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腔内超声结合全三维技术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博 李志勇 +6 位作者 王历 苟文 苏婷 张海涛 赖溱 喻荣辉 刘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目的:评估经本研究整合及改进后的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结合全三维(total 3-dimensional,T3D)技术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 目的:评估经本研究整合及改进后的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结合全三维(total 3-dimensional,T3D)技术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12例。根据所采用房间隔穿刺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ICE+T3D组(n=56例)和ICE组(n=56例)。记录2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心房重建时间、冠状窦电极到位时间、房间隔穿刺过程中ICE扇面调整次数、房间隔穿刺时间、消融前预处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及暴露剂量等参数。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E+T3D组的房间隔穿刺过程中ICE扇面调整次数、房间隔穿刺时间少于ICE组[(1.70±0.63)次vs.(5.34±1.71)次,P<0.001]、[(3.66±1.09)min vs.(4.90±1.92)min,P<0.001]。但ICE+T3D组的心房重建时间、消融前预处理时间长于ICE组[(22.44±3.13)min vs.(12.34±2.12)min,P<0.001]、[(49.41±3.52)min vs(.37.65±4.04)min,P<0.001]。ICE+T3D组有43(76.8%)例患者在消融前预处理阶段实现零射线,有13例患者因推送导管困难而使用X射线,但这些患者的X射线暴露时间及剂量均小于ICE组[(1.68±0.72)min vs.(3.14±1.95)min,P=0.010]、[(6.28±2.78)mGy vs.(23.85±21.32)mGy,P=0.004]。在房间隔穿刺阶段中,ICE+T3D组全部实现零射线,而ICE组有45(80.4%)例实现零射线。并发症方面,2组均无心包填塞、误穿主动脉、栓塞等致命性并发症,均有1(1.8%)例血管穿刺并发症。结论:经本研究整合及改进后的ICE结合T3D技术可以安全可靠地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穿刺术 心腔内超声 全三维 零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军山 余力 +7 位作者 宋耀明 马剑英 栾波 张明多 董勇 荣晶晶 潘宏伟 王长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5,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共19例,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4a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因死亡)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64,73)岁,男性13例,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89±8.76)%。术中采用桡动脉入路13例,11例患者在干预期间仅用1个旋磨头,6例患者使用2个旋磨头,2例患者使用3个旋磨头,平均需(7.00±4.23)次旋磨通过病变,19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即刻管腔获得面积为(1.23±0.78)mm^(2)。旋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旋磨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1例,经药物治疗后改善;旋磨头嵌顿3例,经操作后成功拔出。术中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紧急转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等事件,住院期间也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患者接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其余患者未发生MACE。结论:本小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既往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即刻PCI术中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情况,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长期随访未发生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旋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晓玲 陈方 +2 位作者 张维东 高阅春 任学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运重建状况。方法对比分析26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18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院内血运重建情况。结果与NSTEM...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运重建状况。方法对比分析26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18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院内血运重建情况。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NM1组患者男性比例多,平均年龄相对偏小,典型胸痛症状比例高,血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TEMI组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比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90%严重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IRA)比例、IRA闭塞的侧支循环开放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P<0.01);而IRA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住院期间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类似。结论老年NSTEMI患者临床合并症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血运重建比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胸痛 肌酸激酶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护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健康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的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志颖 李芳 杨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69-71,76,共4页
目的评价Orem自护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患者健康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的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CAD患者为研... 目的评价Orem自护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患者健康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的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C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Orem自护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10d。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疾病认知程度、药物认知程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等观察指标的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疾病认知程度、药物认知程度和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护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对不同活动能力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系统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M自护理论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健康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南楠 金泽宁 杨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预实验对ADIPOQ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第2个外显子区...