提高人参单位面积产量和药用价值,保护山参资源,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
关键词 山参 主根 生长 发育 野人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地形环境因子对五龙参栽培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刘作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五龙参(PanaxquinquefoliusLinn),也称花旗参、西洋参,是国际极其珍贵的药用植物之一,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林下地形环境因子对五龙参栽培的影响,通过定位定量的不同观测点的试验数据,得出四种地形和低山丘陵... 五龙参(PanaxquinquefoliusLinn),也称花旗参、西洋参,是国际极其珍贵的药用植物之一,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林下地形环境因子对五龙参栽培的影响,通过定位定量的不同观测点的试验数据,得出四种地形和低山丘陵北坡或东北坡的中上坡位,海拔高度330—450m的高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龙参 生态环境 栽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