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生命科学史为主线情境的初中单元整体教学
1
作者 杨换玲 王丽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
融入生命科学史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例,通过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确立、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和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引导学生有效建构大概念... 融入生命科学史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例,通过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确立、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和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引导学生有效建构大概念体系,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感悟科学精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史 单元整体教学 核心素养 细胞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学课堂理答的优化改进
2
作者 苏小倩 王丽娟 程晓妍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0,共3页
课堂理答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本文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课堂理答的类型及基本内涵,分析课堂理答在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引领深度学习中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谈理答行为的优化... 课堂理答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本文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课堂理答的类型及基本内涵,分析课堂理答在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引领深度学习中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谈理答行为的优化改进,为生物学教师实现有效理答、培育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理答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结构的发现历程概述
3
作者 郭春欣 王永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2,共4页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构的发现历程在生命科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氨基酸小分子为逻辑起点,逐步深入到蛋白质三维结构,系统地剖析科学家探索蛋白质结构过程中的曲折历史及科学方法,凸显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联及...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构的发现历程在生命科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氨基酸小分子为逻辑起点,逐步深入到蛋白质三维结构,系统地剖析科学家探索蛋白质结构过程中的曲折历史及科学方法,凸显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联及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的推动意义。借助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介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测序技术 AlphaFold 胰岛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硝氮浓度对漂浮型铜藻的生理影响
4
作者 姜晓彤 徐智广 +1 位作者 刘婷 严芳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7,共9页
由漂浮型铜藻(Sargassum horneri)引发的马尾藻金潮是近年来我国近海重大生态灾害之一,金潮的形成可能与海水温度和营养盐浓度相关,但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温度与硝氮浓度对漂浮型铜藻的生理影响,设置了不同温度(10℃、20℃和30... 由漂浮型铜藻(Sargassum horneri)引发的马尾藻金潮是近年来我国近海重大生态灾害之一,金潮的形成可能与海水温度和营养盐浓度相关,但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温度与硝氮浓度对漂浮型铜藻的生理影响,设置了不同温度(10℃、20℃和30℃)和硝氮浓度(50μmol·L^(-1)和100μmol·L^(-1))对铜藻进行适应培养,7天后测定生长、光合作用、生化成分等指标。结果显示:温度和硝氮浓度协同影响铜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在硝态氮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在温度20℃时最高,30℃下出现负增长;10℃和30℃条件下,高氮提高了藻体RGR,但20℃时低氮下较高。相应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和叶绿素a的含量在20℃和高氮下表现出较高的值,除了在10℃时,高氮反而降低了Pmax值(P<0.05)。无论在低氮或高氮条件下,暗呼吸速率(Rd)均在30℃条件下表现出最大值。高氮提高了不同温度下叶绿素a的含量,但只有在30℃时提高了叶绿素c的含量(P<0.05)。类胡萝卜素含量、表观光合作用效率(α)以及硝氮的吸收速率均没有受到温度和硝氮浓度的显著影响(P>0.05)。高氮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20℃(P<0.05),但低氮时的可溶性糖含量在10℃下最高;同时,相同温度下,硝氮浓度对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高氮浓度有利于铜藻叶绿素a的积累,同时在20℃下,铜藻表现出更高的光合能力,进而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表现出快速的生长速率,因而我们推测,在适宜的温度(20℃)以及较高的硝氮浓度更容易引起金潮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金潮 温度 硝氮 生长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平板书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商伟豪 王永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7,共2页
为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和模型表征概念和迁移应用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构建天平板书模型,揭示“变化”和“平衡”等相关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以优化板书的设计,并结合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1中的3个案例,来阐明其应用。
