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levan果聚糖及其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姜静 刘丽娜 +1 位作者 张鑫 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43-349,共7页
Levan果聚糖是一种主要以β-(2,6)糖苷键作为主链,少量β-(2,1)糖苷键作为支链的天然同型多糖。自然界中果聚糖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果聚糖蔗糖酶催化蔗糖聚合而成。由于levan具备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能,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从而在... Levan果聚糖是一种主要以β-(2,6)糖苷键作为主链,少量β-(2,1)糖苷键作为支链的天然同型多糖。自然界中果聚糖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果聚糖蔗糖酶催化蔗糖聚合而成。由于levan具备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能,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从而在生物医学、食品和制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levan的性质以及levan利用果聚糖蔗糖酶催化的生物合成途径,对包括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激活免疫因子、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的益生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levan存在的挑战,为后续levan潜在的商业化价值提供科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聚糖 果聚糖蔗糖酶 生物合成 益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豆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慧林 王永胜 李冲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92-197,共6页
研究传统发酵豆酱产品质量的差异,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对吉林省长春、黑龙江省桦南、黑龙江省宝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4个地区发酵豆酱样品(分别为ChangC、HuaN、BaoQL、HeiH)进行感官评价,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氨基酸分析技术测定其微生物... 研究传统发酵豆酱产品质量的差异,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对吉林省长春、黑龙江省桦南、黑龙江省宝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4个地区发酵豆酱样品(分别为ChangC、HuaN、BaoQL、HeiH)进行感官评价,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氨基酸分析技术测定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BaoQL感官评价最好。不同豆酱样品的菌群组成差异较大,菌群中优势细菌和优势真菌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其中样品HuaN和HeiH的优势细菌为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样品ChangC的优势细菌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样品BaoQL的优势细菌为魏斯氏菌(Weissella);样品HuaN和HeiH的优势真菌为青霉菌(Penicillium),样品ChangC的优势真菌为unclassified-k-Fungi,样品BaoQL的优势真菌为曲霉菌(Aspergillus)。通过对其游离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性评价,可得东北不同地区传统发酵豆酱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样品BaoQL的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最高,样品ChangC次之,HeiH评分最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豆酱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的相关性可知,菌群的种类和丰度对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从而影响豆酱的质量,其中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的细菌为Weissella,真菌为毕赤酵母菌(Millerozyma)和Aspergillus。本研究揭示了豆酱中游离氨基酸与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相关性,为豆酱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酱 群落结构 游离氨基酸 微生物多样性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中PPCPs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金浩 张戈 +3 位作者 陈思宇 张汪洋 桑梓杰 杨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4,199,共6页
主要围绕水体中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分类、来源及其危害展开介绍,并重点对国内外污水中PPCPs的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对比各处理技术的优劣及应用现状,以期发现处理污水中PPCPs的高效措施,为污水中PPCPs处理技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吸附 催化 污水处理 土壤渗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源脂肽的生物合成和分子调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伟 李英 杜春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0-1639,共10页
微生物源脂肽具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业生物防治、临床医疗、环境治理等多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低产量一直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瓶颈。深入了解脂肽合成的关键因素和调控策略对于提高其... 微生物源脂肽具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业生物防治、临床医疗、环境治理等多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低产量一直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瓶颈。深入了解脂肽合成的关键因素和调控策略对于提高其产量和纯度至关重要。本文概括了3大家族脂肽surfactin、fengycin和iturin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前景,介绍了NRPS和NRPS-PKS两种合成系统的结构域和功能,阐释了脂肽生物合成过程中侧链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的活化及与氨基酸的连接、肽链的延伸和环化三个阶段的模块组装和酶催化活动,以及三大家族脂肽合成操纵子开放阅读框的组成;总结了导入或缺失关键基因、定点突变、模块替换、强启动子替换、修饰前体路径等多种遗传操作对脂肽产量的影响,以及群体感应肽信息素、sigma因子等全局调控因子对脂肽合成基因表达的调节。指出利用多组学联用深入探讨脂肽合成的全局分子调控机制和加强结构域蛋白互作和分子动力学研究是提高脂肽产量和纯度以及创造新脂肽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利用基因组装和编辑等合成生物学方法及代谢工程技术提高脂肽产量和挖掘新型脂肽靶向性的可能途径,为推进脂肽的生产和应用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肽 模块结构域 操纵子 阅读框 肽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脂素生物合成的内生菌发酵五味子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哲祥 刘玉洁 +1 位作者 刘松梅 郑春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内生菌发酵法高效生产五味子木脂素成分,通过HPLC法,以4种木脂素成分为对照,筛选出能够提高五味子木脂素的发酵菌株,采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发酵五味子中4种主要木脂素成分,并对发酵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采用内生菌发酵法高效生产五味子木脂素成分,通过HPLC法,以4种木脂素成分为对照,筛选出能够提高五味子木脂素的发酵菌株,采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发酵五味子中4种主要木脂素成分,并对发酵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内生真菌WJ1能显著提高发酵五味子样品中4种主要木脂素成分,采用柱层析法可分别得到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经鉴定发酵菌株WJ1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上述研究为生产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木脂素 内生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思远 李丽娅 孟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6-353,共8页
