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间隙内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
作者 郝大鹏 满凤媛 +5 位作者 王振常 徐文坚 梁熙虹 崔久法 陈光利 杨本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位于颈动脉间隙的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颈动脉间隙的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其中颈动脉体瘤8例,神经鞘瘤8例。6例颈动脉体瘤和5... 目的探讨位于颈动脉间隙的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颈动脉间隙的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其中颈动脉体瘤8例,神经鞘瘤8例。6例颈动脉体瘤和5例神经鞘瘤患者接受CT平扫;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颈动脉体瘤和2例神经鞘瘤患者接受DSA检查。结果CT表现:①6例颈动脉体瘤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呈与周围肌肉组织等密度改变;2例累及颈静脉孔者可见颈静脉孔扩大,边缘不规则、虫蚀状骨质破坏。②5例神经鞘瘤为卵圆形或梭形软组织肿块影,呈与周围肌肉组织等或低混杂密度改变;2例累及颈静脉孔者可见颈静脉孔扩大,边缘光整,无骨质破坏。MRI表现:8例颈动脉体瘤呈分叶状,边界清楚,纵向生长,有特征性血管流空信号,分离并包绕颈内、外动脉,动脉管径正常,增强扫描明显强化。8例神经鞘瘤呈梭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纵向生长,呈混杂信号,分离颈动、静脉,血管管径变窄,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DSA表现:4例颈动脉体瘤呈明显肿瘤染色,2例神经鞘瘤呈轻度肿瘤染色。结论根据颈动脉间隙内颈动脉体瘤和神经鞘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对二者进行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燕明 梁熙虹 +7 位作者 王振常 鲜军舫 刘中林 杨本涛 燕飞 付琳 李勇 刘兆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88-1789,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骨性外耳道畸形的HRCT影像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文玲 刘中林 +1 位作者 王振常 刘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分析 81耳骨性外耳道畸形的HRCT表现 ,探讨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及HRCT证实外耳畸形病例 81耳 ,观察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及相邻结构的改变。结果 骨性外耳道轻度发育不良 2 0耳 (2 0 /81) ,表现... 目的 分析 81耳骨性外耳道畸形的HRCT表现 ,探讨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及HRCT证实外耳畸形病例 81耳 ,观察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及相邻结构的改变。结果 骨性外耳道轻度发育不良 2 0耳 (2 0 /81) ,表现为鼓部形成外耳道结构 ,但鼓部发育短小、骨性外耳道狭窄或走行异常 ;外耳道重度发育不良 2 1耳 (2 1/81) ,表现为鼓部为一骨块 ,未形成管形外耳道结构 ;骨性外耳道缺如 40耳 (4 0 /81) ,表现为鼓部结构缺如。结论 颞骨鼓部是构成骨性外耳道结构的重要部分 ,鼓部的发育情况对外耳道畸形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 畸形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复视相关影像学改变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征宇 杨本涛 +1 位作者 王振常 鲜军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复视患者影像学改变 ,提高复视病因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复视患者 15 3例 ,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15 3例中影像表现正常者 3 7例 (2 4.2 % ) ,有异常影像表现者 116例 (75 .8% ) ;② 3 7例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复视患者影像学改变 ,提高复视病因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复视患者 15 3例 ,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15 3例中影像表现正常者 3 7例 (2 4.2 % ) ,有异常影像表现者 116例 (75 .8% ) ;② 3 7例影像表现正常者中 ,有外伤病史者 19例 (5 1.4% ) ,临床检查发现眼外肌麻痹者 8例 (2 1.6% ) ,临床诊断为脑梗死者 2例(5 .4% ) ,临床诊断不明确者 8例 (2 1.6% ) ;③有异常影像表现的 116例中 ,病变位于眼眶内 90例 (77.6% ) ,其中眶壁骨折66例 (71.8% ) ;病变位于颅内者 2 0例 (17.2 % ) ;眶颅沟通者 3例 (2 .6% ) ;其他 3例 (2 .6% )。结论 引起复视的疾病影像学表现多样 ,仔细观察 ,全面分析有助于明确引起复视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在^(125)I粒子治疗眼眶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任凌 王振常 +2 位作者 戴皓洁 史季桐 李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55-175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125I粒子治疗眼眶肿瘤的各个步骤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接受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的眼眶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有数字影像资料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计划设计,23例无数字资料的患者...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125I粒子治疗眼眶肿瘤的各个步骤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接受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的眼眶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有数字影像资料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计划设计,23例无数字资料的患者未行术前TPS计划,术中粒子按照巴黎布源原则排列。术后均应用TPS系统进行术后质量验证。术后3、6、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CT和(或)MRI追踪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共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917粒、平均(17.0±7.7)粒/人。TPS计划组及未计划组满意率分别为77.42%(24/31)及43.47%(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3,P=0.011)。8例患者术后失访。