关键词 天平板书 模型构建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引草(紫草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豪愽 孔冬瑞 胡德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砂引草属(Messerschmidia L.)在紫草科(Boraginaceae Juss.)分类系统里位置不稳定,为更好地理解砂引草属的分类学位置,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特... 砂引草属(Messerschmidia L.)在紫草科(Boraginaceae Juss.)分类系统里位置不稳定,为更好地理解砂引草属的分类学位置,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结果如下:(1)花药4室,成熟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层中层和绒毡层共4层细胞构成,双子叶型花药壁发育类型,分泌型绒毡层,成熟绒毡层细胞含2核,表皮宿存,药室内壁不规则2层,具纤维性加厚;(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3)胚珠倒生,单珠被,珠孔狭长,具珠被绒毡层,假厚珠心,部分珠心组织宿存至成熟胚囊时期;(4)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梭形,极核在受精前融合,反足细胞退化早。砂引草胚胎学特征与天芥菜属(Heliotropium)其他种类胚胎学特征十分相似,稍有不同,鉴于胚胎学特征在属内较为稳定,支持分子系统中将砂引草属置于天芥菜属的分类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 胚珠 胚囊 砂引草 天芥菜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浒苔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实验改进中的应用
7
作者 种春晨 邵静航 张萍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7,共4页
基于国家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对中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挖掘本地资源,将肠浒苔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光的颜色、温度三种环境因素对肠浒苔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很好地揭示了环境因素与光合强... 基于国家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对中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挖掘本地资源,将肠浒苔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光的颜色、温度三种环境因素对肠浒苔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很好地揭示了环境因素与光合强度效应关系,以期为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浒苔 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 实验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生物学跨学科实践的表现性评价
8
作者 王永田 蒋沂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3,共5页
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需要学生具有整合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跨学科能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在跨学科实践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需要学生具有整合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跨学科能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在跨学科实践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每个学科都设立了跨学科实践活动,要求创新评价方式,注重动手操作和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真实情境 创新评价 作品展示 跨学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1型疱疹病毒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郑焕琴 姜晓敏 +5 位作者 岳红 王宝岩 刘洋 张兴晓 张建龙 朱洪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0-3048,共9页
本试验旨在从临床样品中得到猫1型疱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1,FHV-1)分离株,为FHV-1疫苗候选毒株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宠物医院采集疑似感染FHV-1的猫的眼鼻拭子,用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e feline kidney,CRFK)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 本试验旨在从临床样品中得到猫1型疱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1,FHV-1)分离株,为FHV-1疫苗候选毒株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宠物医院采集疑似感染FHV-1的猫的眼鼻拭子,用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e feline kidney,CRFK)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分析、形态学电镜观察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用CRFK细胞对临床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为FHV-1,并命名为“FHV-ZH2202”株。经高通量测序以及基因参考组装拼接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后,将其与国内流行毒株进行SNP分析,发现非同义突变SNP主要集中分布在UL22和US7基因。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FHV-ZH2202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分析,FHV-ZH2202株与国内外流行株在UL22基因的同源性较高,但对于US7基因具有相对较远的亲缘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FHV-ZH2202株感染组猫全部发病,出现打喷嚏、眼鼻分泌物等典型症状,但无死亡病例出现。感染后第2天开始,感染组猫通过眼鼻向外界排毒,持续6~8 d。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FHV-1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证明FHV-ZH2202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为FHV-1疫苗候选毒株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1型疱疹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分析 高通量测序 动物回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火炬树水浸液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6
10
作者 侯玉平 柳林 +4 位作者 王信 闫晓宇 门航 李伟杰 徐维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041-4049,共9页
