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量表研究——基于国家公园游客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良健 章锦河 +3 位作者 马小宾 王培家 王静玮 董盈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310-5321,共12页
国家公园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s)价值的感知有助于从精神层面揭示个体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衡量国家公园CESs价值潜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采用文献回顾、头脑风暴等方法确定... 国家公园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s)价值的感知有助于从精神层面揭示个体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衡量国家公园CESs价值潜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采用文献回顾、头脑风暴等方法确定国家公园游客CESs价值感知构念、指标和量表题项,对所获得的40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生成了“认同学习-情感体验-精神惠益-国家认同”4个子维度和15个题项的国家公园游客CESs价值感知量表。通过实证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研究结果为国家公园游客CESs价值感知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同时可为国家公园生态-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游客 量表研究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测度模型构建及黄山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小宾 章锦河 +4 位作者 马天驰 陶洁怡 王培家 郭丽佳 杨良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46-5760,共15页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实践,其生态系统健康的科学评估是国家公园分区管理、空间管制、生态保护的基础。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性和复合性,区别于城市、流域、湿地等生态系统,亟需建立一套适合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生...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实践,其生态系统健康的科学评估是国家公园分区管理、空间管制、生态保护的基础。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性和复合性,区别于城市、流域、湿地等生态系统,亟需建立一套适合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健康测度模型。基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多维性,探讨了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交互的视角,建立了“VSR”(生态活力Vigor、服务能力Service、抗干扰力Resilience)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测度模型。此外,将“VSR”模型应用到黄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的测度中,可视化了黄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过程和格局,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验证了“VSR”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VSR”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测度模型有效量化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差异性和时空动态性,为国家公园空间管制、生态保护等目标实施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健康 测度模型 “VSR”模型 黄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良健 章锦河 +3 位作者 王静玮 钱张睿 郭丽佳 陶洁怡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8期524-533,共10页
文化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ESs)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s)水平,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弥合工业文明造成的物质与精神失衡的有效路径。研究综合CESs理论、实证研究以及国家公园特征,阐述... 文化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ESs)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s)水平,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弥合工业文明造成的物质与精神失衡的有效路径。研究综合CESs理论、实证研究以及国家公园特征,阐述了国家公园CESs概念及内涵;基于国家公园个体需求和特点,提出了“认知-情感-精神-信仰”四位一体的CESs类型框架。基于现有研究,梳理了CESs功能评估、价值测度、具身体验以及保护利用等四个主要议题,从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系统述评。研究认为进一步明晰国家公园CESs内涵、构建CESs功能评估体系、揭示CESs具身体验机制以及创新应用现代科技等,是未来研究的趋向,有助于重塑国家公园CESs认知,拓展相关研究领域,为国家公园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用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生态文明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洁怡 章锦河 +2 位作者 郭丽佳 王静玮 薛华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6-1238,共13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研究其水源涵养服务变化对区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参数地方化修正的InVEST模型,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2000-2022年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逐像元...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研究其水源涵养服务变化对区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参数地方化修正的InVEST模型,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2000-2022年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逐像元相关和残差趋势方法辨识对其产生影响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2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量显著上升,变化速率为1.01亿m^(3)/a,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91.66亿m^(3)。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有助于水源涵养服务的提升,试点建立后(2016-2022年)水源涵养量增长速率高于试点建立前(2000-2016年)。地方化的Z参数可用于相似自然条件下的水源涵养研究。(2)水源涵养量空间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位于东南部澜沧江源园区,低值集中于国家公园北部,草原是区域水源涵养量的主要贡献地类。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和高度重要区占比小,多为各河流发源地。(3)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与降水呈正相关、与蒸散发呈负相关,降水发挥着主导作用。2000-2022年间,气候要素对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有所下降。(4)气候变化是驱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自2016年国家公园试点建立后,单一气候的积极影响区域占比从98.42%下降至82.44%。气候人类共同作用和单一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逐渐显现,说明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生态保护对水源涵养起到积极作用,但仍存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叠加引起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邹晨曦 章锦河 +2 位作者 马小宾 王静玮 陈思宇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68-181,共14页
