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演进40年:历程、特征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王丛丛 巩红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3-50,共8页
学科政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与保障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经过40年的发展,呈现出政策制定主体良性互动、政策价值取向逐渐保持适度张力、政策内容趋向系统建构、政策执行机制不断健全等演进特征。新的发展阶... 学科政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与保障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经过40年的发展,呈现出政策制定主体良性互动、政策价值取向逐渐保持适度张力、政策内容趋向系统建构、政策执行机制不断健全等演进特征。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创新发展,要从深入开展学科政策调研、完善学科政策评估制度、优化学科政策环境、构建中国特色自主学科政策体系四个维度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政策 演进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杰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关系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追求走入误区。因此,必须通过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中"对谁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有效... 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关系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追求走入误区。因此,必须通过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中"对谁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有效性及追求什么样的有效性"的问题,以促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党内民主——党内监督的基础政治生态建设之关键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翠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7,共4页
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内监督的实质是以党内民主为基础的政治控制机制。党内民主决定着党内监督的根本性质、价值取向、运行条件和实际功效。党内民主不是抽象的,它具体地体现于民主权利、民主生活、民主制度等层面。发展党内民... 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内监督的实质是以党内民主为基础的政治控制机制。党内民主决定着党内监督的根本性质、价值取向、运行条件和实际功效。党内民主不是抽象的,它具体地体现于民主权利、民主生活、民主制度等层面。发展党内民主、优化党内监督的基础政治生态,就必须从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积极推行党务公开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党内监督 政治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时代的公共话语表达——查尔斯·泰勒的公共领域概念 被引量:7
4
作者 韩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3,共7页
查尔斯·泰勒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对民主政治时代公共话语表达的审慎阐释。公共领域生成于西方现代社会的世俗化进程之中,是介于公共权力领域(政治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种"元主题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是一种超政治的、反思... 查尔斯·泰勒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对民主政治时代公共话语表达的审慎阐释。公共领域生成于西方现代社会的世俗化进程之中,是介于公共权力领域(政治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种"元主题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是一种超政治的、反思性的社会文化批判空间,能通过影响民主决策而对政治行动起到诱导和监督作用;现代公共领域面临着被操控和无法真正达成社会共识的发展问题。泰勒相信公共领域能够顺利实现合理转型,对民主政治的发展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世俗化 民主政治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生态化与数字化协同转型
5
作者 张夺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以生态为“体”、以数字为“用”,体用贯通、体用不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题中应有之义。数字生态文明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应运出场,深刻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化与数字化协同转型的客观逻辑要... 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以生态为“体”、以数字为“用”,体用贯通、体用不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题中应有之义。数字生态文明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应运出场,深刻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化与数字化协同转型的客观逻辑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生态化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人类现代文明绿色转型,而且以数字化为动力引擎,以数字中国驱动人类现代文明智慧升级。生态化引领数字化转型,为智慧发展铺垫绿色底蕴;数字化赋能生态化转型,为绿色发展提供智慧动力,二者互为支持、协同共进,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史实践之中,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文明 生态化 数字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主义政治话语的再言说——查尔斯·泰勒政治哲学之特征剖析
6
作者 李伟 韩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查尔斯·泰勒是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西方共同体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查尔斯.泰勒的政治哲学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立足西方社会现实对自由主义话语的再言说,具体呈现出如下重要特征:定位于问题意识而非体系构建,以观念史的追溯分析... 查尔斯·泰勒是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西方共同体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查尔斯.泰勒的政治哲学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立足西方社会现实对自由主义话语的再言说,具体呈现出如下重要特征:定位于问题意识而非体系构建,以观念史的追溯分析为框架而非首先采用规范论证的方式,质疑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并批判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分离状态,在视域融合中推进自我与他者的对话。通过归纳上述特征,可以避免对泰勒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简单而机械的分类,从而能够更加完满地对其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自由主义 承认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成为主体:“人民”范畴要义嬗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7
