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高分子基涂层的功能化构筑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鸣岐 黄威嫔 +2 位作者 胡米 任科峰 计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9,共13页
生物医用材料是为生物和医用相关领域使用而设计并制备的功能材料。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相应提高,并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高速发展,生物医用材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过... 生物医用材料是为生物和医用相关领域使用而设计并制备的功能材料。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相应提高,并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高速发展,生物医用材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植入物的数量显著增加;血管支架、心脏瓣膜、血管移植物和其他植入装置被广泛用于挽救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种非植入的、短期使用的导管和固定螺钉等生物医用装置也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一种人类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功能材料,应当满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具有一定的生物功能性,例如不会引起生理系统的严重排斥等。当生物材料与生命体例如细胞、组织、微生物等相接触时,材料的表面首当其冲,因此其在生物材料的综合性能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通过对材料表面做一定的处理或特定修饰,改变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能,就有可能在材料表面引发特殊的生物反应,促进或影响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的作用,从而有可能获得促进细胞活性、组织修复或再生的功能。因此,生物材料的表面功能化研究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和发展的一个热点和重要领域。近年来,抗菌功能、药物负载以及细胞行为调控等功能是生物材料表面功能化构筑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材料表面构筑各种功能涂层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在抗菌涂层方面,经典的研究集中在抗黏附、接触杀菌以及释放杀菌分子的设计上,但新型的抗菌策略也不断发展,例如光热杀菌以及动态响应抑菌等。在药物负载传递方面,层层组装技术是一种被用来制备各种药物涂层的重要技术手段,组装单元的多样性为层层组装构建药物控释涂层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细胞行为调控方面,基于层层组装的材料表面理化性能调控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固定,能够对包括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分化等细胞行为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本文归纳了当前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功能化构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抗菌表面、药物负载传递、细胞行为调控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了在具体的功能化应用中生物医用材料表面面临的问题以及目前的功能化修饰方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制备具有更优化、更高效实际应用的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表面 高分子基涂层 功能化 抗菌 药物传递 细胞调控 层状组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磁阻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义虎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传统巨磁阻(GMR)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磁记录与储存、汽车转速传感器、高效电磁屏蔽/吸收材料等领域。由于具有易加工、高柔韧性等优点,GMR高分子复合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文中介绍了涂层型、聚苯胺型、磁性纳米粒子填充型GMR高分... 传统巨磁阻(GMR)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磁记录与储存、汽车转速传感器、高效电磁屏蔽/吸收材料等领域。由于具有易加工、高柔韧性等优点,GMR高分子复合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文中介绍了涂层型、聚苯胺型、磁性纳米粒子填充型GMR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在分析制备方法对GMR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今后GMR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重点评述磁致结构化复合材料粒子相结构-熔体流变行为-凝聚态GMR性能关系,开发低填充、大GMR效应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调控方法以及高稳定柔性GMR元器件的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阻 高分子复合材料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华继军 倪加旎 +2 位作者 高传花 林薇薇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并考察了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变化对薄膜力学性能、热性能、硬度以及薄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发现随着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增高,热稳定性有所提高,薄膜拉伸强度和模量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并考察了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变化对薄膜力学性能、热性能、硬度以及薄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发现随着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增高,热稳定性有所提高,薄膜拉伸强度和模量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薄膜表面接触角增大,体系有较好的拒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散 有机硅 聚氨酯 嵌段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杂臂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简易合成及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立 尹辉军 +1 位作者 高超 徐伟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4,共5页
通过简单的三步反应制备一种新型的两亲性多杂臂超支化聚缩水甘油(HPG-h-arm).先利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HPG核,再利用1,3-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缩合反应,将疏水性的棕榈酸(PA)链和活性溴接枝到HPG上,最后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通过简单的三步反应制备一种新型的两亲性多杂臂超支化聚缩水甘油(HPG-h-arm).先利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HPG核,再利用1,3-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缩合反应,将疏水性的棕榈酸(PA)链和活性溴接枝到HPG上,最后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将亲水性的聚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MAEMA)链接枝到HPG表面.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HPG-h-arm.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HPG-h-arm在不同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和形貌.结果表明,HPG-h-arm在不同的溶剂中可以自组装得到不同尺寸的球状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自组装 聚缩水甘油 多杂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电热法的石墨烯膜导热系数的精确可靠测量
