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研究
1
作者 徐路凯 于国卿 +3 位作者 李书霞 郑元勋 张野 王超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4,共5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崩滑流、山洪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水库大坝安全。为实现多灾种风险的全链条动态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设计研发了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平台涵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多灾种预警模型计算、预警发...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崩滑流、山洪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水库大坝安全。为实现多灾种风险的全链条动态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设计研发了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平台涵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多灾种预警模型计算、预警发布及实景三维模型展示等多个功能模块。通过集成GNSS站点监测数据、无人机遥感数据、高分及哨兵卫星遥感数据,实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可视化;突破单灾种风险预警概率模型局限,构建一个标准化、可扩展的多灾种风险预警概率模型库;采用三维可视化融合Cesium与UE5引擎,高精度模拟洪水演进、崩滑流灾害过程,同时提供淹没分析、剖面测量等空间交互工具。该平台能够快速响应复杂灾害风险,为黄河上游库坝群段提供精准、可视化风险预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大数据 预警平台 库坝群段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贵勋 李硕硕 +2 位作者 孔令辉 刘书潭 张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116,共6页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及环氧树脂用量对PUA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耐溶剂性能和抗冲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PUA的拉伸强度随着环氧树脂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加入5%时,PUA拉伸强度为103.0 MPa,材料呈强而脆的特性。环氧树脂加入提升了PUA的拉伸剪切强度,由0.25 MPa增至1.60 MPa。同时,环氧树脂改性PUA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耐溶剂性能、抗冲磨性能,5%环氧树脂改性PUA抗冲磨强度为800 h/(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涂层 黏结 抗冲磨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适宜生态沙量研究
3
作者 于守兵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黄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维持河口生物栖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盐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口来沙量锐减,行河流路淤积造陆速率放缓,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补给而持续蚀退。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 黄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维持河口生物栖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盐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口来沙量锐减,行河流路淤积造陆速率放缓,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补给而持续蚀退。湿地面积萎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输入河口的磷主要以吸附在泥沙上的颗粒态存在,来沙量减少成为近岸海域N/P升高的重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近岸海域磷酸盐浓度约0.50μmol/L可作为适宜参考水平。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的2003—2006年黄河河口平均来沙量为2.4亿t/a,磷酸盐浓度、浮游植物物种和细胞量、叶绿素含量超过或接近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平,可作为适宜的生态沙量。在此条件下现代三角洲基本保持陆地面积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泥沙 生态 陆地面积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子普 吴保生 +4 位作者 张原锋 薛源 沈逸 覃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洪安全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梳理了黄河下游各类不均衡调整现象,回顾和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纵向不均衡调整及“驼峰”现象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涉及的科学问题。当前,对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清晰认识,地形对不均衡调整的影响还不明确,溯源冲淤与沿程冲淤的影响还无法区分,侵蚀基准面的影响作用还无法量化;“驼峰”现象的研究仍以资料分析为主,对“驼峰”河段的迁移规律、响应机制及未来的演变趋势仍缺乏深刻的机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驼峰”现象 侵蚀基准面 溯源冲淤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1980—2020年生态系统格局动态研究
5
作者 贾佳 张展硕 +5 位作者 江恩慧 田世民 常静怡 夏梦 王弯弯 赵凌栋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5-2845,共11页
推进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解析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社会经济和自然因子数据,运... 推进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解析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社会经济和自然因子数据,运用生态系统变化率、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随机森林模型,解析了1980—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各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河南段形成了以农田为优势(54.98%)、林地为主要类型(22.56%),兼有小比例的草地(10.36%)、聚落(8.58%)、水域(3.36%)、荒漠裸地(0.16%)生态系统的基本格局;(2)在1980—2020年,除聚落生态系统外,草地、农田、水域、荒漠裸地、林地等生态系统面积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3)2000年后的生态系统间转化频繁,主要表现为由农田向聚落、林地和水域转化;(4)近40 a,生态系统格局呈现出连通性、聚集性减弱,破碎化、多样性增加的演变特征;(5)人口、GDP等人为因子和高程、降水等自然因子是影响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2000年后人为因子对格局变化的驱动作用增强。