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住院患者治疗质量控制与分析:来自北京市9家医院的访谈与病历调查
1
作者 卢丽婷 周艳萍 +9 位作者 王湘 李孝远 侯晓荣 朱立东 徐小红 孙桂彬 王子元 张杰石 赵林 巴一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9-405,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当前肿瘤住院患者的治疗质量,识别治疗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完善我国癌症防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9家医院作为检查对象,通过专家现场访谈及病历抽查,采用《北京市肿瘤诊疗质控检查表》对... 目的分析北京市当前肿瘤住院患者的治疗质量,识别治疗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完善我国癌症防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9家医院作为检查对象,通过专家现场访谈及病历抽查,采用《北京市肿瘤诊疗质控检查表》对抽检医院2023年1—10月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硬件、管理、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在接受检查的9家医院中,仅2家(22.2%)配备层流室,3家(33.3%)建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制度管理方面,7家(77.8%)抗肿瘤药物处方权限管理规范,8家(88.9%)应急预案完备,5家(55.6%)有肿瘤专科药师。抗肿瘤药物治疗方面,病理诊断支持率(97.6%)、治疗前常规检查完整率(96.3%)、不良反应处理得当率(92.7%)、出院小结(95.1%)和入院病史记录(91.5%)完整率较高。治疗前TNM分期准确率(70.7%)及后续疗效评价完整率(76.9%)尚需加强。肿瘤专科在TNM分期准确率(86.0%比46.9%,P<0.001)及知情同意书完整度(100%比68.8%,P<0.001)、药物适应证评价完整率(96.0%比78.1%,P=0.025)、入院病史记录完整率(98.0%比81.3%,P=0.008)、药物剂量合理率(96.0%比75.0%,P=0.005)、药物输注时间合理率(100%比62.5%,P<0.001)和药物输注顺序合理率(100%比87.5%,P=0.010)方面均明显优于非肿瘤专科。放射治疗方面,整体质量较高,但后续疗效评价恰当率仅为39.3%,需进一步加强。手术治疗方面,术前病理诊断支持率(78.1%)、TNM分期准确率(37.5%)均较低,存在术前评估不全及多学科讨论缺失问题。结论我国肿瘤治疗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未来通过规范肿瘤分期评估流程、加强对非肿瘤专业科室的准入考核、推动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对肿瘤诊疗质量相关指标进行严密监测,以促进肿瘤诊疗质量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诊疗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小红 孔为民 马正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行为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作用。方法将78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析行为干预对下肢淋巴水肿的作用。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88.5%的患者对淋巴水肿这一... 目的初步探讨行为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作用。方法将78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析行为干预对下肢淋巴水肿的作用。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88.5%的患者对淋巴水肿这一合并症有所认识,而在治疗前仅有53.9%的患者对淋巴水肿有认知;通过行为干预的患者水肿的缓解率为65%,未经过行为干预的患者水肿的自然缓解率为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常见合并症之一;但患者缺乏对该合并症的认识,通过行为干预能有效的减轻下肢水肿的症状、促进水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提倡患者治疗后尽早采取行为干预避免或减少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腹上丛神经阻滞在妇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娇 孔文婧(综述) +1 位作者 苏莉 吴玉梅(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8-270,共3页
下腹上丛(SHP)神经位于骶岬前方,包含传导盆腔脏器痛觉的感觉神经纤维。影像学引导下行SHP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恶性肿瘤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全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手术中同时行SHP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 下腹上丛(SHP)神经位于骶岬前方,包含传导盆腔脏器痛觉的感觉神经纤维。影像学引导下行SHP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恶性肿瘤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全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手术中同时行SHP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疼痛评分。SHP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快捷,不良反应少见,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缓解盆腔疼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上丛神经阻滞 全子宫切除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玥 吴玉梅 +4 位作者 赵群 王晓丽 陈硕 钱小红 张玉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正常宫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标志物,为研究CIN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正常宫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标志物,为研究CIN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正常子宫颈组织因子宫肌瘤手术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例为对照组、CIN组织23例(其中CINⅠ7例、CINⅡ8例、CINⅢ8例)。应用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in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及DeCyder软件寻找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 MS)分析差异蛋白质点,数据库搜索鉴定差异表达最明显的S100蛋白家族A9(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9,S100A9),真核延长因子1α1(eukaryoticelongation factor 1-alpha-1,eEF1A1)及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3种蛋白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Ⅰ10例、CINⅡ10例、CINⅢ10例)及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2例,CINⅠ~Ⅱ12例,CINⅢ12例)进一步验证上述3种蛋白在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CIN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2-D DIGE图,成功鉴定25个蛋白;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验证结果提示:S100A9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在CIN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eEF1A1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PKM2蛋白表达于细胞核中,2者在CIN中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352,0.000)。结论在正常宫颈组织与CIN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蛋白质表达,S100A9蛋白可能成为辅助诊断CIN的相关标志物,PKM2蛋白可能成为抑制CIN发生的蛋白质,并可根据2种差异蛋白表达预测CIN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介入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析
