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脂冠修复乳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小贤 钟洁 +5 位作者 闫文娟 张红梅 姜霞 黄芊 薛世华 刘星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7-912,共6页
目的:评价对活髓乳前牙复面洞和多面洞龋坏采用Strip crowns透明成形冠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且因乳前牙复面洞或多面洞龋坏需行树脂全冠修复的患儿。术中使用选... 目的:评价对活髓乳前牙复面洞和多面洞龋坏采用Strip crowns透明成形冠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且因乳前牙复面洞或多面洞龋坏需行树脂全冠修复的患儿。术中使用选择性酸蚀技术、Universal Bond粘接剂、3M Z350树脂制作全冠。术后6、12和18个月复查,由非治疗医师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进行单盲评价。结果:共有127例儿童的418颗牙齿纳入统计,年龄为1.17~5.75岁(平均3.22岁),其中70例男性,57例女性。树脂冠6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7.8%,12个月时的保留率为93.6%,18个月时的保留率为89.2%。18个月时共有28颗(6.7%)树脂冠完全脱落,17颗(4.1%)部分脱落,4颗(1.0%)树脂冠发生继发龋,6颗(1.4%)牙齿出现牙髓感染。修复体外观及邻接关系恢复较好,色泽协调性佳,可明显改善美观。93.1%的树脂冠牙龈健康,有29颗(6.9%)牙龈轻度红肿。有47颗(11.2%)树脂冠因菌斑堆积出现颜色变化,抛光可去除着色。树脂冠脱落主要与进食咬物相关。结论:树脂冠是修复乳前牙大面积龋坏和多面洞龋坏的较好方式,功能运动是导致脱落的重要原因。由于制作树脂冠技术敏感性高,需要儿童全程配合,更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可配合的儿童以及接受镇静或全身麻醉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前牙 儿童 牙冠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瓷贴面用于76例前牙修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彦峰 江青松 郑东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EREC AC系统共制作瓷贴面190个,根据患者前牙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比较不同设计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随... 目的:探讨CEREC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EREC AC系统共制作瓷贴面190个,根据患者前牙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比较不同设计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患者修复体满意度与临床成功率。结果:所有190个瓷贴面中,84个采用复制模式、50个采用参考模式、56个采用个性化设计模式。复制模式的修复体设计与加工时间短于参考模式与个性化模式(P<0.001),参考模式短于个性化模式(P<0.001)。不同设计模式不同随访时间的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复制模式、参考模式、个性化模式的成功率分别为97.62%、98.00%、94.64%,随访12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7.62%、96.00%、92.86%,随访24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6.43%、94.00%、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EC AC系统不同设计模式制作的全瓷贴面均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与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其中复制模式可精确复制咬合,且设计与加工时间相对更短,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修复 瓷贴面 设计模式 美学效果 临床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3
作者 胡一帆 马博文 +6 位作者 翟孝庭 徐鑫宇 王一涵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问卷确定是否对温度骤降敏感,将TMD患者分为温度骤降敏感组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温度骤降敏感组(50例)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9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咀嚼肌疼痛的比例[86.0%(43/50)]略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8.1%(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两组间关节杂音和下颌运动受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两组患者共计238侧关节中,温度骤降敏感组出现骨关节病影像改变的比例[82.0%(82/100)]显著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53.6%(74/138)](χ^(2)=20.675,P<0.001)。核磁影像显示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积液的比例[66.0%(33/50)]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42.0%(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18)。结论伴有颌面部疼痛症状、关节积液和骨关节结构异常影像学表现的TMD患者更易对温度骤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温度骤降 锥形线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嵌体修复隐裂牙5年随访分析
4
作者 袁玉姝 孙默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对21名患者的22颗隐裂牙进行钴铬合金高嵌体保护性修复,5年后进行随访。结果:有15例16颗牙高嵌体稳固完好,5例高嵌体脱落者经及时处理后,现仍在良好的行使功能,1例因“根尖炎”拔除。说明高嵌体保护隐裂牙有一定的临床... 对21名患者的22颗隐裂牙进行钴铬合金高嵌体保护性修复,5年后进行随访。结果:有15例16颗牙高嵌体稳固完好,5例高嵌体脱落者经及时处理后,现仍在良好的行使功能,1例因“根尖炎”拔除。说明高嵌体保护隐裂牙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应注意严格嵌体洞型预备,调整好咬合关系,定期观察,防止产生继发龋及嵌体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嵌体 牙隐裂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龈沟液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分析现状及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竹林 赵诣 李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14-321,共8页