TPS质量验证满意组术后3、6、12个月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29)、7.14%(2/28)、25.00%(6/24),TPS质量验证不满意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65%(3/17)、37.50%(6/16)、66.67%(8/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结论影像学在125I粒子治疗眼眶肿瘤的各个步骤中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125I 眼眶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炎颞骨并发症影像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兆会 王振常 鲜军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分析中耳炎颞骨并发症的HR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耳炎颞骨并发症(35耳)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迷路受侵19耳,其中骨迷路侵蚀8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迷路腔淋巴液受侵10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MRI显示淋巴液呈短T1... 目的分析中耳炎颞骨并发症的HR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耳炎颞骨并发症(35耳)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迷路受侵19耳,其中骨迷路侵蚀8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迷路腔淋巴液受侵10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MRI显示淋巴液呈短T1等T2信号5耳,短T1短T2信号4耳,等T1等T2信号1耳,其中明显强化8耳,轻度强化2耳;迷路广泛骨质破坏1耳,HRCT显示软组织密度影、骨质破坏及死骨,MRI上呈长T1短T2信号及等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面神经受侵16耳,HRCT显示面神经管破坏12耳,增粗4耳,MRI显示面神经增粗、异常强化11耳;岩尖炎5耳,HRCT显示岩尖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影,MRI呈长T1长T2信号,中心无强化而周边环形强化3耳,明显均匀强化2耳;骨膜下脓肿1耳,HRCT显示乳突外壁骨质破坏,耳周软组织增厚,MRI显示耳后骨膜下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颞颌关节受累1耳,HRCT显示颞颌关节上壁骨质破坏,MRI显示关节窝内长T1长T2信号,中度强化。伴颅外并发症2耳,颅内并发症28耳。结论HRCT和MRI结合使用可明确中耳炎颞骨并发症类型、部位和范围,给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并发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迷路炎的影像学诊断及其相关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中林 王振常 +6 位作者 付琳 杨欢 李勇 刘博 郑雅丽 郑军 李永新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骨化性迷路炎的影像学表现,并对相关的病因学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临床患有中耳炎、胆脂瘤、脑膜炎和外伤等41例患者(55耳),经过临床和CT、MRI检查确诊为骨化性迷路炎,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H... 目的:探讨骨化性迷路炎的影像学表现,并对相关的病因学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临床患有中耳炎、胆脂瘤、脑膜炎和外伤等41例患者(55耳),经过临床和CT、MRI检查确诊为骨化性迷路炎,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HRCT示耳蜗基底周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弧形"高密度影或耳蜗普遍密度增高,呈"磨玻璃"样高密度影,伴有管腔不规则狭窄者24耳,其中蜗轴增粗、骨性螺旋板增宽各2耳;耳蜗完全骨性闭塞4耳。前庭受累表现为狭窄、密度增高。各半规管受累表现为密度增高、管腔狭窄或完全骨性闭塞。前庭窗、蜗窗受累者表现为其内密度增高、狭窄。受累机率由高至低依次是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耳蜗、上半规管、前庭窗、蜗窗及前庭。22耳MRI表现异常,T1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信号减低或消失,增强后早期可见强化。受累机率由高至底依次是耳蜗、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及前庭,表现为轮廓不规则或狭窄。结论:CT、MRI对诊断骨化性迷路炎及其判断病变累及部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炎侵犯迷路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兆会 王振常 鲜军舫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耳炎侵犯迷路的HR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与局限。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4耳),经临床综合诊断为中耳炎侵犯迷路患者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骨迷路破坏8耳,HRCT诊断7耳,表现为骨迷路破坏,中耳内病变与迷路腔相通。迷路腔淋... 目的:探讨中耳炎侵犯迷路的HR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与局限。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4耳),经临床综合诊断为中耳炎侵犯迷路患者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骨迷路破坏8耳,HRCT诊断7耳,表现为骨迷路破坏,中耳内病变与迷路腔相通。迷路腔淋巴液受侵14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9耳,骨迷路完好5耳。MRI示8耳迷路腔淋巴液于T1WI上信号升高,T2WI信号无变化,其中7耳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1耳轻度强化;5耳迷路腔淋巴液于T1WI信号升高,T2WI信号减低,其中4耳明显强化,1耳轻度强化;1耳迷路腔淋巴液于T1WI和T2WI信号无变化,增强后明显强化。迷路增生、硬化1耳,HRCT显示耳蜗骨迷路骨质增厚、硬化,迷路腔变窄;MRI上表现为蜗腔变细。骨迷路广泛破坏1耳,位于耳蜗后部骨迷路内,HRCT显示骨迷路内大片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破坏,内部可见形态不规则死骨;MRIT1WI和T2WI显示骨迷路内均呈混杂信号,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结论:HRCT和MRI可显示中耳炎侵犯迷路的程度,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中耳炎 迷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我国头颈部影像学的发展(述评)
9
作者 王振常 刘中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63-163,共1页
关键词 头颈部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头颈部疾病 CT 核磁共振 医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眼病眼外肌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姜虹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2-1064,共3页