5
作者 王娇 徐小红 +1 位作者 张晓峰 吴玉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术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术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SAE治疗的GTN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n=14)和单纯动脉栓塞组(n=13),所有患者行SAE治疗联合静脉化疗。超声检查子宫病灶大小改变、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下降水平及保留生育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5.37(19~51)岁,17例活动性出血患者行SAE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行静脉化疗的总疗程中位数为4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行子宫切除为6例。两组患者行SAE联合静脉化疗1个疗程,超声检查评定治疗有效率为51.8%(14/2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血清β-HCG平均下降(2.07±0.91)个对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结论:SAE治疗用于预防或控制高危GTN病灶出血效果肯定,动脉灌注化疗未明显提高动脉栓塞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选择性动脉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在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晋瑞(综述) 何玥 吴玉梅(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4-468,共5页
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预后差,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近年来,针对卵巢癌的新研发药物犹如星火燎原般出现,如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免疫药物等。其中,贝伐珠单抗已在多个研究结果中显示其能显著改善... 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预后差,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近年来,针对卵巢癌的新研发药物犹如星火燎原般出现,如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免疫药物等。其中,贝伐珠单抗已在多个研究结果中显示其能显著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也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及维持治疗。但在卵巢癌的实际临床应用中贝伐珠单抗尚未被广泛接受和规范使用,且存一定的争议。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贝伐珠单抗仍在不断的探索当中。此外,贝伐珠单抗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不断的进行,部分显示有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景,尤其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的作用更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抗肿瘤血管生成 卵巢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丽红 田素青 +4 位作者 曲昂 孙海涛 王皓 廖安燕 王俊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每周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7月24例FIGO分期为Ⅰ_(B1)~Ⅳ_A期、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癌的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接受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50.4 Gy/28... 目的探讨每周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7月24例FIGO分期为Ⅰ_(B1)~Ⅳ_A期、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癌的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接受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50.4 Gy/28次)和5~6次(30~36 Gy/5~6次)的后装近距离治疗,化疗方案为每周尼妥珠单抗200 mg和顺铂40 mg/m^2,共6周期。急性反应评价按照CTCAE 4.03标准,晚期反应评价按照RTOG/EORTC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并在7~8周内完成盆腔放疗。3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24)、8.3%(2/24)和8.3%(2/24),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至正常继续化疗。未出现4级血液学毒性。24例中位随访12个月(5~24个月)。治疗后4个月2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部分缓解中,1例在治疗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1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24/24)、95.8%(23/24)和95.8%(23/24)。1例治疗后7个月出现1级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结论 6周期的每周尼妥珠单抗200 mg和顺铂40 mg/m^2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宫颈癌安全、可行,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靶向药物疗法 同步化疗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潘惠艳 赵群 +3 位作者 詹阳 赵丽红 张卫华 吴玉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对该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了解VGSCs在不同宫颈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VGSCs蛋白在细胞中的... 目的:探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对该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了解VGSCs在不同宫颈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VGSCs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分别用MTT法和Matrigel法检测VGSCs对宫颈癌细胞的增生和侵袭作用。以半定量RT-PCR和RNAi方法确认宫颈癌细胞中VGSC表达亚型及其功能。结果:在检测的4种宫颈癌细胞株中,ME180细胞表达较高水平VGSCs蛋白,其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VGSCs抑制剂-河豚毒素(TTX)对ME180细胞增生无影响(P>0.05),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的Matrigel侵袭(P<0.05)。在ME180细胞中检测到Nav 1.2、Nav 1.6和Nav 1.7三种VGSCs亚型,其中Nav 1.6 mRNA占总mRNA的78%,RNAi抑制Nav 1.6mRNA表达后可降低细胞侵袭达52%(P<0.05)。结论:VCSCs在宫颈癌ME180细胞株高表达,Nav 1.6为其主要表达亚型,增加了体外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侵袭 TTX Nav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演进过程P16^(INK4a)及Hh-Gli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苗劲蔚 张永清 +2 位作者 徐春玉 房纯 邓小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1-677,共7页
