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隐式光照的自动驾驶多模态全天候感知
1
作者 熊仲夏 王朋成 +3 位作者 么子瀛 刘璇 赵文瑶 吴新开 《交通工程》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准确高效的感知是保障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关键。然而在夜间等低光照场景以及雨雪沙雾等极端天气下,视觉或激光雷达等感知方案的误判率可能显著增高。因此,本文结合可见光图像的细节优势与红外热成像的高穿透力探测优势,研究自动驾驶场景... 准确高效的感知是保障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关键。然而在夜间等低光照场景以及雨雪沙雾等极端天气下,视觉或激光雷达等感知方案的误判率可能显著增高。因此,本文结合可见光图像的细节优势与红外热成像的高穿透力探测优势,研究自动驾驶场景的全天候实时感知方法。针对可见光-红外传感数据之间的时空错位和模态不平衡问题,首先设计一种多模态注意力机制进行局部到非局部的特征融合,修正空间位置偏差并捕捉语义互补信息,实现高效多模态融合。然后,采用基于Retinex理论隐式估计像素级光照权重并进一步引导注意力计算,在多级特征图中平衡可见光及红外特征。相较于既往研究,本文方法在感知性能和效率方面均取得较大改进,可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目标检测 视觉自注意力网络 光照估计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发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泽 王玲 +1 位作者 潘颂欣 张元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9-626,共8页
心输出量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文中首先介绍当前主要的几种心输出量测量技术,包括有创的热稀释法和直接Fick法,以多普勒超声法为代表的微创方法,以及无创方法,如磁共振成像法、部分CO2重呼吸法、心阻抗图法和光电容积脉... 心输出量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文中首先介绍当前主要的几种心输出量测量技术,包括有创的热稀释法和直接Fick法,以多普勒超声法为代表的微创方法,以及无创方法,如磁共振成像法、部分CO2重呼吸法、心阻抗图法和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等,同时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针对心衰病人的24小时家庭监护和在心肺功能运动测试中的心脏功能检测等需求,阐述了移动式和穿戴式心输出量监测的方法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输出量 心力衰竭 穿戴式设备 早期诊断 个性化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层的扫描开尔文力显微术(SKFM)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强 谢中 +5 位作者 黄桂芳 周艳明 安锦 王祝盈 陈小林 许建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首次在化学镀样品上成功地实现了扫描开尔文力显微镜的测量,得到了化学镀层表面形貌以及与微观组分分布相关的表面电势差信息。该分析方法没有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不会破坏样品的原始状态,对于宏观上具有确定组分的微观相分离样品,可以... 首次在化学镀样品上成功地实现了扫描开尔文力显微镜的测量,得到了化学镀层表面形貌以及与微观组分分布相关的表面电势差信息。该分析方法没有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不会破坏样品的原始状态,对于宏观上具有确定组分的微观相分离样品,可以由表面电势差得到不同相的微区分布。比其它的常规分析手段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获得更多的材料微区结构、组分与性能间关系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相分离 开尔文力显微镜 表面电势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畴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克逸 金农 +7 位作者 许建斌 王莺 许明生 周绍祥 刘之景 黄文浩 胡玉禧 Wilson I H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8-663,共6页
本文利用反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硫酸三甘氨酸 [(NH3CH2 COOH) 3·H2 SO4 ) ](简称TGS)晶体的电畴结构和铝酸镧晶体的孪晶畴。横向分辨率约为 5 0nm。对原有的TopometrixAuroraNSOM系统作了较大的改进。采用音叉 (tuningfo... 本文利用反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硫酸三甘氨酸 [(NH3CH2 COOH) 3·H2 SO4 ) ](简称TGS)晶体的电畴结构和铝酸镧晶体的孪晶畴。横向分辨率约为 5 0nm。对原有的TopometrixAuroraNSOM系统作了较大的改进。采用音叉 (tuningfork)检测光纤探针与样品间的剪切力取代了原有的光学法振动检测。对TGS的观察说明 ,反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适合研究垂直B轴切割的TGS( 0 1 0 )面的自发极化。对这种 1 80°极化的多畴 ,可获得光学衬度较好的电畴分布图像。与形貌图像相比电畴与形貌无关。无论是新鲜解理的原子级光滑表面和表面水解的较为粗糙表面均可观察到分布较为均匀的电畴分布。