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付茜 肖江 +1 位作者 赵红心 刘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2-09-2013-03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口腔表现、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状况、抗真菌...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2-09-2013-03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口腔表现、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状况、抗真菌治疗转归等。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有29例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30例为假膜型,1例为红斑型,2例假膜型合并口角炎型。抗真菌治疗后,8例病损缩小,23例病损完全消失,3例停药后复发。结论: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临床上多见于CD4细胞〈200个/μl的患者,临床表现以假膜型为主,常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多种机会性感染。这类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口腔医师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力敏 李兰 戚道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B06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住院医师 口腔医师 人才素质 继续教育 业务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鼻窦炎症状的牙源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3
作者 郑铭 吴健有 +2 位作者 司马宇彤 王向东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 目的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有鼻窦炎症状(sinusitis symptoms,SS组),15例无鼻窦炎症状(non-S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症状、病因、内镜检查和鼻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结果non-SS组患者相比SS组患者的病程更短[(4.9±3.4)个月vs(10.4±11.0)个月,P=0.048],首诊口腔科比例更高(100%vs 24.7%,P=0.035)。两组患者报告牙痛、牙齿松动症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vs 53.3%,P=0.133;18.2%vs 35.3%,P=0.08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riodontal-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s,PECL)、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AP)、牙周炎(periodontitis,PE)、医源性占SS组和non-SS组患者病因的比例分别为53.2%vs 20%(P=0.024)、28.6%vs 33.3%(P=0.76)、11.7%vs 26.7%(P=0.215)、6.5%vs 20%(P=0.119)。鼻窦CT显示,与non-SS组患者相比,SS组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筛窦、额窦有更高比例的受累(83.1%vs 26.7%,P=0.000;80.5%vs 20%,P=0.000;41.6%vs 0%,P=0.002)。结论耳鼻喉科与口腔科的多学科合作,可以早期发现无鼻窦炎症状的ODS,及时诊治PECL等牙齿相关性疾病,减少内镜手术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鼻窦炎 临床特征 鼻窦CT 症状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殷卫红 戚道一 +2 位作者 王力敏 刘静明 朱正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和固定术中应用冠状切口入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8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应用单纯冠状切口为36.9%、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为32.1%、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前庭沟切口为16.7%和冠...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和固定术中应用冠状切口入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8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应用单纯冠状切口为36.9%、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为32.1%、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前庭沟切口为16.7%和冠状切口+前庭沟切口为14.3%。术中患者均使用微型钛板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对于眶底骨折出现眼球内陷的患者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进行眶底重建。结果84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无面神经永久性损伤,术后所有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均达到功能性咬合。通过训练后张口度得到满意恢复。8例患者术后患侧颧弓处仍稍显膨隆。术后眼球内陷只有1例仍大于3mm,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使用头皮冠状切口时,熟练掌握颞部的解剖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仔细保护神经及血管结构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切口 颧骨复合体 骨折 坚强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远萍 李霞 +2 位作者 韩光红 张栋梁 冯小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骨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伴有上颌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异常。依据矫...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骨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伴有上颌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异常。依据矫治前头颅定位侧位片颈椎骨的成熟程度(Cvs)分为两组,早期矫治组(18例)处于骨生长发育高峰之前(Cvsl-3),晚期矫治组(8例)处于骨成熟高峰或高峰稍后(Cvs4-6)。所有患者在上腭快速扩大之后,开始前方牵引。