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二代像增强器信噪比提高方法研究
1
作者 曾进能 王乙瑾 +11 位作者 李晓君 杨琼连 吴佩遥 邱祥彪 李廷涛 宋奇庚 孙正社 朱世聪 崔万兵 伏兵 王婷 褚祝军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8,共8页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验验证,研究了影响超二代像增强器信噪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光电阴极灵敏度、亮度增益,MCP的开口面积比、电子首次碰撞时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及斜切角都会影响超二代像增强器的信噪比。信噪比随灵敏度的增加而...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验验证,研究了影响超二代像增强器信噪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光电阴极灵敏度、亮度增益,MCP的开口面积比、电子首次碰撞时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及斜切角都会影响超二代像增强器的信噪比。信噪比随灵敏度的增加而增加,灵敏度由356μA/lm提高至1013μA/lm,信噪比提高了49.6%。信噪比随亮度增益的增加而减小,亮度增益由5000 cd×m^(-2)×lx^(-1)增加至20000 cd×m^(-2)×lx^(-1),信噪比下降了12.3%。信噪比与MCP噪声因子呈负相关,MCP开口面积比越大、电子首次碰撞时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越高,其噪声因子越小。而随着MCP斜切角增加,噪声因子先减小、后增大。结合上述规律,在灵敏度和亮度增益相当的条件下,确定了MCP开口面积比、电子首次碰撞时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斜切角的最佳状态,新状态与普通状态的超二代像增强器相比,MCP噪声因子降低了38.0%,信噪比提升了26.9%。本工作将为进一步提高超二代像增强器的信噪比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微通道板 噪声因子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海洋环境下锗基底增透膜透过率稳定性影响
2
作者 王乔方 王冲文 +3 位作者 叶洪伟 刘剑 杨玉萍 赵远荣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7,共8页
为研究锗基底红外增透膜在湿热海洋自然环境下的透过率稳定性,将锗基底双面镀高效减反射膜玻璃样品投放于湿热海洋环境中进行棚下自然暴露试验,以6个月为一个试验周期,共试验4个周期,并对各个周期试验样品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透射光谱检... 为研究锗基底红外增透膜在湿热海洋自然环境下的透过率稳定性,将锗基底双面镀高效减反射膜玻璃样品投放于湿热海洋环境中进行棚下自然暴露试验,以6个月为一个试验周期,共试验4个周期,并对各个周期试验样品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透射光谱检测。首先,利用光谱拟合法计算出各薄膜材料的光学常数及厚度,通过理论计算模型验证,得到透过率理论计算值;其次,根据理论光谱透过率及测试光谱透过率曲线计算拟合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得到不同试验周期的水吸收;最后,深入分析吸水量与透过率变化关系,以及由于吸水引起的膜层损伤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周期变长,膜层吸水量逐渐增加,折射率变大,膜层透过率波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试验4个周期后,透过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由于膜层边缘位置吸水量高于内部区域,致使边缘腐蚀损伤程度更大,严重影响红外增透膜透过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海洋环境 红外薄膜 透过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门控电源对像增强器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亚情 杨壮 +11 位作者 高天礼 周盛涛 李晓露 宝元喜 杜培德 戴靖昊 何俊 张立昀 宋奇庚 王光凡 许灵吉 张旭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28,共8页
为探索自动门控电源阴极脉冲、MCP电压、阳极屏板电压分别对像增强器信噪比、成像清晰度、亮度稳定性的影响及自动门控电源对像增强器动态范围的扩展情况,基于两款自动门控电源的差异,开展配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照下阴极门宽全开能... 为探索自动门控电源阴极脉冲、MCP电压、阳极屏板电压分别对像增强器信噪比、成像清晰度、亮度稳定性的影响及自动门控电源对像增强器动态范围的扩展情况,基于两款自动门控电源的差异,开展配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照下阴极门宽全开能够有效提升像增强器的信噪比;降低MCP电压中间值,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像增强器极限分辨力和调制传递函数;阳极悬浮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像增强器亮度稳定性,其中不同照度下的亮度最大随机起伏、稳态漂移量和饱和照度下的最大稳态值偏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传统门控电源和新型门控电源配像增强器后最高工作照度均超过1×10^(4)lx,且新型自动门控电源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像增强器工作的动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自动门控电源 信噪比 传递函数 极限分辨力 亮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镀红外增透膜热带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冲文 彭廷海 +7 位作者 罗瑞 刘剑 杨玉萍 王世锦 严庭瑜 戈帆 刘艳芳 刘云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7-964,共8页
