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分析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崔素霞 王慧 盛仙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1期140-143,共4页
各类大型精密仪器的开发应用,是本世纪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生物专业学生对大型仪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生物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应用、简化原理”的理论体系、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体系、多种教学手段、多层次教师队... 各类大型精密仪器的开发应用,是本世纪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生物专业学生对大型仪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生物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应用、简化原理”的理论体系、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体系、多种教学手段、多层次教师队伍等,是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分析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其益处在于使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更加符合生命科学研究的主流思想及生物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生物学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中科学内容知识的结构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颖之 刘恩山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51,共5页
科学内容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是科学结论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通过一定的逻辑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结构的巨大系统。用于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内容知识结构图将科学知识分为七个层级,包括:知觉感受、直接概念、事实、... 科学内容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是科学结论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通过一定的逻辑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结构的巨大系统。用于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内容知识结构图将科学知识分为七个层级,包括:知觉感受、直接概念、事实、定律、创设概念、原理、理论。根据结构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科学内容知识进行分类,进一步阐述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内容知识 结构图 概念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洋 刘琳 +1 位作者 晏月明 宋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研究领域,详细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农业生物科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提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农业生物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出台背景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导向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文源 刘欣颜 刘恩山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9-42,共4页
美国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投入使用15年之后,时代的发展再次促使美国有识之士筹划科学教育改革,出台了《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这份标准集合了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不仅在美国各州得到广泛认可,而且在世界科学教育领域掀起了关注... 美国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投入使用15年之后,时代的发展再次促使美国有识之士筹划科学教育改革,出台了《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这份标准集合了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不仅在美国各州得到广泛认可,而且在世界科学教育领域掀起了关注热潮。这次改革虽然只是规定学生学习目标的教育标准,实质上却反映了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指示了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些方向是值得科学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标准 STEM教育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条形码新秀:DNA微型条形码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程鹏 张爱兵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近些年来,DNA条形码技术为便捷的物种鉴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随着该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微型条形码技术是作为DNA条形码技术的补充而出现的一项新兴技术,具体是指通过通用引物扩增出比细胞色素c氧化酶I号基因全序列更短... 近些年来,DNA条形码技术为便捷的物种鉴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随着该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微型条形码技术是作为DNA条形码技术的补充而出现的一项新兴技术,具体是指通过通用引物扩增出比细胞色素c氧化酶I号基因全序列更短的一段序列,并通过该序列进行物种鉴定、分类等研究工作。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优点包括,适用于部分降解的DNA样品的目的基因扩增,能够很好地解决环境混合样品多样性的调查等。但是,该技术所选DNA片段非常短,因此标记序列包含的遗传信息有限,在鉴定的精确度方面和COI全条形码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微型条形码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在害虫分子识别方面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条形码 物种鉴定 DNA降解 环境混合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窃啮亚目(昆虫纲:啮目)昆虫化石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升 杨霄玥 +2 位作者 任东 姚云志 白明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0-448,共9页