引种自北美的外来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 L.)是中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然而,近年来分布区的不断扩大暗示着该树种的潜在入侵性。以火炬树为对象,研究火炬树不同浓度(0、0.005、0.025、0.1g/mL)的鲜枝叶水浸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 引种自北美的外来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 L.)是中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然而,近年来分布区的不断扩大暗示着该树种的潜在入侵性。以火炬树为对象,研究火炬树不同浓度(0、0.005、0.025、0.1g/mL)的鲜枝叶水浸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矿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浸液浓度的提高,火炬树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火炬树对所测土壤酶活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脲酶和磷酸酶均有随着水浸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而蔗糖酶活性受影响不明显;随水浸液浓度升高,火炬树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碳、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含水量、pH值、全氮与全磷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火炬树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矿化速率,提高了土壤无机氮的供给。以上结果表明,火炬树可以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组成和土壤酶活性并影响土壤相关营养元素循环,从而为自身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揭示外来植物火炬树水浸液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从化感间接作用角度为火炬树的潜在入侵性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矿化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镉、硒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孙振兴 王慧恩 +4 位作者 王晶 刘金川 张婕 张莺 吴传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在水温15.5—17.0℃的静水条件下,以Hg2+、Cd2+和Se4+对刺参幼参进行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联合毒性实验采用等毒性配比法,并以Marking相加指数评价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g2+、Cd2+、Se4+对刺参幼参急性毒性的96h... 在水温15.5—17.0℃的静水条件下,以Hg2+、Cd2+和Se4+对刺参幼参进行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联合毒性实验采用等毒性配比法,并以Marking相加指数评价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g2+、Cd2+、Se4+对刺参幼参急性毒性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0912、4.6433和0.7413mg/L,三者对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Se4+>Cd2+。Hg2+、Cd2+、Se4+对刺参幼参的最大容许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9、0.0464、0.0074mg/L。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Hg2+-Cd2+、Hg2+-Se4+以及Cd2+-Se4+分别以等毒性混合物共存时,它们对刺参幼参在24h、48h、72h和96h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当Hg2+-Cd2+-Se4+三者以等毒性混合共存时,它们对刺参幼参在24h、48h、72h和96h的联合毒性仍为拮抗作用。讨论了Hg2+、Cd2+、Se4+对刺参幼参联合毒性效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HG^2+ CD^2+ Se^4+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五种木本植物枝叶水分状况与其抗旱性能 被引量:23
12
作者 谭永芹 柏新富 +2 位作者 朱建军 王仲礼 刘林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815-6823,共9页
用压力-容积(PV曲线)法测定了柽柳、梭梭、胡杨、沙枣和花棒等5种干旱区木本植物的水分参数,同时用TPS-1型光合蒸腾测定系统、压力室和露点微伏压计测定了其叶片(同化枝)的蒸腾速率、枝叶水势和渗透势,并结合持水力和枝叶相对含水量等... 用压力-容积(PV曲线)法测定了柽柳、梭梭、胡杨、沙枣和花棒等5种干旱区木本植物的水分参数,同时用TPS-1型光合蒸腾测定系统、压力室和露点微伏压计测定了其叶片(同化枝)的蒸腾速率、枝叶水势和渗透势,并结合持水力和枝叶相对含水量等的测定结果,分析了5种木本植物枝叶水分状况与其抗旱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V曲线水分参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组织内部的水分状况和抗旱潜力,但依据不同参数分析得出的不同植物抗旱性有所不同,有的甚至相反;以PV曲线水分参数为依据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的综合抗旱性指数显示5种木本植物抗旱性能并无显著差异。而综合PV曲线水分参数和蒸腾速率、枝叶水势、渗透势等实测水分指标计算的综合抗旱性能指数则较好地显示了5种木本植物的综合抗旱性能的强弱,即第1层次梭梭抗旱性最强,第2层次是柽柳,第3层次是沙枣、花棒和胡杨,其中又以胡杨综合抗旱能力最差。由此可见,采用PV曲线水分参数和实测水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较好地评定植物的抗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木本植物 PV曲线 水势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边参数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 被引量:77
13
作者 姚付启 张振华 +2 位作者 杨润亚 孙金伟 崔素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23-129,共7页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实测了落叶阔叶树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绿度,并对原始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实测了落叶阔叶树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绿度,并对原始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最后采用红边位置、峰度、偏度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进行了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基于红边位置的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绿素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7366、0.7289;基于峰度、偏度建立的估算模型可以有效提高估算精度,模型的决定系数均达0.8341以上;法国梧桐和毛白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确定系数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74和0.9523。与单变量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精度明显提高,是一种良好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叶绿素 模型 植被 高光谱 红边位置 峰度 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 L.)入侵对不同林型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侯玉平 柳林 +3 位作者 初航 马淑杰 赵丹 梁荣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24-5330,共7页