互联网已成为获取资讯、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网络关注度是公众对国家公园建设饱含期望的表达方式。以百度、抖音和头条网络关注度数据1599万余条为基础,分析2011—2024年中国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互联网已成为获取资讯、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网络关注度是公众对国家公园建设饱含期望的表达方式。以百度、抖音和头条网络关注度数据1599万余条为基础,分析2011—2024年中国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分为2个波动上升期和1个急速衰退期,不同国家公园关注度差异显著,可分为突发事件驱动型和知名度自发带动型。(2)关注度空间格局呈“东中西递减”规律,核心城市关注度高,分布地域性显著,建议优先关注高关注度低人均的大城市,以实现低成本高效宣传。(3)公众关注具体国家公园和生态保护议题,并表现出强烈的访问意愿。话题传播呈分众化趋势,不同平台用户对国家公园的关注偏好不同,与平台自身调性有关。(4)地理距离负向影响关注度,自然环境差异无显著影响。除经济、教育等基础性因素外,人居环境和宣传强度等短期因素同样对网络关注度有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在提升公众关注度上仍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网络关注度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国家公园分区的理念演进与方法创新
6
作者 陶洁怡 章锦河 +2 位作者 杨良健 马小宾 李爱青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分区是国家公园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系统解析国内外国家公园分区模式及思想渊源,总结国家公园分区指标与方法。分析得到:(1)国外国家公园分区理念经历了人类中心主... 分区是国家公园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系统解析国内外国家公园分区模式及思想渊源,总结国家公园分区指标与方法。分析得到:(1)国外国家公园分区理念经历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人地和谐发展的转变,中国国家公园在引介、转译和发展国家公园分区思想过程中,结合“天人合一”的本土生态智慧,将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创新“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二分区法。(2)国家公园分区评估方法中,单一指标法包括以旗舰物种或核心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物种指示法、以景观特征为对象的景观分区法,侧重于对国家公园“地”的保护,综合评价法则运用多样化指标,有利于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的协调。(3)国家公园分区研究未来应从基础支撑、方法集成、模式优化方面展开探索。一是促进国家公园分区研究的学科交融与人地和谐视角下的国家公园分区的理论框架构建,二是增强分区评估指标的针对性与技术应用,三是提出“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二分法的可改进之处,从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和谐 国家公园 分区理念 分区方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概念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静玮 章锦河 +2 位作者 薛华菊 李爱青 杨良健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6期373-382,共10页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化和实现全民共享的主要途径,建立高效、合理、有序的国家公园访客制度是推动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构建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体系是生态旅游访客制度建立的基础。在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化和实现全民共享的主要途径,建立高效、合理、有序的国家公园访客制度是推动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构建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体系是生态旅游访客制度建立的基础。在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分析、相关概念梳理辨析和对现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的概念并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1)建立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体系符合生态文明要求、传统文化诉求、生态访客追求、公园特许制度需求,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生态领域的重要构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公民的要求,具有必要性。(2)构建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体系面临“生态信用准入”、“生态信用监测”、“访客权利尊重”、“访客隐私保护”等四方面的学理与实践基础,生态信用应当作为国家公园访客准入的前置条件,主要关注访客在公园内的生态行为,信用数据的获取应建立在访客自愿的基础之上,具有可行性。(3)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可以从生态素质、生态规范、生态行为等三个维度进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4)生态信用评价、等级划分、准入评定是构建与实施国家公园访客生态信用制度的三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未来应在完善政策与法规、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及培育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不断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访客生态信用 生态旅游 社会信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研究中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应用的陷阱与改善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小宾 章锦河 +2 位作者 郭丽佳 杨良健 王静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23-4932,共10页
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在国内外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有关该模型指标遴选的适宜性和科学性则较少受到重视,导致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指标的套用、误用、混用等现象。通过对国内外100多篇PSR模... 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在国内外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有关该模型指标遴选的适宜性和科学性则较少受到重视,导致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指标的套用、误用、混用等现象。通过对国内外100多篇PSR模型应用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认为:(1)PSR模型的实质是对人地关系的适应、反应与响应的评估,压力(Pressure)更多源于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强度,状态(State)是人类活动压力下生态环境自身的质与量的表现,响应(Response)则是对谋求人地关系和谐所做出的制度安排,PSR模型指标遴选宜与之相契合。(2)目前国内外PSR模型应用主要存在内生性(Endogeneity)、矢量性(Vectority)、指示性(Indexicality)、针对性(Pertinence)等四个方面的缺憾。(3)忽视研究目标的指向性、科学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主观性等,是造成PSR模型应用陷阱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PSR模型的优化与改善路径,以期为生态环境领域的PSR理论实证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陷阱 生态环境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市三维生态足迹变化及旅游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洪琼 章锦河 +2 位作者 胡雯洁 王静玮 马敬轩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29-38,共10页
旅游业作为黄山市主导产业,其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黄山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利用2000—2019年黄山市经济社会相关数据,基于“地区公顷”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法,测度... 旅游业作为黄山市主导产业,其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黄山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利用2000—2019年黄山市经济社会相关数据,基于“地区公顷”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法,测度分析黄山市近20年生态足迹变化及旅游对其影响。研究表明:(1)黄山市“地区公顷”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与“全球公顷”下因子存在一定差别,能更精准反映黄山市生态环境状况。(2)2000—2019年,黄山市生态赤字波动下降。人均生态足迹由1.51 ha·cap^(–1)减少到1.20 ha·cap^(–1)。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稳定在0.79 ha·cap^(–1)左右;(3)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变化平缓,黄山市居民占用的自然资本流量主要来自于耕地和林地;(4)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大于1,2019年大约需1.53个黄山市空间上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才能满足黄山市居民需求,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耕地和草地资源存量透支较多;(5)旅游发展可改善黄山市自然环境,一定程度缓解了黄山市生态压力。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城镇化、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可降低黄山市生态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市 “地区公顷”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因素阈值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0