窃啮亚目是啮目最古老的类群,在100余年的啮目化石研究史中,共记录了7科41属67种的窃啮亚目化石记录。本文回顾了世界窃啮亚目化石研究进展,整理了目前已发表的窃啮亚目化石名录、地层分布及地质年代,并提出了该类群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对... 窃啮亚目是啮目最古老的类群,在100余年的啮目化石研究史中,共记录了7科41属67种的窃啮亚目化石记录。本文回顾了世界窃啮亚目化石研究进展,整理了目前已发表的窃啮亚目化石名录、地层分布及地质年代,并提出了该类群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虫目 化石 昆虫 系统分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叶幼虫肠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功能冗余分析
7
作者 郑禹轩 杨采青 +3 位作者 王瑛 王桂芳 代珊珊 张爱兵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9-1122,共14页
昆虫肠道细菌群落在宿主营养代谢、解毒及适应性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群落结构形成与维持的驱动机制及功能关联尚需系统解析。本研究以“食叶幼虫-植物-细菌群落”为研究系统,探讨影响食叶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因素及细菌群落结构... 昆虫肠道细菌群落在宿主营养代谢、解毒及适应性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群落结构形成与维持的驱动机制及功能关联尚需系统解析。本研究以“食叶幼虫-植物-细菌群落”为研究系统,探讨影响食叶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因素及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野外采集跨越3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北京、浙江和四川),获得304头食叶幼虫、142份寄主植物及106份土壤样本。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确定昆虫与植物物种,结合16S rRNA扩增子测序(V3-V4区)探究宿主分类特异性、寄主植物、环境微生物(叶际与土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基于PICRUSt2功能预测方法评估食叶幼虫肠道菌群的功能冗余。结果表明,食叶幼虫物种身份与寄主植物物种身份对食叶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随分类阶元细化(目→种)而增加并在物种水平达到最高。其中幼虫物种水平的分类因素解释了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30.27%(R^(2)=0.3027,F=3.2457,P<0.001),寄主植物在物种水平的分类因素解释了肠道细菌群落变异的28.73%(R^(2)=0.2873,F=4.1882,P<0.001)。叶际微生物群与土壤微生物群及采样点差异对昆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但影响强度均小于昆虫物种身份及昆虫取食差异。在物种水平上,65.37%~70.56%的食叶幼虫物种对之间表现出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显著差异,但仅有25.29%~26.71%的物种对之间表现出细菌群落功能上的差异,表明肠道细菌功能冗余在食叶幼虫肠道中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幼虫 16S rRNA 细菌群落结构 功能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生物学教育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保艳 吕贝贝 +1 位作者 王运贵 彭鑫鹤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3,共3页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强调K-12年级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注重对学科核心概念、科学和工程实践以及跨学科概念的整合,侧重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等。以上特点应当引起我国生物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美国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教育 生物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熊蜂物种多样性研究
9
作者 郑笑傲 艾小晖 +4 位作者 阮光发 蒋勇 WILLIAMS Paul H 顾垒 孙成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3,I0046-I0049,共12页
熊蜂是蜜蜂科熊蜂属昆虫的统称,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促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掌握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熊蜂物种多样性的现状与历史变化情况、评估它们的生态服务功能、鉴定出濒危蜂种进而进行保护,本... 熊蜂是蜜蜂科熊蜂属昆虫的统称,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促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掌握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熊蜂物种多样性的现状与历史变化情况、评估它们的生态服务功能、鉴定出濒危蜂种进而进行保护,本研究在2022-2023年间,分3次在保护区中的23块采样地采用网捕的方式共采集了919头熊蜂样本,并在采样的同时记录了熊蜂取食植物的种类。同时采用形态特征与分子条形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到的熊蜂标本进行了物种鉴定、计算了其多度及均匀度指数、分析了其海拔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中现有熊蜂21种,隶属于7个亚属,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2093。这21种熊蜂中有8种为稀有种,其中的灰熊蜂Bombus grahami、卧龙熊蜂B.wolongensis、拉达克熊蜂B.ladakhensis、稳纹熊蜂B.waltoni等4种熊蜂,不仅数量少、而且分布范围也非常狭窄,是保护区中亟需高度关注的蜂种,应尽早采取保护措施。随着海拔的升高保护区中熊蜂的数量和物种丰富度都逐渐增加,并且在海拔3000~4000 m的区间二者均达到峰值。熊蜂在保护区中为超过43种野生、经济植物提供授粉服务。与40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拟熊蜂亚属的两种熊蜂(牛拟熊蜂B.bohemicus与探索拟熊蜂B.expolitus)均没有在保护区中被发现,大概率已经发生了局地灭绝,本研究的这一调查结果也证实了前人的猜测:由于其社会性寄生的生活方式,拟熊蜂亚属的熊蜂应该更容易濒危或灭绝。综上所述,本研究掌握了保护区中熊蜂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历史变化情况,鉴定出亟需高度关注的蜂种,这为保护区中熊蜂种群的动态监测与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贡嘎山 拟熊蜂 稀有种 濒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S1 Repression Triggers Ribosomal Biogenesis Impairment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Through p53 Pathway Activation
10
作者 ZHANG Chang-Jian LI Yu-Fang +4 位作者 WU Feng-Yun JIN Rui NIU Chang YE Qi-Nong CHENG Lo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53-1865,共13页
