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邢念增 牛亦农 +5 位作者 闫勇 张军晖 康宁 王建文 田溪泉 王学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19-721,共3页
背景与目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对于非器官局限性膀胱癌,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手术疗效,提高生存率。本文旨... 背景与目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对于非器官局限性膀胱癌,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手术疗效,提高生存率。本文旨在研究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根治术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5年间13例局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T2~T4a),采用吉西他滨与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atin,GC)方案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3次,随后8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2例由于肿瘤明显缩小放弃手术治疗,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评价化疗前后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的比较。结果: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t=0.94,P=0.37),但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t=3.41,2.38;P=0.00,0.04),但三项绝对计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差异有显著性(t=2.52,P=0.04);8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除两例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外,其余5例均有降期。结论:GC方案新辅助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导致肿瘤降期;化疗前后白细胞无显著降低,化疗导致红细胞及血小板降低,但未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灌注 吉西他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后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乔鹏 关星 +1 位作者 曾嵩 王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后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TVT-O术后复发性SUI女性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后... 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后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TVT-O术后复发性SUI女性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后均采用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生活质量问卷(I-QOL)及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前与术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6例患者年龄60.6±9.3岁,TVT-O术后2.5±1.3年SUI复发,复发后1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0 kg/m^(2),14例患者有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12例患者的既往吊带位于尿道中段,其中3例位于阴道肌层,无术中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ICI-Q-SF评分显著降低,I-QOL评分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主、客观治愈率均为93.8%(15/16)。随访8~4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SUI复发及中远期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患者出现单侧会阴区疼痛,均予对症处理及时缓解。术后2个月复查各项尿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T-O术后SUI的复发可能与肥胖、吊带位置不正确和术式选择不当有关,二次行TVT术可有效和安全地治疗TVT-O术后复发性S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复发 尿道中段悬吊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低温灌注转运系统(Airdrive^(TM))影响犬肾保存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朱绪辉 薛文瑞 +4 位作者 张强 王伟 张际青 张小东 胡小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采用荷兰INDES公司生产的AirdriveTM持续机器灌注仪,探讨其对犬肾低温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健康草犬1只,全身麻醉后获取双侧肾脏,2只肾脏分别用普通低温保存和持续机器灌注低温保存。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浸泡在冰水混合的器... 目的采用荷兰INDES公司生产的AirdriveTM持续机器灌注仪,探讨其对犬肾低温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健康草犬1只,全身麻醉后获取双侧肾脏,2只肾脏分别用普通低温保存和持续机器灌注低温保存。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浸泡在冰水混合的器官保存液中,并置于4℃的低温房间内存放。持续机器灌注保存的肾脏则置于AirdriveTM持续机器灌注仪中,该仪器置于室温下存放。于不同时间点获取肾组织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电镜及线粒体活性检查,比较两组的不同。结果 1)组织切片:0~24 h肾组织的结构基本相似。但48 h后,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出现较明显的改变,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改变比肾小球更为明显。2)电镜:48 h后,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出现较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肾小管及肾小球的基膜厚度不均一,细胞内褶明显减少且紊乱。线粒体基质的电子密度明显减低,嵴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3)线粒体活性:随着低温保存时间延长,持续机器灌注组和普通低温保存组肾皮质线粒体功能均明显降低。保存12~48 h,普通低温保存组Ⅲ态呼吸呼吸耗氧速率下降明显且显著低于持续机器灌注组(P<0.05);48 h普通低温保存组较持续机器灌注组Ⅳ态呼吸耗氧显著增加(P<0.05),余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持续机器灌注组较普通低温保存组皮质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RCR)、P/O显著增高,余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持续低温灌注转运系统(Airdrive)对犬肾低温保存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低温保存。随着使用边缘器官的增多,持续机器灌注的应用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以及具备保护供体器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低温灌注 器官保存 器官移植 犬肾 普通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丁显超 宋黎明 +1 位作者 瓦斯里江.瓦哈甫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目的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0. 144,P> 0. 05)、年龄(t=-1. 03,P>0. 05)、肿瘤单发及多发(χ~2=0. 750,P> 0. 05)、肿瘤分期(χ~2=0. 120,P> 0. 05)、肿瘤分级(χ~2=0. 002,P> 0. 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042,P <0. 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3 cm或多发肿瘤(≥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二次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