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
作者 金术超 杜春梅 +2 位作者 平文祥 关洪宇 徐宝兴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3-78,共6页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而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比较低。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其中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将土壤中的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主要对解磷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解磷机制及应用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解磷微生物 解磷 解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生物膜中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晓云 姜安玺 +1 位作者 贲岳 姜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5期817-820,共4页
目的对低温生物膜的生物活性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以硫化钠作还原剂,甲苯作提取剂,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低温生物膜脱氢酶活性,探讨酶反应过程中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生物膜脱氢酶... 目的对低温生物膜的生物活性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以硫化钠作还原剂,甲苯作提取剂,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低温生物膜脱氢酶活性,探讨酶反应过程中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生物膜脱氢酶的反应温度范围为2~50℃,其中最适温度为30℃;适宜的pH值范围是7.5~9.0;反应速率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最适温度下的适宜时间是3h,而4℃时为8h.活细菌数(ABN)的TTC-还原染色试验证明组成生物膜的耐冷细菌都能够还原TTC而变色,但是不同种的微生物脱氢酶活性也不同.结论TTC-脱氢酶活性检测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反映低温生物膜中的生物活性.在低温4℃下。生物膜仍具有一定的生化活性,比常温下的活性污泥催化温度低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生物膜 TTC-脱氢酶 耐冷菌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的生物防治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军 王世伟 +1 位作者 赵凯 周东坡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白蚁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被列入世界性的五大害虫之一。用化学药剂防治白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手段,虽然这种方法见效快,但其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生物防治白蚁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安全、持久的特... 白蚁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被列入世界性的五大害虫之一。用化学药剂防治白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手段,虽然这种方法见效快,但其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生物防治白蚁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安全、持久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很多白蚁生物防治剂野外测试工作还不太理想,但环保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白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阐述了植物内生菌的代谢产物将是开发新型白蚁防治剂的又一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株半知菌对马尾松落叶的分解——木质纤维素酶的活性动力学 被引量:19
4
作者 郝杰杰 宋福强 +3 位作者 田兴军 黄丰 张鹏 张智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9-75,共7页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Cephalosporium sp.,Tricherderma sp.,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fumigatus6种土壤半知菌降解马尾松凋落叶片过程中产生的漆酶(Lac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Cephalosporium sp.,Tricherderma sp.,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fumigatus6种土壤半知菌降解马尾松凋落叶片过程中产生的漆酶(Lac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糖酶(FPA)的动力学曲线,以及各种酶活性与底物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Pestalotiopsis sp.能够产生相对较高的漆酶活性和引起底物的总有机物质(TOM)质量损失最大;Alternaria sp.产生的MnP酶活性最高;Pestalotiopsis sp.产生的CMCase和FPA酶活性也为最高。试验中6种菌前期的降解速率依赖于CMCase和FPA酶活性的高低,后期则由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来决定。依据6种菌的酶生产动力学曲线、TOM质量损失和降解速率,可将其划分为2种功能类型:功能群Ⅰ为纤维素分解菌,包括Alternaria sp.,Penicillium sp.,Cephalosporium sp.和Tricherderma sp.4种;功能群Ⅱ为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包括Pestalotiopsis sp.和Aspergillusfumigatus2种。试验中也发现:Pestalotiopsis sp.产生漆酶的活性较高,同时是一株比较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底物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知菌 凋落物 降解速率 木质素酶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勋 杨家强 +6 位作者 吴青君 李建洪 王少丽 郭兆将 刘雅婷 张友军 杨峰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1-987,共7页
