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金元素Re对W合金力学性能与形变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来马 王亚锋 +2 位作者 陈九雄 孙飞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9-2355,共17页
作为熔点最高的金属元素,钨(W)以其良好的高温强度和抗辐照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高温材料领域。然而,多晶W材料低韧性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合金元素铼(Re)由于可以有效改善W合金脆性的问题而被广泛研究,深入研究Re元素对W合... 作为熔点最高的金属元素,钨(W)以其良好的高温强度和抗辐照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高温材料领域。然而,多晶W材料低韧性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合金元素铼(Re)由于可以有效改善W合金脆性的问题而被广泛研究,深入研究Re元素对W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指导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Re元素引起的固溶软化现象和对W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了Re对W合金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位错运动是BCC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分析了Re对位错核心对称性的影响和对能垒的改变,并就Re对W合金韧脆转变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合目前国内外对W-Re合金的研究进展,对W-Re合金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e合金 固溶软化 力学性能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应用性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笑儒 宋静 +5 位作者 罗来马 孙宏骞 赵聪聪 田硕 田亮亮 吴玉程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0,共2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固态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固态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整体性能,设计和制造具有优良性能的固态电解质是推动锂离子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分别对无机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复合固态电解质中Li^(+)传输机制进行了介绍,结合近年发表的文献,全面综述了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掺杂和引入新的制备技术等方法对固态电解质性能进行改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固态电解质在国内外各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固态电解质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提供参考,促进固态电解质的产业化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 Li+传输机制 离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性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畅 李宽路 +3 位作者 陈寅 王珊 汪京 罗来马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钨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理想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可以不需要引入其他合金元素,通过充分发挥钨纤维本身的优异性能而提升其韧性。对钨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增韧相类型、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钨... 钨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理想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可以不需要引入其他合金元素,通过充分发挥钨纤维本身的优异性能而提升其韧性。对钨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增韧相类型、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钨纤维表面改性、钨纤维体积分数以及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指出了该复合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复合材料 钨纤维增韧 制备方法 增韧机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含量对湿化学法制备超细W-Y_(2)O_(3)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祯 颜硕 +2 位作者 罗来马 昝祥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本文在现有W-Y_(2)O_(3)材料基础上,引入微量Hf4+掺杂入Y_(2)O_(3),调节Y_(2)O_(3)与W晶粒之间的界面关系,从而改善W基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Y与Hf元素的掺杂比例,获得纳米级W基复合粉体,在氢气气氛下常规烧结制备W-Y_(2)(Hf)O_(3)... 本文在现有W-Y_(2)O_(3)材料基础上,引入微量Hf4+掺杂入Y_(2)O_(3),调节Y_(2)O_(3)与W晶粒之间的界面关系,从而改善W基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Y与Hf元素的掺杂比例,获得纳米级W基复合粉体,在氢气气氛下常规烧结制备W-Y_(2)(Hf)O_(3)复合材料。采用SEM、TEM等表征手段对W-Y_(2)(Hf)O_(3)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Y与Hf元素在材料中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掺杂Hf元素有利于后续氢气还原,在第二相掺杂量不变条件下,当Hf含量增加时,所获得的粉体粒径减小,W-3Y-7Hf的粒径约为100 nm,明显小于传统制备的W-Y_(2)O_(3)粉体。烧结后的块体晶粒尺寸细化,显微硬度和相对密度随之增大,成分为W-3Y-7Hf烧结块体显微硬度最高,为513.7HV_(0.2),致密度为97.6%。