采用探针发光的透射式和反射式观察铝酸镧晶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畴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硫酸三甘氨酸 铝酸镧 晶体结构 孪晶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光调制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糜长稳 王克逸 +3 位作者 许建斌 周绍祥 刘之景 胡玉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本文利用电光调制技术结合反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获得了可以对光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的针尖发光远场接收反射光的近场显微镜。对原有的TopometrixAuroraNSOM系统作了较大的改进。采用音叉 (tuningfork)检测光纤探针与样品间的剪切... 本文利用电光调制技术结合反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获得了可以对光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的针尖发光远场接收反射光的近场显微镜。对原有的TopometrixAuroraNSOM系统作了较大的改进。采用音叉 (tuningfork)检测光纤探针与样品间的剪切力取代了原有的光学法振动检测 ,避免了杂散光干扰。观察了 (Ba0 5Sr0 5)TiO3薄膜和LiTaO3晶体表面的电畴结构。横向分辨率约为 5 0nm。观察说明 ,反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适合研究固体表面的电畴结构 ,可获得光学衬度较好的电畴分布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偏振光调制 偏振方向 光纤探针 剪切力 钛酸锶钡 钽酸锂 电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实现的EDS频率与时延联合估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云韬 舒娟娟 +1 位作者 黄龙庭 李红洋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1-74,83,共5页
针对指数衰减正弦信号(EDS)模型提出了状态空间实现的频率、衰减因子及时延联合估计方法.在此方法中,得到了一个状态过渡矩阵和观测矩阵,频率和衰减因子估计由状态过渡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时延由观测矩阵和估计的频率和衰减因子得到,结果... 针对指数衰减正弦信号(EDS)模型提出了状态空间实现的频率、衰减因子及时延联合估计方法.在此方法中,得到了一个状态过渡矩阵和观测矩阵,频率和衰减因子估计由状态过渡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时延由观测矩阵和估计的频率和衰减因子得到,结果具有闭式解,不需要搜索计算.由于状态空间方法具有对模型误差不敏感的优点,因而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仿真实验表明在一定信噪比的情况下,该方法性能接近相应的CRLB下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频率 时延 状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矢量码书和动态内插限制方法解决语音生成逆向解的非唯一性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振利 程伯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56,共5页
本文研究运用矢量码书和动态内插限制的方法解决语音生成逆向解的非唯一性问题 .表征声道的对数截面积函数的限带傅立叶余弦展开包括了偶次项 ,采用可变声道长度 ;频域声学目标增加了前N个零点频率 ;结合腔包形声学———几何形态映射... 本文研究运用矢量码书和动态内插限制的方法解决语音生成逆向解的非唯一性问题 .表征声道的对数截面积函数的限带傅立叶余弦展开包括了偶次项 ,采用可变声道长度 ;频域声学目标增加了前N个零点频率 ;结合腔包形声学———几何形态映射矢量码书 ,为声学目标匹配得到过渡音的起始和结尾端点的零点与声道长度 ,并用内插方法来限定过渡点的零点频率和声道长度 ,从而解决非唯一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生成逆向解 动态内插限制 矢量码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变化窗口的信息散度算法
8
作者 程鸿 宫炎焱 +1 位作者 章权兵 张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4,共5页
为解决传统信息散度算法存在物体图像大小不一致以及非连续区域深度恢复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空间变化窗口的信息散度算法.该算法计算两幅原散焦图像之间的单应矩阵,并利用单应矩阵重新矫正原图像以获得相同大小的散焦图像对... 为解决传统信息散度算法存在物体图像大小不一致以及非连续区域深度恢复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空间变化窗口的信息散度算法.该算法计算两幅原散焦图像之间的单应矩阵,并利用单应矩阵重新矫正原图像以获得相同大小的散焦图像对,通过空间变化的窗口结构来估计不连续区域附近的深度.模拟实验和实际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改进算法可以避免平滑非连续域的深度值并提高估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焦图像 深度恢复 空间变化窗口 信息散度 等焦面假设 单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俄歇能谱研究热氮化SiO_2膜中氮原子的扩散
9
作者 刘小阳 陈蒲生 +1 位作者 王川 黄世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2期75-81,共7页
应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对快速热氮化法制备的热氮化二氧化硅(RTNSiO2)薄膜及快速热氮化后再氧化退火的二氧化硅(PNASiO2)薄膜,进行元素深度分布剖析。薄膜厚度约为60nm。分析结果发现;1)氮原子在二氧化硅薄膜... 应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对快速热氮化法制备的热氮化二氧化硅(RTNSiO2)薄膜及快速热氮化后再氧化退火的二氧化硅(PNASiO2)薄膜,进行元素深度分布剖析。薄膜厚度约为60nm。分析结果发现;1)氮原子在二氧化硅薄膜中的扩散范围受氧原子浓度的控制;2)热氮化二氧化硅薄膜经氧化退火处理后,氮原子浓度降低,分布变得平缓、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氮化 氮原子 二氧化硅 薄膜 俄歇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GeSi/Ti/Si多层薄膜固相反应外延生长CoSi_2薄膜
