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2024”综述
1
作者 贾一航 陈鲲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在由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2024”上,与会专家就现代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在由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2024”上,与会专家就现代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核心要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生,同向并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2023”综述
2
作者 陈鲲 贾一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在由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就“两个结合”的伟大意义、以创新精神坚持“两个结合”、... 在由国家开放大学主办、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就“两个结合”的伟大意义、以创新精神坚持“两个结合”、“两个结合”与思想解放、如何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阔的现实基础。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蒙·阿隆无产阶级神话观的批判性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华 付高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7,共6页
无产阶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中枢,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枢。在当代西方学者消解无产阶级概念合法性的当代境遇下,重塑无产阶级概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雷蒙·阿隆凭借实证主义方法论,从现实与理论两个层面解... 无产阶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中枢,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枢。在当代西方学者消解无产阶级概念合法性的当代境遇下,重塑无产阶级概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雷蒙·阿隆凭借实证主义方法论,从现实与理论两个层面解构无产阶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神话观主张。但由于方法论的差异,雷蒙·阿隆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凭借总体性历史辩证法得出的无产阶级概念及其理论。这种差异导致了:雷蒙·阿隆错误地把实存的工人阶级混同于生成的无产阶级;而马克思辩证地区分了工人阶级与无产阶级,认为工人阶级在经历价值立场与认识能力的两个飞跃后将会生成为无产阶级。坚持这种区分既是科学看待工人阶级又是科学重塑无产阶级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阿隆 无产阶级神话观 实证主义 总体性历史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二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2022”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志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4,47,共8页
在第二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论坛主题,结合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深入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前沿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勾勒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在第二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论坛主题,结合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深入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前沿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勾勒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多个视角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就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特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孔昕瑜 《乡村论丛》 2023年第2期32-40,共9页
当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面临着人的主体意识不强、人的价值地位不明、人的能动能力不够的现实困境。以“现实的人”为立论基石,以“精神生产理论下主客体统一”为内在机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属,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人的存... 当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面临着人的主体意识不强、人的价值地位不明、人的能动能力不够的现实困境。以“现实的人”为立论基石,以“精神生产理论下主客体统一”为内在机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属,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人的存在、价值、未来三个维度上为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提供丰富的人学理论根据。以此为关照,乡村文化振兴应当站稳人民立场、汇聚人民力量、实现人民幸福,将组织动员农民群体不断发挥主动性、构建高素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加大优质文化资源分配共享力度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人学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2,共9页
文章首先认为总体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根本方法,且有三个基本维度: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维度、历史考察的维度、社会体系的系统结构性维度,总体方法论即是这三个维度的综合。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通过总体方法论构建起来的综合的科... 文章首先认为总体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根本方法,且有三个基本维度: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维度、历史考察的维度、社会体系的系统结构性维度,总体方法论即是这三个维度的综合。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通过总体方法论构建起来的综合的科学体系,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征。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性,社会历史存在的总体性,事实、方法及阶级理想之间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性特征的三个方面。第三,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上述理解,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建设事业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习近平的系列讲话则是运用总体方法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系列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谱系上具有"正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总体方法论 总体性特征 正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关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的视野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0,155,共8页
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领域全覆盖为特点的总体性理论。在这个总体性的治理框架中,只有当治理主体各安其位并建立起和谐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它们充分释放治理能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国... 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领域全覆盖为特点的总体性理论。在这个总体性的治理框架中,只有当治理主体各安其位并建立起和谐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它们充分释放治理能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法治的方式明确执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的"共治"边界,尤其是以法治的方式规范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力配置关系(党政关系现代化),便成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8
作者 姜澄 郑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发展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选择,确立于新时代文化思想创新的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是在摸索开拓中国研究生教育道路中牢固的“文化自立”,是在变革更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中形成的“文化自建”,是在凝练总结中国研究生教育理论中追求的“文化自强”。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历史主动、坚持回归人本和坚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创造力和引领力,稳步提升对其在意识和心理层面的信心和认同,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研究生教育 文化自信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比较——当前多元思潮激荡下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恩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5,共3页
我们要真正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在对各种思潮的比较中间。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自觉进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天勇 李倩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自觉进程引领了新中国的前进和发展。这一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过渡时期,也即马克思主义文化从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时期;第二阶段是自“三大改造”完成...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自觉进程引领了新中国的前进和发展。这一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过渡时期,也即马克思主义文化从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时期;第二阶段是自“三大改造”完成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曲折发展时期,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走向极左;第三阶段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即改革开放前期,外来文化涌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被削弱;第四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指导地位得以持续巩固和加强。这一进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经验:能否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文化自觉的道路是曲折的、递进的,是在对话和斗争中前进的;文化是社会的先声和引导,文化现代性进程引领社会现代性进程。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自觉进程和历史经验对奋进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 自觉进程 文化自信 强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党的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侃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4,共10页
