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户东梅 程肖蕊 +2 位作者 周文霞 张永祥 周立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1-416,共6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已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神经及精神疾病的治疗。近年来,rTMS也被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impairment,PSCI)的治疗,可利...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已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神经及精神疾病的治疗。近年来,rTMS也被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impairment,PSCI)的治疗,可利于脑卒中后失语的恢复、改善记忆功能障碍及减轻半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cial neglect,USN)等,而且在rTMS安全指导所推荐的治疗参数范围内操作基本是安全的。rTMS对PSCI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皮层兴奋性,改善脑血流和脑代谢,调节离子平衡;并能促进突触重塑,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的传递等机制干预皮层功能网络重建。本文对rTMS的基本原理、rTMS治疗PSCI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具体作用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流型喉罩对头低位腹腔镜手术反流误吸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晓黎 李洁 +1 位作者 王振元 李明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0-781,共2页
目的观察引流型喉罩用于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时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择期施行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年龄19~77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Ⅲ级。患者麻醉前20min口服自制胃溶性亚甲蓝胶囊。插入喉罩后... 目的观察引流型喉罩用于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时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择期施行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年龄19~77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Ⅲ级。患者麻醉前20min口服自制胃溶性亚甲蓝胶囊。插入喉罩后即刻从胃管引流口和通气管口经纤支镜观察食管开口及声门开口处有无蓝染插的反流物,并分别在调整Trendelenburg体位(头低30°)后5、15min和手术结束时进行相同位置的观察,并在术后观察喉罩周边及内侧面是否蓝染。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4例(5.7%)发生反流,无一例误吸。结论在择期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中,正确应用引流型喉罩可有效防止术中反流误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型喉罩 Trendelenburg体位 腹腔镜手术 反流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内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红 王志坚 +2 位作者 赵媛 谢燕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1例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合患者30余年前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伴导管原位癌病史,对新发的纵隔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弥...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1例乳腺叶状肿瘤内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合患者30余年前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伴导管原位癌病史,对新发的纵隔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弥漫阳性,desmin、p53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40%,CK、CK7、CD34、S-100、Myogenin、CK5/6、p63、EMA、SMA、CD117、BCL-2均阴性。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内癌发病率低,形态特点为叶状肿瘤的背景伴发原位癌或浸润癌,再次复发时可能上皮成分较少或无。诊断时一定要结合原发肿瘤形态,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叶状肿瘤内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腹腔输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玉萍 武永吉 +2 位作者 沈悌 汪玄 张洁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免疫磁珠双阳性分选法,从PNH患者骨髓中分离出足够数量的CD34+CD59+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并将体外扩增的细胞输注给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裸鼠。结果显示:移植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和DNA检测方法均检测到裸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人的CD45+细胞,而接受PNH病人CD34+CD59+细胞移植后的裸鼠,其血常规指标有一定恢复,但并未完全恢复。结论:PNH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后仍能保持造血祖细胞的生物特性,在照射的裸鼠中能重建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34^+CD59^+细胞 细胞扩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Ki-67和HER-2/neu表达在T_(1-3)N_0M_0肾癌术后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潘东亮 严秋哲 杨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8-251,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体检成为发现肾癌的重要手段,因此早期肾癌的比例上升,但是国内尚缺乏大样本T_(1-3)N_0M_0肾癌术后转移发生率的调查,而且术后转移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关KAI-1、Ki-67标记... 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体检成为发现肾癌的重要手段,因此早期肾癌的比例上升,但是国内尚缺乏大样本T_(1-3)N_0M_0肾癌术后转移发生率的调查,而且术后转移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关KAI-1、Ki-67标记指数、HER-2/neu与肾癌迟发性转移关系的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拟探讨KAI1、Ki-67和HER-2/neu表达与T_(1-3)N_0M_0肾癌术后迟发性转移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随访1991—2000年经手术治疗T_(1-3)N_0M_0肾癌患者。以术后转移病例为转移组,未转移者为对照组。应用EnVision二步法以HER-2/neu和Ki-67多克隆抗体、用PowerVision二步法以KAI-1单克隆抗体分别对两组肾癌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KAI-1、Ki-67和HER-2/neu表达差异。结果:T_(1-3)N_0M_0肾癌241例术后发现迟发性转移24例(转移组),未转移194例(对照组),失访23例。218例肿瘤KAI-1、HER-2/neu和Ki-67表达率分别是82.6%、27.5%和83.5%。转移组KAI-1表达率(20.8%)和过表达率(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2%、73.7%(均P<0.001)。