研究表明,在人口、经济和自然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聚落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河南段 黄河流域 景观格局指数 斑块级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钰轲 陈浩 +2 位作者 屈欣明 宋迎宾 钟燕辉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沿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黄河泥沙以其作为路基填料的潜力备受关注,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成为热点。化学改良、生物矿化加固和高聚物加固技术均... 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沿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黄河泥沙以其作为路基填料的潜力备受关注,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成为热点。化学改良、生物矿化加固和高聚物加固技术均被认为能够有效改善黄河泥沙的工程特性,其中:化学改良手段(如碱激发技术)加固黄河泥沙技术上可行,但相关研究多关注于黄河泥沙碱激发制备砖砌体;生物矿化技术是目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证实生物矿化技术适用于黄河泥沙,且相比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因其游离态脲酶的小分子尺寸更易穿过黄河泥沙孔喉而适用性更好;高聚物加固黄河泥沙的力学和耐久性表现均表明其应用潜力值得挖掘。基于此,对黄河中下游泥沙来源和分布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分析黄河泥沙的理化特性,并系统阐述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研究进展。黄河泥沙应用于路基工程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绿色环保的生物矿化加固技术将进一步支撑黄河泥沙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基于现有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多学科交叉的深化,黄河泥沙生态资源的利用潜力将被充分开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理化特性 路用性能 化学改良 生物矿化加固 高聚物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多沙河流水库形态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以黄河西霞院水库为例
7
作者 董庆豪 王强 +1 位作者 王远见 杨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平原多沙河流水库相对于峡谷型水库的平面形态更易受来水来沙条件影响,研究平原多沙河流水库的库区形态演变对于水库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典型的平原多沙河流水库—黄河西霞院水库的库区平面形态演变规律进行研究,西霞院水库自建库... 平原多沙河流水库相对于峡谷型水库的平面形态更易受来水来沙条件影响,研究平原多沙河流水库的库区形态演变对于水库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典型的平原多沙河流水库—黄河西霞院水库的库区平面形态演变规律进行研究,西霞院水库自建库以来基本处于持续淤积状态,库区流路不断演变,深刻改变了库区的形态特征。基于2007-2023年西霞院库区实测断面地形资料及历年库区影像资料对库区形态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多流路向单一流路转化,滩槽高差减小,同时河道弯曲度及分汊系数均在2020年之后明显减小,深泓摆动宽度在库区下段特别是近坝段摆动较大;库区形态的变化受来水来沙条件及水库调度等多因素影响,其中,xxy05断面深泓摆动宽度与前3年年均来水来沙量、全年日均入库流量大于4000 m^(3)/s的天数、汛期坝前日均水位130~131 m的天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2020年以前,西霞院水库宽河段主流路纵向稳定性总体呈增加趋势,横向稳定性减小,2020年之后纵向稳定性有所下降,横向稳定性基本稳定;平原多沙河流水库的库区形态演变过程是制定减淤措施的前提条件,在调度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入库水沙过程,并依据工程安全状况,制定合理的排沙调度策略。为平原多沙河流水库库区形态演变提供案例,为多沙河流水库的运行调度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霞院水库 库区形态 驱动因素 深泓摆动 河床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考段堤防维修养护实施研究
8
作者 张世安 刘颜珲 +1 位作者 吴嫡捷 王红强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20,共2页
对黄河下游右岸兰考段堤防维修养护实施进行分析研究。整修内容包括堤防工程整修和河道工程整修,其中堤防工程整修包括堤坡整修(138+480—140+000段)和谷营管理班整修(屋顶、管道、附属设施改造),河道工程整修包括蔡集控导整修(7—8坝... 对黄河下游右岸兰考段堤防维修养护实施进行分析研究。整修内容包括堤防工程整修和河道工程整修,其中堤防工程整修包括堤坡整修(138+480—140+000段)和谷营管理班整修(屋顶、管道、附属设施改造),河道工程整修包括蔡集控导整修(7—8坝、21—22坝、30—35坝)。根据堤防工程和河道工程,对施工组织进行设计,包括对外交通、物料供应、临时工程设施、施工工序及方法、施工质量要求等,最后对工程效益进行评价。堤防维修养护大大提高工程的防洪能力,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维修养护 施工组织 黄河兰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丹 夏润亮 +1 位作者 李涛 刘启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针对黄河流域降雨、水文泥沙、土地利用等数据存在分散、多源、异构、语义不一等问题,采用数据仓库、面向对象思想、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将流域相关数据有机集成起来,构建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 针对黄河流域降雨、水文泥沙、土地利用等数据存在分散、多源、异构、语义不一等问题,采用数据仓库、面向对象思想、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将流域相关数据有机集成起来,构建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与分析层、数据共享层、数据应用层4个层级,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可以支持决策信息的快速获取与综合集成;通过建立逻辑模型,可以分析水沙调度方案和数据信息的关系;通过ETL可以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将多源、异构的水沙数据有效地抽取、转换、集成到数据仓库中。基于黄河水沙变化数据仓库,依据不同的业务场景为黄河水沙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资源,从而实现多业务场景下的功能扩展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水沙变化 关键技术 模型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科技战线上的执着耕耘者——记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张攀
10