中国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总体性改革。三十余年改革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就必须将党的建设纳入总体性改革的范畴。而党在推进自身建设的时候... 中国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总体性改革。三十余年改革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就必须将党的建设纳入总体性改革的范畴。而党在推进自身建设的时候,也必须自觉运用马克主义总体方法论,一方面要按照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改革和改善党的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对市场经济的政策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节制资本,防止党从人民利益的代表异化为资本利益的代表,防止党员从人民公仆异化为资本同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总体性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考辨——刍议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不断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在完整准确理解“社会革命”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内涵及重大意义。深刻辨析“社会”和“革命”的内涵是完整准确理... 不断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在完整准确理解“社会革命”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内涵及重大意义。深刻辨析“社会”和“革命”的内涵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基础;科学认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联系与区别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关键;系统把握社会革命的理论特征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既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不断推进社会变革的历史,也是通过持续推进社会革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更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马克思主义革命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的不懈追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34,46,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性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一开始就已掌握这种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而是通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逐步接近其科学内核,并在习近平改革发展思想的形...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性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一开始就已掌握这种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而是通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逐步接近其科学内核,并在习近平改革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历史与现实证明,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和总体性方法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能够把握发展的脉搏,掌握发展的规律,引导人民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发展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4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4,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态度 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武器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理论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区域化的典型
15
作者 程恩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2-33,共2页
从经济方面来讲,重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特色的。第一,提出了以民生为导向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较之从转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提更加准确。在民生导向方面,重庆很多工作都是率先的。重庆在全国率先... 从经济方面来讲,重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特色的。第一,提出了以民生为导向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较之从转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提更加准确。在民生导向方面,重庆很多工作都是率先的。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养老的全覆盖。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区域化 可持续发展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重庆 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国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6,246,共12页
从方法论意蕴、理论基础与实践旨向三重维度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蕴涵,有利于阐明这一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深层联系。坚持对立统一思维方法的要义在于厘清两对对立统一关系,在初级阶段不变与变的统一中揭... 从方法论意蕴、理论基础与实践旨向三重维度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蕴涵,有利于阐明这一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深层联系。坚持对立统一思维方法的要义在于厘清两对对立统一关系,在初级阶段不变与变的统一中揭示两个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张力,在结构分析中阐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双方的地位及依存关系。对理论基础的考察,建立在对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之上,要认清它们之间所表征的根源与特殊表现的关系,在前者对后者的决定机理中说明“为何在基本矛盾贯穿人类史的条件下主要矛盾会有不同表现”的问题。在实践旨向方面,关键是要以问题意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思路,即重点把握社会有机体全局发展得好不好的问题和以机会不平等为主要诱因的分配不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 对立统一性 社会基本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17
作者 王盛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真理,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照亮了人类自身解放道路,成功地说服了人,得到了人民的信服;真正为人民大众谋自由和解放,确实打动了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随着实践变化而开放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真理,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照亮了人类自身解放道路,成功地说服了人,得到了人民的信服;真正为人民大众谋自由和解放,确实打动了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随着实践变化而开放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发现、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时代问题,确实地吸引了人,成为了人民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真理性 科学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诗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8,共9页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开创了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经典形态,也提供了现代性背景下哲学(唯物史观)与基于实证方法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对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条化倾向具有很好的分析与批判价值。马克思之后,现代西...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开创了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经典形态,也提供了现代性背景下哲学(唯物史观)与基于实证方法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对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条化倾向具有很好的分析与批判价值。马克思之后,现代西方社会科学逐渐疏离了马克思社会历史辩证法的总体性及其批判性,也不断扩展了实证主义传统,形成并不断加深了人文社会学科与哲学之间的疏离与隔膜。方法论的教条化不断为学科化所巩固,积重难返。破除这一困局,当引入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自觉,推进从思辨辩证法向马克思社会历史辩证法的转变,持续开放社会科学及其学科系统;与此同时,通过对当代哲学及其哲学学科的反思与调整,将哲学方法论研究与具体社会科学方法的探索内在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辩证法 人文社会学科 教条化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历史总体观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和路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155,共9页
文章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总体观出发,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时间的涵义、实质和实现路径,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是要把国家权力建立在权利平等的社会基础之上,以保障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在这里,... 文章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总体观出发,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时间的涵义、实质和实现路径,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是要把国家权力建立在权利平等的社会基础之上,以保障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在这里,核心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破和扫除一切身份等级制的残余束缚和影响,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体系;其次,积极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在保证有序实现人民的权利主张,有序推进人民的权利实现、权利发展的同时,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以降低乃至杜绝权力的任性;最后,当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提升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国家行动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权利管理 马克思历史总体观 民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美育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基于历史哲学逻辑下的考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立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153,178,共13页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观念论历史哲学模式及其美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实现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的革命性超越。这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观念论历史哲学模式及其美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实现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的革命性超越。这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共产主义最终目的的学说是对康德“人是目的”思想的超越;第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是对席勒自由观的审美乌托邦主义的超越;第三,马克思自由劳动时间论是对席勒“审美无时间规定”论的超越;第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异化劳动造成的社会和人性的分裂的批判,超越了席勒对人性分裂的揭露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第五,马克思关于个体和人类共同自由发展的理想是对康德、席勒偏重于“族类”发展思想的超越。马克思以人的现实解放为根本目标的历史哲学,实际上也设定了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那就是通过审美和艺术鉴赏,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塑造和改善人的美好心灵,全面提升人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今天在立德树人、铸根塑魂总目标下开展全社会的美育工作有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美育思想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 历史哲学逻辑 批判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