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冬梅 赵芳 +3 位作者 魏建国 郑珍 冯卫中 梁文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例子宫颈ABC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除1例子宫颈出现接触性出血...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例子宫颈ABC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除1例子宫颈出现接触性出血外,其余3例均无临床症状。镜检:所有病例均伴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并累及腺体。上皮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或条索状在间质内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而一致,类似基底样细胞,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巢中可见腺腔样结构,局灶有不同程度的鳞状细胞分化。1例伴浸润性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免疫表型:p63在ABC及SCC中均高表达,部分成熟鳞状细胞巢区域染色减弱,局灶腺样分化区域腺腔细胞染色缺失。p16在ABC基底样及腺样区域及SCC中均呈弥漫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在HSIL区域较高,基底样细胞中Ki-67增殖指数显著降低。SCC的Ki-67指数明显高于ABC。结论子宫颈AB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形态学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存在漏诊或误诊的风险。偶尔可合并其他类型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预后好,故应与其它类型的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样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唾液腺型肿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冬梅 梁文清 +1 位作者 左淑英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肺唾液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肺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临床诊断为肺肿瘤行肺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病理确诊为腺样囊腺癌(adenoid cystic ca... 目的探讨肺唾液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肺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临床诊断为肺肿瘤行肺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病理确诊为腺样囊腺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最多见(6/13,46. 2%),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次之(4/13,30. 8%),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2/13,15. 4%)及肌上皮癌少见(1/13,7. 7%)。ACC肿瘤细胞呈筛孔状或小管状排列,由导管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导管细胞嗜酸性,形成真性腺腔结构。MEC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衬里细胞由典型的黏液细胞构成,周边中间型细胞胞质透亮。肺肌上皮癌细胞圆形、胞质透亮,由纤维血管间隔分割,可见肿瘤性坏死。肺PA由两种细胞构成,排列成腺管样结构,腔内含红染分泌物,部分区域由梭形细胞构成,束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CK、p63、S-100、SMA等。结论肺原发唾液腺肿瘤非常罕见,诊断需综合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唾液腺型肿瘤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静 张进生 +1 位作者 王翠芝 刘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TO)2004年采纳的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类(WHO2004)对于肿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WHO2004分类系统,回顾性总结384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特点和随访结果。结果单因素...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TO)2004年采纳的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类(WHO2004)对于肿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WHO2004分类系统,回顾性总结384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特点和随访结果。结果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对数秩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分类的肿瘤总体比较,肿瘤复发率、进展率、癌相关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浸润性乳头状癌(Ta)与癌细胞突破尿路上皮基底膜浸润至固有膜内的T1期肿瘤比较,肿瘤进展率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O2004尿路上皮肿瘤分类能够较好反映肿瘤的预后,高级别癌较低级别癌更具有侵袭性,肿瘤分级是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WHO病理分类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冬梅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细胞癌是2016版肾脏肿瘤分类纳入的一种新的肾细胞癌亚型。由于国内各种专业书籍对其描述较少,且仍未被多数病理医师所认识,因此该文对该肿瘤的主要临床病理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细胞癌是2016版肾脏肿瘤分类纳入的一种新的肾细胞癌亚型。由于国内各种专业书籍对其描述较少,且仍未被多数病理医师所认识,因此该文对该肿瘤的主要临床病理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琥珀酸脱氢酶 缺陷 基因突变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的超声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丹 李燕东 刘剑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于宫内膜间质肉瘤 超声 病理分析 宫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斌 石祥恩 +4 位作者 李敏 陈伟东 康更洁 杜铁英 魏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经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和(或) DSA等影像学方法证实。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筛选出结构清楚的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Ⅳ~Ⅵ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共73个)。根据形态学分型标准,将7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分为易损斑块(42个)和移形斑块(31个)。选择同期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行尸体解剖,并明确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15例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动脉段标本15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及新生血管的表达特点。结果 (1)正常颈动脉组织中无Hpa表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为64. 4%(47/73)。(2)与移形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增高[92. 9%(39/42)比25. 8%(8/31),χ~2=34. 968,P <0. 01]。(3)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呈阳性表达,与移行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表达率更高[95. 2%(40/42)比22. 6%(7/31),χ~2=41. 060,P <0. 01]。