作者 王靖淑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张攀,女,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她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工作,现任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是中... 张攀,女,中共党员,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她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工作,现任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是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黄委拔尖人才、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作 博士研究生 黄河水土保持 拔尖人才 中共党员 科技战线 耕耘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指标及输沙水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小平 田勇 +1 位作者 张翠萍 王方圆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 研究提出黄河下游高效输沙的定义和内涵,依据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和黄河不同时段河道水量的功能定位,将汛期的洪水水量定义为狭义输沙水量,汛期的平水期和非汛期水量的主要功能为满足生态、灌溉、发电等需求,不作为输沙水量。建立了单位输沙水量与排沙比及流量含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高效输沙流量和含沙量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在现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条件下,计算了满足高效输沙要求的流量与含沙量搭配指标。提出了维持下游河道全年一定冲淤水平的利津断面狭义输沙水量计算方法,当进入下游年沙量为3亿t时,维持下游河道全年冲淤平衡的利津断面洪水输沙水量为56.2亿~69.6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输沙指标 单位输沙水量 狭义输沙水量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下游河道洪峰增值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董其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 准确预测黄河调水调沙期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不仅是水库工程调度和下游防洪工程防护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研究面临的新课题。以增值比例为因变量,以小浪底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含沙量起涨前基流、悬沙粒径等小浪底出库水沙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沙峰、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作为洪峰增值的预判参数。研究发现,当小浪底含沙量涨峰期平均涨率超过22.9 kg/(m^(3)·h)时,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洪峰增值现象,并可基于小浪底沙峰与增值比例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增值区间;对2023年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文站实时水情、沙情进行跟踪,在小浪底水文站第一个沙峰出现后,对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洪峰增值进行了预测预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增值 特征参数 预测方法 调水调沙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流路多目标联合运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守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防洪形势明显改善,然而仍面临着大洪水的威胁;目前河道滩地呈现约6‱的倒比降,加剧了大洪水时的防洪压力。黄河口国家公园清水沟片区在清四控导工程以下无整治工程,规划的科研平台和大量基础设施要求洪水尽量不漫滩。刁口河片区规划的生态补水量为0.55亿m^(3),附近海岸因缺乏泥沙补给处于蚀退状态。刁口河主槽淤积萎缩,滩地开发建设侵占严重,亟待长期过水加强保护。新形势下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为“联合运用、常态过水、平滩分流、双河行洪”。刁口河常年维持一定的过水流量。当清水沟流量达到3500 m^(3)/s时向刁口河分流,大洪水时两条流路作为5000 m^(3)/s流量的泄洪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多目标 流路运用 清水沟流路 刁口河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系统科学的黄河下游河道系统治理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江恩慧 屈博 +3 位作者 王远见 田世民 李军华 曹永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5,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深刻诠释了河流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分析了黄河下...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深刻诠释了河流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局限性,明确了新时代河道滩槽协同、上-中-下-河口联动、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战略需求,进而阐述了流域系统科学及其在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系统科学 系统治理 滩槽协同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调度效果与未来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思路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连军 韩沙沙 +1 位作者 肖千璐 王婷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6,共6页
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是黄河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分析近期黄河流域水沙情势的基础上,采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水沙调度效果,并提出了未来黄河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思路。研究表明:近期黄河流域水量偏多,编号洪水出现频次增... 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是黄河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分析近期黄河流域水沙情势的基础上,采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河水沙调度效果,并提出了未来黄河下游滩槽综合治理思路。研究表明:近期黄河流域水量偏多,编号洪水出现频次增加,通过水库群联合调控保障下游防洪安全势在必行;黄河水沙调度在调节洪水流量过程、库区排沙以及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方面效果显著;按照现有控导工程连线修建一定标准二级堤防,将滩区划分为主行洪区和滞洪沉沙区,并通过科学管理控制不同区域滩地糙率系数,可实现既能保证大洪水安全过洪,又能为过洪机率较低区域提供经济发展空间的治理目标。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下游“滩-槽”协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度 黄河下游 滩槽治理 防洪安全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黄河水价形成机制 促进黄河水资源高效配置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强坤 张会敏 《水利经济》 2004年第2期21-22,29,共3页
