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多次跌倒经历体验和预防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斗 张炜 +2 位作者 纪伟 胡洁琼 赵乐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0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多次跌倒的经历及其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2022年3—12月选取12例有多次跌倒(1年内跌倒≥2次)经历的我院住院/门诊老年人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Giorgi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类别,共7个主题。... 目的了解老年人多次跌倒的经历及其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2022年3—12月选取12例有多次跌倒(1年内跌倒≥2次)经历的我院住院/门诊老年人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Giorgi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类别,共7个主题。(1)跌倒情境描述:同一人的多次跌倒情境呈现相似性;在发生方向改变或位置移动时易跌倒。(2)跌倒心理体验:对跌倒的重视程度的变化;担心增加照护者负担;忧虑跌倒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3)受访者对于跌倒原因的感知。(4)对预防跌倒的需求。结论应关注多次跌倒老年人的方向改变和位置转移问题,加强患者改变体位动作的任务训练,未来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老年人对于跌倒风险的全面认知,建议防跌倒项目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动机、能力和机会进行开发和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脏功能储备的评价
2
作者 杨华昱 王珊 +1 位作者 陈海平 马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929-933,共5页
目的评价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肾脏功能储备(RFR)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血清胱抑素C联合血清肌酐的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水平... 目的评价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肾脏功能储备(RFR)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血清胱抑素C联合血清肌酐的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CKD3a期组(n=75)和CKD3b期组(n=48)。以静脉输注氨基酸刺激前后eGFR的差值计算RFR。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RFR水平差异。观察临床随访1年时,不同RFR水平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及肾功能快速下降的差异。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65~75岁患者RFR水平为(21.61±7.13)ml/(min·1.73m^(2)),76~85岁患者RFR水平为(12.80±9.33)ml/(min·1.73m^(2)),>85岁患者RFR水平为(7.23±5.84)ml/(min·1.73m^(2)),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3a期患者RFR水平显著高于CKD3b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3±5.33)和(9.85±3.40)ml/(min·1.73m^(2));P<0.05]。CKD3a期患者的RFR水平构成主体为10%~20%,共35例(46.67%);CKD3b期患者的RFR水平构成主体为<10%,共21例(43.75%)。与单纯CKD3a期患者相比,CKD3a期合并糖尿病患者RFR水平显著降低[(20.06±3.57)和(26.28±8.15)ml/(min·1.73m^(2));P<0.05];与单纯CKD3b期患者相比,CKD3b期合并糖尿病患者RFR水平显著降低[(7.57±4.65)和(10.07±5.31)ml/(min·1.73m^(2));P<0.05]。临床随访1年发现,RFR<10%的CKD3期患者发生AKI[25.64%(10/39)和16.33%(8/49)、14.29%(5/35)]及肾功能快速下降[28.21%(11/39)和12.24%(6/49)、17.14%(6/35)]的风险显著高于10%<RFR<20%及RFR>20%的CKD3期患者。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CKD3期患者RFR的水平呈下降趋势。CKD3b期患者较CKD3a期患者的RFR水平更低。低RFR水平的老年CKD3期患者发生急性肾脏事件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肾脏病 肾脏功能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健操 辛延国 +1 位作者 邢云利 孙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480例,根据出院时有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32例和未抗凝组248例。收集患者抗... 目的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480例,根据出院时有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32例和未抗凝组248例。收集患者抗凝方案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时抗凝方案的影响因素。结果抗凝组年龄、男性、阵发性房颤、住院时间、贫血、慢性肾病、胃肠功能不全、既往出血史、住院期间出血、出血风险评分、入院抗血小板、出院抗血小板、高敏C反应蛋白、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衰弱、痴呆、骨折、长期卧床比例明显低于未抗凝组,入院心率、入院抗凝、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指数、简易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未抗凝组(P<0.05,P<0.01)。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衰弱、既往出血史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出院时抗凝治疗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心率更快(OR=1.013,95%CI:1.001~1.025,P=0.028)、入院抗凝(OR=5.090,95%CI:2.913~8.893,P=0.000)为出院时抗凝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高、抗凝率不高,高龄、衰弱、阵发性心房颤动、既往出血史为出院时抗凝危险因素,入院时心率更快和已抗凝为出院时抗凝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药 出血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对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怡婷 邢云利 孙颖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945-948,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衰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现为躯体储备功能下降和并发症增加,影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老年房颤患者栓塞风险较高,除了进行栓塞评分外,还应进行衰弱评估,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方...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衰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现为躯体储备功能下降和并发症增加,影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老年房颤患者栓塞风险较高,除了进行栓塞评分外,还应进行衰弱评估,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方案。衰弱的老年房颤患者不应拒绝抗凝治疗,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会有更多获益。