10
作者 徐蓓蕾 屈新萍 +5 位作者 韩永召 茹国平 李炳宗 W.Y.Cheung S.P.Wong Paul K.Chu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研究了在 Co/Ti/Si结构中加入非晶 Ge Si层对 Co Si2 /Si异质固相外延的影响 ,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 Co/Ge Si/Ti/Si结构多层薄膜 ,通过快速热退火使多层薄膜发生固相反应。采用四探针电阻仪、AES、XRD、RBS等方法进行测试。... 研究了在 Co/Ti/Si结构中加入非晶 Ge Si层对 Co Si2 /Si异质固相外延的影响 ,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 Co/Ge Si/Ti/Si结构多层薄膜 ,通过快速热退火使多层薄膜发生固相反应。采用四探针电阻仪、AES、XRD、RBS等方法进行测试。实验表明 ,利用 Co/Ge Si/Ti/Si固相反应形成的 Co Si2 薄膜具有良好的外延特性和电学特性 ,Ti中间层和非晶 Ge Si中间层具有促进和改善 Co Si2 外延质量 ,减少衬底耗硅量的作用。Ge原子的存在能够改善外延 Co S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硅化物 固相外延 扩散阻挡层 晶格失配 Co/Ti/Si结构 钴钛硅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椭偏光谱仪
11
作者 杜泉 郭文胜 +1 位作者 朱自强 黄世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介绍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测量可见、近红外椭偏光谱仪。文中着重论述了将探测光波段由可见光区拓展到近红外范围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其系统基本参数为:测量波长范围由可见光400nm到近红外2000nm;系统光谱分辩率:可见光范围... 介绍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测量可见、近红外椭偏光谱仪。文中着重论述了将探测光波段由可见光区拓展到近红外范围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其系统基本参数为:测量波长范围由可见光400nm到近红外2000nm;系统光谱分辩率:可见光范围0.5nm,近红外范围1.0nm;入射角67.5度。经过实验检验了系统的重复性及准确度,证明系统可用于高精度薄膜厚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偏光谱仪 薄膜检测 近红外椭偏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分析雷达散射截面的稻垣模综合技术
12
作者 王友保 祝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4-757,共4页
提出了快速分析导体雷达散射截面的稻垣模和广义渐近波形估计综合技术.该新技术利用稻垣模的正交性和完备性,构建出矩阵方程的解空间,用一组系数将解空间基矢组合起来得到方程的解,在给定频点,这组系数通过广义渐近波形估计技术来确定.... 提出了快速分析导体雷达散射截面的稻垣模和广义渐近波形估计综合技术.该新技术利用稻垣模的正交性和完备性,构建出矩阵方程的解空间,用一组系数将解空间基矢组合起来得到方程的解,在给定频点,这组系数通过广义渐近波形估计技术来确定.算例结果证明了新技术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 广义渐近波形估计 稻垣模 矩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吡咯修饰的碳泡沫可压缩电极材料(英文)
13
作者 杨媛媛 朱朋莉 +3 位作者 张磊聪 李廷希 孙蓉 汪正平 《集成技术》 2019年第2期43-52,共10页
在该研究中,通过高温碳化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基于市售三聚氰胺泡沫和吡咯单体的聚吡咯/碳化三聚氰胺泡沫(Polypyrrole/Carbonized Melamine Foam,PPy/CMF)的可压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三电极体系在1 mol/L高氯酸钠电解液中研究了... 在该研究中,通过高温碳化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基于市售三聚氰胺泡沫和吡咯单体的聚吡咯/碳化三聚氰胺泡沫(Polypyrrole/Carbonized Melamine Foam,PPy/CMF)的可压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三电极体系在1 mol/L高氯酸钠电解液中研究了可压缩PPy/CMF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显示,可压缩电极材料的体积电容在2 mA/cm3时可达到3 168 mF/cm3,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保持原始电容的86.88%。此外,该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恒流充放电曲线在不同压缩下无显著变化,表明PPy/CMF是具有高压缩稳定性的可压缩电极,适合于超级电容器。以上结果表明,PPy/CMF可作为可压缩超级电容器的潜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泡沫 聚吡咯 可压缩电极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计算机模拟研究语言演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涛 帅兰 王士元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100,共19页