为阐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技术对我国小菜蛾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15条引物扩增出395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9.11%,全部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标记的遗... 为阐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技术对我国小菜蛾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15条引物扩增出395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9.11%,全部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小菜蛾无论在物种水平上(P=89.11%,H=0.2706,I=0.4286),还是在种群水平上(P=88.80%,H=0.2759,I=0.4349)都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北京南口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大,海南海口和甘肃兰州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小,南方地区(云南、湖北)小菜蛾种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北方地区(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甘肃)种群。据种群变异来源分析,有5.66%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94.34%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_m=8.3399),不同地理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本文有关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基因流动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为小菜蛾抗药性的控制及田间种群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和乳酸菌发酵对酸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雪晶 孙庆申 +1 位作者 吴桐 韩德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以3种乳酸菌为研究目标,研究接种3种乳酸菌对酸菜品质的影响。发酵接种的是混菌培养的副干酪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接种混菌后的酸菜亚硝酸盐的浓度明显低于自然发酵酸菜的浓度;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L-... 以3种乳酸菌为研究目标,研究接种3种乳酸菌对酸菜品质的影响。发酵接种的是混菌培养的副干酪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接种混菌后的酸菜亚硝酸盐的浓度明显低于自然发酵酸菜的浓度;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L-乳酸含量都有所增加,通过食品专业人员对酸菜感官品质的评分,酸菜的感官品质无论是在色泽、香气还是滋味和脆性都优于自然发酵的酸菜。因此接种3种乳酸菌有助于提高酸菜的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乳酸菌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福强 丁明玲 +2 位作者 董爱荣 范晓旭 赵晓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根系形成菌根,而且GM比GI侵染效果好,最高侵染率可达到90.5%,显著提高了植株的生物量。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残留浓度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并且接种GM比GI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显著。接种GM处理的土壤中阿特拉津最高降解率达到了91.6%,其中菌根效应占22.6%。接种AM真菌的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于不接种处理,且GM优于GI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繁殖。此外,接种AM真菌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脲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认为GM是一株比较理想的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AM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菌根修复 阿特拉津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功能真菌的分离及其解磷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葛菁萍 蔡柏岩 +2 位作者 宋刚 孙宗祥 平文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6,共3页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草甸土壤中分离得到3株功能真菌HD JF-01、HD JF-02和HD JF-03,它们均具有解磷和固氮能力,而只有HD JF-03没有解钾能力。3株菌在3种分离培养基上的数量比例关系较为一致。对3株菌单独培养时的解磷能力研究表明,在发酵4...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草甸土壤中分离得到3株功能真菌HD JF-01、HD JF-02和HD JF-03,它们均具有解磷和固氮能力,而只有HD JF-03没有解钾能力。3株菌在3种分离培养基上的数量比例关系较为一致。对3株菌单独培养时的解磷能力研究表明,在发酵48 h时解磷能力最强,发酵液中游离磷含量分别为32.5μg/mL(HD JF-01)、23.45μg/mL(HD JF-02)和47.15μg/mL(HD JF-03)。48 h后,各株菌的解磷能力逐渐下降。将HD-JF-01和HD JF-03配比解磷时,解磷能力有所下降。为解磷菌剂的开发生产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功能菌 解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爱荣 刘雪峰 宋福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96-101,共6页
将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烘干磨粉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粗多糖含量(7.43 g/100 g)显著高于子实体粗多糖含量(2.31 g/100 g),二者均由果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7种组成;凯氏定... 将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烘干磨粉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粗多糖含量(7.43 g/100 g)显著高于子实体粗多糖含量(2.31 g/100 g),二者均由果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7种组成;凯氏定氮法测得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6.69 g/100 g,菌丝体粗蛋白含量为21.08 g/100 g;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得子实体含14种氨基酸,菌丝体含16种氨基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桦褐孔菌中含有大量K、Fe、Ca、Zn、Mg元素,少量Na、Mn、Se。