在钨基材料中同时添加Y与Hf元素会在钨晶粒的晶界与晶内处形成复合第二相氧化物Y_(2)Hf_(2)O_(7)颗粒,尺寸更小,弥散强化作用更强;其中,W-3Y-7Hf中第二相氧化物颗粒尺寸仅为200 nm左右,与钨晶界产生良好的界面结合关系,形成半共格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体 湿化学法 弥散强化 复合第二相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相成分改性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宇 朱晓勇 +3 位作者 昝祥 罗来马 刘家琴 吴玉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系统地论述了第二相成分改性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在碳化钨(WC)基硬质合金中添加第二相元素或化合物成分改性硬质合金的作用机理、改性剂种类及力学性能,并分析总结了掺杂第二相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机制。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添... 系统地论述了第二相成分改性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在碳化钨(WC)基硬质合金中添加第二相元素或化合物成分改性硬质合金的作用机理、改性剂种类及力学性能,并分析总结了掺杂第二相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机制。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添加剂成分改性硬质合金作用效果不同,分类对比了不同添加剂和制备方法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质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与晶粒细化程度和显微界面结构有关,添加的第二相能够与WC基体形成一定的配位结构,有效抑制WC晶粒生长,从而使合金性能获得提升。最后总结了当前第二相成分改性硬质合金的发展瓶颈和仍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第二相 改性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氢还原工艺制备超细Cu-20W复合粉末及其烧结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光 李革民 +3 位作者 魏邦争 许荡 陈鹏起 程继贵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制备了Cu-20%W(质量分数)超细粉末,经压制烧结获得Cu-20W复合材料。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并考察烧结温度对Cu-20W烧结体试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结...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制备了Cu-20%W(质量分数)超细粉末,经压制烧结获得Cu-20W复合材料。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并考察烧结温度对Cu-20W烧结体试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可制备出平均粒度小于100 nm的Cu-20W复合粉末;随烧结温度的升高,Cu-20W烧结体试样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提高。1080℃烧结所得试样的相对密度达97.20%,电导率(IACS)、热导率、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91.73%、351.52 W·m^(−1)·K^(−1)、HV 96.1和431.03 MPa;在100~400℃温度范围内,Cu-20W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在14.871×10^(−6)~17.422×10^(−6)·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0W超细粉末 溶胶-凝胶法 烧结性能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硅合金-冰晶石低温复合精炼去除硅中硼杂质机理研究
7
作者 庾文庆 查鸿凯 +4 位作者 史剑 李京伟 林银河 李军成 汤文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太阳级硅制备过程中B杂质难以去除,合金-造渣复合精炼具有较好除B效果,但因渣系中均含有氧化物,精炼温度需要控制在1500℃以上,能耗较高。本研究采用冰晶石(氟铝酸钠)作为渣系材料,利用氟铝酸钠低熔点与良好的流动性,将冶金级硅与铜结合... 太阳级硅制备过程中B杂质难以去除,合金-造渣复合精炼具有较好除B效果,但因渣系中均含有氧化物,精炼温度需要控制在1500℃以上,能耗较高。本研究采用冰晶石(氟铝酸钠)作为渣系材料,利用氟铝酸钠低熔点与良好的流动性,将冶金级硅与铜结合,通过合金造渣法实现低温下高效复合精炼除B,并考察了不同冷却速率、水淬温度和渣金比条件下铜硅合金-冰晶石熔盐体系中杂质B的含量变化及赋存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在3~0.05℃/min范围内,冷却速率越低,B平衡分配系数越大,硼由合金相偏析到冰晶石相中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硼杂质的去除;在共晶点(810℃)到液相点(910℃)范围内,水淬温度越低,B平衡分配系数越大,B去除效果越好;在渣金比1:2到10:1范围内,渣金比越高,B平衡分配系数越大;样品渣相中含有B化合物,说明B杂质由合金偏析至渣相中,低温下复合精炼可以有效去除B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硅合金造渣 冰晶石渣剂 硼杂质 平衡分配系数 硅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锰酸锂电池的碳热还原—酸浸回收工艺研究
8
作者 杨志 李京伟 +4 位作者 林银河 陈晨 王大龙 鲁颖炜 汤文明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9-466,共8页
研究了采用碳热还原—酸浸联合回收工艺从退役锰酸锂电池中回收有价成分锰和锂。对锰酸锂和石墨混合粉体进行碳热还原焙烧,采用XRD、XRF、SEM、TG-DTA等技术对焙烧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50℃下焙烧180 min效果最佳,焙烧产品中锰酸... 研究了采用碳热还原—酸浸联合回收工艺从退役锰酸锂电池中回收有价成分锰和锂。对锰酸锂和石墨混合粉体进行碳热还原焙烧,采用XRD、XRF、SEM、TG-DTA等技术对焙烧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50℃下焙烧180 min效果最佳,焙烧产品中锰酸锂完全转化成一氧化锰和碳酸锂;样品粉末中碳酸锂可以通过水浸提取,碳酸锂浸出率为86.15%;利用硫酸酸浸提取锰离子,在酸浸浓度3.5 mol/L、酸浸温度60℃、酸浸时间3 h、液固体积质量比8/1的条件下,锰离子浸出率最高为88%。该方法可以实现从正极材料中同步高效回收锰和锂的目的,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锰酸锂电池 碳热还原 浸出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挤出打印制备W-20Cu复合材料
9
作者 李革民 张玉莹 +3 位作者 王浩 陈睿智 陈鹏起 程继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80-2391,共12页