Objective The nucleolar protein PES1(Pescadillo homolog 1)plays critical roles in ribosome biogenesis and cell cycle regulation,yet its involvement in cellular senescence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his study aimed to ... Objective The nucleolar protein PES1(Pescadillo homolog 1)plays critical roles in ribosome biogenesis and cell cycle regulation,yet its involvement in cellular senescence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his study aimed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PES1 suppression in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s regulatory role.Methods Initially,we assessed PES1 expression patterns in two distinct senescence models:replicative senescent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and doxorubicin-induced senescent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G2 cells.Subsequently,PES1 expression was specifically downregulated using siRNA-mediated knockdown in these cell lines as well as additional relevant cell types.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senescence were assessed by EdU incorporation and SA-β-gal staining assays,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senescence-associated proteins(p53,p21,and Rb)and SASP factors(IL-6,IL-1β,and IL-8)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or qPCR.Furthermore,Northern blot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pre-rRNA processing and nucleolar morphology.Results PES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senescent MEFs and HepG2 cells.PES1 knockdown resulted in decreased EdU-positive cells and increased SA-β-gal-positive cells,indicating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nd senescence induction.Mechanistically,PES1 suppression activated the p53-p21 pathway without affecting Rb expression,while upregulating IL-6,IL-1β,and IL-8 production.Notably,PES1 depletion impaired pre-rRNA maturation and induced nucleolar stress,as evidenced by aberrant nucleolar morphology.Conclusion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PES1 deficiency triggers nucleolar stress and promotes p53-dependent(but Rb-independent)cellular senescence,highlighting its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nucleolar homeostasis and regulating senescence-associated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1 cellular senescence ribosomal biogenesis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原干细胞的生命历程
11
作者 孙淼 朱宝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42,50,共4页
精原干细胞是动物体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在睾丸微环境中可以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增殖、分化潜能。近年来借助于各种细胞学技术,人们对精原干细胞在不同睾丸微环境中的分化和发育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睾丸内不同种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 精原干细胞是动物体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在睾丸微环境中可以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增殖、分化潜能。近年来借助于各种细胞学技术,人们对精原干细胞在不同睾丸微环境中的分化和发育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睾丸内不同种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定微环境对干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已成为本领域的热点核心内容。将从精原干细胞生命历程的角度讨论该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 睾丸微生境 精原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手又动脑,科学探究“植物激素”的活动
12
作者 姚舒 徐鹍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8-59,共2页
本文以“植物激索”一节为例,阐述了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需从动手转向思维活动,其内容设计应富于逻辑,以实验目标为起点。
关键词 植物激素 动手到思维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STS到SSI: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内涵、教育价值与展望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辰艳 张颖之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7-9,共3页
社会性科学议题是有关科学和社会的开放性、结构不良、无统一答案的问题,具有时代性、争议性、全面性和特殊性。把社会性科学议题引入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伦理道德的认知、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本质的理解。我... 社会性科学议题是有关科学和社会的开放性、结构不良、无统一答案的问题,具有时代性、争议性、全面性和特殊性。把社会性科学议题引入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伦理道德的认知、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本质的理解。我国应该加强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注重科学教育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渗透,同时考虑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开启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 科学知识 伦理道德 科学本质 非形式推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统合加工嵌合纤维小体组装模块反应机制探究
14