免疫分析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结果呈现快速、通量高等优点成为检测农药残留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比较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胶体金侧向流免疫层析、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表面... 免疫分析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结果呈现快速、通量高等优点成为检测农药残留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比较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胶体金侧向流免疫层析、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仿生免疫等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免疫 胶体金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料作物抗氧化酶基因应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金娜 李海英 《中国糖料》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糖料作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一样会受到各种环境胁迫,恶劣的环境会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可有效地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因此研究糖料作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在理论和实际生产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 糖料作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一样会受到各种环境胁迫,恶劣的环境会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可有效地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因此研究糖料作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在理论和实际生产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文献,对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诱发活性氧(ROS)的积累和清除途径、非生物胁迫对糖料作物及抗氧化酶基因应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概述,以期为糖料作物抗非生物胁迫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对糖料作物抗氧化酶基因应答非生物胁迫未来的相关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料作物 甘蔗 甜菜 甜高粱 甜叶菊 非生物胁迫 抗氧化系统 抗氧化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次生抗生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冰 杜春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2-512,共11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次生抗生物质丰富,具有开发新型生物防治剂制剂的潜力。其基因组含有多种抗生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如表面活性素、丰原素、杆菌霉素D等脂肽类化合物,杆菌烯、大环内酰亚胺、艰难菌素等聚酮类化合物,... 贝莱斯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次生抗生物质丰富,具有开发新型生物防治剂制剂的潜力。其基因组含有多种抗生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如表面活性素、丰原素、杆菌霉素D等脂肽类化合物,杆菌烯、大环内酰亚胺、艰难菌素等聚酮类化合物,以及杆菌素和杆菌溶素等。除杆菌素以外,贝莱斯芽胞杆菌的绝大部分次生抗生物质依赖4′-磷酸泛酰转移酶(Sfp)途径合成。本文归纳和总结了贝莱斯芽胞杆菌抗生物质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调控机制以及他们在控制植物、动物和人类疾病上的应用,以期为今后利用贝莱斯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研发生防制剂或临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抗生物质 脂肽类化合物 聚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黑龙江西部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童 刘宇飞 +1 位作者 隋心 宋福强 《农学学报》 2021年第5期33-41,共9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黑龙江西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农田砂粒含量高于森林和草原,粘粒含量上层和下层都是草原>森林>... 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黑龙江西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农田砂粒含量高于森林和草原,粘粒含量上层和下层都是草原>森林>农田。全磷和硝态氮差异显著,农田>森林>草原。不同土层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的变化规律一致,均呈现上层>下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有显著的变化,但变化规律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养分可能是导致土壤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可能会影响黑龙江省西部地区C、N等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黑龙江省西部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纤维脱胶技术及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弛 孙养存 +2 位作者 吕雨泽 尹紫良 葛菁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1-4,10,共5页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亚麻纤维作为可再生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综述了亚麻纤维的生物学特性、亚麻纤维脱胶方法与表面改良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复合材料领域中...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亚麻纤维作为可再生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综述了亚麻纤维的生物学特性、亚麻纤维脱胶方法与表面改良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探讨了亚麻纤维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亚麻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亚麻纤维 亚麻脱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污染模拟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可 张戈 +3 位作者 朱金浩 张汪洋 桑梓杰 陈思宇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4期148-155,161,共9页
