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中BLU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桂银 钱叶本 +4 位作者 朱立新 耿小平 李晓明 熊奇如 孙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中BLU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50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4个HCC细胞系,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了解BLU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中BLU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50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4个HCC细胞系,8例肝血管瘤旁和4例供肝组织,了解BLU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4例供肝组织均未发生甲基化,8例肝血管瘤旁组织有1例发生甲基化,4个HCC细胞系有3个出现甲基化。50例HCC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分别检测到33例(66%)、18例(36%)发生甲基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3);肝功能ChildB级患者甲基化率高于ChildA级患者(P=0.041);甲基化阳性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于阴性患者(P=0.004);甲基化阳性患者的半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8)。结论BLU基因甲基化是HCC中的频发事件,可能参与H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DNA甲基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9号染色体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21例 GBM 9号染色体上 2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21例 GBM中,在14例的9号染色体上检测到LOH,33.0%(93/2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在9p和9q上存在LOH的GBM分别有14例和10例。在位于9p21-23的D9S286位电以及9p21的D95285s~D9S157位点间区域检测到较高LOH率,分别为52.6%、43.8%~46.7%.结论 染色体9p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9p21-23的D9S286位点、9p21的D9S285~D9S157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多个TSG,可能包括位于9p21上的p16和p15基因,在pl6、p15所在染色体区域的远端9p21-23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上皮细胞中过表达PIN1激活JNK信号通路上调CyclinD1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萌 李五一 罗国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研究肽脯氨酰异构酶PIN1(prolylisomerase,PIN1)可能影响的肿瘤信号通路和相关基因,探讨鼻咽癌早期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运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在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中建立PIN1过表达细胞克隆株,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PIN... 目的:研究肽脯氨酰异构酶PIN1(prolylisomerase,PIN1)可能影响的肿瘤信号通路和相关基因,探讨鼻咽癌早期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运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在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中建立PIN1过表达细胞克隆株,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PIN1表达情况;肿瘤信号通路阵列荧光素酶实验筛选PIN1可能影响的细胞信号通路,Western blot加以验证。结果:稳定表达PIN1的NP69细胞可激活一系列肿瘤信号通路其中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MAPK/JNK)信号通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转录因子-κB(P=0.036)、癌基因Myc(P=0.048)信号通路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稳定表达PIN1的NP69实验组可明显上调JNK信号通路重要的下游转录因子cJun、c-Jun Ser63、c-Jun Ser73的表达量,最终上调下游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t=-7.295,P=0.002)的表达。结论:稳定表达PIN1的NP69细胞可激活MAPK/JNK信号通路,明显上调JNK信号通路重要的下游转录因子c-Jun、c-Jun Ser63、c-Jun Ser73的表达量,最终上调下游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PIN1与鼻咽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PIN1 NP69细胞 JNK信号通路 CYCLIND1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3q上肿瘤抑制基因存在的可能性
4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BM ) 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BM ) 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13号染色体上 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6 0 %GBM的 1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在 45 .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13q的LOH率明显高于 13p ,13q和 13p的LOH率分别为 6 0 %、2 7%。在 13q上的下列位点上检测到较高的LOH率(>5 0 % ) :13q14.1 14.3上D13S15 3,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结论  1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13q14.1 14.3上的D13S15 3位点、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和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间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LOH TSG G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4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5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吴浩强 陈商群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3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2 0...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3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2 0例GBM 4号染色体上 2 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2 0例GBM中 ,8例存在 4号染色体的LOH ,在 2 1 8% ( 6 1/2 80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4q和 4p的LOH分别出现 8例和 5例。GBM中在 4q上的下列位点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4q35上的D4s4 2 6 ( 55 6 % ) ,4q31 1- 33上的D4s4 13( 41 6 % )~D4s1597( 40 0 % ) ,4q2 4 - 2 8上的D4s4 0 2 ( 38 5% )~D4s1575( 33 3% )。结论  4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4q35上的D4s4 2 6位点、4q31 1- 33上的D4s4 13~D4s1597、4q2 4 -2 8上的D4s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4号染色体 G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6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陈商群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及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及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1例GBM患者 6号染色体上 2 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6号染色体总的LOH检出率为 47.6 % (10 2 1) ,在 2 8.1% (81 2 88)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 ,6p和 6q的LOH检出率分别是 2 8.6 % (6 2 1)、38.1% (8 2 1) ,在 6qtel上距短臂端粒 2 0 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 81检测到较高的LOH率(5 0 % ) ,6q1 6 .3上D6S2 87的LOH率也高达 5 0 % ,另外 ,6p2 1 .1 2 1 .3上D6S2 76的LOH率也较高 (35 .3% )。结论 :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可能在GB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体 6qtel上的D6S2 81位点、6q1 6 .3上的D6S2 87和 6p2 1 .1 2 1 .3的D6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杂合性丢失 基因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状况的研究
7
作者 胡杰 周良辅 +3 位作者 江澄川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allelicimbalance,AI)发生率,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对20例原发性... 目的研究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allelicimbalance,AI)发生率,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对20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7号染色体上的2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进行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50%(10例)存在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在可提供信息的位点中37.8%(126/333)存在等位基因失平衡。其中7q和7p的等位基因失平衡率分别为50%(10/20)和45%(9/20)。在7q31.3~32上的D7S640~D7S684区域和7q36上的D7S2465位点等位基因失平衡检出率高达50%~58.3%。结论7号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可能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7q31.3~32上的D7S640~D7S684区域和7q36上的D7S2465位点所在区域可能存在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肿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缺失 染色体缺失 胶质母细胞瘤 染色体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