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敏感性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邱小建 孟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6-88,共3页
调查近 3年来我院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从痰标本中分离出 334株细菌 ,采用纸片扩散法 (Kirby Bauer法 ) ,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发现 :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2 5.4 % )、克雷白杆菌 ( 10 .8... 调查近 3年来我院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从痰标本中分离出 334株细菌 ,采用纸片扩散法 (Kirby Bauer法 ) ,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发现 :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2 5.4 % )、克雷白杆菌 ( 10 .8% )、产碱杆菌 ( 10 .2 % )、大肠杆菌 ( 6 .0 % )、溶血葡萄球菌 ( 4.2 % )、表皮葡萄球菌( 3.9% )、金黄色葡萄球菌 ( 2 .4 % )。对革兰阴性 (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对革兰阳性 (G+ )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敏感性达 10 0 %。结果提示 :教学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监测细菌耐药性对控制这种局面十分重要 ,同时应注意增强病人抵抗力及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病原菌 敏感性 调查 纸片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MRSA下呼吸道感染42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韦秀平 邵丽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对 4 2例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病人主要来自神经外科ICU和神经外科病房 ;感染与手术、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多种抗生素使用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 对 4 2例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病人主要来自神经外科ICU和神经外科病房 ;感染与手术、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多种抗生素使用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 :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 ,且易与G阴性杆菌形成混合感染 ,治疗困难 ,患者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A 医院获得性感染 耐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病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15
3
作者 党斌温 张杰 +1 位作者 邵丽丽 唐明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53-355,共3页
为了解呼吸病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LRTI)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变迁 ,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回顾调查1 998— 2 0 0 2年天坛医院呼吸病房院内LRTI患者的痰培养结果 ,药敏用MIC法测定。结果 :共检测出病原菌 43 0株。革兰阴性 (G- )杆菌 (GNB) ... 为了解呼吸病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LRTI)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变迁 ,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回顾调查1 998— 2 0 0 2年天坛医院呼吸病房院内LRTI患者的痰培养结果 ,药敏用MIC法测定。结果 :共检测出病原菌 43 0株。革兰阴性 (G- )杆菌 (GNB) 73 % ,比例逐年下降 ;其中非发酵菌群 64% ,比例上升。革兰阳性 (G+ )球菌 (GPB) 2 7% ,比例逐年上升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SA) 3 2 % ,比例上升 ,耐甲氧西林SA(MRSA) 2 6% ,比例上升。细菌耐药率逐渐上升 ,仅GNB对亚胺培南、GPB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上升较慢 ,分别为 1 7%、0。提示 :院内条件致病菌的比例上升 ,耐药率上升 ,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少数药物成为院内感染治疗的主力药物。要改善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病房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GNB 耐药率 亚胺培南 万古霉素 上升 比例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韦秀平 王素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研究比较左氧氟沙星 (L VL X)与头孢曲松 (CRO)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5 6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 (L VL X) 2 7例 ,2 0 0 mg静脉滴注每日 1次 ;对照组 (CRO) 2 9例 ,2 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均为 7~ 10 d... 研究比较左氧氟沙星 (L VL X)与头孢曲松 (CRO)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5 6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 (L VL X) 2 7例 ,2 0 0 mg静脉滴注每日 1次 ;对照组 (CRO) 2 9例 ,2 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均为 7~ 10 d。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分别为 (85 .18% )、(7.4% )和 (89.6 6 % )、(4.16 % )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提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在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上具有相同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头孢曲松 下呼吸道感染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琨 岳英明 王素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用加替沙星(治疗组)与左氧沙星(对照组)(均为每次200 mg口服,每12 h给药1次,疗程5~14 d)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 目的评价国产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用加替沙星(治疗组)与左氧沙星(对照组)(均为每次200 mg口服,每12 h给药1次,疗程5~14 d)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实际入组51例,揭盲后显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25/25)和96.2%(25/26),2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4%(17/18)和89.5%(17/1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与3.8%,上述结果经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替沙星对临床常见的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急性细菌性 加替沙星 呼吸道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发生率 左氧沙星 双盲双模拟 细菌清除率 对照研究 临床常见 抗菌药物 对照组 治疗组 有效率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布烯与头孢三嗪序贯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韦秀平 王素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66-268,共3页