探讨P16INK4a及Sonic hedgehog(Hh-Gli)信号通路蛋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PV16阳性及HPV18阳性宫颈癌细胞系P16INK4a及Hh-Gli信号通路蛋白Smo、Ptch及Gli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 探讨P16INK4a及Sonic hedgehog(Hh-Gli)信号通路蛋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PV16阳性及HPV18阳性宫颈癌细胞系P16INK4a及Hh-Gli信号通路蛋白Smo、Ptch及Gli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P16INK4a、Shh、Smo、Ptch及Gli表达,包括20例正常宫颈、18例癌旁组织、54例CIN及28例宫颈鳞癌组织.分析P16INK4a与Hh-Gli信号通路蛋白间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P16INK4a、Smo、Ptch及Gli蛋白在HPV16及HPV18阳性宫颈癌细胞系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P16INK4a、Shh、Smo、Ptch及Gli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在CINⅠ与正常组织间差异不显著(P>0.05).P16INK4a、Shh、Smo及Gli蛋白,在CINⅠ、CINⅡ与CINⅢ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CINⅡ-CINⅢ中P16INK4a与Shh和Smo蛋白表达正相关,浸润癌中P16INK4a与Shh、Smo和Gli蛋白正相关.结论认为,P16INK4a及Hh-Gli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宫颈癌发生及演进密切相关,且二者间具有相关性.Hh-Gli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Shh配体增高调控Smo高表达而上调Gli蛋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16INK4A Sonic HEDGEHOG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玉梅 赵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14-916,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60年9月~2001年8月有手术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的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卵巢转移者23例,发生率为3.01%。单因素分...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60年9月~2001年8月有手术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的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卵巢转移者23例,发生率为3.01%。单因素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无卵巢转移组与卵巢转移组比较,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细胞分级、宫颈转移、宫旁转移、阴道转移、输卵管转移和淋巴转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显示宫旁转移、腹水细胞学、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无卵巢转移者,复发率高于无卵巢转移者。结论:宫旁转移、腹水细胞学阳性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卵巢转移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干扰电压门控钠通道scn8a基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惠艳 赵群 +3 位作者 詹阳 赵丽红 张卫华 吴玉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scn8a基因(编码Nav1.6亚型钠离子通道蛋白)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下调人宫颈癌SiHa细胞scn8a基因表达,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分... 目的研究scn8a基因(编码Nav1.6亚型钠离子通道蛋白)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下调人宫颈癌SiHa细胞scn8a基因表达,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siRNA转染细胞后scn8a mRNA和Nav1.6蛋白变化,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其对SiHa细胞的增生影响,采用划痕实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siRNA转染SiHa细胞48 h后,scn8a mRNA和Nav1.6蛋白水平分别降低62.7%(P<0.05)和65.8%(P<0.05),针对scn8a基因的siRNA对SiHa细胞的增生无影响(P>0.05),但可有效抑制细胞迁移达55.6%(P<0.05)和侵袭达36.9%(P<0.05)。结论针对scn8a的siRNA干扰了电压门控钠通道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表达,其对细胞增生无影响,但抑制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scn8a基因 RNA干扰 侵袭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苏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25-1028,共4页
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容易与其他盆腔包块和肿瘤相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为提高对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诊断的准确性,应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病史、症状,完善有关的辅助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病原学... 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容易与其他盆腔包块和肿瘤相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为提高对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诊断的准确性,应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病史、症状,完善有关的辅助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病原学检查、诊断性刮宫、血清癌抗原125检测、腹腔积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上有结核病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查,为肺外结核的诊断提供了快速检查技术;对诊断困难者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术也是必要的。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需要与盆腔炎性疾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良恶性肿瘤,尤其应与卵巢癌进行鉴别;也需要与腹腔其他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治疗上主要是全身化学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生殖器结核患者可行诊断性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术中注意防止损伤发生;对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考虑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女性生殖器 诊断 结核 女性生殖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N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抑制其表达对宫颈鳞癌SiHa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柴芝红 应灵潇 +2 位作者 潘一红 蔡仙丽 孔为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9-1123,1128,共6页