龈沟液是存在于牙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组织渗透液,其含量和成分变化与牙周组织健康关系密切。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寻找比较可靠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龈沟液生物标志物以及简单易于操作的临床椅旁检测技术,以期实现对牙周组织不良反应... 龈沟液是存在于牙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组织渗透液,其含量和成分变化与牙周组织健康关系密切。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寻找比较可靠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龈沟液生物标志物以及简单易于操作的临床椅旁检测技术,以期实现对牙周组织不良反应和感染炎症的早期发现、干预和治疗。龈沟液检测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将给临床诊断带来更加客观的量化证据。本文对近年来龈沟液主要生物标志物成分分析、检测技术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龈沟液 生物标志物 检测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固定治疗下颌骨大型囊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一帆 孙清妍 +3 位作者 王晨燚 翟孝庭 姜华 刘华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目的观察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大型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口内入路行骨板翻... 目的观察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大型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口内入路行骨板翻盖术,术后3、6和9个月定期随访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11例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下颌骨大型囊肿进行了评估。术前测量唇(颊)侧皮质骨的平均厚度约为(1.98±0.37)mm,骨板最薄处厚度平均为(0.73±0.17)mm,骨板最薄处约0.51mm。术中囊腔均显露良好,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创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3、6、9个月的囊肿缩小率分别约为20.01%、41.76%、73.41%。用CBCT和MIMICS软件测量颌骨的骨质密度,术后3、6、9个月囊肿区成骨密度约为313.78、555.85、657.45 HU。患者和观察者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颌面部外形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板翻盖术是治疗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大型囊肿 骨板翻盖术 骨愈合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脂肪基质细胞体外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日月 曾百进 +1 位作者 刘云松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探讨一定浓度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对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hASCs)体外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第4代hASCs,根据培养基的不同分为4... 目的:探讨一定浓度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对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hASCs)体外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第4代hASCs,根据培养基的不同分为4组:(1)基础培养[DMEM+10%FBS(体积分数)+100 U/m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2)基础培养+10μg/L rhTNF-α;(3)成骨向诱导培养(基础培养+100 nmol/L地塞米松+50μmol/L维生素C+10 mmol/Lβ-甘油磷酸);(4)成骨向诱导培养+10μg/L rhTNF-α。各组每3天更换相应培养基。在第3、7、14天和第21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定量检测;在第14和21天进行钙结节染色和矿化沉积定量检测;并用反转录PCR检测成骨向诱导组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α1,Cbfa1)、Osterix(Osx)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成骨向诱导的第3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hTNF-α对hA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在成骨向诱导的第14天(3.527±0.415 vs.2.345±0.354,P<0.01)和第21天(3.106±0.105 vs.2.442±0.163,P<0.01),10μg/L的rhTNF-α可以促进其表达;同样对于矿化沉积检测,在成骨向诱导的第14天(2.896±0.173 vs.0.679±0.173,P<0.01)和第21天(2.231±0.233vs.1.729±0.229,P<0.01),10μg/L的rhTNF-α也促进其表达;反转录PCR和实时定量PCR也表明rhTNF-α可以促进Cbfa1,Osx和OC的表达。结论:10μg/L的rhTNF-α可以促进成骨向诱导的hASCs体外成骨向分化,并可以促进成骨相关基因Cbfa1、Osx和O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间质细胞 骨生成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孟丹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新型的、可注射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成骨特性及其临床可操作性。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4 mm、深6 mm的洞造成骨缺损,每只大白兔左右两侧股骨分别注入实验材...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新型的、可注射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成骨特性及其临床可操作性。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4 mm、深6 mm的洞造成骨缺损,每只大白兔左右两侧股骨分别注入实验材料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材料——α-磷酸三钙骨水泥(α-trical-cium phosphate cement,α-TCP),术后第3天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充填情况。实验动物分成3个时点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第8、16、24周取实验侧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植入处标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骨水泥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再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水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第8周时有少量降解,第16周时降解吸收较多,壳聚糖微球降解后在骨水泥内部原位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孔隙。24周时材料大量降解,仅存少量大粒径壳聚糖微球,降解同时有大量新骨生成。α-TCP骨水泥较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降解较少,骨水泥内部致密少孔。结论: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在骨组织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能力。在骨修复过程中,较对照材料α-TCP骨水泥降解速度快,并可引导新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类 骨水泥 壳聚糖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椅旁数字化模型上测量牙尖斜面夹角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星纲 陈小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第三方软件测量椅旁数字化模型的牙尖斜面夹角的可靠性。方法 21副石膏模型修整出二维截面后作为实验对象,使用椅旁数字化印模技术获取三维模型,第三方软件测量数字模型上牙尖斜面夹角,重复3次;手工测量实验模型牙尖斜面夹... 目的评价使用第三方软件测量椅旁数字化模型的牙尖斜面夹角的可靠性。方法 21副石膏模型修整出二维截面后作为实验对象,使用椅旁数字化印模技术获取三维模型,第三方软件测量数字模型上牙尖斜面夹角,重复3次;手工测量实验模型牙尖斜面夹角作为金标准。统计组内相关系数(ICC)和t值,评价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2种测量方法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两种测量方法的ICC均大于0.9;每种测量方法3次重复的ICC也大于0.9;数字化模型具有更小的变异系数(9.9%)。