作者 徐奭 万平 +3 位作者 李娟娟 刘涵 杜济良 田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为探究生物统合加工嵌合纤维小体中重组蛋白粘连模块与对接模块的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嵌合纤维小体组装效率的影响,采用酿酒酵母细胞分泌表达支架蛋白和酶分子催化模块,在胞外通过非变性蛋白凝胶电泳和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分析二级支架蛋... 为探究生物统合加工嵌合纤维小体中重组蛋白粘连模块与对接模块的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嵌合纤维小体组装效率的影响,采用酿酒酵母细胞分泌表达支架蛋白和酶分子催化模块,在胞外通过非变性蛋白凝胶电泳和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分析二级支架蛋白、纤维素酶分别与一级支架蛋白结合时的相互作用反应。结果显示,分别连接二级支架蛋白和纤维素酶蛋白的对接模块与粘连模块的亲和力常数增大,亲和力减小,组装反应为焓变驱动的放热反应并产生氢键,证明这些蛋白分子间亲和力减小是导致二级支架蛋白与一级支架蛋白组装效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嵌合纤维小体 纤维素酶 自组装 蛋白相互识别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生物学专栏导读
15
作者 李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7-408,共2页
糖作为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份,承载着很多生物学功能:保护细胞、细胞的结构成份、能量来源与代谢组分、细胞与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最常见的人类ABO血型的分子基础就是由血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决定的,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则... 糖作为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份,承载着很多生物学功能:保护细胞、细胞的结构成份、能量来源与代谢组分、细胞与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最常见的人类ABO血型的分子基础就是由血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决定的,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则是由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作为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组成成份 流感病毒 糖链结构 宿主细胞 糖生物学 唾液酸 能量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新入侵地区蝙蝠超声波胁迫的行为反应和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林云 张亚宁 +4 位作者 江廷磊 杨采青 孙成 Alice Catherine Hughes 张爱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984-8995,共12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对粮食作物构成重大威胁。蝙蝠是鳞翅目昆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控制着鳞翅目昆虫的生存和数量。为探究草地贪夜蛾在到达新的入侵地区后,是否以及如何对入侵地的食虫蝙蝠发出的...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入侵物种,对粮食作物构成重大威胁。蝙蝠是鳞翅目昆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控制着鳞翅目昆虫的生存和数量。为探究草地贪夜蛾在到达新的入侵地区后,是否以及如何对入侵地的食虫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做出响应,研究首先观察并记录了草地贪夜蛾在暴露于入侵地蝙蝠超声波前后的行为变化,然后以正常环境中的成虫作为对照,对暴露于蝙蝠超声0.5、3、12、24、48小时和72小时的一日龄雄性草地贪夜蛾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转录组的综合分析为研究蝙蝠超声信号对草地贪夜蛾产生的分子变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行为结果表明,在草地贪夜蛾听觉范围内的入侵地蝙蝠超声波可以显著降低蛾类的行为活动,表明这些信号可能在成虫的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录组分析表明,蝙蝠超声胁迫诱导了草地贪夜蛾体内广泛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长的超声刺激下共鉴定出2389个显著上调基因和2491个显著下调基因,将在多个时间点均显著上调或下调的521个基因定义为草地贪夜蛾对蝙蝠超声响应的关键基因。对这些关键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蝙蝠超声胁迫对草地贪夜蛾的不同影响过程,结果显示215个上调基因与神经信号传递、声音感知、听觉受体细胞发育、氧化应激和恐惧反应等过程高度相关,306个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各种能量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过程中。通过qRT-PCR实验验证了转录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为草地贪夜蛾应对蝙蝠超声胁迫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今后开发更有效、更环保的方法控制鳞翅目害虫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入侵物种 超声波胁迫 行为活动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
17
作者 黎先感 杨明 +4 位作者 鲁莹 李玲 马骞 李静 张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9,共7页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修饰)是一种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的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O-GlcNAc修饰在细胞的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的重要途径,但是常用于O-GlcNA...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修饰)是一种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的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O-GlcNAc修饰在细胞的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的重要途径,但是常用于O-GlcNAc蛋白检测的抗体特异性或者检测分子量范围仍存在问题且耗时(~36 h)过长,对后续研究造成困扰。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构建了产气荚膜梭菌OGA(O-GlcNAcase)突变体(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质粒pET28a-CpOGA^(D298N)-Stv13。将质粒pET28a-CpOGA^(D298N)-Stv13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质CpOGA^(D298N)-Stv13。通过CpOGA^(D298N)特异性结合O-GlcNAc的能力及生物素-亲和素特异性亲和作用,设计了Far-Western blot(Far-WB)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利用sOGT(short form O-GlcNAc transferase)、去O-GlcNAc修饰sOGT、细胞裂解液样本及人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fuclear factor 1A,HNF1A)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蛋白质O-GlcNAc修饰检测方法,耗时相对O-GlcNAc特异性抗体缩短至5~7 h,丰富了蛋白质O-GlcNAc修饰的检测方法,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 CpOGA^(D298N)-Stv13 生物素 Far-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群落水体质量与芦苇转录本的相关性