Graves眼病(G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传统方法判断GO眼外肌病变活动期、非活动期有多方面的局限性。本文对GO眼外肌病变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格雷夫斯眼病 眼外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郝大鹏 徐文坚 +5 位作者 王振常 刘吉华 杨本涛 崔久法 宋乐 姜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类型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软骨肉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表现:7例高分化普通髓腔型和1例透明细胞型仅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余17例表现为骨质破坏伴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所有病变...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类型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软骨肉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表现:7例高分化普通髓腔型和1例透明细胞型仅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余17例表现为骨质破坏伴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所有病变均可见到环形或絮状钙化影,其中14例高分化普通髓腔型钙化明显,1例中分化普通髓腔型、6例黏液型、3例间质型和1例透明细胞型呈局限、轻微钙化。MRI表现:10例高分化普通髓腔型呈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5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3例黏液型呈以明显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2例间质型呈中等T1中等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透明细胞型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内部可见长T1短T2信号分隔。发生于长管状骨者可见骨内膜扇贝形压迹。结论根据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推测软骨肉瘤的病理学类型,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内听道段神经、血管MRI表现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冰 王振常 +2 位作者 鲜军舫 牛延涛 赵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内听道段神经、血管的正常MRI表现及对神经形态予以量化研究。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60耳行内耳MRI FIESTA序列检查。观察并测量内听道段神经、血管,比较不同断面对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薄层厚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微小神经结... 目的探讨内听道段神经、血管的正常MRI表现及对神经形态予以量化研究。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60耳行内耳MRI FIESTA序列检查。观察并测量内听道段神经、血管,比较不同断面对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薄层厚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微小神经结构及其走行。内听道底部面神经直径为(1.00±0.03)mm;前庭上神经直径为(0.98±0.04)mm;前庭下神经直径为(0.71±0.03)mm;蜗神经直径为(1.03±0.04)mm;后壶腹神经直径为(0.47±0.02)mm。结论MRI能够准确清晰显示内听道段神经及血管的正常形态,并可对神经进行量化测量,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 解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真菌球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本涛 王振常 +1 位作者 曹明阁 张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 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发病部位 :单个鼻窦发病 60例 (88.2 % ) ,其中上颌窦最常见 ,占 41例 (60 .3 % ) ,依次为蝶窦 12例 (17.... 目的 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 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发病部位 :单个鼻窦发病 60例 (88.2 % ) ,其中上颌窦最常见 ,占 41例 (60 .3 % ) ,依次为蝶窦 12例 (17.6% ) ,筛窦 6例 (8.8% ) ,额窦 1例 (1.5 % ) ;CT表现 :受累鼻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 ,其中 64例 (94.1% )中央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 ,融合成团块状 ,代表菌丝 ,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 ,3 5例 (76.1% )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 ;MRI表现 :病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 (与脑实质比较 ,以下相同 ) ,T2WI均呈极低信号 ,增强后均未见强化 ;病变周围黏膜明显增厚 ,T1WI多呈等信号 ,T2WI均表现高信号 ,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是目前诊断鼻窦真菌球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能够显示真菌球范围和帮助鉴别诊断 ,可作为一种补充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付琳 李季 +3 位作者 王振常 鲜军舫 李静 张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丛状 眼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被引量:9
15