生物入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决定植物的竞争力以及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力和生态系统可入侵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有关研究已成为植被... 生物入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决定植物的竞争力以及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力和生态系统可入侵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有关研究已成为植被生态学与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引自北美的外来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 L.)已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入侵木本植物之一。比较了火炬树单优林型、火炬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混交林、火炬树+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混交林、火炬树+银白杨(Populus alba L.)混交林4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火炬树单优林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各混交林型,而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酶活性方面,火炬树单优林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低;火炬树的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和硝态氮含量,同时明显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的增高可能与火炬树入侵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土壤硝化速率高有关;而火炬树入侵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说明该物种可能更易于吸收利用铵态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树可以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酶活性并影响土壤相关营养元素循环,从而可能使其在与当地植物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为自身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树 生物入侵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对锌的耐性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程显好 盖宇鹏 +2 位作者 孙慧涌 柏新富 张秋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9-1455,共7页
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量的锌,研究其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生物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及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锌对上述各项都有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锌浓度在453906mg/L范围... 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量的锌,研究其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生物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及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锌对上述各项都有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锌浓度在453906mg/L范围内可以促进菌丝体生长,锌浓度超过4077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培养基锌的浓度在4077mg/L以下时,蛹虫草菌丝体锌的富集量随着液体培养基锌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固体培养条件下,锌含量在226453mg/kg范围内可以促进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并且在此含量范围内,蛹虫草子实体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680906mg/kg时,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2038mg/kg以下时,蛹虫草子实体中锌的富集量随着培养基锌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在培养基锌含量为2038mg/kg时,子实体中锌的含量达到28570mg/kg(干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实体 菌丝体 超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木本植物盐分积累与其耐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柏新富 朱建军 +2 位作者 王仲礼 谭永芹 刘林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5-49,共5页
通过对干旱区4种木本植物体内Na+,K+浓度和水分、光合等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盐分积累与其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梭梭和柽柳能够吸收、积累较多的Na+,而花棒和沙枣组织Na+浓度相对较低;与花棒和沙枣相比,梭梭和柽柳具有较低的组织水... 通过对干旱区4种木本植物体内Na+,K+浓度和水分、光合等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盐分积累与其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梭梭和柽柳能够吸收、积累较多的Na+,而花棒和沙枣组织Na+浓度相对较低;与花棒和沙枣相比,梭梭和柽柳具有较低的组织水势和渗透势、较小的蒸腾失水量和较大光合作用有效水势范围。表现为植株水势、渗透势和蒸腾失水量与其组织Na+浓度呈负相关,而光合作用有效水势范围大小则与其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盐分积累能够降低组织渗透势和水势、增强水分吸收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减少蒸腾耗水,有利于植株在低水势下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即干旱地区的植物通过积盐可以增强其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木本植物 盐分积累 水分吸收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沙地共有种沙生植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瑞莲 侯玉平 +1 位作者 左进城 王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选择3个温带沙地(松嫩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4个共有种沙生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差巴嘎蒿(Artimisia halodendron)、扁蓿豆(Melissitus rutheni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通过自然状况下其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渗... 选择3个温带沙地(松嫩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4个共有种沙生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差巴嘎蒿(Artimisia halodendron)、扁蓿豆(Melissitus rutheni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通过自然状况下其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及丙二醛(MDA)含量日变化分析,探讨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在沙生植物适应沙漠环境强光辐射和温度日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科属沙生植物抗逆生理调控机理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沙地的4个共有沙生植物种可通过自身快速生理代谢调解,积累渗透调节物、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应对沙漠环境强光辐射和温度日变化,但生理调控幅度较小。