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22 位作者 郭伟 唐瞻贵 李龙江 任国欣 孙志军 尚伟 张杰 孟箭 李吉辰 杨凯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李波 吴炜 梁秦龙 倪前伟 李建虎 杨向明 周小燕 杨帆 李家存 高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尽管手术及放化疗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等相关问题已得到大家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言语障碍的问题尚未形成标准化通用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康复治疗管理指南或共识。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修改,主要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改善患者与言语相关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言语障碍 评估和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3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31 位作者 徐豪越 李小莹 张杰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白石柱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孟箭 孙志军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席庆 孔琳 韩冰 卜令学 冯元勇 宋凯 韩红钰 李洁莹 倪前伟 李昀 柴娟 杨小琛 胡漫 徐名金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9,共13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其诊疗涉及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修复重建科、影像科、病理科及营养支持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鉴于口腔鳞癌疾病负担加重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快速发展,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充分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核心,覆盖口腔鳞癌患者全病程管理的整合诊治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氧诱导因子-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健男 冯芝恩 +2 位作者 王琳 王衣祥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在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1993年6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 目的: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在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1993年6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125例纳入本次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表达情况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主要评估指标为颈淋巴转移率和癌相关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颈淋巴转移率与各项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及组内癌相关生存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Kaplan-Meier分析,并应用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对DSS的独立预测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完成。结果: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1日,生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有75例HIF-1α高表达,48例HIF-1α低表达,2例无法评估。秩和检验分析发现,HIF-1α高表达组淋巴转移率显著高于HIF-1α低表达组(58.7%vs.37.5%,P=0.027)。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HIF-1α低表达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60.4%vs.36.0%,P=0.009),癌相关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70.8%vs.46.7%,P=0.005)。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IF-1α表达(HR=2.164,95%CI:1.150~4.074,P=0.017)和T分期(HR=1.387,95%CI:1.066~1.804,P=0.015)均是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HIF-1α蛋白表达是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子,且与颈淋巴转移显著相关,能够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潜在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和靶向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诱导因子1Α 鳞状细胞 头颈部肿瘤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6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27 位作者 倪前伟 李小莹 孔琳 席庆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韩冰 孙彦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宋凯 徐豪越 卜令学 李洁莹 胡漫 徐名金 李昀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 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是原发于口咽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咽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HPV感染已成为口咽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相关性口咽鳞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与非HPV相关口咽鳞癌有显著差异,导致口咽鳞癌诊疗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口咽鳞癌的预防筛查极具重要性,其诊疗流程涉及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同参与,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共同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脉络、贯穿口咽鳞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诊治共识,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移植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琳 牛其芳 +2 位作者 阮寒尽 毛明惠 韩正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94-1903,共10页
当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和血管病变时,血流停止以及之后血液再灌注过程都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器官I/RI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损线粒... 当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和血管病变时,血流停止以及之后血液再灌注过程都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器官I/RI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损线粒体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加、钙超载等结果,从而激活细胞死亡程序。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通过不断融合、分裂维持自身稳态,并且,线粒体已被研究证明可在细胞间转移。目前,线粒体提取技术较为成熟,可以从组织中提取出完整的、有活性的线粒体。在以上背景下,出现了线粒体移植(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MT)技术,通过移植活性线粒体至受损组织内,帮助细胞恢复功能。然而,MT的临床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MT的规范移植程序、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等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就近10年MT改善I/RI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移植 线粒体功能障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原发腺泡细胞癌1例
8
作者 金奎镇 徐桥石 +3 位作者 王翀 李博 韩正学 冯芝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3-575,共3页
腺泡细胞癌是相对少见的一种涎腺肿瘤,原发于下颌骨内者更罕见。本文报告1例下颌骨原发腺泡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及组织学特点﹑诊断、治疗、预后进行讨论。
关键词 腺泡细胞癌 下颌骨 临床表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