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和功能器件的先进制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楚虹 陈宁 +2 位作者 李莉 陈英红 王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9-217,共9页
现代能源、电子通讯、生物医用等高技术领域迫切需要具有光、电、磁、生物医用等多功能、复杂、微型、轻量化高分子功能器件,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高性能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及规模化制备,二是复杂、微型、轻量化功能器件的先进... 现代能源、电子通讯、生物医用等高技术领域迫切需要具有光、电、磁、生物医用等多功能、复杂、微型、轻量化高分子功能器件,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高性能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及规模化制备,二是复杂、微型、轻量化功能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文中介绍了近年来作者团队在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和功能器件先进制造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固相剪切碾磨层间剥离、聚合物粉体球形化、分子复合热塑加工等技术,规模化制备了兼具目标功能、加工性和力学性能的新型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通过3D打印、微型加工、可控发泡等先进制造技术,制备了系列复杂、微型、轻量化高分子功能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规模化制备 高分子功能器件 先进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二元膜包覆稀土发光材料的结构及耐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勇悦 彭蕾蕾 +2 位作者 淡宜 张立 赵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9-50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铝二元膜包覆稀土发光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比表面、多晶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发光亮度的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包覆层与原始发光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材料发光性能;进一步通过pH值测定,考察了材料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铝二元膜包覆稀土发光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比表面、多晶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发光亮度的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包覆层与原始发光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材料发光性能;进一步通过pH值测定,考察了材料的耐水性.结果表明,包覆层以无定型态与原始发光材料以化学作用结合,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包覆;在原始发光材料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硅铝二元膜,可有效提高材料的耐水性能,而对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材料 溶胶-凝胶 包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相容性聚氨酯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雪力 侯理 +3 位作者 谭竞 汤克勤 夏和生 刘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7,151,共5页
通过半预聚法制备了聚氨酯支架材料。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和开孔剂含量对支架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SEM表征了支架材料的结构,观察了细胞在聚氨酯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开孔剂用量的增大使材料的泡孔变大,并促进孔与孔之间的连... 通过半预聚法制备了聚氨酯支架材料。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和开孔剂含量对支架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SEM表征了支架材料的结构,观察了细胞在聚氨酯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开孔剂用量的增大使材料的泡孔变大,并促进孔与孔之间的连接和贯通。随着泡沫稳定剂含量增加,材料平均孔径逐渐下降,孔隙率增大,密度降低。SEM照片显示材料泡孔比较均匀,泡孔之间相互连接贯通。细胞相容性研究表明,细胞能在三维支架材料上生长,并分泌出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支架材料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子量分布的乙酸乙烯酯聚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海柯 贺媛 淡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2,共4页
以丙烯酸为调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进行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通过聚合转化率和凝胶渗透色谱的测定,研究了聚合过程和所制备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丙烯酸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反应装置的安... 以丙烯酸为调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进行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通过聚合转化率和凝胶渗透色谱的测定,研究了聚合过程和所制备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丙烯酸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反应装置的安装及结构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引入丙烯酸,当丙烯酸/乙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3/100,并采用密封冷凝搅拌装置,反应5 h,既可确保较高聚合转化率,又可获得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烯酯 丙烯酸 分子量分布 搅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丙三醇改性玉米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5
作者 杜云婷 王妤鑫 +2 位作者 邹金成 杨贞旋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为制备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淀粉(C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以氯化锂(LiCl)和丙三醇(Gly)构建新型复合改性剂,提出了一步共混制备改性CS/PBAT共混材料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 为制备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淀粉(C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材料,以氯化锂(LiCl)和丙三醇(Gly)构建新型复合改性剂,提出了一步共混制备改性CS/PBAT共混材料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力学性能测试等考察了复合改性剂中LiCl对淀粉的作用效果,探究了复合改性剂对CS/PBAT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ly/LiCl复合改性剂中LiCl的引入能够增强改性剂与淀粉羟基和PBAT酯基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进一步破坏淀粉的氢键和颗粒结构,从而降低CS/PBAT的结晶度,改善淀粉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材料的韧性、耐水性和降解性能,表现出比单纯丙三醇改性更好的作用效果。采用Gly和LiCl质量比10:1的复合改性剂,在CS和PBAT质量比为50:75时改性CS/PBAT共混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断裂伸长率从改性前的21.9%提高到了271.7%,拉伸强度从改性前的13.4 MPa变为10.8 MPa,下降不大,显示出良好的改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共混材料 氯化锂 丙三醇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聚二甲基硅氧烷/单壁碳纳米管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刘晨阳 梁天赐 +1 位作者 费国霞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5,共11页