本文就衰弱对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决策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房颤动 衰弱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阳 孙颖 李虹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衰弱是常见老年综合征之一,衰弱增加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死亡率、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及出血风险,衰弱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能性较非衰弱者低,衰弱也会增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老年衰... 衰弱是常见老年综合征之一,衰弱增加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死亡率、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及出血风险,衰弱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能性较非衰弱者低,衰弱也会增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老年衰弱患者是否可以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获益,以及如何进行临床决策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衰弱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认知衰弱的现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石小天 马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年龄≥60岁且进行老年综合评估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Fried衰弱表...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年龄≥60岁且进行老年综合评估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Fried衰弱表型将患者分为认知衰弱组(34例)和非认知衰弱组(124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化验检查及老年综合评估量表得分情况。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的因素。结果与非认知衰弱组比较,认知衰弱组年龄更大,营养状况更差,生活能力依赖程度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0.921,95%CI 0.847~0.981)、IADL受损(OR=4.611,95%CI 1.725~12.328)及低白蛋白血症(OR=1.127,95%CI 1.007~1.262)是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重视老年综合评估,及时有效地筛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发生与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住院患者 认知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园园 马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多发人群。增龄、共病、多重用药等是导致CKD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老年CKD患者因存在慢性炎症、蛋白质能量消耗、运动减少等情况,使其易合并肌少症。肌少症对老年CKD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已引起肾病科及老... 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多发人群。增龄、共病、多重用药等是导致CKD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老年CKD患者因存在慢性炎症、蛋白质能量消耗、运动减少等情况,使其易合并肌少症。肌少症对老年CKD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已引起肾病科及老年科医师的重视。肌少症可增加老年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与老年CKD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肾疾病 慢性肾脏病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短期预后与衰弱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汤雯 罗佳 +3 位作者 姜春燕 赵真 孙颖 李虹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646-650,共5页
目的评估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与其衰弱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117例CAP患者。应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衰弱状态,... 目的评估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与其衰弱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117例CAP患者。应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衰弱状态,统计所有患者入院30d内的全因死亡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衰弱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简易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低于非衰弱组患者(均P<0.001),而衰弱组患者Charlson共病指数(CCI)、营养不良患病率、CURB-65评分、重症肺炎患病率均高于非衰弱组患者(均P<0.001)。6例(5.13%)患者在入院后30 d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重症肺炎是CAP患者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6,95%CI 1.03~92.67;P=0.047)。FRAIL量表预测高龄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为0.787~0.948;最佳截断点为3.5分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0.9%。结论在高龄CAP住院患者中,衰弱患者更易出现重症肺炎,且其短期预后往往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肺炎 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强化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和健康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一 赵乐妍 +1 位作者 陈飞 邵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正强化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和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44例AMI患者,按照1∶1试验设计原则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究正强化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和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44例AMI患者,按照1∶1试验设计原则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实施正强化干预模式,连续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遵医行为及干预前后CD-RIS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结果观察组遵医率88.89%高于对照组73.61%(P<0.05);干预后观察组坚韧、力量、乐观评分高于对照组[(39.91±3.26)分比(34.55±3.12)分;(27.72±3.34)分比(23.34±3.15)分;(10.03±1.21)分比(7.45±1.06)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21.16±4.49)分比(26.63±4.32)分],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33.41±4.04)分比(24.48±4.46)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12.12±2.12)分比(10.61±2.17)分;(8.18±0.55)分比(7.55±0.58)分;(11.01±1.44)分比(10.20±1.13)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责任、营养、运动、自我实现评分高于对照组[(28.81±3.34)分比(24.46±3.18)分;(16.62±2.04)分比(14.48±1.87)分;(22.15±2.53)分比(18.84±3.24)分;(13.33±1.15)分比(12.01±1.26)分,均P<0.05]。