结果:与同组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SNA、ANB、MP-FH、 PP-MP、U1/SN、Go—Me、Co-A、PNS—A’(PP)、Wits、Overjet增加(P<0.05),SNB、L1-MP减小(P< 0.05);早期矫治组中FH—PP减小(P<0.01)。矫治后早期矫治组与晚期矫治组间疗效比较,早期矫治组SNA、 SNB、PP-MP和Co-A增加(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增加,下颌向前生长受抑制伴有顺时针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在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能够诱导更为显著的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上腭快速扩大 骨性安氏Ⅲ类错黯 颈椎成熟分类 COBEN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手术后的管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殷卫红 王力敏 +2 位作者 戚道一 刘静明 朱正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围手术期的管理 ,形成临床常规。方法 :3 3例游离组织瓣显微血管吻合修复面颈部缺损 ,对其围手术期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分类 ,分析可能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围手术期用药及处理。结果 :3 3例游离组织... 目的 :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围手术期的管理 ,形成临床常规。方法 :3 3例游离组织瓣显微血管吻合修复面颈部缺损 ,对其围手术期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分类 ,分析可能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围手术期用药及处理。结果 :3 3例游离组织瓣 3 2例成功 ,1例失败 ,成功率为 97.0 %。 2例出现静脉血栓 ,组织瓣血栓的发生率为 6.1% ,重新手术探查吻合 ,1例成功 ,另 1例坏死 ,抢救成功率为50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 6.4%。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血管危象和血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修复 头颈部缺损 手术后管理 围手术期 皮瓣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志远 王静 +3 位作者 吴晓霞 连晓萌 刘静明 王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接受自体唇腺移植,术中自同侧下唇制取唇腺黏膜瓣,将其植于同侧上睑穹隆。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唾液分泌试验及涎腺核素扫描检查。术前、术后分别测定... 目的评价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接受自体唇腺移植,术中自同侧下唇制取唇腺黏膜瓣,将其植于同侧上睑穹隆。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唾液分泌试验及涎腺核素扫描检查。术前、术后分别测定最佳矫正视力、施墨试验,并对术后主观满意度、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主观症状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自体唇腺黏膜瓣全部存活,下唇创面愈合良好。术后不同时间段所有患者移植侧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主观症状评分和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也明显低于术前(P<0.05)。2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余患者未见明显提高。14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2例满意度一般。结论自体唇腺移植可以增加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唾液泪液分泌,明显缓解患者干眼症状。该术式可作为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干燥症 自体唇腺黏膜移植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尔军 陈仁吉 +2 位作者 穆玥 李金陆 胡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在中国华北人群中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115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92名正常对照个体中,对CBS和SHMT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97589和rs1979...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在中国华北人群中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115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92名正常对照个体中,对CBS和SHMT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97589和rs1979276进行检测。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UNPHASED软件包分析单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基因-基因相互作用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2个基因上的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分布在NSCL/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s397589TT和rs1979276TT基因型能增加NSCL/P患病风险(OR=2.60,95%CI=0.43-15.87;OR=1.62,95%CI=0.22-11.70);携带rs397589GT-rs1979276CT个体在患者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29)。结论:CBS和SHMT1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参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硫醚Β合成酶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r:YSGG激光照射对窝沟封闭剂粘结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乔丽艳 于静涛 王雪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目的 :探讨Er,Cr:YSGG激光照射作为窝沟封闭前釉质预处理方式的可能性。方法 :以 40颗离体前磨牙做为标本 ,随机分成 4组 ,唇面釉质分别采用下列方式处理 ,A组 :杯状刷处理 +酸蚀 ,B组 :钻切割 +酸蚀。C组 :Er ,Cr :YSGG激光照射 ,D组 :... 目的 :探讨Er,Cr:YSGG激光照射作为窝沟封闭前釉质预处理方式的可能性。方法 :以 40颗离体前磨牙做为标本 ,随机分成 4组 ,唇面釉质分别采用下列方式处理 ,A组 :杯状刷处理 +酸蚀 ,B组 :钻切割 +酸蚀。C组 :Er ,Cr :YSGG激光照射 ,D组 :Er,Cr :YSGG激光照射 +酸蚀。