简述黄河流域水价演变过程,分析目前黄河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体系、建立水价的补偿调节机制以及完善水费征收和管理政策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黄河水价的形成机制,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 简述黄河流域水价演变过程,分析目前黄河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体系、建立水价的补偿调节机制以及完善水费征收和管理政策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黄河水价的形成机制,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价形成机制 水资源配置 供水价格 补偿调节机制 水资源费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 面向重大国家战略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推介
17
作者 肖培青 焦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I0001-I0004,共4页
一、实验室简介“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2月由水利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原名“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1月经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 一、实验室简介“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2月由水利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原名“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1月经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后正式更名为“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肖培青正高级工程师(二级),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崔鹏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土高原 实验室简介 水土流失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 实验室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黄河水价形成机制 促进黄河水资源高效配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强坤 张会敏 曹惠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回顾了黄河流域水价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现状条件下黄河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体系,从三方面论述了建立水价的补偿调节机制以及完善水费征收和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黄河水价的形成机制,促进... 在回顾了黄河流域水价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现状条件下黄河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体系,从三方面论述了建立水价的补偿调节机制以及完善水费征收和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黄河水价的形成机制,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价 水价机制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金属材料磨蚀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鹏飞 申智娟 杨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24-427,共4页
磨损、空蚀或二者耦合作用是水力机械与水工建筑物常见的破坏形式。在过流部位进行涂层防护是提高抗磨蚀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简述了过流部件空蚀和泥沙磨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为涂层选材及制备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综述了过流部... 磨损、空蚀或二者耦合作用是水力机械与水工建筑物常见的破坏形式。在过流部位进行涂层防护是提高抗磨蚀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简述了过流部件空蚀和泥沙磨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为涂层选材及制备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综述了过流部件耐磨蚀涂层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类型涂层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评述了金属熔覆和聚氨酯两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工艺的优异耐磨损抗空蚀性能及潜在应用前景。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综合防护措施是解决磨蚀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应用案例阐述了该领域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空蚀 综合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无定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研究
20
作者 王仲梅 吴承君 +2 位作者 吴国英 来志强 王瑞红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6-57,共2页
为给无定河及其他河流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以陕西省无定河干支流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采用Tennant法、QP法进行计算并与相关文件已批复指标相比较,确定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并分析各控制断... 为给无定河及其他河流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以陕西省无定河干支流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采用Tennant法、QP法进行计算并与相关文件已批复指标相比较,确定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并分析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可达性、确定了生态流量预警阈值。主要结论:1)根据陕西省无定河实际情况,可设置6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包括梁渠湾和白家川2个考核断面,周湾水库、边墙渠水库、王圪堵水库和红石峡水库4个管理断面;2)周湾水库、边墙渠水库、王圪堵水库、红石峡水库、梁渠湾、白家川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分别为0.015、0.012、3.80、0.300、0.830、3.00 m^(3)/s,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证率均可达到90.0%;3)对考核断面梁渠湾可设置蓝色、红色2级生态流量预警阈值(分别为0.910、0.830 m^(3)/s),对考核断面白家川可设置蓝色、黄色、红色3级生态流量预警阈值(分别为3.60、3.30、3.00 m^(3)/s),提出了各级预警的响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控制断面 保障目标 预警阈值 无定河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