比较头孢三嗪、头孢布烯序贯疗法与单用头孢三嗪静脉治疗34 例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费用。结果显示:序贯组(A 组) 临床总有效率为88 .24 % ,单用头孢三嗪组(B 组) 临床总有效率为88 .24 % ,2 ... 比较头孢三嗪、头孢布烯序贯疗法与单用头孢三嗪静脉治疗34 例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费用。结果显示:序贯组(A 组) 临床总有效率为88 .24 % ,单用头孢三嗪组(B 组) 临床总有效率为88 .24 % ,2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总医疗费用序贯组为(2 165 .36 ±539 .78) 元,单用头孢三嗪组为(2 698 .14 ±765 .84) 元,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结果提示序贯疗法与单独静脉治疗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但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头孢布烯 头孢三嗪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利 党斌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非对照、开放性Ⅳ期药物临床试验。加替沙星400mg/d口服,疗程7~14d。结果 2004年2月-2005年2月,共入选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失访2例,中途停药2例...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非对照、开放性Ⅳ期药物临床试验。加替沙星400mg/d口服,疗程7~14d。结果 2004年2月-2005年2月,共入选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失访2例,中途停药2例,剔除1例。安全性可评价病例34例;治疗效果可评价病例31例,其中男7例,女24例,年龄23~69岁,平均44.8岁;肺炎1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3例;治愈28例,显效1例,进步2例,有效率93.5%。筛选痰培养细菌15株,阳性率44%,治疗结束全部清除,清除率100%。4例出现不良事件,表现为输液局部发痒、口服药物后出现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和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11.8%。结论 加替沙星口服每日1次给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凿,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AP和Auto-CPAP治疗重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岳英明 孟琨 邱小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与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与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选取重度OSAHS患者60例,PSG正常对照组56例,均行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将重度OSAH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CPAP组和Auto-CPAP组各30例,分别接受CPAP和Auto-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PSG参数、呼吸机治疗所需压力、平均每晚呼吸机使用时间、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1)重度OSAH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出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1秒用力呼出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FEV1%)、FEV1/F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气道总阻力(airway resistance 5,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总量(closing capacity,CC)/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P=0.038)、50%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P=0.04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CPAP组和Auto-CPAP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nighttime mean pulse oxygen saturation,M Sa 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nighttime the 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 Sa O2)、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FVC、FEV1、FEV1%、FEV1/FVC、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CC/FRC%、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ES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uto-CPAP组觉醒次数(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及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的比例、呼吸机治疗所需压力、平均每晚呼吸机使用时间与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AHI、WASO、Ⅰ期+Ⅱ期比例、ESS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Sa O2、L Sa O2、Ⅲ期+Ⅳ期比例、REM比例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和SE指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EV1/FVC、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CC/FRC%、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度OSAHS患者早期肺功能受损病变主要发生在小气道且该病变呈不可逆趋势。CPAP和Auto-CPAP对于重度OSAHS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Auto-CPAP对患者睡眠结构改善更佳且依从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多导睡眠图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2
9
作者 楚辉 张杰 林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并补充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25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无痰者采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的...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并补充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25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无痰者采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的产生。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时间大于3周,胸片阴性,年龄大于14岁,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的入选标准。结果12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14例,确诊率91.2%。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9例,占23.2%;鼻后滴漏综合征(FNDS)28例,占22.4%;感染后咳嗽(PIC)23例,占18.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16例,占12.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15例,占1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例,占2.4%。114例确诊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107例(93.9%)得到临床控制,7例(6.1%)咳嗽部分缓解。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CVA、FNDS、PIC、GER、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EB等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老年结核和肿瘤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淑文 蔡凤云 +1 位作者 燕相山 徐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19-9(CA19-9)对老年结核和肿瘤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60岁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和20例癌性胸水中的ADA、CEA和CA19-9含量。...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19-9(CA19-9)对老年结核和肿瘤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60岁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和20例癌性胸水中的ADA、CEA和CA19-9含量。结果单项检测: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57.3%,特异性为95%,准确度为95%;CEA和CA19-9诊断肿瘤性胸水的敏感性分别为65%和70%,特异性为88%和94%,准确度为75%和88%。联合检测:以三项同时符合结核或癌性胸水为诊断依据时,结核和癌性胸水的敏感性分别为50%和65%,特异性和准确度均为100%。