随着我国工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场地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效治理场地污染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治理场地污染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综述,总结了现有场地污染模拟和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 随着我国工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场地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效治理场地污染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治理场地污染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综述,总结了现有场地污染模拟和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可以帮助更好地跟踪污染物迁移过程,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修复技术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从而降低二次污染,提升修复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场地污染的模拟和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在模拟技术方面,应该灵活运用软件,多种模型耦合模拟,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问题精准设计;在修复技术方面,应降低修复产生的次生污染,大力发展植物修复技术,寻找兼顾环保和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模拟 污染修复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表达细菌β-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那金 王瑶 +1 位作者 郭尚旭 赵丹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18-21,27,共5页
甘露聚糖酶是一类水解甘露聚糖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细菌来源尤为广泛。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异源表达细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基因,以获得性质优良的甘露聚糖酶。对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酶学性质进行了概述,归纳... 甘露聚糖酶是一类水解甘露聚糖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细菌来源尤为广泛。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异源表达细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基因,以获得性质优良的甘露聚糖酶。对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酶学性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细菌甘露聚糖酶的异源表达在提高酶活、扩大p H值作用范围、改善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包括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毕赤酵母进行异源表达等。利用微生物资源拓宽甘露聚糖酶的应用领域,使用微生物技术提高产酶量满足工业需求,并为甘露聚糖酶定向进化和改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甘露聚糖酶 分子生物学 异源表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HDF-7产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及其制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昊 于艳颖 +3 位作者 凌宏志 宋刚 平文祥 葛菁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深入探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产蛋白酶在制酱方面的作用,该研究采用盐析、凝胶过滤法对米曲霉HDF-7产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纯化的米曲霉HDF-7产蛋白酶对大豆蛋白进行水解,分析蛋白质的降解情况及水解产物中氨基酸的含量,... 为深入探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产蛋白酶在制酱方面的作用,该研究采用盐析、凝胶过滤法对米曲霉HDF-7产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纯化的米曲霉HDF-7产蛋白酶对大豆蛋白进行水解,分析蛋白质的降解情况及水解产物中氨基酸的含量,同时应用该蛋白酶制作豆酱,并对豆酱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米曲霉HDF-7蛋白酶,该蛋白酶对大豆蛋白进行水解后,大豆凝集素、解脂酶及一些球蛋白被水解,且氨基酸含量较酶解前提高18.2%,其中半胱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由纯化的蛋白酶直接加入原料中来代替制曲,所产出的豆酱除粘着性不高,呈现稀态外,其风味和外观与传统豆酱无明显差异,且大大缩短了制酱时间(7 d),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蛋白酶 大豆蛋白 豆酱 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淀粉酶抑制剂构效关系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梦洋 常远 +1 位作者 冯国军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5-485,共11页
淀粉酶抑制剂(α-AI)是一类对人、昆虫胰腺和唾液表现出抑制活性的物质,能够降低人体内血糖指数,并能够杀灭害虫,在医药、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类和非蛋白质类α-淀粉酶抑制剂的来源、结构以及作用机理,重点从构效... 淀粉酶抑制剂(α-AI)是一类对人、昆虫胰腺和唾液表现出抑制活性的物质,能够降低人体内血糖指数,并能够杀灭害虫,在医药、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类和非蛋白质类α-淀粉酶抑制剂的来源、结构以及作用机理,重点从构效关系的角度对α-AI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α-淀粉酶抑制剂在疾病防治和农业生产及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为不同来源的α-AI产品的深度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抑制剂 构效关系 分类 作用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冠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种子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庆申 朱国庆 +2 位作者 王璇 冯国军 宋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143,共7页
本研究采用盐溶的方法从紫冠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种子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α-AI),将提取的α-AI用不同温度和pH处理,并评价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提取物对猪胰腺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IC_(50))为指标,分析了豆粉的细度(A)... 本研究采用盐溶的方法从紫冠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种子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α-AI),将提取的α-AI用不同温度和pH处理,并评价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提取物对猪胰腺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IC_(50))为指标,分析了豆粉的细度(A)、料液比(B)、盐溶时间(C)三个因素对α-AI提取效果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条件,通过对老豆角种子的深加工,实现提高其附加值的目的。结果表明:该α-AI为耐热性蛋白,在pH4~10的范围性质稳定,影响α-AI的IC_(50)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豆粉的细度>料液比>盐溶时间,确定提取α-AI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粉过60目筛(粒径<0.3 mm),料液质量体积比为1∶12(g/mL)、盐溶时间7.75 h。紫冠豆角种子α-AI的IC_(50)最优值为27.036±0.23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冠豆角种子 淀粉酶抑制剂 响应面分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转化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海鹏 潘钰 +1 位作者 蒙明明 李海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4,共6页