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的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可以代替子实体应用于食品及药品行业中,缓解子实体这种珍稀野生资源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营养成分 单糖组成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奶粉冲调复原性的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秀凉 雷虹 +1 位作者 葛菁萍 平文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讨论了加水量、水温、稳定剂种类和添加量对酸奶粉复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冲调酸奶粉时,酸奶粉浓度为15%、水温为0℃或室温,添加0.05%羧甲基纤维素(CMC)、0.10%瓜尔豆胶和0.10%魔芋胶时,得到的酸奶风味、色泽、组织结构等符合酸奶产品... 讨论了加水量、水温、稳定剂种类和添加量对酸奶粉复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冲调酸奶粉时,酸奶粉浓度为15%、水温为0℃或室温,添加0.05%羧甲基纤维素(CMC)、0.10%瓜尔豆胶和0.10%魔芋胶时,得到的酸奶风味、色泽、组织结构等符合酸奶产品质量要求,此时酸奶粉的冲调性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粉 冲调条件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抑制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潇睿 葛菁萍 +1 位作者 接伟光 蔡柏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591-21593,21646,共4页
从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入手,对连作导致土壤因子向不利于作物生长转变的8个方面的原因逐一进行了阐述,包括土壤养分失衡、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土壤化感物质富集、土壤pH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变化和土壤水分亏... 从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入手,对连作导致土壤因子向不利于作物生长转变的8个方面的原因逐一进行了阐述,包括土壤养分失衡、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土壤化感物质富集、土壤pH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变化和土壤水分亏缺;提出AM真菌对连作障碍的抑制作用,并从AM真菌可以提高植物自身耐胁迫性以及直接改善连作土壤环境两方面进行论证,为解决连作障碍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AM真菌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菌种982和L-510的单井吞吐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盛贤 康宏 +1 位作者 迟双会 贾树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菌种982有降低原油黏度和清除蜡沉积的作用,菌种L-510可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自大庆油田,属蜡状芽孢杆菌。菌液由专业厂家生产,菌数〉10^8个/n也。根据选井原则,在油层中部温度60℃的葡北过渡带选取原油黏度〉15mPa·s、含... 菌种982有降低原油黏度和清除蜡沉积的作用,菌种L-510可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自大庆油田,属蜡状芽孢杆菌。菌液由专业厂家生产,菌数〉10^8个/n也。根据选井原则,在油层中部温度60℃的葡北过渡带选取原油黏度〉15mPa·s、含蜡量〉20%、含水33.9%~86.2%、油层有效厚度2.4~8,4m、产油量0.4~3.6t/d的10口油井,实施了一个轮次的982+L-150微生物吞吐试验。根据油井静、动态参数,取处理半径为4~5m,菌种982和L-510比例在5:2~5:10之间,单井注入菌液3.5~6.0t,微生物段塞尺寸55~60t,以0.1~0.15m^3/min的排量经由套管注入油井,并井3天后开井生产。10口井中大部分井压力上升,泵效和沉没度增大;大部分井产液量、产油量增大,含水下降,有效期平均为153天;有8口井产出的原油黏度和含蜡量均增大,黏度最大增幅26.39mPa·s,含蜡量最大增幅为26.35个百分点。4口井的监测数据表明,开井生产后产出液中菌数大幅上升至10。个/n也以上,5个月内维持在10^4个/n1L水平;从产出液中还分离出了注入菌种。图5表4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MEOR) 混合菌 微生物处理 近井地带 微生物吞吐 注人工艺 处理效果 大庆葡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检测HDBRS-1菌株发酵液中2-羟基联苯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菁萍 王莉丽 平文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90-292,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硫菌发酵液中2-羟基联苯(2-HBP)的含量。以Delta-PakTMC18(300A,3.9mm×1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7:3,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60nm处检测2-HBP。结果显示2-HBP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为2.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硫菌发酵液中2-羟基联苯(2-HBP)的含量。以Delta-PakTMC18(300A,3.9mm×1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7:3,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60nm处检测2-HBP。结果显示2-HBP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为2.6min,线性范围为0~80mg/L,利用该方法测得HDBRS-1菌株发酵液中,2-HBP的生成量为6.1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2-HBP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殷博 於丽华 +1 位作者 康健夫 耿贵 《中国糖料》 2009年第2期23-25,34,共4页
研究了室内培养60d后,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20~40cm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根系对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湿度变化,相对湿度20%时玉米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而相对湿度30%时大豆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过氧... 研究了室内培养60d后,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20~40cm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根系对脲酶活性的影响随湿度变化,相对湿度20%时玉米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而相对湿度30%时大豆根系明显增加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加入甜菜根系后蔗糖酶的活性均有一定升高,加入玉米的根系无明显规律,加入大豆的根系使得蔗糖酶活性普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玉米 大豆 土壤酶活性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乳酸菌酸菜发酵液中小肽类天然防腐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雷虹 李秀凉 +3 位作者 平文祥 周东坡 贾树彪 庄海霁 《中国林副特产》 2005年第2期44-45,共2页