转移组HER-2/neu表达(62.5%)和过表达率(20.8%)均高于对照组的23.2%、0(均P<0.05、0.001)。转移组Ki-67过表达率(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P<0.001)。结论:KAI-1、Ki-67和HER-2/neu均与T_(1-3)N_0M_0肾癌术后转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三者均有助于评估肾癌预后。应对KAI-1表达缺失、HER-2/neu和Ki-67过表达的T_(1-3)N_0M_0期肾癌手术后进行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转移 KAI-1 KI-67 HER-2/NEU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甲泼尼龙治疗33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新 钟玉萍 +3 位作者 胡影 张佳佳 安娜 陈世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87-990,共4页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33例复发/难治性MM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3例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7岁(38-85)岁。中位疾病诊断时间为25(2-120)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硼替佐米(0.9-...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33例复发/难治性MM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3例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7岁(38-85)岁。中位疾病诊断时间为25(2-120)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硼替佐米(0.9-1.1)m g/m2,第1、4、8、11天给药,同时在第1、4、8、11天联合应用甲泼尼龙40m g/d(4例),80m g/d(13例),120m g/d(2例),200m g/d(9例),300m g/d(5例)。中位随访时间10(3-60)个月,应用疗程数1-8个(平均4个)。结果表明,24例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为72.7%(24/33)。32例患者完成了2个或2个以上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9%(23/32例)。16例完成了4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93.8%(15/16例)。7例完成了6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7/7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感染和周围神经病变。3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5(2-120)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O S)为80%,3年O S为59.1%,5年O S为21.1%。结论:采用硼替佐米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疗效确切,而且起效迅速,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甲泼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媛 陈红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右肾肿瘤大小1.4 cm×1.2 cm...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D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右肾肿瘤大小1.4 cm×1.2 cm×1.2 cm,切面灰白、灰红色,质软。镜检: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团状生长,细胞质丰富,胞质内可见空泡或絮状的包涵体形成,核大小不一,核膜较清晰,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PAX-8、CK(AE1/AE3)、EMA、vimentin和CD34均阳性,CD117局灶阳性,SDHB、CA-9、CK7、CD56、CD10、S-100、Melan-A和HMB-45均阴性。患者外周静脉血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提示SDHB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现一处杂合突变(c.725G>A p.R242H),进一步应用一代测序验证,两者结果一致。结论SDH缺陷型肾癌十分罕见,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呈特征性的SDHB表达缺失。在临床诊疗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及家族史,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SDH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音听阈正常老年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春燕 卢云云 +1 位作者 王丹 付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纯音听阈正常老年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特征。方法对纯音听阈正常的青年对照组39例和老年组30例分别行DPOAE检测,比较两组500~8 000Hz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和幅值差异。结果老年组DPOAE检出率在3kHz及以下频率与青年组无... 目的探讨纯音听阈正常老年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特征。方法对纯音听阈正常的青年对照组39例和老年组30例分别行DPOAE检测,比较两组500~8 000Hz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和幅值差异。结果老年组DPOAE检出率在3kHz及以下频率与青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4、6、8kHz处均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DPOAE检出率随频率增加而降低,0.5~3kHz DPOAE检出率高于4~8kHz,其中8kHz检出率最低,其次是6kHz和4kHz;老年组与青年组DPOAE幅值的频率特点基本一致,在中低频率幅值较高,在4kHz及以上频率明显降低;老年组各频率DPOAE幅值均低于青年组(P<0.05),差值平均约5.4dB,6、8kHz差值更大,分别为6.75及9dB。结论纯音听阈正常的老年人在4kHz及以上频率DPOAE幅值明显下降,说明该频率段外毛细胞功能减弱,且该现象青年时已开始显现,非老年人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老年人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uPA系统与血清NSE联合检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虹虹 牛义凯 张英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160-316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cancer,SCLC)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cancer,SCLC)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SCLC患者和37例健康者血浆uPA及其受体(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水平及血清肿瘤标记物NSE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LC患者血浆uPA、uPAR、PAI-1水平和血清NSE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uPA、uPAR、PAI-1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Ⅲ、Ⅳ期患者uPA、uPAR、PAI-1和NSE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治疗前uPA、uPAR、PAI-1及NSE水平高于治疗后;uPAR和NSE水平在各生存组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uPA、uPAR、PAI-1水平之间及uPAR与NSE水平之间均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同血清NSE一样,血浆uPA、uPAR和PAI-1水平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血浆uPAR水平和血清NSE含量的联合检测对SCLC的预后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记物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抑制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芳 秦晓新 朱绪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3-838,共6页