目的:探讨微管解聚蛋白1(STMN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抑制其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STMN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临床指标的关系;将靶向STMN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 目的:探讨微管解聚蛋白1(STMN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抑制其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STMN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临床指标的关系;将靶向STMN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宫颈鳞癌Si Ha细胞,转染48 h后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TMN1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中STAT3、p-STAT3和survivin的蛋白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STMN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年龄和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STMN1-siRNA转染可显著降低宫颈鳞癌Si Ha细胞中STMN1的表达;与未经处理细胞比较,STMN1-siRNA转染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增加,ROS含量升高,p-ATAT3和survivin蛋白水平均下调(P<0.01),STAT3的蛋白水平与未经处理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STMN1在宫颈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抑制其表达可通过下调STAT3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及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管解聚蛋白1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微尺度刚度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霞 冯建涛 +4 位作者 任克礼 孙全梅 赵小玲 韩东 孔为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基于原子力显微技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力学性质检测方法,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微尺度刚度,以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及其异位到卵巢的巧克力囊肿囊皮... 目的:基于原子力显微技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力学性质检测方法,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微尺度刚度,以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及其异位到卵巢的巧克力囊肿囊皮,并分别进行原代培养,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采集细胞力曲线,获取杨氏模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位腺上皮细胞的杨氏模量高于异位腺上皮细胞(2.96±1.48 kPa,1.47±1.15 kPa,P<0.05);在位间质细胞与异位间质细胞杨氏模量比较无明显变化(3.93±1.50kPa,3.14±1.65kPa,P>0.05)。结论:子宫内膜在位腺上皮细胞与异位腺上皮细胞力学特性不同,异位腺上皮细胞刚度降低,因此推论细胞刚度小更有利于细胞的迁移,本研究结果支持细胞迁移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子力显微镜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原代细胞培养及纤维化相关蛋白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艳芹 吴迪 +2 位作者 邓梦琪 常翔宇 苗劲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2-608,共7页
目的检测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异位病灶组织及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分离提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相应间质细胞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差异。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刮勺刮取新鲜子宫内膜组织,冰盒运输,... 目的检测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异位病灶组织及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分离提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相应间质细胞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差异。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刮勺刮取新鲜子宫内膜组织,冰盒运输,采用改良EMs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并通过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离提纯的细胞进行鉴定。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对比分离提纯的细胞与相应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EMs在位内膜组织间质细胞原代分离12例均成功,成功率100%(成功指标:指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并稳定传代)。EMs异位组织分离培养12例成功11例,成功率为91.7%。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分离9例成功8例,成功率为88.9%。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间质细胞(human ec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cESCs)与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间质细胞(human eu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uESCs)及正常人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uman normal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n ESCs)普通光镜观察无明显差异。但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Ec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uESCs及HEn ESCs两者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P<0.01),而HEuESCs与HEn 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间质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其相应组织水平相一致。结论采用改良EMs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可以降低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培养难度,并保持较高的细胞培养成功率。HEcESCs较HEuESCs及HEn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病灶在组织水平出现了明确的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代培养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3基因敲降ES-2细胞系构建及其对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梦琪 张艳芹 +3 位作者 常翔宇 吴迪 徐春玉 苗劲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构建B7同系物3(B7 homolog 3,B7-H3)敲降的ES-2细胞系并探究B7-H3基因对ES-2细胞系增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在ES-2细胞中敲降B7-H3,利用荧光显微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 目的构建B7同系物3(B7 homolog 3,B7-H3)敲降的ES-2细胞系并探究B7-H3基因对ES-2细胞系增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在ES-2细胞中敲降B7-H3,利用荧光显微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及流式细胞术验证B7-H3敲降效果,并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验细胞活性改变。结果感染不同的shRNA,可呈现不同程度的B7-H3降低,CCK-8检测结果显示,敲除B7-H3后细胞增生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技术能成功构建B7-H3敲降的ES-2细胞系,B7-H3敲降后ES-2细胞增生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2细胞系 B7-H3 shRNA干扰技术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