(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主要位于斑块的纤维帽及肩部。结论 H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具有共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乙酰肝素酶 血管新生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声研究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子宫修复的过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丹 李燕东 +2 位作者 马彦 夏恩兰 刘玉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观察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后子宫创面修复过程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组为35例行TCRE术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超声随访。观察子宫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照组为34例月经周期正常的育龄妇女。结果:子宫... 目的:探讨超声在观察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后子宫创面修复过程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组为35例行TCRE术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超声随访。观察子宫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照组为34例月经周期正常的育龄妇女。结果:子宫大小、子宫修复层厚径及修复层血管的阻力指数在术后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规律性变化;术后3个月,子宫大小及修复层厚度测值最大,修复层动脉的阻力指数增高的例数最多;术后1年,修复层厚度与对照组增殖期内膜厚度接近,修复层动脉的阻力指数与对照组相同。结论:超声对TCRE术后子宫修复过程的观察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后 超声研究 子宫内膜切除术 子宫血流动力学 阻力指数 修复过程 TCRE 子宫大小 对照组 应用价值 超声随访 育龄妇女 月经周期 内膜厚度 规律性 增殖期 影像学 下降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康片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金巧凤 赖爱鸾 +2 位作者 张李松 杜强 冯向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服用妇康片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服用妇康片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30例,分段诊刮术后第5天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妇康片,5mg/d,连服22d,共3个月经周期,于第3个月经周期的第25~28天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治疗前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变化。结果:口服妇康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治疗前ER、PR与PCNA的表达分别为3.33±1.92、4.13±1.55和4.40±1.54,经口服妇康片治疗3个周期后ER、PR和PCNA的表达分别为1.97±1.87、1.80±1.75和1.83±1.00。与治疗前ER、PR和PC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康片可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活性,降低ER、PR和PCNA表达,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妇康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红凯 邓洪兵 +1 位作者 易永芬 何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免疫表型 病理检查 镜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1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冬梅 魏建国 +1 位作者 赵芳 梁文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1,共2页
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子宫颈病变5天入院。1个月前性生活后阴道出血1次。实验室检查:HPV18型阳性,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1.03 ng/mL,子宫颈TCT提示: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阴道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 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子宫颈病变5天入院。1个月前性生活后阴道出血1次。实验室检查:HPV18型阳性,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1.03 ng/mL,子宫颈TCT提示: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阴道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明显积液。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一处见腺上皮异型增生,倾向于原位癌变。妇科检查:子宫颈正常大小,后唇可见一大小2.5 cm×2.0 cm的片状增生,接触性出血明显,子宫旁未触及异常。患者行子宫+左侧附件+右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复层上皮内病变 黏液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和p16在子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协助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红凯 杜强 +3 位作者 严美申 赵铁华 颜玲玲 陈伟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Ki-67,p16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表达及其协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和CIN中的表达。结果Ki-67在宫颈炎、CIN1、CIN2和CIN3中阳性表达率为50%、47%、55%、77%;p16在宫颈炎、CIN... 目的探讨Ki-67,p16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表达及其协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和CIN中的表达。结果Ki-67在宫颈炎、CIN1、CIN2和CIN3中阳性表达率为50%、47%、55%、77%;p16在宫颈炎、CIN1、CIN2、CIN3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59%、72%、91%。Ki-67,p16的表达程度与CIN的级别有关(P<0.001);Ki-67,p16的表达程度在CIN3与CIN1及宫颈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p16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有关。在日常工作中应借助二者的帮助对判断困难的宫颈病变标本进行诊断;同时,对有强阳性表达的较低级别的病例应进行随诊,以便及时观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 协助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CK34βE12在子宫颈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红凯 杜强 +3 位作者 严美申 赵铁华 颜玲玲 陈伟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CD34、CK34βE1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CD34、CK34βE12蛋白在120例慢性宫颈炎和CIN中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中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0%,C... 目的探讨CD34、CK34βE1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CD34、CK34βE12蛋白在120例慢性宫颈炎和CIN中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中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0%,CK34βE12为86%;在CINⅠ中CD34的阳性率表达为71%,CK34βE12为81%;在CINⅡ中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7%,CK34βE12为66%;在CINⅢ中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97%,CK34βE12为100%。