作者 张夺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表达。人民作为主体不仅要求在本体论维度阐明何为人民,而且要求在方法论维度回答如何使之成为主体。“人民”范畴的要义嬗变反映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实践要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表达。人民作为主体不仅要求在本体论维度阐明何为人民,而且要求在方法论维度回答如何使之成为主体。“人民”范畴的要义嬗变反映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实践要求,“人民”范畴在扬弃自身似物性、虚假性等异化阶段后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寻求人类解放的核心概念,具有了阶级性、革命性等本质规定性,充分展现了自身超拔为历史主体的价值逻辑。如何使人民始终保持主体性,既要在理论逻辑上反对将“人民”范畴虚无化,更要在实践逻辑中将人民组织起来,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建设的整体反思
8
作者 韩升 谢丽威 《学习论坛》 2010年第11期53-56,共4页
我国当前行政伦理建设处于从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之中。私德型伦理向公德型伦理转化、神圣型伦理向世俗型伦理转化和身份型伦理向契约型伦理转化必将影响我国的行政伦理发展。我国行政伦理建设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 我国当前行政伦理建设处于从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之中。私德型伦理向公德型伦理转化、神圣型伦理向世俗型伦理转化和身份型伦理向契约型伦理转化必将影响我国的行政伦理发展。我国行政伦理建设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从核心目标、基本环节、路径选择和有效措施等方面构建我国当前行政伦理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善治 道德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思敏 陈自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32,共3页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工程、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和轴向驱动三方面构建有效运行机制,以实现协同育人目标。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工程、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和轴向驱动三方面构建有效运行机制,以实现协同育人目标。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临目标任务一致性与实施过程层次性、教育内容进阶性与现实教育重复性、教育师资匹配性与培训交流割裂性、实践实施紧迫性与理论研究滞后性等现实难题。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需要从领导组织协调、内容方法衔接、师资队伍保障和科学研究推动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建设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对非理性因素的积极扬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桂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1,共5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实践活动基础上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人学基础。然而,在以往唯理性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所具有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因而使其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实践活动基础上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人学基础。然而,在以往唯理性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所具有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因而使其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欲求教育、情感教育和挫折教育,实现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积极扬弃,实现对欲望的科学引导,对情感的培育激发以及对意志的锻炼铸造,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理性 非理性 扬弃 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红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1,共8页
防范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始终将抵御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置于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突出位置,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防范政治风险历程中... 防范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始终将抵御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置于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突出位置,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防范政治风险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包括始终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为思想基础,以坚守底线思维为原则遵循,以密切联系群众为力量源泉,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关键举措。展望未来,必须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扩大参与主体,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科技赋能,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能力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防范政治风险 政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淑蔓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与根本特征。基于主体性理论分析高职学生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样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使学生显露出的破坏性主体性向建设性主体性发生积极转向。同时...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与根本特征。基于主体性理论分析高职学生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样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使学生显露出的破坏性主体性向建设性主体性发生积极转向。同时,根据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宏观上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以思想引领修正学生主体意识,以文化引领形塑学生主体人格,以组织引领明确学生主体责任,以实践引领提升学生主体能力,以话语引领规范学生主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向度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培育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蕊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2期24-25,共2页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更是助力农村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农民数字素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该文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的意义,分析了农民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意愿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数智培训窘境、...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更是助力农村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农民数字素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该文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的意义,分析了农民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意愿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数智培训窘境、政策法规缺位等问题,并对强化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提供了相关建议,旨在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数字素养 乡村振兴 存在问题 发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困境·路径:“数商兴农”背景下乡村人才培养探究