(2)3个沙地不同科属的4个共有种在渗透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及种类上存在差异。扁蓿豆叶片日均MDA含量、POD(peroxidase)活力、CAT(catalase)活力、脯氨酸含量均最高,分别较其它3个种平均高2、10、2和2.5倍。黄柳叶片日均MDA含量较高,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较其它3个种高1.2和3倍。差巴嘎蒿和猪毛菜叶内MDA含量较低,POD、CAT、SOD活力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最低。沙生植物细胞中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力及渗透调节物含量呈正相关。自然状况下3个沙地的扁蓿豆和黄柳通过生理代谢调节维持细胞水分和氧自由基代谢平衡适应沙漠环境,差巴嘎蒿和猪毛菜依靠特殊的叶片形态结构变异减少光辐射吸收、降低水分蒸腾、维持叶片水分平衡、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因此不同科属沙生植物维持叶片水分和氧自由基代谢平衡可能是其适应沙漠环境生存的重要生理调控机理。由于不同科属沙生植物种对沙漠环境适应的生理调节机理的不同,在未来农作物、林木抗逆育种中,根据具体科属植物选择合适的沙生植物作为亲本对提高抗逆育种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种 沙生植物 沙地 抗氧化酶活力 渗透调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Mytilus edulis)发育早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3 位作者 梁建光 冉镇 曾鹏 韩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8,共7页
采用组织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贻贝卵、胚胎和早期幼虫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进行了定位和定量研究,以探讨贝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免疫防御机制。组织化学显示,从卵细胞到D型面盘幼虫各个时期都呈ACP和AKP阳性,卵细胞中阳... 采用组织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贻贝卵、胚胎和早期幼虫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进行了定位和定量研究,以探讨贝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免疫防御机制。组织化学显示,从卵细胞到D型面盘幼虫各个时期都呈ACP和AKP阳性,卵细胞中阳性颗粒较大且分布比较均匀,受精卵中央着色较深,卵裂期核区呈强阳性且大分裂球内阳性颗粒较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外层细胞阳性较强,面盘幼虫外套膜边缘膜、内脏团和面盘基部呈强阳性。生化测定ACP和AKP活力,均是卵细胞最低,随着发育酶活力逐步提高,其中ACP活力在受精后和囊胚期明显提高,囊胚期达到最高峰,其后又略有下降;AKP活力在卵裂期、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提高较大,面盘幼虫期酶活力最高。ACP和AKP可能在贻贝的发育早期抵抗病原生物侵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 发育 胚胎 幼虫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4种水势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柏新富 卜庆梅 +1 位作者 谭永芹 朱建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水势是植物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水分生理参数之一,水势大小影响着植物的代谢、生长发育及抗逆性,也是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李德全等,1990)。目前国内在教学、科研中植物水势的测定主要采用小液流法、压力势法、热电偶法和木质部压力探针... 水势是植物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水分生理参数之一,水势大小影响着植物的代谢、生长发育及抗逆性,也是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李德全等,1990)。目前国内在教学、科研中植物水势的测定主要采用小液流法、压力势法、热电偶法和木质部压力探针法。小液流法和压力室法测定水势简便易行,但2种方法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王军等,1997)。热电偶法测定水势具有应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势 压力室法 原位法 叶圆片法 小液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沙地砂引草对沙埋的生长和生理适应对策 被引量:36
20
作者 王进 周瑞莲 +2 位作者 赵哈林 赵彦宏 侯玉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291-4299,共9页
在2009和2010年春夏季通过对烟台海滨沙地自然生长的耐沙埋植物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inn)进行不同厚度(1/3株高-轻度沙埋、2/3株高-中度沙埋、3/3株高-重度沙埋)沙埋试验,并测定沙埋过程中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鲜重(... 在2009和2010年春夏季通过对烟台海滨沙地自然生长的耐沙埋植物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inn)进行不同厚度(1/3株高-轻度沙埋、2/3株高-中度沙埋、3/3株高-重度沙埋)沙埋试验,并测定沙埋过程中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鲜重(FW)、干重(DW)、植株相对高度(%)、叶片细胞膜透性、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力(过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砂引草抗沙埋的生长和生理调节策略,为未来砂引草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沙埋第5天、第10天,随着沙埋厚度的增加土壤温度下降,土壤含水量增加,植株相对高度和整株砂引草叶片FW和DW呈上升趋势,同一植株沙上叶片FW、DW不断增加,沙下叶片FW、DW则不断减少。在沙埋第5天,不同厚度沙埋处理的植株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均较对照低,而整株植物叶片SOD、CAT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均较对照高。同一植株沙下叶片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含量及SOD和CAT活力均低于沙上叶片。研究表明,轻度和中度沙埋使沙上叶片受到地面热辐射、干旱、高温胁迫影响,导致叶片内含水量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强,膜受损。但同时叶片中快速激活的保护酶和积累的脯氨酸抑制膜脂过氧化可能是保护沙埋后沙上叶片能快速生长的重要生理调控机理。在重度全埋枝叶处于沙下时,沙下缺氧和黑暗抑制了叶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时缺氧也抑制了叶片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叶片成为茎尖生长的物质和能量供体,促使暗中茎顶端不断的延伸生长冲出沙土再生。砂引草耐全埋的再生能力进一步表明,砂引草在海岸沙丘固沙、保滩、护岸和植被恢复上将具有重要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砂引草 生长策略 生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