粉末挤出打印是金属注射成形和3D打印相结合产生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打印材料范围广、打印成本低等优点。本文以不同粒径W粉、电解Cu粉和微晶蜡基黏结剂为原料,采用粉末挤出打印制备W-20Cu复合材料。通过对W-20Cu喂料进行TG-DSC分析... 粉末挤出打印是金属注射成形和3D打印相结合产生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打印材料范围广、打印成本低等优点。本文以不同粒径W粉、电解Cu粉和微晶蜡基黏结剂为原料,采用粉末挤出打印制备W-20Cu复合材料。通过对W-20Cu喂料进行TG-DSC分析,制定合适的热脱脂工艺,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打印工艺参数,研究W粉粒度级配对粉末临界装载量和W-20Cu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质量分数)D50为2.32μm的细W粉和50%D50为21.74μm的粗W粉以及Cu粉制成喂料,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下打印成形,所得生坯在1350℃下烧结90 min后,可获得致密度为93.41%、拉伸强度为307 MPa、热导率为182.95 W/(m·K)的W-20Cu烧结体试样。本研究通过调整W粉粒度级配来提高打印喂料中的临界粉末装载量,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W-20Cu复合材料,为PEP制备W-20Cu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粉末挤出打印 粒度级配 烧结温度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用先进钨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来马 颜硕 +2 位作者 刘祯 昝祥 吴玉程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9,共18页
核聚变能是解决未来社会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在聚变堆体中面临着来自等离子体严重的辐照和热冲击损伤。纯钨因其高热导率、良好的高温强度、低溅射和低蒸气压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面向等离子体候选材料。纯钨在... 核聚变能是解决未来社会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在聚变堆体中面临着来自等离子体严重的辐照和热冲击损伤。纯钨因其高热导率、良好的高温强度、低溅射和低蒸气压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面向等离子体候选材料。纯钨在聚变堆工况条件下具有严重的脆性风险,因而对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用先进钨材料的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钨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合金化、第二相强化、纤维增韧和复合强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核聚变反应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用钨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其性能,分析了钨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机制,并展望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用钨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反应堆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钨基复合材料 改性方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火焰喷涂FeCoCrNiAlTi高熵合金涂层的耐高温氯腐蚀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学斌 胡树森 +4 位作者 汪友路 代真 初希 王平 苏海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1-386,共6页
目的提高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的水冷壁和过热器管等部件的使用寿命,确定具有最佳耐高温氯腐蚀性能的高熵合金FeCoCrNiAlTix的成分。方法采用高速火焰喷涂在Q235基体上制备FeCoCrNiAlTi_(x)(x=0、0.4、0.8、1.2、1.6)高熵合金涂层,运用扫描... 目的提高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的水冷壁和过热器管等部件的使用寿命,确定具有最佳耐高温氯腐蚀性能的高熵合金FeCoCrNiAlTix的成分。方法采用高速火焰喷涂在Q235基体上制备FeCoCrNiAlTi_(x)(x=0、0.4、0.8、1.2、1.6)高熵合金涂层,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Ti含量对涂层形貌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并测试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耐高温氯腐蚀性能。结果高速火焰喷涂熵合金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随着Ti含量的增加,涂层的孔隙率降低,x=1.2时涂层的致密度最高,其孔隙率仅为0.46%。添加Ti后的高熵合金涂层由FCC相和BCC相组成,随着Ti含量的增加,FCC相逐渐减少,涂层主要为BCC相。在800℃到常温的循环热震试验中,高熵合金涂层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在60 h的高温熔盐腐蚀后,所有高熵合金涂层相较Q235具有显著的耐高温氯腐蚀性能,对高温腐蚀质量变化进行拟合,发现其满足幂函数模型。结论添加适量的Ti能够改善FeCoCrNiAlTi_(x)高熵合金涂层的成形质量,降低涂层的孔隙率,其中高速火焰喷涂FeCoCrNiAlTi_(1.2)涂层的孔隙率最低,抗热震性能和耐高温氯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涂层 FeCoCrNiAlTi 高温氯腐蚀 高速火焰喷涂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掺杂WC-Co-Y_(2)(Zr)O_(3)硬质合金的制备与组织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永强 袁健 +3 位作者 罗来马 昝祥 朱晓勇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66-3573,共8页
本文采用固-液掺杂和SPS工艺在1250℃和50 MPa下获得高致密的WC-Co-Y_(2)(Zr)O_(3)硬质合金,并研究了Y_(2)(Zr)O_(3)对WC-Co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TEM及维氏硬度计对硬质合金的组成、显微组织、硬度和断... 本文采用固-液掺杂和SPS工艺在1250℃和50 MPa下获得高致密的WC-Co-Y_(2)(Zr)O_(3)硬质合金,并研究了Y_(2)(Zr)O_(3)对WC-Co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TEM及维氏硬度计对硬质合金的组成、显微组织、硬度和断裂韧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含有0.15%ZrO_(2)和1.30%Y_(2)O_(3)的WC-Co-Y_(2)(Zr)O_(3)合金样品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428.6 HV和12.8 MPa·m^(1/2),与WC-Co样品相比,在保持高硬度的基础上,断裂韧性提升了17.4%;Y、Zr和O元素以Y_(2)(Zr)O_(3)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WC-Co-Y_(2)(Zr)O_(3)硬质合金,提高了合金的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Zr)O_(3) 固-液掺杂 SPS 断裂韧性 硬质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W-Re合金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胜猛 徐旺之 +1 位作者 罗来马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0-548,共9页