为研究增透膜的热带海洋环境适应能力及防水层对膜层的保护作用,将镀有防水层和未镀防水层的两类锗镀红外增透膜样品投放于热带海洋环境中进行棚下自然暴露试验,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共试验4个周期。通过对各周期试验样品的形貌、结构、... 为研究增透膜的热带海洋环境适应能力及防水层对膜层的保护作用,将镀有防水层和未镀防水层的两类锗镀红外增透膜样品投放于热带海洋环境中进行棚下自然暴露试验,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共试验4个周期。通过对各周期试验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及透过率进行观察和检测,分析其失效模式、损伤过程和透过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在棚下试验一个周期,膜层均未发生损伤;两个周期后,膜层边缘位置出现点蚀现象,且腐蚀程度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变得严重,并由样品边缘向中心逐渐延伸;试验4个周期后,表面未镀防水层样品边缘腐蚀较为严重,镀防水层样品腐蚀较轻,在3.7~4.8μm波段的透过率未出现明显衰减,表现出更好的热带海洋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增透膜 热带海洋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新颖连续变焦中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5
作者 付艳鹏 金宁 +4 位作者 李训牛 王海洋 张元 李力 李林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2,324,共5页
针对制冷式640×512元凝视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设计了结构紧凑的高性能机械补偿30倍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新颖的三组元变倍形式和三次成像方法设计.工作波段为3.7~4.8 μm,F/# =4,变焦范围750~25 mm.首先利用光学设计软件给... 针对制冷式640×512元凝视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设计了结构紧凑的高性能机械补偿30倍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新颖的三组元变倍形式和三次成像方法设计.工作波段为3.7~4.8 μm,F/# =4,变焦范围750~25 mm.首先利用光学设计软件给出了系统的光学外形结构图;然后,进行了像质评价分析,变焦曲线分析,温度环境适应性分析和冷反射分析;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应用微扫描成像技术提高分辨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在空间频率30 1p/mm处的光学传递函数(MTF)值均接近衍射极限,弥散斑直径的均方根(RMS)值均小于15μm.变焦曲线平滑,且移动组最大行程小于71 mm.移动组透镜的轴向移动可完成系统调焦及温度补偿.光学系统满足100%冷光阑效率,在-40 ~ 60℃温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像质.同时,满足新一代机载前视红外(FLIR)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连续变焦 三组元变焦 三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志刚 王鑫 +3 位作者 彭廷海 赵灿兵 夏丽昆 周游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9,共8页
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同时获得中波、长波两个大气窗口的红外辐射信息,同时具有两种单波段成像技术的优点。通过优势互补,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够提高装备对各种复杂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提高各类作战任务的成功率。在过去... 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同时获得中波、长波两个大气窗口的红外辐射信息,同时具有两种单波段成像技术的优点。通过优势互补,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能够提高装备对各种复杂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提高各类作战任务的成功率。在过去二十几年中,欧美主要国家实现了从双探测器双波段成像到单探测器双波段成像的发展及批量装备,目前正向更高分辨率、更远作用距离的方向发展。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各类主战装备对不同的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类搜索跟踪识别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识别成功率。此外,可以通过中长波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获取目标的温度、光谱特性等特征信息,可用于反干扰、反伪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段红外成像技术 红外探测器 双波段光学系统 图像融合 复杂环境适应性 探测识别成功率 目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巡航导弹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聘义 强涛 翁晓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8-34,共7页
巡航导弹是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打击敌方配置在纵深高价值军事目标,如指挥通讯中心、机场跑道、兵力集结地、前线突击基地、导弹或火炮等技术兵器阵地、... 巡航导弹是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打击敌方配置在纵深高价值军事目标,如指挥通讯中心、机场跑道、兵力集结地、前线突击基地、导弹或火炮等技术兵器阵地、后勤补给基地、大型交通枢纽、战略工厂、电力设施、港口、防空设施、C3I 系统、首脑机关、航空母舰战斗群等.总结了美、俄、法、英、印度及中国等巡航导弹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巡航导弹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航导弹 超音速巡航 制导技术 空射巡航 任务规划 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镉汞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 被引量:4
8
作者 覃钢 吉凤强 +6 位作者 夏丽昆 陈卫业 李东升 孔金丞 李艳辉 郭建华 袁绶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0,共11页