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预实验对ADIPOQ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第2个外显子区域的测序,拼接后与参考数据库比对,筛选出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大样本复制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6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其中包括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13例,以及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467例。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技术,观察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预实验结果筛选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17366568G/A、9882205G/A、2241767A/G、1501299G/T、2241766T/G。其中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联,包括rs2241766T/G(+45T/G)多态性[OR(95%CI)=2.78(1.20~8.65),P=0.015]和rs9882205G/A多态性[OR(95%CI)=3.9(1.78~13.61),P=0.000]。对rs2241766进行大样本复制研究后,未发现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联或相关的趋势。结论 ADIPOQ基因rs2241766多态性可能不是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联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Q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玲 陈方 +3 位作者 玉献鹏 高阅春 张宇晨 罗亚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LM)病变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行PCI的ULM病变冠心病患者211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11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10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1年随访... 目的观察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LM)病变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行PCI的ULM病变冠心病患者211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11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10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HDL-C、血肌酐均明显升高(P<0.05,P<0.01);男性比例、高脂血症、TC、TG、LDL-C、肾小球滤过率、吸烟明显降低(P<0.05,P<0.01);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高(P<0.05),病变支数多(P<0.05),慢性闭塞病变比例高(P<0.05);老年组随访期间死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老年ULM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介入手术应谨慎;术后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药物洗脱支架 糖尿病 胆固醇 HDL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谢英 李曦 +1 位作者 田雨贤 蒋朝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6例,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随访中如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3.6 mmol/L(140 mg/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6例,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随访中如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3.6 mmol/L(140 mg/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70 mg/dL),辛伐他汀减为10 mg/d。结果104例患者治疗12个月后,TC、LDL-C、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B(ApoB)分别下降38%、45%、20%和25%,P均<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升高7%和10%(P<0.05)。TC/HDL-C、LDL-C/HDL-C和ApoB/ApoA1比值分别下降为3.30、1.71和0.62,P均<0.001。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有87.3%和95.2%的患者血脂达标,服用辛伐他汀10 mg/d。结论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胆固醇血症 辛伐他汀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艺 周玉杰 +3 位作者 聂斌 贾德安 刘宇扬 赵迎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对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58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1例)和对照组(292例)。试验组患者自入院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对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58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1例)和对照组(292例)。试验组患者自入院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3天;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用药前后实验宣检查肝、肾功能,术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桡动脉痉挛。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13例(4.47%),对照组为27例(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试验组患者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有效预防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其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痉挛 冠状血管造影术 马来酸盐类 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医学教育与经院哲学——兼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涵 被引量:7
9
作者 白融 白虹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0,共4页
中世纪正规医学教育的诞生与经院哲学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们两者共同受惠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经院哲学重视理性思维,重视人的身体的理论取向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体制和"经院主义方法"也促进了... 中世纪正规医学教育的诞生与经院哲学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们两者共同受惠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经院哲学重视理性思维,重视人的身体的理论取向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体制和"经院主义方法"也促进了大学医学教育的发展。回顾这一史实可以深刻认识到,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生命意义的尊重,博雅的素质修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应成为当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医学教育 经院哲学 人文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蛋白Hsp72促进热休克下HuR对p21^(CIP1)的调控作用
10
作者 张联珠 王文恭 吴嘉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