5
作者 陆嘉灏 明鑫 +8 位作者 刘英军 郝媛媛 张佩娟 施淞瀚 毛艺 于悦 蔡盛赢 许震 高超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高导热石墨烯膜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高功率电子器件用散热材料。导热系数作为一项评价其基础性能的重要参数,实现其精确测量对于理解材料基础物性、优化制备工艺以及实际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商业化导热测试设备,囿于测... 高导热石墨烯膜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高功率电子器件用散热材料。导热系数作为一项评价其基础性能的重要参数,实现其精确测量对于理解材料基础物性、优化制备工艺以及实际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商业化导热测试设备,囿于测试原理、样品尺寸等因素,难以同时实现高效、准确、可靠的测量。开发操作简便、测试快捷、精度优异、可跨尺度的测量方案仍是一个重要挑战。本文提出基于稳态电热法的石墨烯膜导热系数的精确可靠测量方法,结合实验测试与仿真模拟,基于原理分析、测试优化、数据处理等三个方面,显著提升导热测量的精度与效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热损校正、样品尺寸、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四方面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辐射和热对流引起的热损失会影响样品的温度分布和测量结果,可通过控制样品尺寸和温升来控制。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和预处理也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精度。通过实验与仿真结合,我们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指南与标准化的测试方案。通过优化,该方法测量误差低于3.0%,不确定性降至0.5%,响应时间达毫秒级。本工作为准确评估材料导热性能提供有益指导,也为导热材料的热管理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膜 导热系数 稳态技术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一个活性共聚合动力学问题
6
作者 顾佳予 王思棋 凌君 《大学化学》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聚合动力学是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因其高度依赖理论推导,也是教学的难点。理想的活性可控均聚合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而当体系推广至二元共聚合时,聚合物组成空间的复杂性急剧扩大,难以直接将均聚反应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知识迁移。... 聚合动力学是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因其高度依赖理论推导,也是教学的难点。理想的活性可控均聚合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而当体系推广至二元共聚合时,聚合物组成空间的复杂性急剧扩大,难以直接将均聚反应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知识迁移。本文针对二元无规活性共聚合的单体消耗动力学这一问题,从理论推导和蒙特卡洛模拟两个角度做出解答,验证了活性共聚合动力学的复杂性,证明了只有在两种特定条件下二元无规活性共聚合的单体消耗才会遵守一级动力学,为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无规共聚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水分散液的合成及表征
7
作者 倪加旎 高传花 +2 位作者 华继军 林薇薇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共4页
以端乙烯基硅氧烷齐聚物(N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二元共聚水分散液。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对水分散液及成膜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水分散液... 以端乙烯基硅氧烷齐聚物(N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二元共聚水分散液。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对水分散液及成膜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水分散液进行了表征,发现共聚物乳胶粒子粒径较小,均在30nm~60nm范围;水分散液成膜物透明、光滑、力学性能好。当共聚物中有机硅含量达到10%(质量分数,下同)时,成膜物对水的接触角已超过100°,接近纯有机硅的接触角,表明端乙烯基硅氧烷齐聚物的引入赋予了薄膜良好的表面拒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齐聚物 丙烯酸酯 水分散液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修饰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细菌分离功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柯诗剑 计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APTES-bounded MNP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followed by coating with((γ-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orvancomycin hydrochloride(Van) was then immobilized onto the amino-functionalized nanopartiles.Po... APTES-bounded MNP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followed by coating with((γ-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orvancomycin hydrochloride(Van) was then immobilized onto the amino-functionalized nanopartiles.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 results show the inverse spinel structure of MNP.The physics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PPMS) indicates that the MNP are superparamagnetic.The presence of Van and APTES on the surface of MNP is confirmed by FTIR.By a separation assay of S.aureus and E.coli BL21,it is proved that MNP-APTES-Van can selectively capture S.aureus within 10 min,which can be isolated readily by applying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万古霉素 生物缔合 细菌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氟环氧单体的合成及其光固化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郦聪 胡芳瑜 +2 位作者 江黎明 程新钗 陈耀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由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三聚体分别与4-环己烯-1,2-二甲醇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双全氟烷氧基取代的环氧环己烷衍生物(EFPO1和EFPO2),其结构经FT-IR和1HNMR确证。