Clusterin是一种硫酸糖蛋白.最近研究发现,clusterin具有抗凋亡作用,同时对肾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抗凋亡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为研究clusterin及其不同功能区域在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构建了含有全长及缺失前导序列的... Clusterin是一种硫酸糖蛋白.最近研究发现,clusterin具有抗凋亡作用,同时对肾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抗凋亡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为研究clusterin及其不同功能区域在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构建了含有全长及缺失前导序列的clusterin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IRES2-EGFP/cluac和pIRES2-EGFP/clubc).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后,检测转染细胞中clusterin的表达及其抗Na2SeO3(10μmol/L)诱导的凋亡作用.Western印迹显示,转染pIRES2-EGFP/cluac的HK-2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中均可检测到clusterin蛋白表达,但转染pIRES2-EGFP/clubc的HK-2细胞仅在裂解液中检测到clusterin,在培养上清液中未检测到该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验显示,HK-2/clubc细胞实验组出现明显凋亡峰,而HK-2/cluac细胞组则未见凋亡;两组的凋亡百分率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Cy3标记的Annexin V染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与FCM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证明,clusterin有明显的抑制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凋亡的作用;clusterin前导序列是其发挥抗凋亡作用的必需功能区域,提示clusterin抗凋亡作用是通过细胞外途径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IN 肾小管 HK-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被引量:28
11
作者 徐雯 田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9期2299-230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为制定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且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08例病人,严密监测血糖,观察并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探讨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无脏器功能...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为制定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且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08例病人,严密监测血糖,观察并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探讨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无脏器功能受损与仅有1个脏器功能受损的病人在出现低血糖的几率与临床表现形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个及以上脏器功能受损病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增大,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增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高,在发生低血糖时,无低血糖反应的次数随受损脏器数量多少与年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人 胰岛素强化治疗 低血糖反应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扫描架CT灌注联合CO_2激发实验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勇 周立春 +2 位作者 王拥军 雷静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观察倾斜扫描架CT灌注扫描联合CO2激发实验技术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的可行性。方法灌注CT采用10排的螺旋CT,扫描架倾斜角-13~-23.5度(平均-14.7±1.7度),使基线平行于蝶鞍鞍背平面以最大程度地减轻... 目的观察倾斜扫描架CT灌注扫描联合CO2激发实验技术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的可行性。方法灌注CT采用10排的螺旋CT,扫描架倾斜角-13~-23.5度(平均-14.7±1.7度),使基线平行于蝶鞍鞍背平面以最大程度地减轻骨伪影对定量测定脑血流量的干扰。激发实验采用5%CO2和95%O2混和气体,应用具有单向通气功能的简易呼吸气囊对9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脑血流储备测定。结果脑干的脑血流储备在-19.83%~53.36%之间;小脑的脑血流储备在-20.58%~45.50%之间。倾斜扫描架CT灌注扫描联合CO2激发实验可以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结论倾斜扫描架CT灌注扫描联合CO2激发实验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O2激发实验 后循环 脑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1基因表达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诱导治疗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万军 李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2-1335,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B7-H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了40例初治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B7-H1 mRNA的表达情况,跟踪检测了10例复发患者BMMNC B7-H1 mRNA的表达情况,并...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B7-H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了40例初治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B7-H1 mRNA的表达情况,跟踪检测了10例复发患者BMMNC B7-H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40例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B7-H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治AML患者BMMNC B7-H1 mRNA表达阳性,但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人。复发时B7-H1mRNA表达水平较初诊时明显升高。B7-H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CD34抗原阳性与否均无相关性,但与治疗反应有显著相关性。诱导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的患者,其治疗前B7-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获得CR的患者。