作者 陶洁怡 章锦河 +2 位作者 董平 陆玉麒 戈大专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7836-7851,共16页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是实施耕地资源科学管治决策的重要基础。构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框架,运用InVEST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GBDT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是实施耕地资源科学管治决策的重要基础。构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框架,运用InVEST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GBDT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主导驱动因素及阈值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和文化娱乐服务提升,产水服务和固碳释氧服务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土壤保持量呈下降趋势。空间上,产水、固碳释氧和土壤保持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格局,粮食生产与之相反,文化娱乐服务高值分布转变为“大集聚、小分散”格局。(2)长三角地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表现为权衡减弱、协同增强,不同时期权衡/协同关系会出现强度的变化甚至发生关系逆转。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在不同地理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高权衡区域随着时间演变逐渐减少。(3)2000—2020年耕地资源禀赋对权衡强度的贡献率下降,社会经济因素贡献率显著提升,光照条件、农业政策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的关键因素。当光照时长范围为1800—2000h、耕地复种指数超过1.6或城镇化率提升至80%,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作用减弱。考虑驱动因素的阈值范围,将有助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生态安全维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驱动因素 阈值效应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小宾 章锦河 +2 位作者 孙怡 王培家 周乐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8,共13页
[目的]科学评价旅游生态安全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方法]以长江经济带为案例地,从效率视角采用“DPSIR-DEA”指标框架构建区域旅游生态安全评估体系,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GTWR模型分析了2... [目的]科学评价旅游生态安全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方法]以长江经济带为案例地,从效率视角采用“DPSIR-DEA”指标框架构建区域旅游生态安全评估体系,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GTWR模型分析了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1) 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安全呈现波动变化特征,表现为“W”型螺旋上升的趋势;(2) 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演化存在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具有“整体稳定,局部波动”的特征,在空间上,中部区域旅游生态安全时空变化较小,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波动性较大;(3)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各个方面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此外,旅游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存在较强的时空非平稳性。[结论]从效率视角切入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安全的测算和评估,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发挥好旅游业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贡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效率 探索性空间分析 GTWR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住宿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扩散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梦林 章锦河 +2 位作者 王昶 谭雪琪 殷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0,共7页
近年来共享住宿在我国城市迅速发展,是推动城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该文以北京市为例,利用爱彼迎等开源平台共享住宿相关数据,应用ArcGIS技术、地理探测器方法与空间扩散理论,分析2018-2020年北京市共享住宿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影响... 近年来共享住宿在我国城市迅速发展,是推动城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该文以北京市为例,利用爱彼迎等开源平台共享住宿相关数据,应用ArcGIS技术、地理探测器方法与空间扩散理论,分析2018-2020年北京市共享住宿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扩散模式。结果表明:1)北京市共享住宿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分布范围、集聚程度逐渐扩大,向心力增强,东北—西南分布方向性明显;2)共享住宿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餐饮、居民小区、科教文化、交通运输、体育休闲和景点,餐饮是主要影响因素;3)共享住宿业的空间扩散以等级扩散为主、传染扩散为辅,在次级城市功能区和景区扩散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共享住宿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住宿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扩散模式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疲劳的发生机制、多维特征与应对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晋坤 黄潇婷 +3 位作者 章锦河 肖潇 邢哲铭 郭籽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139,共10页
疲劳在旅游活动中极易发生且普遍存在,是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变量。疲劳一直是心理学、行为科学、交通运输、体育科学等领域的重要议题,但旅游疲劳的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在梳理已有文献和旅游实践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 疲劳在旅游活动中极易发生且普遍存在,是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变量。疲劳一直是心理学、行为科学、交通运输、体育科学等领域的重要议题,但旅游疲劳的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在梳理已有文献和旅游实践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旅游疲劳的发生机制、多维特征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旅游疲劳的框架体系由4个主范畴(诱发因素、疲劳表现、行为效应和应对策略)和13个范畴构成。旅游疲劳在主体因素、中介因素和客体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并表现出身体疲劳、兴趣疲劳、情感疲劳和认知疲劳的多维特征,其对游客的行为决策、体验质量和重游意愿均存在显著的复杂影响,可以通过主体提升、中介保障和客体控制3方面策略对其进行预防和缓解。旅游疲劳的探索为旅游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为游客服务和景区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疲劳 发生机制 多维特征 应对策略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