结论 AMI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弹性低下,消极、悲观应对现象,而正强化干预能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转变应对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态度配合治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弹性量表 应对方式 正强化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宇朋 李虹伟 +1 位作者 王萍 陈晖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4例,且均在6 h内接受了直接经皮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4例,且均在6 h内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情况,将患者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99例)和低血栓负荷组(225例)。所有患者均在急诊就诊时测量基线的血液学指标和血栓负荷状态。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高血栓负荷组与低血栓负荷组平均年龄[(59.4±11.7)和(61.9±11.8)岁]、aPTT[(24.9±3.2)和(26.6±4.0)s]、凝血酶原时间(PT)[(11.3±0.8)和(11.5±1.0)s]、左回旋支(LCX)比例[9.5%(19/199)和18.0%(40/225)]、男性比例[84.3%(168/199)和74.3%(167/225)]、白细胞计数[(10.0±3.1)×10^9和(9.3±3.1)×10^9/L]、右冠状动脉(RCA)比例[45.2%(90/199)和29.8%(68/2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吸烟状况、用药、既往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肝肾功能、电解质、PTA、AT-Ⅲ、FBG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PTT(OR=1.175,95%CI 1.102~1.252)和RCA(OR=2.783,95%CI 1.409~5.497)为高血栓负荷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aPT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95%CI 0.608~0.711,P<0.001)。结果提示,排除高血栓负荷的aPTT的最佳临界值为26.05(灵敏度为53.5%,特异度为72.6%)。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缩短的aPTT值与PCI治疗时所见的高血栓负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心肾综合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德强 李虹伟 +3 位作者 马清 王珊 杨华昱 刑云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900-90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严重程度1型心肾综合征(CRS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数据库中2094例AMI患者。收集人口学、生化检查、既往病史及入院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根据心肾功能将C... 目的观察不同严重程度1型心肾综合征(CRS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数据库中2094例AMI患者。收集人口学、生化检查、既往病史及入院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根据心肾功能将CRS1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级。分层考察CRS1及其不同严重程度与AMI患者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CRS1及其不同严重程度对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CRS1严重程度的加重,AMI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率逐渐升高(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RS1组患者的院内累积生存率低于非CRS1组(P<0.001),并且随着CRS1严重程度的加重,AMI患者的院内累积生存率有下降趋势(P<0.001)。院内发生CRS1是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3,95%CI 2.013~8.901;P<0.001)。结论院内发生CRS1将对AMI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随着CRS1严重程度的加重,AMI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1型 预后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筛查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琦琦 孙颖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是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与不良预后风险增加相关,如跌倒、骨折、失能等。早期筛查肌少症并进行相关干预,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改善远期预后。目前我国肌少症筛查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是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与不良预后风险增加相关,如跌倒、骨折、失能等。早期筛查肌少症并进行相关干预,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改善远期预后。目前我国肌少症筛查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常见的肌少症简易筛查工具,如SARC-F评分、SARC-CalF评分、Ishii评分、MSRA量表等评分标准及其在人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少症 筛查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楠 邢云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89-392,共4页
冠心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与认知障碍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但目前尚不清楚心肌梗死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确切机制。心肌梗死合并认知障碍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且患者长期预后不容乐观... 冠心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与认知障碍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但目前尚不清楚心肌梗死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确切机制。心肌梗死合并认知障碍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且患者长期预后不容乐观可能与治疗不充分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干预手段的增加,需要制定具体策略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心肌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死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