对具有较长货架期的L-乳酸菌酸菜的发酵液进行浓缩和抑菌试验,验证L-乳酸菌酸菜发酵液中确实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非酸类物质;经酶解试验验证其具有蛋白质性质;经进一步分离提纯,获得抑菌物质的纯品;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 对具有较长货架期的L-乳酸菌酸菜的发酵液进行浓缩和抑菌试验,验证L-乳酸菌酸菜发酵液中确实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非酸类物质;经酶解试验验证其具有蛋白质性质;经进一步分离提纯,获得抑菌物质的纯品;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证明为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液 天然防腐剂 酸菜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肽类 乳酸菌 L-乳酸 长货架期 酸类物质 试验验证 分离提纯 蛋白质 分子量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乌克兰七叶树离体培养的研究
16
作者 宋福强 吴家森 +3 位作者 丁明玲 Колесниченко Е.В 陈荣 贾永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从乌克兰引进的七叶树种子中取材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及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对七叶树离体培养植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50%的氯胺水溶液处理10m in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不... 从乌克兰引进的七叶树种子中取材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及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对七叶树离体培养植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50%的氯胺水溶液处理10m in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GA3,而添加浓度1.5μg/L 6-BA的MS培养基中,幼苗能更好的生长并能获得大量的具有典型性状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树 离体培养 氯胺 GA3 6-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W5单倍体的制备及其代谢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长丽 佟天奇 +3 位作者 刘文娟 张云野 宋刚 葛菁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获得遗传稳定的单倍体酵母菌株,本实验以二倍体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5为出发菌株,优化单倍体制备和分离的条件,获得单倍体细胞;利用随机孢子分析法和MAT-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单倍体菌株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连续传代培养... 为获得遗传稳定的单倍体酵母菌株,本实验以二倍体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5为出发菌株,优化单倍体制备和分离的条件,获得单倍体细胞;利用随机孢子分析法和MAT-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单倍体菌株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连续传代培养的方式验证单倍体菌株的稳定性,并从代谢水平分析单倍体菌株的发酵性能。研究表明:S.cerevisiae W5在改良SPM培养基中30℃条件下培养8d,产孢率最高为(35.57±0.82)%。经30mg/m L蜗牛酶液处理2h后,菌悬液的孢子释放率达到(47.06±0.23)%。本实验共分离出7株单倍体菌株,其中菌株S.cerevisiae H14(MAT-a)遗传性能最稳定。当以葡萄糖为底物,30℃、150 r/min发酵30h,乙醇质量浓度达到最大,为(40.46±1.06)g/L,较S.cerevisiae W5发酵24h乙醇最大质量浓度(51.65±2.39)g/L下降了21.67%,乙酸、乙偶姻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2.7%和57.14%,获得理想的单倍体菌株。本实验为S.cerevisiae单倍体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研究经验,也丰富了酵母遗传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单倍体制备 验证 代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德安 王长丽 +1 位作者 丁昊 葛菁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11,共6页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细胞动力车间"能够生产生物燃料和工业产品,2,3-丁二醇(2,3-BD)是其重要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但野生型S.cerevisiae合成2,3-BD的效率低,制约着工业化生产进程,...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细胞动力车间"能够生产生物燃料和工业产品,2,3-丁二醇(2,3-BD)是其重要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但野生型S.cerevisiae合成2,3-BD的效率低,制约着工业化生产进程,因此,应用代谢工程法优化代谢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极其重要。该研究对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来提高S.cerevisiae 2,3-BD产量的策略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过表达2,3-BD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编码基因;敲除编码乙醇、甘油、乙酸等分支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利用可再生能源合成2,3-BD;应用辅因子工程手段对S.cerevisiae合成2,3-BD的代谢网络进行重新设计及合理改造等。对S.cerevisiae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生物燃料2,3-BD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丁二醇 酿酒酵母 代谢工程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