基于当前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从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应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碲镉汞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在组件重量、外形尺寸、功耗、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方面的优势。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碲镉汞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研究方面... 基于当前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从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应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碲镉汞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在组件重量、外形尺寸、功耗、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方面的优势。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碲镉汞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研究方面的技术路线及研究现状。从器件暗电流和噪声机制的角度分析了碲镉汞光电器件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暗电流和噪声变化情况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包括基于工艺优化的Hg空位p型n-on-p结构碲镉汞器件、基于In掺杂p-on-n结构和Au掺杂n-on-p结构的非本征掺杂碲镉汞高工作温度器件、基于nBn势垒阻挡结构的碲镉汞高工作温度器件及基于吸收层热激发载流子俄歇抑制的非平衡模式碲镉汞高工作温度器件在内的不同技术路线碲镉汞高工作温度器件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碲镉汞高工作温度器件的性能及探测器制备的技术难点。在综合分析不同技术路线高温器件性能与技术实现难度的基础上展望了碲镉汞高工作温度器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基于低浓度掺杂吸收层的全耗尽结构器件具备更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俄歇抑制 SRH抑制 暗电流 高工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镉汞焦平面阵列无效像元(盲元)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林 谢刚 +3 位作者 刘炼 陈晓燕 董伟 雷永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51,共12页
中波或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有效像元率递减的变化趋势,必然是由制造工艺缺陷、特定的工作应力或环境应力引起的某种机理造成。根据红外探测器输出信号电压的数学模型,通过信号传输分析、性能评价测试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图形、响应曲... 中波或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有效像元率递减的变化趋势,必然是由制造工艺缺陷、特定的工作应力或环境应力引起的某种机理造成。根据红外探测器输出信号电压的数学模型,通过信号传输分析、性能评价测试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图形、响应曲线及输出信号电压灰度图等可视化手段,直观地呈现无效像元的类型、数量、位置、分布,以及像元信号电压、噪声电压和响应电压等无效像元特性。统计分析显示,像元中心距15μm的中波320×256探测器杜瓦制冷机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平均表观有效像元率相对于初始有效像元率减小1.07个百分点,平均有86.45%的表观无效像元为不稳定的闪元和漂移像元,设计和制造缺陷导致使用无效像元的响应直线呈水平状、响应电压趋于0,热适配引起的应力是造成线状分布使用无效像元簇的原因。提出用不同黑体温度条件下像元信号电压超出平均值±(6%~7.5%)的判别准则筛选识别无效像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物理 失效分析 红外焦平面阵列 盲元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ICM-ID系统中的迭代盲信道估计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强 朱明骏 +1 位作者 曹桂兴 沈宇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3359-3362,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硬判决BICM-ID系统中的迭代盲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大似然估计(ML)同步算法,利用BICM-ID译码产生的硬判决信息,通过迭代地在信道估计和解码之间交换信息来完成联合信道估计和解码。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分... 提出一种基于硬判决BICM-ID系统中的迭代盲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大似然估计(ML)同步算法,利用BICM-ID译码产生的硬判决信息,通过迭代地在信道估计和解码之间交换信息来完成联合信道估计和解码。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信噪比和块衰落信道的块长对迭代信道估计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M-ID 块衰落 信道估计 信道状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背景应用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性能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京湘 郭建华 +2 位作者 李立华 孔令磊 王正凯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3-558,共6页