作者 姜虹 王振常 +3 位作者 鲜军舫 刘中林 杨本涛 燕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46-1748,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5例(6耳)结核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结果结核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及骨质异常,患耳鼓室腔、乳突窦及乳突气房内充满软组织影,病理学证实为大量肉... 目的探讨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5例(6耳)结核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结果结核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及骨质异常,患耳鼓室腔、乳突窦及乳突气房内充满软组织影,病理学证实为大量肉芽组织。患耳骨质异常HRCT表现为乳突气房骨性间隔模糊(3耳)、骨质破坏(6耳)累及鼓室壁、听小骨、岩尖等,不伴骨质硬化以及死骨形成(4耳),分别位于乳突窦、鼓室腔、内耳及岩尖。结论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具有一定影像学表现特征,单侧气化型乳突呈广泛炎症改变并伴骨性间隔模糊,特别是发现"死骨"可提示本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乳突炎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硬化的HRCT诊断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兆会 王振常 +1 位作者 陶建华 鲜军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鼓室硬化的HRCT表现 ,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 (共 2 9耳 )经临床证实的鼓室硬化患者 ,均经HRCT检查。结果 病变累及鼓膜 19耳 ,均表现鼓膜增厚 ,其中出现钙化 12耳 ,呈条状 9耳 ,点状 3耳。鼓膜内陷 9耳... 目的 探讨鼓室硬化的HRCT表现 ,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 (共 2 9耳 )经临床证实的鼓室硬化患者 ,均经HRCT检查。结果 病变累及鼓膜 19耳 ,均表现鼓膜增厚 ,其中出现钙化 12耳 ,呈条状 9耳 ,点状 3耳。鼓膜内陷 9耳。病变位于鼓室内 2 8耳 ,表现为钙化及软组织影共存 2 3耳 ,软组织影 4耳 ,仅为钙化影 1耳。软组织影按形态分为条索状 3耳 ,斑片状 2 4耳 ,钙化影按其形态分为点状 10耳 ,筛网状 6耳 ,团块状 8耳。硬化斑块包埋听骨链 2 0耳。粘连锤骨 7耳 ,砧骨 6耳 ,镫骨 2耳。硬化斑块与听小骨关系不密切 2耳。累及鼓膜张肌腱 1耳。结论 HRCT可以准确地显示鼓膜和鼓室内硬化斑块及其并发改变 ,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硬化 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永征 王振常 +4 位作者 杨本涛 鲜军舫 常青林 燕飞 刘中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肿瘤起源并局限于鼻腔;16例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例中心位于筛窦内;1例起源于上颌窦;1例起源于鼻咽部。13例形态规...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肿瘤起源并局限于鼻腔;16例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例中心位于筛窦内;1例起源于上颌窦;1例起源于鼻咽部。13例形态规则,8例不规则。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平扫CT值30~60Hu,3例见钙化,1例见囊变。肿瘤侵犯筛窦17例、颅内14例、眼眶13例、中、上鼻甲13例、蝶窦11例、上颌窦8例、鼻中隔上部8例。18例见骨质破坏。结论冠状位和横断位CT可较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及其周围骨质情况,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晓霞 陈光利 +1 位作者 梁熙虹 张铁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是指在影像介导下经皮向骨折或破坏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历史、目的、临床疗效、骨水泥作用机制、适应证与禁...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是指在影像介导下经皮向骨折或破坏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历史、目的、临床疗效、骨水泥作用机制、适应证与禁忌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预防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 骨折 骨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咽后壁脓肿的CT表现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4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黄德成 黄晖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急性咽后壁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咽后壁脓肿患者CT资料。结果CT清楚显示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18例CT均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增厚,其中8例CT平扫示咽后壁梭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3例示宽大气-液平... 目的探讨CT对急性咽后壁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咽后壁脓肿患者CT资料。结果CT清楚显示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18例CT均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增厚,其中8例CT平扫示咽后壁梭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3例示宽大气-液平面,4例示咽后壁病变处异物,2例见咽后间隙积气,4例合并纵隔脓肿,2例存在食管瘘,5例CT增强扫描示咽后壁病变环形强化。结论CT能准确评价急性咽后壁脓肿,应作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咽后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内听道底CT及MRI解剖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冰 鲜军舫 +2 位作者 牛延涛 赵波 王振常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内听道底神经和神经孔道的正常CT和MRI解剖特点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人60例共120耳,60耳行颞骨CT扫描,60耳行内耳FIESTA序列MRI检查,在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上对内听道底的神经和神经孔道进行测量。结果:内听道底... 目的:探讨内听道底神经和神经孔道的正常CT和MRI解剖特点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人60例共120耳,60耳行颞骨CT扫描,60耳行内耳FIESTA序列MRI检查,在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上对内听道底的神经和神经孔道进行测量。结果:内听道底前后径(4.07±0.97)mm,上下径(3.24±0.88)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3.04±0.52)mm,宽度(0.96±0.31)mm;前庭上神经管长度(2.52±0.48)mm,宽度(0.83±0.30)mm;前庭下神经管长度(1.07±0.23)mm,宽度(0.73±0.21)mm;蜗神经管长度(0.89±0.19)mm,宽度(2.05±0.39)mm;单孔长度(3.56±0.68)mm,宽度(0.56±0.11)mm。面神经直径(1.00±0.03)mm;前庭上神经直径(0.98±0.04)mm;前庭下神经直径(0.71±0.03)mm;蜗神经直径(1.03±0.04)mm;后壶腹神经直径(0.47±0.02)mm。结论:CT和MRI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内听道底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可进行准确测量,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内听道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