14
作者 孔欢 王杰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122-123,共2页
随着“数商兴农”工程的蓬勃发展,乡村人才供给与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培育乡村人才成为下一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在推进“数商兴农”工程的过程中认清乡村人才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 随着“数商兴农”工程的蓬勃发展,乡村人才供给与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培育乡村人才成为下一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在推进“数商兴农”工程的过程中认清乡村人才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的优势,面对乡村数字化带来的人才发展类型有待明晰、市场用人指向亟待明确、人才培养平台亟待扩大等挑战,从优化乡村人才培养理念、扩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机构、搭建全过程数字基础设施等路径完善人才培养策略,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商兴农 乡村人才 人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二大至六大党章前没有纲领的原因再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自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117,共9页
将中共二大至六大党章置于党章发展的整个历程、党章自身内外结构的整个系统以及中共当时所处的整个国内外环境中加以考察,二大至六大党章前面没有纲领,只是暂时的特殊现象。这五部党章前面虽然没有纲领,但纲领一直以不同方式存在并曲... 将中共二大至六大党章置于党章发展的整个历程、党章自身内外结构的整个系统以及中共当时所处的整个国内外环境中加以考察,二大至六大党章前面没有纲领,只是暂时的特殊现象。这五部党章前面虽然没有纲领,但纲领一直以不同方式存在并曲折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影响,并非中共处于幼年和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 纲领 中共 共产国际 联共(布) 独立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著名论断再解读——兼论我国的“过渡时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汝秀 刘春晖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关于"过渡时期"的著名论断的含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由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关于"过渡时期"的著名论断的含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由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国的过渡时期可以表述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革命转变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农业政策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伟 杨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7-169,共3页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农业政策都有其不同的内容。农业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源于农业面临深刻的危机,都服从于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从"农业养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过程,在一定...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农业政策都有其不同的内容。农业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源于农业面临深刻的危机,都服从于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从"农业养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农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工业化 农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中心主义及其超越——基于现代公共管理的伦理内生性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丽威 韩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2,共5页
责任中心主义高举工具理性的基本理念,围绕客观责任的界定,力求全面到位的规则确立和制度构建。责任中心主义及其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实现形式科层制,体现了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公共责任制度化的重视,但随着现代公共管理的深入发展也呈现出... 责任中心主义高举工具理性的基本理念,围绕客观责任的界定,力求全面到位的规则确立和制度构建。责任中心主义及其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实现形式科层制,体现了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公共责任制度化的重视,但随着现代公共管理的深入发展也呈现出相当大的时代局限性。现代公共管理的善治目标要求超越单一的责任中心主义,从伦理内生性角度入手实现公共管理的伦理诠释,并积极寻求现代公共管理之责任冲突的伦理化解。现代公共管理必须承担起提供交换正义的道德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中心主义 科层制 现代公共管理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章结构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自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中国共产党党章结构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党章与纲领从融合、分立到复合,始终密不可分;党纲从简纲、详纲到总纲,从分散到整合,历经曲折日臻完善;条文从不分章到分章,从简洁到复杂,要素组合不断优化。党章结构的发展变... 中国共产党党章结构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党章与纲领从融合、分立到复合,始终密不可分;党纲从简纲、详纲到总纲,从分散到整合,历经曲折日臻完善;条文从不分章到分章,从简洁到复杂,要素组合不断优化。党章结构的发展变化是政党建设历史的一个缩影。中国共产党党章结构变化的阶段性特征不仅缘于党的地位和任务的阶段性变化,而且折射出党在保持发展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章结构 历史演变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党内监督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翠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前全党对于党内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党内监督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格局。但党内监督现实依然存在着监督意识薄弱、制度化水平不高、体制不尽合理、重点落实不够、整体功效不佳等突出问题。其主要成因在于:原苏共党内... 目前全党对于党内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党内监督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格局。但党内监督现实依然存在着监督意识薄弱、制度化水平不高、体制不尽合理、重点落实不够、整体功效不佳等突出问题。其主要成因在于:原苏共党内监督模式的羁绊,中共在特定环境中的探索失误,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转轨转型的经济社会背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监督 民主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