结论ADA、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老年结核与癌性胸水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癌性胸水 结核性胸膜炎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诱导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隆 张杰 楚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痰诱导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其在慢性咳嗽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对于仍不能确诊的42例慢性咳嗽患者行痰诱导及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结果4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41例痰诱导成功... 目的观察痰诱导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其在慢性咳嗽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对于仍不能确诊的42例慢性咳嗽患者行痰诱导及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结果4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41例痰诱导成功,成功率为97.6%;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痰嗜酸粒细胞增高的有25例,约占61.0%,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2例(53.7%),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例(7.3%);痰嗜酸粒细胞不高的有16例(39.0%),其中感染后咳嗽(PIC)4例(9.8%),CVA 2例(4.8%),胃食管反流(GER)5例(12.2%),原因未明5例(12.2%)。CVA及EB患者治疗后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结论痰诱导可行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慢性咳嗽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一项可靠的评价气道炎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痰诱导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相关性肺炎经验性治疗及靶向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伟 张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9期761-764,共4页
本文综述了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抗感染治疗策略,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靶向治疗。经验性治疗是以该病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当地或本院病原菌耐药状况为依据,或者根据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的临床病情选择用药,通... 本文综述了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抗感染治疗策略,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靶向治疗。经验性治疗是以该病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当地或本院病原菌耐药状况为依据,或者根据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的临床病情选择用药,通常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是经验性治疗SAP的常用药物。靶向治疗是指在经验性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原体及药敏检查结果精确地调整抗生素;特别强调,靶向治疗的核心是尽早确定病原体,病原体检查过程中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规范化处理至关重要,从而提高病原体检验的阳性率,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炎 经验性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葵葵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原因不明发热(简称FUO)是指发热超过2~3周,体温在38.5℃以上,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1]。由于FUO病因隐蔽、临床表现复杂、确诊手段相对匮乏[2],是临床上一大难题。为总... 原因不明发热(简称FUO)是指发热超过2~3周,体温在38.5℃以上,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1]。由于FUO病因隐蔽、临床表现复杂、确诊手段相对匮乏[2],是临床上一大难题。为总结经验教训,将我科近3年收治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原因不明发热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A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陶 W.Sienel B.Passlick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310-1312,共3页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对于无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尽管经手术完全切除肿瘤,仍有大约40%患者手术后2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60%左右,复发主要原因是常规的组织病理学方法...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对于无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尽管经手术完全切除肿瘤,仍有大约40%患者手术后2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60%左右,复发主要原因是常规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无法发现残留的微小转移的癌细胞。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elanomaantigengene,MAGE)家族中包括-A、-B、-C、-D、-E和-F六个亚家族。目前的研究表明多种肿瘤表达MAGE—A1、-A2、-A3、-A4、-A6和-A12.在肺癌细胞中的阳性率达70%左右。本研究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黑色素瘤基因A(MAGE—A)在NSCLC患者局部淋巴结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肿瘤标记物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微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洛美沙星与氧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林隆 王素秋 +3 位作者 胡洁 孙葵葵 蔡凤云 徐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观察洛美沙星粉针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 56例呼吸道或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8例应用洛美沙星 ;对照组 2 8例应用氧氟沙星。结果 :洛美沙星与氧氟沙星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为了观察洛美沙星粉针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 56例呼吸道或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8例应用洛美沙星 ;对照组 2 8例应用氧氟沙星。结果 :洛美沙星与氧氟沙星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清除细菌方面作用相似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 :洛美沙星对下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有良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落美沙星 氧氟沙星 治疗 药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对单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党斌温 张杰 张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24-325,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单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调查1998至2002年收治的不伴咯血,X线表现为单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癌性积液7例(其中2例经支气管镜确诊为支气管腺癌),结...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单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调查1998至2002年收治的不伴咯血,X线表现为单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癌性积液7例(其中2例经支气管镜确诊为支气管腺癌),结核性胸膜炎14例,脓胸1例。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单纯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肺癌的诊断和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胸腔积液 支气管镜检 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诊断价值 2002年 支气管腺癌 经支气管镜 方法调查 检查结果 X线表现 对比分析 癌性积液 主要表现 查对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