传统金属屏蔽材料以反射电磁波为主,易产生二次辐射,且存在高密度、高硬度及易腐蚀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以吸收电磁波为主的柔性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利用超声分散辅助液相沉积技术,将单壁碳纳米管包覆在具有动态性... 传统金属屏蔽材料以反射电磁波为主,易产生二次辐射,且存在高密度、高硬度及易腐蚀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以吸收电磁波为主的柔性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利用超声分散辅助液相沉积技术,将单壁碳纳米管包覆在具有动态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粉末表面,并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单壁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了隔离网络结构。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磁屏蔽性能,单壁碳管质量分数为1%时,在X波段电磁屏蔽性能超过20 dB;当质量分数为5%时,屏蔽效能高达70 d B,而且吸收损耗占比高达93%。此外,复合材料中聚合物基体的动态性与碳管的光电特性相结合,可以实现在热、电、近红外光等多种刺激下的自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二甲基硅氧烷 隔离结构 电磁屏蔽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硅铝包覆铝酸锶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能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勇悦 彭蕾蕾 +4 位作者 淡宜 杨明娇 邹江鹏 张立 赵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6-158,162,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铝包覆(SrAl2O4:Eu,Dy)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硅铝包覆(SrAl2O4:Eu,Dy)之...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铝包覆(SrAl2O4:Eu,Dy)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硅铝包覆(SrAl2O4:Eu,Dy)之间是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通过荧光光谱和发光亮度测试,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和余辉性能,结果表明,在硅铝包覆(SrAl2O4:Eu,Dy)表面共价结合上PMMA后仍能保持SrAl2O4:Eu,Dy原有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硅铝包覆 原位乳液聚合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及耐水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彭蕾蕾 罗勇悦 +4 位作者 淡宜 张立 张强 夏士美 张小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特性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稀土分子之间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稀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发光特性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稀土分子之间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复合发光材料与稀土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波长范围相近,表现出相似的发光特性;复合发光材料的耐水性优于稀土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稀土 发光材料 乳液聚合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O接枝氢氧化镁阻燃聚丙烯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韩忆 吕高鹏 +1 位作者 刘渊 王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2,63,共4页
采用自制的DOPO接枝氢氧化镁(MH)复合型阻燃剂(D-MH)制备了无卤阻燃聚丙烯(PP)材料。采用微型量热(MCC)、极限氧指数(LOI)、热重分析(TGA)研究了D-MH与MH的协同作用及其对材料阻燃性能、热释放总量及速率、热降解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自制的DOPO接枝氢氧化镁(MH)复合型阻燃剂(D-MH)制备了无卤阻燃聚丙烯(PP)材料。采用微型量热(MCC)、极限氧指数(LOI)、热重分析(TGA)研究了D-MH与MH的协同作用及其对材料阻燃性能、热释放总量及速率、热降解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仅为3.6%的D-MH阻燃体系即可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成炭作用,使树脂热降解速率大幅降低。D-MH阻燃PP材料的LOI可达31.8%,其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和总热释放速率(THR)分别为496 W/g和18.9 kJ/g,相比于相同添加量的未改性MH阻燃聚丙烯树脂下降了19 W/g和0.7 kJ/g,表现出阻燃协同效应;另外,D-MH的表面有机化也提高了其与树脂相容性,使阻燃PP材料力学性能有所改善,更具综合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氢氧化镁 表面接枝 协效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材料在若羌地区典型环境中的自然老化行为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艳云 江龙 淡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白度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材料从2012年夏季始12个月内在中国新疆若羌地区典型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下的自然老化行为。结果表明,在户外曝露1个月后,ABS结构中产生羰...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白度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材料从2012年夏季始12个月内在中国新疆若羌地区典型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下的自然老化行为。结果表明,在户外曝露1个月后,ABS结构中产生羰基、羟基等含氧基团,相对分子质量降低,表面黄化,材料由韧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随着曝露时间的延长,白度不断降低,羰基、羟基含量增加,分子链断裂加剧,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逐渐减小。曝露12个月后,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降低了43%和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 若羌 自然老化 力学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材料的热塑加工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金月 王佳 李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4,89,共6页