测试窝沟封闭剂与釉质面的抗剪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 4种方式处理后釉质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果 :Er ,Cr :YSGG激光照射与传统杯状刷或钻处理后酸蚀的釉质面抗剪强度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Er ,Cr:YSGG激光照射后酸蚀也不增大抗剪强度。SEM观察Er ,Cr :YSGG激光照射后的釉质面不规则 ,鱼鳞状 ,无玷污层。结论 :Er ,Cr :YSGG激光照射可代替传统杯状刷或钻处理后酸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窝沟封闭剂 ER Cr:YSGG激光 抗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例眼眶骨折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祝为桥 刘静明 +3 位作者 陈志远 周军 殷卫红 胥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了114例眼眶骨折的患者,分类统计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内陷发生率分别为63.2%、62.3%和59.6%;视神经损伤、泪道损伤和眼球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5.8%、1...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了114例眼眶骨折的患者,分类统计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内陷发生率分别为63.2%、62.3%和59.6%;视神经损伤、泪道损伤和眼球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5.8%、15.8%和12.3%。95.6%的患者接受了眶壁整复和人造骨植入术;72.8%的患者进行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部分患者进行了视神经减压术、眼球修补术和泪道手术。结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内陷是眼眶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视神经损伤、眼球破裂和泪道损伤亦不能忽视;眶壁整复和人造骨植入术是眼眶骨折治疗的主要术式,非单纯性眼眶骨折还需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临床表现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艳梅 刘楠 李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评价单颗牙麻醉(STA)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应用于伴有牙科焦虑的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时的效果。方法试验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STA进行局部麻醉注射,对照组采用手动注射方式。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评定患者局部麻醉前后的牙科焦虑... 目的评价单颗牙麻醉(STA)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应用于伴有牙科焦虑的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时的效果。方法试验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STA进行局部麻醉注射,对照组采用手动注射方式。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评定患者局部麻醉前后的牙科焦虑状况。注射后由患者本人用视觉模拟标尺表评价注射时的疼痛程度。监测麻醉前、中、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2组注射时的疼痛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麻醉后有86.11%的患者焦虑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两者麻醉前后焦虑变化差异显著。试验组麻醉前、中、后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麻醉中血压明显上升。结论 STA计算机辅助口腔局部麻醉技术能有效减轻注射疼痛,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减少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局部麻醉 牙科焦虑症 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Scan Ⅲ型系统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咬合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贾洪诚 王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应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的咬合变化。方法:选取门诊慢性牙周炎患者26人,常规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以及口腔卫生指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应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分析诊断患者的咬合... 目的:应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的咬合变化。方法:选取门诊慢性牙周炎患者26人,常规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以及口腔卫生指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应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分析诊断患者的咬合变化情况,包括咬合时间(OT)、咬合分离时间(DT)、咬合力中心点位移(COFT)、最大面积帧时咬合力占影片最大咬合力百分比(MABF/MMF)以及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BFDB)。治疗前后咬合指标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OT、DT延长,COFT增大,差值分别为(0.20±0.14)s、(0.11±0.08)s、(0.81±1.1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BF/MMF和BFDB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值分别为(-7.20±4.41)%、(-8.90±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咬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变化 咬合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r:YSGG激光与氟化物联合应用对牙体硬组织脱矿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丽艳 于静涛 贾兴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Er,Cr:YSGG激光与氟化物联合应用对牙体硬组织抗酸性的影响。方法:标本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激光组,氟处理组,激光+氟组,进行不同处理后,0.1 mol/L乳酸(pH4.8)脱矿24h,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脱矿液中溶解的钙离子浓... 