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甘州区、高台县两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大乘无量寿经》简介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宏武 寇克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3,共3页
本文介绍了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两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卷轴式写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4件。这些写经对研究敦煌唐代佛教文化和吐蕃社会历史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敦煌藏文 大乘无量寿经 张掖甘州区及高台县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台新发现魏晋壁画墓及相关问题探讨
2
作者 董文斌 魏文斌 郇德飞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6,共9页
2023年3月,高台县先锋种业公司在进行厂区建设时发现一座画像砖墓编号为2023GNM1。该墓为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前、中、后三室组成。墓葬已遭破坏,出土陶器、铜器、钱币、画像砖等器物,年代为魏晋时期,墓主人应为当地的豪族或官吏。该墓是... 2023年3月,高台县先锋种业公司在进行厂区建设时发现一座画像砖墓编号为2023GNM1。该墓为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前、中、后三室组成。墓葬已遭破坏,出土陶器、铜器、钱币、画像砖等器物,年代为魏晋时期,墓主人应为当地的豪族或官吏。该墓是近年来高台地区又一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研究高台乃至整个河西地区魏晋时期墓葬建筑规制、葬制葬俗和时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县 画像砖墓 魏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台县骆驼城南墓葬200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小刚 王建军 +3 位作者 张景峰 贾刚 刘永增 吕文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I0003,共12页
2003年6月,受甘肃省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与高台县博物馆联合对高台县骆驼城南的7 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文是此次清理的考古发掘简报。
关键词 高台县 骆驼城 汉墓 考古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台魏晋墓墓券及所涉及的神祇和卜宅图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雪野 赵万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神祗 晋墓 甘肃 基本建设 考古发掘 北方地区 买地券 符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区水患治理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虎元 朱飞 +1 位作者 寇克红 梁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区分布有许三湾城及墓群和骆驼城遗址及墓群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祁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带,长期遭受季节性洪水灾害、冲沟侵蚀和地面积水等严重威胁。本文以许三湾城及墓群和骆驼城遗址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区分布有许三湾城及墓群和骆驼城遗址及墓群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祁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带,长期遭受季节性洪水灾害、冲沟侵蚀和地面积水等严重威胁。本文以许三湾城及墓群和骆驼城遗址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现场调查遗址保存现状,分析区域环境与遗址区洪水灾害的关系,总结工程性防洪措施的历史智慧。洪水治理工程措施以"防"和"导"为主要方略,包括汉魏晋时期的五道梁防洪坝、许三湾城及墓群南部平行于等高线修建的防洪堤与排洪沟、建国后骆驼城遗址周围区域的防洪堤坝等。针对骆驼城遗址依然存在的水患问题,提出了工程治理方案,主要包括冲沟回填和城内积水整治,期望提升该遗址的整体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保护 骆驼城遗址 防洪工程 水患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沙武田 寇克红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为了推动高台魏晋墓和河西历史文化研究,由高台县委、县政府,甘肃省敦煌学会,敦煌研究院文献所、河西学院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省历史学会、兰州商学院敦煌... 为了推动高台魏晋墓和河西历史文化研究,由高台县委、县政府,甘肃省敦煌学会,敦煌研究院文献所、河西学院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省历史学会、兰州商学院敦煌文化研究所协办,于2010年8月13至15日在甘肃省高台县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河西地区 画像砖墓 博物馆藏 魏晋墓葬 敦煌寺院 高台县 墓葬壁画 敦煌研究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河西走廊 甘肃走廊 文物考古研究所 敦煌地区 建康军 粟特人 五台山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骆驼城前凉墓葬出土衣物疏考释 被引量:31
7
作者 寇克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4,共7页
2000年6月,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南墓群回填早期被盗墓葬时清理了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墓葬。该墓为夫妇合葬,形制为单室土洞,已被盗扰,棺木腐朽,尸骨散乱,出土少量陶器,大多破碎,但出土两方木牍,所幸基本完好。
关键词 前凉 衣物疏 服饰 河西 骆驼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骆驼城前秦墓出土墓券考释 被引量:10
8
作者 寇克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6,共6页
本文对骆驼城前秦墓出土的3件墓券文书进行了释读,根据墓券内容考证了河西骆驼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和十六国时期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丧葬风俗。骆驼城遗址周围墓葬出土的十六国墓葬文书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汉晋以来... 本文对骆驼城前秦墓出土的3件墓券文书进行了释读,根据墓券内容考证了河西骆驼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和十六国时期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丧葬风俗。骆驼城遗址周围墓葬出土的十六国墓葬文书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汉晋以来河西地方建制与民间丧葬风俗的宝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墓券 河西建康郡 葬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乡”考略——以河西郡县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寇克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4,共10页
汉代河西建郡后,由于战争、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时间内各县的乡里基层建制未像内地一样普遍实行"县—乡—里"组织结构模式。据出土文献资料,河西诸县普遍实行的是"县—里"政权组织形式。为弥补实际弱化的乡级建制... 汉代河西建郡后,由于战争、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时间内各县的乡里基层建制未像内地一样普遍实行"县—乡—里"组织结构模式。据出土文献资料,河西诸县普遍实行的是"县—里"政权组织形式。为弥补实际弱化的乡级建制,政府实行了"都乡"这一特殊制度,代行一县乡里的管理职责。都乡是在当时政治分裂、战争频繁、人口流徙等社会动乱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封建社会前期治理基层社会的过渡政权形式,对社会稳定起到过重要作用。随着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都乡制度宣告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汉简 都乡 基层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