计算机模拟方法最近正被大量应用于演化语言学的研究中。文章讨论此方法对语言演化研究的必要性,归纳对已有模型的分类准则,介绍开发计算机模型研究语言学问题的主要步骤和常用的模拟手段,总结此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并指出未来演化语言学... 计算机模拟方法最近正被大量应用于演化语言学的研究中。文章讨论此方法对语言演化研究的必要性,归纳对已有模型的分类准则,介绍开发计算机模型研究语言学问题的主要步骤和常用的模拟手段,总结此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并指出未来演化语言学研究将会更多的建立在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语言学 计算机模拟 复杂适应性系统 多个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扫描探针及微观场发射性能研究
15
作者 陈建 张卫红 +1 位作者 薛坤 安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97-198,共2页
  纳米金刚石薄膜作为真空电子场发射器件的一种重要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良好的场发射能力而日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2].电子场发射性能与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电导和电子表面态等密切相关,对其纳微结构与场发射性...   纳米金刚石薄膜作为真空电子场发射器件的一种重要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良好的场发射能力而日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2].电子场发射性能与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电导和电子表面态等密切相关,对其纳微结构与场发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业已引起广泛重视,一些研究表明金刚石薄膜表面存在促进场发射的导电通道或二次晶粒之间的晶界[3-4]. 本文从扫描探针技术(包括AFM、KFM、STM、STS等)入手,对纳米金刚石薄膜表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表征,力图阐明纳米金刚石表面导电层与其场发射性质的内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型Al_(2)O_(3)-AlN颗粒复配填充型硅橡胶的制备及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晨旭 毛大厦 +3 位作者 曾小亮 孙蓉 许建斌 汪正平 《集成技术》 2021年第1期14-22,共9页
以Al_(2)O_(3)和AlN的球形粉体颗粒作为导热填料、以硅橡胶为基体,通过特定的工艺手段得到具有高导热特征的Al_(2)O_(3)-AlN/硅橡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根据颗粒级配理论模型的计算可得最密堆积配方,该配方的复合材料在96 wt%填料填量... 以Al_(2)O_(3)和AlN的球形粉体颗粒作为导热填料、以硅橡胶为基体,通过特定的工艺手段得到具有高导热特征的Al_(2)O_(3)-AlN/硅橡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根据颗粒级配理论模型的计算可得最密堆积配方,该配方的复合材料在96 wt%填料填量下的热导率可高达9.6 W/(m·K),其热导率相比只填充Al_(2)O_(3)颗粒的样品提高了60%。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显著提高和样品内部导热路径的增多密切相关。通过极端的冷热循环应用条件模拟测试,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保持良好,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氮化铝 硅橡胶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银纳米杂化颗粒填充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琳琳 王芳芳 +3 位作者 曾小亮 孙蓉 许建斌 汪正平 《集成技术》 2019年第1期3-14,共12页
填充型高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是目前解决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重要材料。基于此,该文通过液相剥离和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氮化硼纳米片/银纳米粒子(BNNSs/AgNPs)杂化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BNNSs/AgNP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前期研究工作证实通... 填充型高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是目前解决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重要材料。基于此,该文通过液相剥离和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氮化硼纳米片/银纳米粒子(BNNSs/AgNPs)杂化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BNNSs/AgNP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前期研究工作证实通过BNNSs/AgNPs杂化粒子的填充,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然而,复合材料其他方面的综合性能也相当重要。因此,通过热失重、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介电性能测试对BNNSs/AgNPs/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电学和力学性能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杂化粒子的填充对复合材料热分解温度有所提高,复合物的介电常数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BNNSs/AgNPs/环氧树脂的介电常数相对于BNNSs/环氧树脂有进一步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对于BNNSs,BNNSs/AgNPs杂化粒子使得环氧树脂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一步提高。