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关县5个大豆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与产量比较
1
作者 张玉发 于诗如 +2 位作者 马晴 杨肖艳 李亚红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16,共4页
随着国家“稳大豆”政策的不断完善,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步推进。为比较马关县春播主要种植大豆品种、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单产,开展田间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播大豆品种滇豆... 随着国家“稳大豆”政策的不断完善,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步推进。为比较马关县春播主要种植大豆品种、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单产,开展田间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播大豆品种滇豆7号、云黄13、云黄17在种植密度35万株/hm2下实收产量最高;齐黄34、滇大豆2号在种植密度39万株/hm2下实收产量最高。云黄17增产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种植密度 产量 马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关县杂交稻旱种高产种植技术及其推广 被引量:1
2
作者 管朝莲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3期50-50,52,共2页
马关县人均水田面积较小,为解决山区群众吃米难题,当地农技部门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旱种技术。该文阐述了当地杂交水稻旱种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选用良种、精细整地、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种植模式、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杂... 马关县人均水田面积较小,为解决山区群众吃米难题,当地农技部门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旱种技术。该文阐述了当地杂交水稻旱种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选用良种、精细整地、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种植模式、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杂交水稻旱种技术要点,提出加强技术指导、整合涉农资源等建议,为全县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旱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旱种 高产 技术要点 技术推广 马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关县大豆新品种(系)多点鉴定试验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杰 熊光道 高荣琼 《大豆科技》 2020年第5期31-34,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我省东南部及更多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云大豆0912-5、云大豆1003-3、云大豆1001-4等7个大豆新品种(系)开展多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云大豆0912-5、云大豆9548、云大豆0... 为筛选出适宜我省东南部及更多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云大豆0912-5、云大豆1003-3、云大豆1001-4等7个大豆新品种(系)开展多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云大豆0912-5、云大豆9548、云大豆0906-3、云大豆0910-6等4个品系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适宜在滇东南部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系) 大豆 简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文薯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大伟 刘志明 +3 位作者 熊光道 杨华才 邓国军 孟凡来 《云南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56-59,共4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属旋花科甘薯属,起源于美州的秘鲁、厄瓜多尔和墨西哥一带,因其产量高、抗性强、耐贫瘠、适应性广及营养丰富,是世界种植的主要块根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属旋花科甘薯属,起源于美州的秘鲁、厄瓜多尔和墨西哥一带,因其产量高、抗性强、耐贫瘠、适应性广及营养丰富,是世界种植的主要块根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为,甘薯是21世纪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 新品种 联合国粮农组织 厄瓜多尔 营养丰富 块根作物 工业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 被引量:23
5
作者 文仁杰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6期115-115,共1页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以及重要的饲料来源,在我国玉米的种植范围极其广泛。为了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应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范。文章主要阐述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以及主要的防治新技术。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大伟 郭元友 +3 位作者 邓国军 孟凡来 王序英 黄兴粉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1-6,12,共7页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糯玉米 间作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