RNA结合蛋白Hu R可以结合并调控靶标m RNA稳定性与翻译,但影响Hu R结合活性的因素有待探讨。本研究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角度对影响Hu R与RNA结合活性的因素做了探讨。结果发现,热激蛋白Hsp72在细胞浆与Hu R相互作用并促进Hu R与p21(... RNA结合蛋白Hu R可以结合并调控靶标m RNA稳定性与翻译,但影响Hu R结合活性的因素有待探讨。本研究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角度对影响Hu R与RNA结合活性的因素做了探讨。结果发现,热激蛋白Hsp72在细胞浆与Hu R相互作用并促进Hu R与p21(KIP1)3'UTR(3'非翻译区)的结合;热休克下Hsp72总蛋白质及细胞浆蛋白质水平上调、但Hu R总蛋白质及细胞浆蛋白质水平不变;热休克下Hu R与p21 3'UTR的相互作用加强、p21蛋白及m RNA水平上调。上述结果提示,Hsp72可通过与Hu R相互作用促进后者与p21 m RNA的结合,进而加强热休克下Hu R对p21的表达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Hu R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2 HUR 热休克 P21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减少2型长 QT 综合征楔形心肌块模型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预防尖端扭转型室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洋 戴琳 +8 位作者 张远恒 王金丽 张存泰 薛玉梅 吴书林 胡丹 喻荣辉 刘念 白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2型长QT综合征(LQT2)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稳定1 h后灌注E-4031 0.5μmol·L-1建立LQT2心肌块模型;同时按照分组分别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30 min后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2型长QT综合征(LQT2)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稳定1 h后灌注E-4031 0.5μmol·L-1建立LQT2心肌块模型;同时按照分组分别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30 min后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间持续30 min。以2000 ms基础步长连续起搏(S1S1刺激),同步记录心内、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测量动作电位复极达90%的时程(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心电图QT间期,并观察各组自发和程序刺激(S1S2刺激)诱发的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发生率。结果灌注E-4031 0.5μmol·L-1后,左心室楔形心肌块心内、外膜下APD90和QT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TDR显著增加(P<0.01),并观察到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及TdP发作。同时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LQT2模型内、外膜下心肌APD90和QT间期呈浓度依赖性地缩短(P<0.01),TDR显著减小(P<0.01),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和TdP明显受到抑制。硝苯地平1.0μmol·L-1有类似作用,且强度更大。结论维拉帕米可通过缩小心肌TDR和抑制EAD减少LQT2患者Td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2 型长 QT 综合征 跨壁复极离散度 尖端扭转型室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余莹 娄亚柯 +2 位作者 崔荣荣 姜玲先 马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6期619-624,共6页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闭塞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与晚期卒中复发密切相关。颅内ISR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与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闭塞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与晚期卒中复发密切相关。颅内ISR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与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密切相关,炎症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ISR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管狭窄部位、糖尿病、支架直径、快速球囊扩张及长病变等。目前靶血管血运重建是治疗ISR的主要方法,包括单纯球囊扩张、金属支架植入、药物涂层球囊及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有望成为预防颅内ISR的主要方法,术前识别高危ISR患者可为ICAS患者血管内治疗设备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蛋白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李思懿 公威 聂绍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3期76-76,共1页
基质细胞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分子量相对较小,对组织没有支撑作用的非结构性分子,主要包括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CCN家族、肌腱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in... 基质细胞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分子量相对较小,对组织没有支撑作用的非结构性分子,主要包括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CCN家族、肌腱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in-sensitive protein,TSP)、骨桥蛋白、骨膜蛋白等。基质细胞蛋白主要充当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外环境间信息交换的“桥梁”,并发挥多种生物学调控作用,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迁移等诸多方面。生理状态下,多数基质细胞蛋白的表达水平很低,但在组织或细胞外基质损伤时表达上调并参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和胞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长期以来,人们多关注于细胞外基质结构性大分子的合成与聚集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而细胞外基质非结构性分子,特别是基质细胞蛋白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一直被忽视。既往研究提示,基质细胞蛋白中SPARC主要与纤维化瘢痕形成相关,通过促进胶原纤维的成熟和有序交联,改善心肌损伤后的心功能障碍。TSP-1表现为促纤维化效应,通过在愈合期表达上调,防止纤维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引发损伤心脏不良重塑。CCN家族成员主要在受损心肌的心肌细胞、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上调,通过调节TGF-β通路,从而始发心肌损伤后纤维修复。骨膜蛋白、肌腱蛋白-C、骨桥蛋白等表达增加,可促进瘢痕组织胶原表达和成熟,增强心肌抗拉强度[1]。另有研究显示,syndecan-1、SPARC、骨膜蛋白等多种基质细胞蛋白与心脏移植后、心力衰竭、主动脉瓣膜的纤维化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显著上调[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质细胞蛋白被发现[3-4]。进一步研究基质细胞蛋白在心肌纤维化中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障碍 心肌纤维化 瘢痕组织 细胞外基质 基质细胞 骨桥蛋白 心脏移植 非结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冠脉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泽坤 公威 聂绍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为代表的传统二维影像技术和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为代表的有创冠脉腔内影像学为相关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指导。然而,冠脉影像资... 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为代表的传统二维影像技术和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为代表的有创冠脉腔内影像学为相关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指导。然而,冠脉影像资料的评估十分依赖医生的主观判断和相关知识、经验的储备,寻求统一且客观的评价方法来辅助诊疗十分重要。同时,技术的迭代更新所带来的巨量数据也逐渐成为影像学发展道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脉影像 血管内超声 治疗决策 影像学发展 辅助诊疗 人工智能 二维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