BNNSs/AgNP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良好的热学、力学和电学性能,能进一步满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现代电子器件和设备封装领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片 银纳米颗粒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储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0.76Ca0.24)TiO3薄膜电畴反转行为的压电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子铃 谢中 +1 位作者 郭海燕 许建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衬底制备了(Pb0.76Ca0.24)TiO3(PCT)薄膜。利用扫描力显微镜(SFM)的压电响应模式(PFM)观测了PCT薄膜的纳米尺度畴结构。畴结构和晶粒尺寸相关,尺寸在100 nm左右的晶粒表现为单畴,尺寸较大的晶粒表现为多... 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衬底制备了(Pb0.76Ca0.24)TiO3(PCT)薄膜。利用扫描力显微镜(SFM)的压电响应模式(PFM)观测了PCT薄膜的纳米尺度畴结构。畴结构和晶粒尺寸相关,尺寸在100 nm左右的晶粒表现为单畴,尺寸较大的晶粒表现为多畴。利用压电力显微镜研究了PCT薄膜中电畴的极化反转行为。通过SFM探针对畴施加一系列直流偏压极化,在每次极化后,利用压电响应模式扫描进行压电力成像,获得了与极化电压相关的畴反转信息。用探针施加电压对薄膜极化后,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压电力成像,研究了电畴的退极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薄膜 压电力显微镜 铁电畴 极化反转 退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大剂量Al离子注入GaN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小亮 施朝淑 +3 位作者 陈永虎 Luo E Z Sundaravel B Wilson I H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4-91,共8页
首次报道了用不同浓度的Al离子注入于蓝宝石衬底上的GaN薄膜(注入能量为500keV、注入浓度为1014~1015 cm-2),  在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快速热退火处理以及常规热退火处理后,在12K下用He-Cd... 首次报道了用不同浓度的Al离子注入于蓝宝石衬底上的GaN薄膜(注入能量为500keV、注入浓度为1014~1015 cm-2),  在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快速热退火处理以及常规热退火处理后,在12K下用He-Cd 激光(325nm)激发得到其发射谱。结果显示, 经大剂量Al注入后的样品,其光致发光谱中3.45eV的带边激子发光以及2.9 ~ 3.3eV的4个声子伴随峰消失。此表明大剂量Al注入对GaN的晶体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以致本征发光消失。经1014cm-2剂量Al注入后的样品,在N2气氛中退火处理后,2.2eV缺陷发光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而且,经常规退火处理后,此发射峰比快速退火处理的样品发射峰恢复得更好(其积分光强高3倍)。相似的结果亦显示于1015 cm-2 浓度的Al 注入的样品。2.2eV 黄色荧光源于GaN的缺陷(如Ga空位(VGa), 或VGaH2,或VGa-ON 复合体),其能级位于价带顶以上约1.1eV处。荧光发射可以来自"导带缺陷能级"的跃迁,也可能来自浅施主(如N位O,能级位于导带下~10 meV)至上述缺陷能级之间的跃迁。I-V 测量显示,Al的注入区成为 ~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离子注入 GAN 发光特性 退火 铝离子注入 氮化镓 电子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老化对底部填充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媛媛 李刚 +5 位作者 朱朋莉 张超 吴厚亚 彭小慧 孙蓉 汪正平 《集成技术》 2021年第1期47-54,共8页
焊球可靠性是电子封装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底部填充胶被引入电子封装领域用来匹配基板和芯片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从而保护焊球,提高焊球的可靠性,但是底部填充胶的引入也会出现老化过程中一些由材料本体变化造成的可靠性问题。该文... 焊球可靠性是电子封装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底部填充胶被引入电子封装领域用来匹配基板和芯片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从而保护焊球,提高焊球的可靠性,但是底部填充胶的引入也会出现老化过程中一些由材料本体变化造成的可靠性问题。该文主要研究了几种老化处理对底部填充胶热机械性能和黏接性能的影响。对于胶水的热机械性能,经过水热老化处理和高温存储老化处理后的变化最为明显。对于胶水的黏接性能,老化处理在有机基底和无机基底表现出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中,对无机基底影响较为明显的是高温存储,而对有机基底影响较为明显的是水热老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老化 底部填充胶 电子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