本文研究Re添加量对W基材料W-xRe(x=3,5,10)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化学法结合氢气还原制备出相应Re含量还原粉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高致密度的W-Re合金块体。还原后粉体表面呈现细小珊瑚状形貌,粉体粒度约为40... 本文研究Re添加量对W基材料W-xRe(x=3,5,10)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化学法结合氢气还原制备出相应Re含量还原粉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高致密度的W-Re合金块体。还原后粉体表面呈现细小珊瑚状形貌,粉体粒度约为400 nm,随着Re添加量的增加,烧结W-Re合金的显微维氏硬度呈现增加趋势。当激光热冲击的功率密度为0.48 GW/m^(2)时,材料表面仅出现粗糙化,比同实验条件下的纯W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抗热冲击损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钨铼合金 激光热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渗氢与低周疲劳对6061-T6Al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滕越 陈国宏 +2 位作者 魏金韬 缪春辉 汤文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99-3608,共10页
采用电解渗氢与低周疲劳结合的方法,模拟研究Ⅲ型储氢瓶内胆用6061-T6Al合金在高压氢气环境与快速充放氢气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储氢气瓶长期服役安全可靠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在电解渗氢过程中,部分H原子吸附在Al合金... 采用电解渗氢与低周疲劳结合的方法,模拟研究Ⅲ型储氢瓶内胆用6061-T6Al合金在高压氢气环境与快速充放氢气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储氢气瓶长期服役安全可靠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在电解渗氢过程中,部分H原子吸附在Al合金表面及表面氧化层中,部分H原子溶入Al合金晶格或晶界处,导致6061Al合金强度及塑性降低,且对合金塑性的影响更加明显。低周疲劳导致6061Al合金屈服强度、拉伸强度与屈强比上升,塑性下降,且随着σ_(max)的增大,拉伸断面上呈现更多的脆性断裂特征。在低周疲劳与电解渗氢共同作用下,6061Al合金强度小幅增大,塑性持续降低,且随着σ_(max)的增加,塑性下降幅度增加,拉伸断面准解理断裂特征愈加显著,服役可靠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气瓶 6061Al合金 电解渗氢 低周疲劳 拉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度分析方法对铜基石墨材料摩擦表面自润滑膜的评价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恒 解挺 +3 位作者 李晨 陈堃 张俊龙 尹延国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2,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色度分析方法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石墨润滑膜图片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实现对石墨自润滑膜的覆盖率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较通常使用的二值化图像处理方法更加合理、准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石墨润滑膜覆盖... 提出一种基于色度分析方法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石墨润滑膜图片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实现对石墨自润滑膜的覆盖率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较通常使用的二值化图像处理方法更加合理、准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石墨润滑膜覆盖情况。基于色度分析方法对转移膜覆盖率的分析较二值化图像处理方法分析的准确度有显著提升。通过定量分析研究了石墨含量及尺寸对自润滑膜覆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石墨尺寸的减小,自润滑膜覆盖率逐渐增加。分析表明,随着自润滑膜覆盖率的提高,铜基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成线性降低,而磨损量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石墨材料 色度分析 摩擦表面 自润滑膜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含量对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过程中石墨润滑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俊龙 陈亚军 +2 位作者 李晨 尹延国 解挺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4,38,共5页
为研究石墨含量对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过程中形成石墨润滑膜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石墨含量的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用自制环-块摩擦试验机测试评估了材料的耐磨性能,用光学显微镜实时原... 为研究石墨含量对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过程中形成石墨润滑膜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石墨含量的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用自制环-块摩擦试验机测试评估了材料的耐磨性能,用光学显微镜实时原位观察了摩擦表面组织形貌的变化,用扫描电镜对磨痕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能谱仪成分扫描分析接触面石墨润滑膜的覆盖率。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石墨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石墨润滑膜的覆盖率先升高后降低,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当石墨体积分数为14%时,石墨润滑膜的覆盖率最高,磨损量最小,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复合材料 石墨 自润滑材料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