18
作者 张茜 崔继鹏 +2 位作者 王紫瑶 李利 崔素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831,共13页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广生态幅多年生水生植物,在全球分布极广。芦苇能够适应并生长在极端环境,如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地等,这种巨大的环境忍耐能力使得芦苇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的模式物种,并逐渐成为植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广生态幅多年生水生植物,在全球分布极广。芦苇能够适应并生长在极端环境,如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地等,这种巨大的环境忍耐能力使得芦苇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的模式物种,并逐渐成为植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北京自然和人工湿地中大量栽植芦苇,其主要功能是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为深入了解水体质量对芦苇转录本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对北京及河北白洋淀共计32个采样点的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2个采样点的水体整体处于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为总氮(TN)和生物需氧量(BOD),并且水质均略偏碱性,且具有高氮(N)、高磷(P)、高BOD和高化学需氧量(COD)等特征。主成分分析(PCA)表明8项水质指标间具有相关性,可被降至3个维度,第一维度是BOD/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第二维度是TN/氨氮(NH3-N)/总磷(TP);第三维度是pH/溶解氧(DO)。对水质指标与芦苇叶片RNA-seq转录本进行皮尔森系数相关性分析,筛选出247个与水质指标相关的转录本。其中,232个基因(93.9%)的转录水平与水质指标呈现正相关性。经实验室单一因子或双因子验证确定了PB.4621.1(编码GMP合酶)和PB.12079.1(编码LEA14蛋白)两个基因更适合用于监测水体中的氮和磷水平。研究为后续芦苇监测水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水质指标 水体质量 转录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带闭目天蛾和构月天蛾在海南岛及周边大陆的遗传分化
19
作者 冯丹丹 张雪 +2 位作者 杨采青 李晶 张爱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04-4913,共10页
海南岛是与周边大陆存在地理隔离的大陆性岛屿,探索该岛屿与邻近大陆上生物的遗传分化有助于理解地理隔离对生物遗传分化的影响。在海南岛及其周边大陆15个地点采集两种鳞翅目天蛾科(Lepidoptera:Sphingidae)昆虫(绿带闭目天蛾Callambul... 海南岛是与周边大陆存在地理隔离的大陆性岛屿,探索该岛屿与邻近大陆上生物的遗传分化有助于理解地理隔离对生物遗传分化的影响。在海南岛及其周边大陆15个地点采集两种鳞翅目天蛾科(Lepidoptera:Sphingidae)昆虫(绿带闭目天蛾Callambulyx rubricosa 88头和构月天蛾Parum colligata 57头),选择线粒体基因COI、Cytb和核基因EF-1α作为分子标记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COI-Cytb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物种的核苷酸多样性均较低(分别为0.00434和0.00818),且均在广东广西、越南和海南岛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两个物种在三个群体间均检测出低水平的基因流(Nm分别为0.09—1.22和0.18—0.57)和高水平的遗传分化(F_(ST)分别为0.29—0.84和0.47—0.73)。两个物种最高的遗传分化都发生在海南岛与大陆群体之间,且海南岛群体的单倍型数量少于周边大陆群体。Mante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物种均未经历显著的种群扩张。综上,研究认为绿带闭目天蛾(C.rubricosa)和构月天蛾(P.colligata)的海南岛群体与邻近大陆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少,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推测地理隔离可能是其产生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结果将为海南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宝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绿带闭目天蛾 构月天蛾 线粒体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粉蝶及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全球潜在分布区预测
20
作者 王瑛 杨采青 +2 位作者 王丽丽 张露 张爱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85-8195,共11页
重要农业害虫菜粉蝶(Pieris rapae)及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幼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对农业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收集到菜粉蝶和东方菜粉蝶分布数据共计248393个,其中野外调查收集361个。基于上述现... 重要农业害虫菜粉蝶(Pieris rapae)及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幼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对农业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收集到菜粉蝶和东方菜粉蝶分布数据共计248393个,其中野外调查收集361个。基于上述现存分布点,利用6种物种分布模型算法对历史、当代和未来气候条件下两种粉蝶在全球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基于去除空间自相关后的6个气候变量构建的13种算法的模型预测结果中,有6种算法的模型评估指标的值高于随机状态(0.5)。(2)当代气候条件下,菜粉蝶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南部、欧洲西部、中国东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南部;东方菜粉蝶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等地区。相比于东方菜粉蝶,菜粉蝶在3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面积都要更大,但是东方菜粉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潜在分布区增加的面积将会更大,具有更高的潜在入侵概率。(3)相比于作为入侵生物的菜粉蝶,其近缘种东方菜粉蝶更能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面对未来全球变暖的趋势,东方菜粉蝶很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有必要对其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加强虫害监测和防控预报。研究对重要农业害虫菜粉蝶和东方菜粉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和比较,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东方菜粉蝶 潜在分布区预测 物种分布模型(SDMs) 入侵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