对于在低温背景条件下应用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其设计阶段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探测器在低温背景下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应用需求。通过单元探测器的基本理论公式,从性能测试的角度,推导出了焦平面探测器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包... 对于在低温背景条件下应用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其设计阶段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探测器在低温背景下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应用需求。通过单元探测器的基本理论公式,从性能测试的角度,推导出了焦平面探测器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包括峰值响应率、噪声、峰值探测率、动态范围等。提出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主要性能参数计算的设计流程,并通过实例对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低温背景下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设计及验证,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表明了理论公式及设计流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低温背景 性能参数 计算及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杜瓦组件的热致破坏及其环境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林 刘卓林 +3 位作者 陈晓燕 雷永畅 董伟 钱昆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红外探测器的环境耐受能力取决于设计和制造中完整有效的环境耐受措施,环境试验与评价验证了其在极端环境作用下能正常工作的能力。研制、生产和使用各阶段的试验目的不同,试验施加应力的大小不同,必须进行环境自然条件和诱发条件测量... 红外探测器的环境耐受能力取决于设计和制造中完整有效的环境耐受措施,环境试验与评价验证了其在极端环境作用下能正常工作的能力。研制、生产和使用各阶段的试验目的不同,试验施加应力的大小不同,必须进行环境自然条件和诱发条件测量、温度响应特性调查和试验环境分析,选择正确、合理和必要的设计与试验环境条件,以尽可能产生最适合的试验数据,保证顾客所需的质量水平和有价格竞争力的可用性。运用288×4红外焦平面杜瓦组件温度响应试验实测数据和时间常数方法,计算分析它的温度稳定时间,指出空气介质温度循环筛选或温度冲击试验,不能在红外探测器的功能部件上施加大于10℃/min的温度急剧变化应力,高温工作状态的温度变化速率大于50℃/min对冷头部分的缺陷筛选效果更好。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完好性恒定高温试验应力量值大于+90℃、2160 h。能够通过高温+71℃、低温-54℃无故障环境试验考核的产品具有全世界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适应性 可靠性 环境应力筛选 红外焦平面 杜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三通阀控缸系统仿真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方明 《兵工自动化》 2012年第4期86-89,92,共5页
针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要求,对零开口三通伺服阀控制差动缸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三通阀控缸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框图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和动态方程,采用适合非线性时变系统控制要求的模糊控制策略,在二维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线... 针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要求,对零开口三通伺服阀控制差动缸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三通阀控缸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框图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和动态方程,采用适合非线性时变系统控制要求的模糊控制策略,在二维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策略是合适的,能满足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阀控缸 伺服阀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爆次声探测中闪电干扰信号特征分析
14
作者 庞新良 张元 +3 位作者 程先友 常芸芬 青建华 马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4-727,共4页
针对核爆次声探测系统中实测的闪电干扰次声信号进行了特征分析。采用去均值、去大气扰动、滤波、归一化等数据预处理之后,用统计理论对次声信号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统计结论获得闪电次声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闪电次声信... 针对核爆次声探测系统中实测的闪电干扰次声信号进行了特征分析。采用去均值、去大气扰动、滤波、归一化等数据预处理之后,用统计理论对次声信号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统计结论获得闪电次声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闪电次声信号特征有别于核爆次声信号特征,提取此特征值可组成能用于核爆次声探测分类识别的特征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爆次声信号 闪电次声信号 分类算法 次声识别 核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盖电极技术在SPRITE探测器上的应用
15
作者 余连杰 杨文运 +2 位作者 赵鹏 朱远波 朱惜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1-334,共4页
文中主要介绍了叠盖电极技术在SPRITE探测器上的实际应用,并给出了具体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叠盖电极尺寸可以使SPRITE的响应率Rv提高一倍以上,探测率D 普遍提高30%左右,高的可达80%。实验结果表明,叠盖电极技术明显地提高了SPRITE器件... 文中主要介绍了叠盖电极技术在SPRITE探测器上的实际应用,并给出了具体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叠盖电极尺寸可以使SPRITE的响应率Rv提高一倍以上,探测率D 普遍提高30%左右,高的可达80%。实验结果表明,叠盖电极技术明显地提高了SPRITE器件的性能,是一种简便的提高SPRITE性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盖电极 SPRITE器件 碲镉汞 红外探测器 结构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红外高光谱成像气体鉴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杨智雄 胡建明 +8 位作者 冯洁 段绍丽 王国庆 丁瑞霖 李坤 李艳蓉 赵玉成 吴耀亮 余春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共2页