以土著大豆根瘤菌接种大豆幼苗45 d后获得的根瘤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ba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利用带有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的质粒载体pTR10... 以土著大豆根瘤菌接种大豆幼苗45 d后获得的根瘤为材料,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扩增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lba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利用带有发光酶标记基因luxAB的质粒载体pTR102构建表达载体pTR-Plac-lba。采用三亲本杂交的方式,将表达载体pTR-Plac-lba及作为对照的空载体pTR102分别转化土著大豆根瘤菌,获得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和SFH(pTR102)。盆栽试验发现,接种SFH(pTR-Plac-lba)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接种SFH(pTR102)、土著根瘤菌以及未接菌的大豆植株各生理指标。试验证明,导入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的根瘤菌工程菌株SFH(pTR-Plac-lba)对于提高大豆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增加大豆产量起到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大豆根瘤菌 大豆血红蛋白基因lba DNA重组技术 工程菌株 三亲本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香兰素内生真菌GP20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佳佳 万璐 +2 位作者 尤梦瑶 曾伟民 郑春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49,共6页
以香兰素为对照,采用HPLC法分析内生真菌GP20的活性成分;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内生真菌GP20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内生真菌GP20的发酵条件进行优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GP20进行菌种鉴定。结... 以香兰素为对照,采用HPLC法分析内生真菌GP20的活性成分;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内生真菌GP20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内生真菌GP20的发酵条件进行优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GP20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GP20发酵液中含有香兰素;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对10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经优化,GP20的最佳发酵工艺: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0%,初始pH值为7.0,装液量为40%,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7 d,摇床转速为180 r/min;经鉴定,内生真菌GP20为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上述研究表明,内生真菌GP20为香兰素产生菌,该研究为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香兰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发酵条件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功能肽的制备、生理活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梦媛 李冲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63-369,共7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其引发的慢性疾病问题不断增加,进而使人们对营养保健食品的关注和需求提高。功能多肽独特的营养特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其引发的慢性疾病问题不断增加,进而使人们对营养保健食品的关注和需求提高。功能多肽独特的营养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及在生物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发现,特别是植物源多肽更因其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普遍关注。针对近年来蛋白功能多肽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本文总结了植物源功能多肽的制备方法、生理活性以及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植物源功能多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肽 植物 蛋白质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膜明串珠菌HDE1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多糖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臧文晶 刘丽娜 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2,共8页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抗氧化及牛奶凝结试验研究了该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及牛奶凝结等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一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该菌株16S rDNA序列片段长度为1444 bp,GenBank登录号为OM302141。菌株HDE1胞外多糖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1.73%±1.74%、0.29%±0.03%和7.69%±0.42%。该胞外多糖在浓度为3 mg/mL时展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胞外多糖浓度为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50.00%±0.05%,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0.00%±0.02%,H_(2)O_(2)^(-)自由基清除能力超过了50%,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9.96%±0.03%,胞外多糖的总还原力为38.82%±0.09%。牛奶凝结研究结果表明,HDE1在36 h能够使添加3%(w/v)蔗糖的脱脂牛奶完全凝结。这些结果表明菌株HDE1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在食品、医药及益生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牛奶凝结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三螺旋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冰 陈孟迪 王宇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4-1140,共7页
植物中Trihelix转录因子的共同特征是DNA结合域含有3个连续的α-螺旋。该家族最早被发现能与光应答元件GT元件特异性结合,所以该家族也被称为GT因子家族。最新研究表明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不仅参与光反应应答,还广泛地参与植物对生物... 植物中Trihelix转录因子的共同特征是DNA结合域含有3个连续的α-螺旋。该家族最早被发现能与光应答元件GT元件特异性结合,所以该家族也被称为GT因子家族。最新研究表明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不仅参与光反应应答,还广泛地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本研究主要介绍了植物Trihelix转录因子结构特征、家族分类,以特殊耐盐种质资源甜菜M14品系中Trihelix转录因子GT-1亚家族响应盐胁迫基因表达模式的分析为例,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Trihelix转录因子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为今后深入探索Trihelix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光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分子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转录因子 光响应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