CD34、CK34βE12阳性表达比例有随宫颈CIN级别增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2者表达与CIN级别显著相关,但2者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在宫颈炎和低级别的CIN病变中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基质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而在高级别的CIN病变中其表达弥散,几乎所有的基质内纤维细胞都有着色,其在宫颈癌的病例中着色又变弱甚至缺如;CK34βE12的表达位于上皮内,在鳞状上皮化生处其与腺上皮有明显的界限,在高级别的CIN中表达弥散而强烈,在宫颈癌中其表达微弱甚至呈阴性。结论CD34、CK34βE12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有关,但2者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CD34、CK34βE12可能与宫颈病变的发生、进展有关,可用于辅助判断CIN的级别,但不能判断宫颈癌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免疫组化 CD34 CK34Β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导下行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有关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丹 夏恩兰 +1 位作者 李燕东 罗庆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超声监导 宫腔镜手术 子宫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冬梅 魏建国 王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8-819,共2页
例1,男性,63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入院查体左甲状腺可触及大小5cm×6cm肿块,质偏硬,边界欠清。甲状腺CT示左侧甲状腺占位,恶性可能大。B超示左甲状腺低回声包块伴钙化点。入院后行肿块细针穿刺病理示肉瘤,平滑肌分... 例1,男性,63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入院查体左甲状腺可触及大小5cm×6cm肿块,质偏硬,边界欠清。甲状腺CT示左侧甲状腺占位,恶性可能大。B超示左甲状腺低回声包块伴钙化点。入院后行肿块细针穿刺病理示肉瘤,平滑肌分化;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拒绝辅助性放、化疗。例2,女性,74岁,因呕血及黑便1天就诊,右前颈部肿块12个月,最近3个月迅速增大。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直径约6cm质硬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甲状腺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冬梅 魏建国 王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6岁,流涕和鼻塞1个月,无甲状腺病变及其他异常。鼻内镜检查... 目的探讨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6岁,流涕和鼻塞1个月,无甲状腺病变及其他异常。鼻内镜检查发现后鼻中隔带蒂息肉样肿物,表面光滑,行内镜下肿物切除。镜下肿瘤组织呈明显的乳头状结构,乳头排列较紧密,大小不一,个别乳头中央间质水肿,可见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衬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或者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或局灶透明,核分裂象罕见,可见钙化及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pan、TTF-1、CK7、EMA、vimentin,Ki-67增殖指数小于3%。结论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属于非常罕见的鼻咽低级别腺癌,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甲状腺样乳头状癌 低级别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放射治疗后继发鞍区纤维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翠芝 罗静 +1 位作者 孙炜 代金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放射治疗后继发鞍区纤维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垂体腺瘤手术加放射治疗后8年继发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继发肿瘤经蝶窦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测证实为高分...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放射治疗后继发鞍区纤维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垂体腺瘤手术加放射治疗后8年继发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继发肿瘤经蝶窦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测证实为高分化纤维肉瘤(NCI分级Ⅰ级)。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但1年后复发,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纤维肉瘤(NCI分级Ⅲ级),恶性度升高。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Vimentin(+),pan-CK(-),S-100(-),SMA(-),GFAP(-),CD117(-),GH(-),PRL(-),LH(-),FSH(-),TSH(-),ACTH(-)。结论垂体腺瘤放射治疗后可继发鞍区纤维肉瘤,但比较罕见,诊断须有严格的标准。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若突然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提示有颅内占位时需考虑放射治疗后继发肿瘤的可能。继发肿瘤易复发,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放射治疗 纤维肉瘤 继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乳腺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丹 李燕东 张缙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07-107,110,共2页
关键词 超声诊断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声像图 乳腺组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12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静 金木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1-672,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生殖道病变 女性 器官移植技术 术后患者 抗排异治疗 显著延长 存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静 金木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73-3575,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宫颈细胞学和病理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33.17岁。肾移植术后发生生殖道病变的平均间期为4年。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女性下生殖道病变患者的临床、宫颈细胞学和病理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33.17岁。肾移植术后发生生殖道病变的平均间期为4年。12例均为原位性非浸润性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9例,上皮内瘤变9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1例。9例上皮内瘤变中7例伴发HPV感染。12例中8例是下生殖道多部位病变。外阴、阴道和肛周病变行局部切除,宫颈多采用锥切。平均随访17个月无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女性生殖道病变多见于中年女性,相对于肾移植术后其他肿瘤发生较晚,病变主要是HPV感染和非浸润性上皮内瘤变。病变局部切除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下生殖道病变 上皮内瘤变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多发性子宫内膜间质结节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静 冯向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