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准确地估计和显示目标气体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和扩散态势,传统的方法难以直接扣除背景辐射和干扰物信号,制约了目标信号的特征提取和识别分类。针对红外高光谱技术探测气体的问题,基于红外光谱探测技术的分析,重点... 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准确地估计和显示目标气体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和扩散态势,传统的方法难以直接扣除背景辐射和干扰物信号,制约了目标信号的特征提取和识别分类。针对红外高光谱技术探测气体的问题,基于红外光谱探测技术的分析,重点选择了时空混合调制高光谱的技术途径。研究了红外光谱成像气体鉴别算法并行处理算法。基于GPU平台,设计了并行处理算法,解决了准实时的海量数据处理难题,通过实物样机进行室内外验证试验,实现了外场准实时气体鉴别。整个并行算法架构不仅可适用于时空混合调制型红外成像光谱系统,也可适用于时间调制型红外成像光谱系统、空间调制型红外成像光谱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并行处理 红外高光谱成像 气体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过氧化氢电池性能研究
17
作者 欧方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47-2149,共3页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Au/Ni催化阴极,并组装成Al/H2O2电池,采用微酸性阴极电解液进行放电,放电时间长达6 h,平均电压1.466 V,H2O2利用率可达92.8%。
关键词 铝过氧化氢电池 电性能 微酸性阴极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对Ge、ZnS和ZnSe膜层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玉萍 字正华 +4 位作者 钟辉 江学军 李大庆 刘剑 赵远荣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8-1081,共4页
采取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霉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霉菌对Ge、ZnS和ZnSe镀增透膜和碳膜的影响。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霉菌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未镀膜的Ge、ZnS和ZnSe材料抗霉能力较强;增透膜和碳膜抗霉能力较弱,... 采取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霉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霉菌对Ge、ZnS和ZnSe镀增透膜和碳膜的影响。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霉菌试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未镀膜的Ge、ZnS和ZnSe材料抗霉能力较强;增透膜和碳膜抗霉能力较弱,容易长霉,其主要长霉原因是增透膜和碳膜为霉菌生长提供了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 ZNS ZNSE 增透膜 碳膜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引导滤波的红外图像细节增强算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欧阳慧明 夏丽昆 +5 位作者 李泽民 何燕 朱晓杰 朱尤攀 曾邦泽 周永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4-1331,共8页
图像分层滤波器中引导滤波器因其滤波保边效果好和计算复杂度低,在红外图像细节增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传统的引导滤波器固定的正则化参数ε不能在所有场景下都取得较好的滤波分层效果,所以本文提出基于局部方差的参数ε自... 图像分层滤波器中引导滤波器因其滤波保边效果好和计算复杂度低,在红外图像细节增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传统的引导滤波器固定的正则化参数ε不能在所有场景下都取得较好的滤波分层效果,所以本文提出基于局部方差的参数ε自适应算法,以提高引导滤波器场景适应性。此外本文进一步通过自适应参数ε值,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噪声掩膜函数的细节层自适应增强算法,从而在有效抑制了图像噪声水平同时提高了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细节增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滤波 参数自适应 噪声掩膜函数 噪声抑制 细节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图像动态范围压缩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欧阳慧明 李泽民 +5 位作者 周永康 王世锦 朱晓杰 曾邦泽 赵德利 胡建钏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红外图像的动态范围压缩是红外图像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红外图像的动态范围压缩算法将直接决定原始红外图像的细节保留、整体观感等重要可视化指标,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细节增强的基础及保障。基于此,本文调研了当前主流的... 红外图像的动态范围压缩是红外图像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红外图像的动态范围压缩算法将直接决定原始红外图像的细节保留、整体观感等重要可视化指标,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细节增强的基础及保障。基于此,本文调研了当前主流的宽动态红外图像的动态范围压缩算法,将其分为基于全局压缩算法和基于局部压缩算法两大类,并对这两类算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过程及优缺点分别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向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动态红外图像 动态范围压缩 全局压缩算法 局部压缩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