通过热塑加工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共混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研究了PVA与PVP间的氢键作用、共混材料的热行为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VP可与PVA及改性剂形成... 通过热塑加工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共混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研究了PVA与PVP间的氢键作用、共混材料的热行为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VP可与PVA及改性剂形成氢键复合,增加体系氢键类型,能进一步屏蔽PVA羟基,延缓其脱除反应,提高其初始热分解温度,有利于PVA的热塑加工。随PVP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熔融温度先略升高,后降低,获得86.4℃热塑加工窗口;熔体表观黏度和剪切敏感性均先增大后减小,PVP质量分数为20%时达最大;而粘流活化能降低,表明共混体系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PVA加工稳定性提高。适量PVP可促进PVA的结晶,提高材料拉伸强度;PVP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4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共混复合 热塑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蒙脱土和聚丙烯/石墨烯交替多层材料的结构与气体阻隔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佳佳 张晓朦 +1 位作者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38,共4页
利用微层共挤出设备制备了蒙脱土填充聚丙烯和石墨烯填充聚丙烯的交替多层结构,构筑出连续的交替气体阻隔层,通过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拉伸机以及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测试研究了交替多层复合材料与普通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 利用微层共挤出设备制备了蒙脱土填充聚丙烯和石墨烯填充聚丙烯的交替多层结构,构筑出连续的交替气体阻隔层,通过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拉伸机以及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测试研究了交替多层复合材料与普通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交替多层复合材料的氧气渗透系数在40℃时有了明显的下降,下降了19倍之多,气体阻隔性能显著提高,拉伸强度也有明显的提升,提高了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阻隔性能 交替多层结构 聚丙烯 石墨烯 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碳纤维增强阴离子聚酰胺 6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福瑞 纪高宁 +7 位作者 朱世鹏 杨云华 冯志海 马壮 左小彪 孔磊 王伟 陈金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0,共6页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制备了阴离子聚酰胺6树脂和连续碳纤维(CF)增强阴离子聚酰胺6(APA6)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了催化剂配比对APA6树脂转化率、结晶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纤维体积分数对连续CF/A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制备了阴离子聚酰胺6树脂和连续碳纤维(CF)增强阴离子聚酰胺6(APA6)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了催化剂配比对APA6树脂转化率、结晶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纤维体积分数对连续CF/A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形貌。结果表明,APA6树脂转化率和结晶度随着催化剂比例增大而降低;当纤维体积分数为40%时,连续CF/APA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高分别达到493 MPa和60 GPa;SEM分析表明,继续增加纤维体积分数(>40%),APA6树脂基体在碳纤维中的浸润性变差,弱化的界面使增强体作用难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阴离子聚酰胺6 热塑性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冲击性能提升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慧强 向阳 +2 位作者 潘洋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130,共8页
如何调控酯交换反应程度是改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关键。文中采用酯交换抑制剂焦磷酸二氢二钠(DPPH)和多层挤出加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的PC/PBT-DPPH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多层结构和酯... 如何调控酯交换反应程度是改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关键。文中采用酯交换抑制剂焦磷酸二氢二钠(DPPH)和多层挤出加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的PC/PBT-DPPH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多层结构和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对PC/PBT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C/PBT-DPPH共混物,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从3.6kJ/m^(2)增加到19.3kJ/m^(2),同时拉伸强度保持在53.2MPa。与传统共混相比,多层挤出过程中,PC与PBT的酯交换反应主要发生在层界面处,DPPH的加入使层界面的酯交换反应得到很好的控制,层界面由“刚硬”转变为“柔软”,从而显著提高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交替层状 酯交换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拉伸挤出制备右旋聚乳酸/左旋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一凡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2-66,共5页
通过自主研发的多级拉伸挤出设备,将5%右旋聚乳酸(PDLA)/左旋聚乳酸(PLLA)立构复合共混样品及PLLA对比样进行挤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研究了多级拉伸挤出下立构晶(SC)对PLLA结晶性能... 通过自主研发的多级拉伸挤出设备,将5%右旋聚乳酸(PDLA)/左旋聚乳酸(PLLA)立构复合共混样品及PLLA对比样进行挤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研究了多级拉伸挤出下立构晶(SC)对PLLA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构晶能显著改善PLLA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度,同时其在9个层倍增器下能进一步促进PLLA结晶。挤出样品的结晶度从6.8%提高到38%,并形成了取向的微晶网络结构。多级拉伸挤出制备的PDLA/PLLA复合材料相对于未加层倍增器挤出的PLLA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5.8%和9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立构晶 结晶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木松 宋梦梦 +3 位作者 梁相永 侯君波 李帮经 张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180,190,共8页