结论:初诊AML患者BMMNC B7-H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在诱导化疗后是否获得缓解呈负相关。B7-H1基因表达水平有可能用于预测AM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B7-H1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新 孙万军 +5 位作者 徐燕 李增军 于珍 邓书会 李长虹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1-544,共4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B7-H1基因在多种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9株白血病细胞系、4株IFN-γ体外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系,59例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10例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树突状细胞(DC... 本研究通过检测B7-H1基因在多种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9株白血病细胞系、4株IFN-γ体外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系,59例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10例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树突状细胞(DC)以及2株实体肿瘤细胞系,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7-H1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5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反应与其白血病细胞中B7-H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7-H1 mRNA在白血病细胞系、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IFN-γ体外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系、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的患者白血病细胞中B7-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获得CR的患者。结论:B7-H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其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白血病细胞中B7-H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治疗反应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7-H1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及植入体内重建造血的活性研究
15
作者 钟玉萍 武永吉 +2 位作者 沈悌 汪玄 张洁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61-564,共4页
本研究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患者CD34+CD59+的增殖和重建造血的能力,为实现PNH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免疫磁珠双... 本研究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患者CD34+CD59+的增殖和重建造血的能力,为实现PNH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免疫磁珠双阳性分选法,从正常人及PNH患者骨髓中分离出两组CD34+CD59+细胞,分别进行体外扩增,并将体外扩增的正常人和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分别输注给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裸鼠。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DNA检测技术检测受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人CD45+细胞。结果表明:PNH组的CD34+CD59+细胞在体外生存、扩增能力似弱于正常人对照组。但CD34+CD59+细胞输注给受鼠后6周,在受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人CD45+细胞,PNH组受鼠CD45+细胞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NH患者CD34+CD59+细胞仍具有同正常人CD34+CD59+细胞相同的生物特性,能体外扩增并能保持正常干/祖细胞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34^+CD59^+细胞 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程跃飞 孔晓川 +1 位作者 王巍峰 倪宏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02-1504,1508,共4页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OVCF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PVP治疗)和对照组(保守治疗),两组均给予血塞通冻干粉、仙灵骨葆胶囊、钙尔奇治疗;在此基...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OVCF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PVP治疗)和对照组(保守治疗),两组均给予血塞通冻干粉、仙灵骨葆胶囊、钙尔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麻醉后X线正位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入患椎椎体前1/3处,并注入骨水泥;对照组给予卧硬板床,药物进行镇痛、镇静,患椎体处放置复位软垫,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高度,3天后疼痛缓解者采用5点支撑拱腰法给予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Cobb's角均较治疗前减少,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1个月后Cobb's角和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具有疗程短、迅速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等优点,与保守治疗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别,同时PVP有发生骨水泥外漏并发症的可能,所以临床应该合理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保守治疗 骨水泥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声音与运动传感器的步态分析技术的敏感性及信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佑琪 刘明勇 +2 位作者 王成 周立春 王向东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融合声音与运动传感器的步态分析技术的可靠性及敏感性。方法选取47名受试者进行步态分析,其中包括22名偏瘫患者及25名健康受试者,对其运动学参数进行记录和比较,以检测该步态分析系统的敏感性。由一名评定者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 目的探讨融合声音与运动传感器的步态分析技术的可靠性及敏感性。方法选取47名受试者进行步态分析,其中包括22名偏瘫患者及25名健康受试者,对其运动学参数进行记录和比较,以检测该步态分析系统的敏感性。由一名评定者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2次步态测试,采用相关系数进行重测信度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步幅、步速、步频、摆动相时间、支撑相时间、双足支撑时间及踝关节角度等运动学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融合声音与运动传感器的步态分析技术2次测量所得各项步态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均较高(0.901~0.996),提示重测信度好。结论融合声音与运动传感器的步态分析技术对于步行能力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偏瘫 卒中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