目的:体外研究Er,Cr:YSGG激光与氟化物联合应用对牙体硬组织抗酸性的影响。方法:标本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激光组,氟处理组,激光+氟组,进行不同处理后,0.1 mol/L乳酸(pH4.8)脱矿24h,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脱矿液中溶解的钙离子浓度,能谱分析仪进行氟原子含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和牙本质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激光组、氟处理组、激光+氟组溶解的钙离子浓度都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激光+氟组钙离子浓度仅略低于激光组、氟处理组,与其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含量的测定仅在氟处理组牙釉质和牙本质标本有氟峰出现;扫描电镜观察见,激光组:表面不平呈鳞片状、峭壁状,无玷污层,釉质结构清晰可见,牙本质小管开放,无熔融、炭化等热损伤的表现;氟化钠组:表面有大量玷污层和碎屑,并可见到许多小颗粒沉积在牙釉质和牙本质表面;激光+氟组:表面结构与激光组相似,未见颗粒沉积。结论:Er,Cr:YSGG激光与氟化物无联合效应,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牙釉质 牙本质 抗酸性 氟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结节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静明 陈志远 朱正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介绍关节结节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关节结节骨折35例,术前根据双眶水平位CT将骨折线分为2型:矢状型和斜线型。术中用冠状切口显露关节结节复位后,根据暴露情况及骨折线类型,用单枚或双枚微型钛钉或微型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前... 目的介绍关节结节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关节结节骨折35例,术前根据双眶水平位CT将骨折线分为2型:矢状型和斜线型。术中用冠状切口显露关节结节复位后,根据暴露情况及骨折线类型,用单枚或双枚微型钛钉或微型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双眶水平及冠状位CT、头面部三维CT并进行比较。结果24例采用微型钛板固定,8例采用单枚微型钛钉固定,3例采用双枚微型钛钉固定。术后所有患者面形基本对称,术前术后CT片对比骨折复位良好。结论关节结节骨折的固定可以恢复颧骨前后方向及侧方形态,根据暴露情况及骨折线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关节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静明 祝为桥 +3 位作者 陈志远 殷卫红 胥珩 戚道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治疗,10例术前行模型外科分析制作导板,其中8例手术中应用LeFortΙ型截骨、折断降下技术,其余病例应用了离断翼上颌连接,松解骨折片的操作;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治疗,10例术前行模型外科分析制作导板,其中8例手术中应用LeFortΙ型截骨、折断降下技术,其余病例应用了离断翼上颌连接,松解骨折片的操作;所有病例均于上颌骨前部以微型钛合金接骨板内固定。结果:15例患者术中骨折复位良好;14例关系恢复,1例术后骨折片移位。结论: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上颌骨矢状骨折的有效方法;矢状骨折时,上颌骨前部仅应用1枚微型钛合金接骨板固定机械抗力可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矢状骨折 正颌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样形状及截面积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福聪 王晓燕 +1 位作者 于玲 高学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试样形状与粘接面积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的影响。方法:将12颗人无龋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树脂粘接。分别制备2种形状和2种粘接面积的试样:条状1mm×1mm,2mm×1mm;沙漏状1mm×1mm,... 目的:比较不同的试样形状与粘接面积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的影响。方法:将12颗人无龋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树脂粘接。分别制备2种形状和2种粘接面积的试样:条状1mm×1mm,2mm×1mm;沙漏状1mm×1mm,2mm×1mm,每组3颗牙齿15个试样,用微拉伸测力仪测试试样微拉伸粘接强度,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断裂类型。结果:4组试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条状1mm×1mm组(31.83±8.62)MPa;条状2mm×1mm组(28.41±4.54)MPa;沙漏状1mm×1mm组(30.94±6.12)MPa;沙漏状2mm×1mm组(30.91±4.52)MPa,4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沙漏状试样发生牙本质内聚破坏,其余试样的断裂类型均为界面断裂。结论:试样形状(条状或沙漏状)和粘接面积(1mm×1mm或2mm×1mm)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粘接剂 微拉伸粘接强度 试样形状 粘接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皮瓣眶窝再造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秀坤 陈志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7期48-49,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游离皮瓣眶窝再造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26例眶窝凹陷及眼窝闭锁患者接受游离皮瓣移植,其中24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2例采用肩胛皮瓣。术后定时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温度、充盈情况以及肿胀情况,必要时可行多普勒仪检查。同... 目的总结分析游离皮瓣眶窝再造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26例眶窝凹陷及眼窝闭锁患者接受游离皮瓣移植,其中24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2例采用肩胛皮瓣。术后定时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温度、充盈情况以及肿胀情况,必要时可行多普勒仪检查。同时观察血管吻合部位伤口引流量的大小及引流物的颜色,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患者还须观察指端末端血液循环情况。结果26例患者所有眶窝内移植的皮瓣均成活,未出现坏死或感染,外观满意,义眼配戴良好。结论游离皮瓣眶窝再造术后的精心护理对于手术成功及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眶窝凹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