水凝胶由交联聚合物网络和大量水组成。与生物组织类似的结构,使得水凝胶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和生物医药领域。但现今水凝胶的进一步应用仍然受限于其较差的力学性能。为此,文中综述了近些年科研工作者们在水凝胶增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 水凝胶由交联聚合物网络和大量水组成。与生物组织类似的结构,使得水凝胶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和生物医药领域。但现今水凝胶的进一步应用仍然受限于其较差的力学性能。为此,文中综述了近些年科研工作者们在水凝胶增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增韧机理出发,划分为杂交交联、互穿网络、高功能交联剂及其他新型体系,深入分析各种能量耗散机理。此外,还展望了水凝胶未来的增韧机理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能量耗散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形状记忆和热处理过程中导电性能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费国霞 龚启春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采用溶液混合结合密炼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CNTs)/形状记忆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电镜照片显示,CNTs在聚氨酯基体中分散均匀。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添加3%的碳管,材料导电率可达4.6 s/m,逾渗阈值仅为0.99%。加入碳管没有损害材料的... 采用溶液混合结合密炼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CNTs)/形状记忆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电镜照片显示,CNTs在聚氨酯基体中分散均匀。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添加3%的碳管,材料导电率可达4.6 s/m,逾渗阈值仅为0.99%。加入碳管没有损害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碳管质量分数为3%时,材料的形状固定率为~94%,恢复率为~87%。文中在线研究了该材料在形状记忆(拉伸-固位-恢复)和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电阻的变化。通过改变拉伸次数、变形温度、拉伸速率和拉伸长度等条件,系统研究形状记忆过程中材料的电阻变化规律,发现复合材料的电阻随拉伸应变的增加而增大,但电阻并不随变形的恢复而降低,而是在回复过程中继续增加。最后,可以通过高温热处理,使材料的电阻恢复到接近拉伸前的值。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形状记忆过程和热处理中CNTs导电网络可能产生的变化以及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形状记忆聚氨酯 复合材料 电阻 导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球磨原位剥离石墨对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导热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红莲 郭英健 +2 位作者 张阳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87,94,共9页
相较于传统的湿法球磨,干法球磨剥离石墨(GT)制备石墨纳米片耗时更短,且无需任何溶剂,环保低能耗。文中选用与GT具有较强界面相互作用的聚苯乙烯(PS)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为固态分散介质,原位干法球... 相较于传统的湿法球磨,干法球磨剥离石墨(GT)制备石墨纳米片耗时更短,且无需任何溶剂,环保低能耗。文中选用与GT具有较强界面相互作用的聚苯乙烯(PS)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为固态分散介质,原位干法球磨剥离GT得到了石墨纳米片,通过密炼加工和微型注塑成型制备了PS复合材料。分析了填料在基体中的形态结构和分散状态对PS复合材料导热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球磨GT相比,石墨纳米片与基体界面相互作用更强,分散更均匀且呈取向排列,PS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高了27.5%、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聚苯乙烯 干法球磨 导热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改性玉米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彦霏 丁康 +1 位作者 杨召杰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5,55,共7页
为提高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以甘油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1)复配作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玉米淀粉/PBS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力学性... 为提高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以甘油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1)复配作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玉米淀粉/PBS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配改性剂对淀粉/PBS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配增塑剂对玉米淀粉/PBS有良好的改性作用,改性效果与组成配比有关,随着改性剂中[BMIM]Cl含量的增加,改性淀粉/PBS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当[BMIM]Cl与甘油的质量比为9:1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最高,表现出比甘油或[BMIM]Cl更强的改性作用。甘油/[BMIM]Cl主要通过改变羟基的氢键、增强淀粉-改性剂-PBS分子间的作用实现改性,能提高淀粉与PBS的相容性,降低共混材料的结晶度,可在共混材料拉伸强度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以甘油/[BMIM]Cl(质量比9:1,加量为淀粉质量35%)为改性剂制备的淀粉/PBS共混材料(淀粉占淀粉与PBS的总质量的40%)的拉伸强度为17.53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21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玉米淀粉 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 甘油 共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盐/甘油/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改性玉米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康 杜云婷 +1 位作者 程楚楚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47,共7页
为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采用锂盐、甘油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复合的方法构建了新型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淀粉/PBS共混材料,考察了由不同锂盐制备的改性剂的作用效果,研究了改性... 为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采用锂盐、甘油和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复合的方法构建了新型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淀粉/PBS共混材料,考察了由不同锂盐制备的改性剂的作用效果,研究了改性剂对淀粉/PBS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盐中的阴离子对锂盐/甘油/[BMIM]Cl改性淀粉/PBS结构与性能影响显著,在LiF,LiCl,LiBr和LiI中,LiF,LiBr和LiI的作用效果较差,采用LiCl构建的LiCl/甘油/[BMIM]Cl复合改性剂对淀粉/PBS具有良好的改性作用。LiCl/甘油/[BMIM]Cl复合改性剂能通过破坏氢键、降低淀粉/PBS结晶度改善淀粉与PBS的相容性,提高共混材料的韧性,表现出比甘油/[BMIM]Cl更好的作用效果。采用LiCl/甘油/[BMIM]Cl(质量分数为7.0%LiCl、37.2%甘油和55.8%[BMIM]Cl)在质量分数为21.5%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淀粉/PBS共混材料(淀粉与PBS的质量比为2:3)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3.69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6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淀粉 锂盐 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 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