与常见全氟烷基型功能单体不同,此类含氟环氧化合物与环氧树脂预聚物具有... 由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三聚体分别与4-环己烯-1,2-二甲醇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双全氟烷氧基取代的环氧环己烷衍生物(EFPO1和EFPO2),其结构经FT-IR和1HNMR确证。与常见全氟烷基型功能单体不同,此类含氟环氧化合物与环氧树脂预聚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可改善其疏水性能。初步考察了上述单体对环氧树脂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随涂料中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固化膜的初始水接触角线性增大;其中,EFPO2因其含较长的全氟烷氧基团而具有比EFPO1更好的疏水效果。如加入1%EFPO2时,固化膜接触角为99°,比未添加含氟单体的固化膜大14°,而相同含量EFPO1固化膜接触角为87°。当EFPO2含量为5%时,固化膜的疏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接触角为113°。此外,固化膜经加热处理(110℃,6 h)后疏水性能明显增强,如EFPO2含量为1%~5%时,固化膜经热处理后,接触角由99°~113°提高至113°~118°,EFPO1固化膜经热处理后接触角也由87°~100°提高至99°~110°。固化膜疏水性能的提高可能是由于经过加热处理,含氟链段向表面迁移。由此可见,这类含氟单体可作为表面改性剂应用于涂料、油墨和离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环氧单体 紫外光固化 疏水性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窄带隙聚方酸菁的合成与光电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承哲 施敏敏 陈红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0-383,共4页
为了寻找更好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我们首先通过Leimgruber-Batho法合成了苯并双吡咯M1及其正丁基取代的衍生物M1a,并以它们为给电子性单体,分别与吸电子性单体方酸交替共聚得到聚合物P1和P1a。用TGA、GPC表征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分子... 为了寻找更好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我们首先通过Leimgruber-Batho法合成了苯并双吡咯M1及其正丁基取代的衍生物M1a,并以它们为给电子性单体,分别与吸电子性单体方酸交替共聚得到聚合物P1和P1a。用TGA、GPC表征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分子量,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分解温度均高于300℃,其中P1a的紫外-可见光最大吸收峰出现在597nm,带隙为1.73eV,而且其LUMO能级为-3.85eV,与最常用的有机n型材料PCBM的HOMO能级相当(-3.91eV),有可能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方酸菁 苯并双吡咯 合成 光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肟基硅烷扩链/交联低模量有机硅密封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晓明 高传花 +4 位作者 林薇薇 陶小乐 郑苏秦 钟文德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9-221,225,共4页
以酮肟基硅烷为扩链/交联体系,以自制的含氰基和仲胺基的新型硅烷偶联剂为增粘剂,制备挤出流动性良好、表干时间短、粘接性好、模量低(100%定伸应力<0.4 MPa)、断裂伸长率高(>800%)的有机硅密封胶。讨论了扩链/交联体系、增粘剂... 以酮肟基硅烷为扩链/交联体系,以自制的含氰基和仲胺基的新型硅烷偶联剂为增粘剂,制备挤出流动性良好、表干时间短、粘接性好、模量低(100%定伸应力<0.4 MPa)、断裂伸长率高(>800%)的有机硅密封胶。讨论了扩链/交联体系、增粘剂类型及用量对有机硅密封胶表干时间、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发现随扩链剂用量的增大,密封胶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但强度降低,表干时间延长。只有合理选用交联剂的用量,才能使密封胶固化交联。相对于传统的增粘剂而言,自制的增粘剂可显著提高密封胶的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缩短表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密封胶 低模量 高延伸率 扩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处理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阻燃PC/ABS合金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冉诗雅 许远远 +1 位作者 郭正虹 方征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7-473,共7页
采用酸碱处理法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再将酸碱处理的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作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体系,并表征了酸碱处理蒙脱土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双(二苯... 采用酸碱处理法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再将酸碱处理的蒙脱土与磷酸酯阻燃剂复配,作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体系,并表征了酸碱处理蒙脱土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改性的蒙脱土(BDP-MMT)使阻燃PC/ABS合金的起始分解温度降低,而酸碱处理蒙脱土却使合金的起始分解温度有所提高;BDP-MMT的加入会恶化碳层的阻隔性能,而酸碱处理蒙脱土却可以增加碳层的稳定性,使第二热释放峰值出现的时间延迟,且适合的酸浓度处理蒙脱土可以使合金通过UL-94 V-0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磷酸酯 蒙脱土 酸碱处理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材料--(Ⅱ)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剑平 上官勇刚 +1 位作者 吴强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3,共4页
聚电解质作为絮凝剂、驱油剂、分散剂、吸水剂、药物缓释等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能源、生物医药、功能材料等诸多领域。文中拟在着重介绍近年来聚电解质材料在水处理、石油开采、生物医用等方面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对其相关应用研究... 聚电解质作为絮凝剂、驱油剂、分散剂、吸水剂、药物缓释等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能源、生物医药、功能材料等诸多领域。文中拟在着重介绍近年来聚电解质材料在水处理、石油开采、生物医用等方面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对其相关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应用 水处理 石油开采 生物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O/PA6/PPO-g-GMA反应共混体系的形态及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2 位作者 吴煜 程捷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88,共5页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PPO-g-GMA后,PPO-g-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分子链上的端氨基或端羧基发生反应,增强了界面粘附力,相形态由海-岛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结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吸水性降低。在PPO-g-GMA添加量为5phr时,拉伸强度由42.0MPa增加到59.5MPa,冲击强度由2 kJ/m2增加到3.7 kJ/m2,同时吸水性由1.75%下降到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苯醚 聚酰胺 接枝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共混制备PEG化基因载体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幽香 陈平 +1 位作者 胡巧玲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89-2293,共5页