结论第三方软件测量数字化模型的牙尖角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椅旁数字化印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 牙尖斜面夹角 可靠性 组内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增加骨髓来源破骨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明 梁星 +3 位作者 温颖 白保晶 黄梦鹿 高卫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研究流体切应力对培养于载玻片上的破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加力前后破骨细胞内游离Ca2+的荧光强度,获得的图像在计算机上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 目的研究流体切应力对培养于载玻片上的破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加力前后破骨细胞内游离Ca2+的荧光强度,获得的图像在计算机上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Fluo-3/AM终浓度为10μmol/L的条件下,破骨细胞可获得良好的标记效果,与未加力的对照组相比,流体切应力使破骨细胞内Ca2+荧光信号的平均强度值显著增加。结论体外培养于载玻片上的破骨细胞内Ca2+浓度对流体切应力敏感,Ca2+可介导流体切应力对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流体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EDA基因突变检测及其表现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慧莹 刘洋 +3 位作者 韩冬 刘浩辰 白保晶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EDA基因突变在单纯型和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的检出率,并汇总EDA基因突变的患者口内恒牙缺失情况,尝试分析EDA基因突变相关的恒牙列缺失牙位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收集到174例(143例单纯型、31例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 目的:探讨EDA基因突变在单纯型和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的检出率,并汇总EDA基因突变的患者口内恒牙缺失情况,尝试分析EDA基因突变相关的恒牙列缺失牙位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收集到174例(143例单纯型、31例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以及451名正常对照者,通过采集外周静脉血或者取颊黏膜拭子,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EDA基因编码区并测序,与数据库筛查比对。对于EDA基因突变的患者,记录汇总口内缺失牙位,对比不同牙位缺失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出33例EDA突变患者,单纯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09%(13/143),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4.52%(20/31),检测出10种尚未见报道的EDA基因突变。EDA突变相关的先天缺牙患者中,牙列左、右同名牙缺失数目几乎没有差异,单纯型患者缺失恒牙数(15.9±6.4)比综合征型患者少(23.9±4.3)。EDA突变相关的单纯型先天缺牙患者中,上颌中切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较低;下颌中切牙,上、下颌侧切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缺牙率较高。EDA突变相关的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患者中,各牙位缺牙率均较高,上颌中切牙,上、下颌尖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相对较低。结论:EDA突变检测和表现型分析有助于更全面了解EDA基因以及其在外胚层器官发育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EDA基因 突变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成釉细胞癌-原发型伴颌下淋巴结转移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美延 赵大敏 +3 位作者 耿宁 何华伟 闫翠华 何志秀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21-323,共3页
成釉细胞癌-原发型是一种少见的原发型牙源性恶性肿瘤,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癌-原发型伴颌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成釉细胞癌 颌下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修正技术下游离端黏膜的数字化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萌 刘星纲 +1 位作者 江青松 郑东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量化评估模型修正技术对下颌游离端牙槽嵴黏膜的影响,为可摘局部义齿黏膜变形量数字化参数设定探寻前期数据基础。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修复科需行下颌游离端可摘义齿修复的受试者... 目的:量化评估模型修正技术对下颌游离端牙槽嵴黏膜的影响,为可摘局部义齿黏膜变形量数字化参数设定探寻前期数据基础。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修复科需行下颌游离端可摘义齿修复的受试者7例,收集受试者口内数字化光学扫描及下颌CBCT数据,应用模型修正技术制取功能印模并行仓扫建模,应用Geomagic软件配准分析,R语言软件提取游离端牙槽嵴黏膜厚度和黏膜变形量。结果:(1)游离端黏膜厚度为(2.21±0.72)mm。(2)游离端黏膜变形量为(0.38±0.55)mm,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增大。(3)各位点处黏膜变形量与黏膜厚度未发现显著相关趋势。结论:游离端黏膜变形量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增大,各位点处黏膜变形量与黏膜厚度未发现显著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分析 模型修正印模技术 游离端黏膜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钛的氧化行为对钛-瓷结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海涛 任卫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61-264,共4页
钛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作为烤瓷冠桥修复的金属基底材料,仍存在着钛-瓷结合不理想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钛的氧化行为是影响钛-瓷结合力的主要因素,控制钛在高温时的氧化反应是决定钛-瓷修复成败的重要因素。... 钛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作为烤瓷冠桥修复的金属基底材料,仍存在着钛-瓷结合不理想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钛的氧化行为是影响钛-瓷结合力的主要因素,控制钛在高温时的氧化反应是决定钛-瓷修复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钛-瓷中间层的引入、钛的预氧化处理和钛的辅助气体保护行为对钛-瓷结合力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强度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腮腺及颌下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1例
15
作者 赵大敏 何华伟 +1 位作者 刘美延 何志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81,6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单侧涎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患者女性,术后病检结果示左侧腮腺腺样囊性癌和左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并结合文献报道,对涎腺多发性原发性肿瘤的分类、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机制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多形性腺瘤 腮腺 颌下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