通过含PEG链段的两亲聚合物的自组装共混,制备了基于疏水作用力的新型PEG化非病毒基因载体.分别选用胆固醇-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共混改性剂,研究两亲聚合物的种类对组装体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的... 通过含PEG链段的两亲聚合物的自组装共混,制备了基于疏水作用力的新型PEG化非病毒基因载体.分别选用胆固醇-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共混改性剂,研究两亲聚合物的种类对组装体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驱动力的大小是获得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关键.通过对两亲聚合物中疏水链段的选择调控,可制备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提高基因传递体系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通过自组装共混,为新型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超分子组装 自组装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材料——(Ⅰ)复合体系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强 周剑平 +2 位作者 上官勇刚 杜淼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9,23,共5页
聚电解质材料兼有高分子长链和小分子电解质电离的双重结构特征。文中在介绍溶液中聚电解质与小分子盐、表面活性剂以及带相反电荷聚电解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讨论溶液中聚电解质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聚电解质的实际应... 聚电解质材料兼有高分子长链和小分子电解质电离的双重结构特征。文中在介绍溶液中聚电解质与小分子盐、表面活性剂以及带相反电荷聚电解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讨论溶液中聚电解质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聚电解质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聚离子 抗衡离子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蒸发法制备油核/聚合物壳微胶囊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红 吴刚 +1 位作者 陈红征 汪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9-861,828,共4页
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十六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微胶囊。SEM和光学显微镜照片显示,微胶囊呈球形,囊壁透明,表面光滑。系统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PMMA用量的增加,微胶囊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或/和稳定... 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十六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微胶囊。SEM和光学显微镜照片显示,微胶囊呈球形,囊壁透明,表面光滑。系统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PMMA用量的增加,微胶囊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或/和稳定剂PVA量的增大,微胶囊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溶剂蒸发法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改性有机蒙脱土及其在PET阻燃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蔡远征 郭正虹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十四烷基三丁基季膦盐和氯化稀土插入到钠基蒙脱土层间制备稀土离子改性有机蒙脱土(La-P-OMT),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微胶囊红磷/改性蒙脱土(PET/MRP/La-P-OMT)复合体系,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十四烷基三丁基季膦盐和氯化稀土插入到钠基蒙脱土层间制备稀土离子改性有机蒙脱土(La-P-OMT),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微胶囊红磷/改性蒙脱土(PET/MRP/La-P-OMT)复合体系,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研究。当向PET/MRP中引入La-P-OMT后,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残炭均高于不含稀土的对照体系;当PET中加入4%La-P-OMT和4%MRP之后,材料可以通过UL 94 V-0级,改性蒙脱土的加入可以促进均一、完整的炭层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有机改性蒙脱土 微胶囊红磷 阻燃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华康 叶维娟 +3 位作者 刘梦颖 胡极 杜淼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4,共7页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用量对LDH的产率及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当CNTs用量较低(<0.2 g/L)或过高(>4.0 g/L)时,会导致LDH的粒径分布变宽.对LDH/CNTs进行氯化及有机化处理,获得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插层的DBS-LDH/CNTs.对DBS-LDH/CNTs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分散及剥离程度的研究发现,DBS-LDH/CNTs在丁醇、乙醇及二甲苯中均可良好分散且其悬浮液较稳定,LDH在不同溶剂中的剥离程度为丁醇>乙醇>二甲苯>四氢呋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碳纳米管 复合物 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聚丙烯酸高吸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盛 周红艳 +5 位作者 田大听 杨艳 史伯安 孙勇 刘云奇 曹贞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137,共4页
利用凹凸棒石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凹凸棒石/聚丙烯酸高吸水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中和度、凹凸棒石添加量、聚合温度对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丙烯酸的0.... 利用凹凸棒石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凹凸棒石/聚丙烯酸高吸水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中和度、凹凸棒石添加量、聚合温度对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丙烯酸的0.06%,引发剂用量为0.3%,中和度为70%,凹凸棒石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80℃时所合成的复合材料吸液性能最好。同时揭示了各因素对复合材料吸液性能的影响力大小为:交联剂用量>聚合温度>凹凸棒石添加量>中和度>引发剂用量。红外光谱(FTIR)表明凹凸棒石表面的羟基参与了接枝共聚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明凹凸棒石/聚丙烯酸吸水复合材料的表面疏松多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丙烯酸 高吸水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