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老年人体重指数和死亡的相关性:一项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小天 王珊 +3 位作者 杨华昱 杨一帆 李旭 马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91-2797,共7页
背景肥胖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和超重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然而,近年来提出的“肥胖悖论”引起广泛关注,BMI和老年人死亡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BMI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背景肥胖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和超重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然而,近年来提出的“肥胖悖论”引起广泛关注,BMI和老年人死亡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BMI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行健康体检≥60岁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资料等,2024年3—4月完成随访,采用终点事件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4-30。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BMI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599例老年人,男477例(79.6%),平均年龄(77±8)岁;根据BMI分为低体重组18例(3.0%),正常组221例(36.9%),超重组273例(45.6%),肥胖组87例(14.5%),中位随访时间为8.81年,截至随访结束,共有158例(26.4%)死亡。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BMI和死亡风险呈U型曲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变量后,与体重正常相比,体重过低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升高(HR=2.76,95%CI=1.37~5.55),此外,低BMI是老年人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5.55,95%CI=1.83~16.78),未观察到超重及肥胖对死亡的影响(P>0.05)。结论BMI和死亡的关系呈U型曲线,低体重是老年人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超重/肥胖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应该重视老年人的体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老年人 体重指数 肥胖悖论 死亡风险 COX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医学思维的多学科门诊的设想及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宇朋 王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67,F0003,共4页
医学正在向高度专科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助于医生对具体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也有利于患者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但在解决涉及多系统、多专业的医学问题上,这种医学模式存在缺陷。多学科门诊是在借鉴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团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医学正在向高度专科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助于医生对具体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也有利于患者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但在解决涉及多系统、多专业的医学问题上,这种医学模式存在缺陷。多学科门诊是在借鉴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团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医疗场景及患者需求,整合综合医院各专科的力量,建立的一个常态化、综合性的门诊平台。多学科门诊的目的是期望一站式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减轻患者负担,同时减少门诊压力,降低医患矛盾的风险。从长期来看,多学科门诊对医院的临床、科研、教学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医院的业界和社会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门诊 专科化 整合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尚欣 汤雯 孙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58,共5页
衰弱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衰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升高明显相关。衰弱的老年ACS患者通常合并疾病多,这使临床医生在治疗策略选择上“进退两难”。然而,在合并衰弱的老年ACS患者诊治... 衰弱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衰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升高明显相关。衰弱的老年ACS患者通常合并疾病多,这使临床医生在治疗策略选择上“进退两难”。然而,在合并衰弱的老年ACS患者诊治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专家共识或指南,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衰弱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ied衰弱表型、肝脏衰弱指数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
4
作者 罗佳 章岱 +4 位作者 单姗 王晓明 欧晓娟 王宇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8-1828,共11页
目的探讨Fried衰弱表型(FFP)、肝脏衰弱指数(LFI)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对肝硬化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及失代偿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7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FFP、LFI和S... 目的探讨Fried衰弱表型(FFP)、肝脏衰弱指数(LFI)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对肝硬化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及失代偿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7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FFP、LFI和SPPB评估患者衰弱状态,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比较3种工具的一致性及其对预后的独立预测效能。主要终点事件为2年全因死亡率和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失代偿),采用Cox回归、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分析3种工具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不同衰弱工具间一致性比较采用Cohen’s Kappa检验。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FFP、LFI和SPPB评估的衰弱患病率分别为37.2%、22.4%和20.2%,FFP与LFI、SPPB一致性中等(κ=0.57,95%CI:0.47~0.67;κ=0.51,95%CI:0.41~0.62),而LFI与SPPB一致性较高(κ=0.87,95%CI:0.80~0.94)。衰弱组全因死亡率及复合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P值均<0.001)。多因素校正后,FFP、LFI、SPPB预测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比(HR)分别为2.42(95%CI:1.51~5.11)、2.21(95%CI:1.11~4.42)和2.21(95%CI:1.14~4.30),预测复合终点的HR分别为2.51(95%CI:1.61~3.91)、2.40(95%CI:1.51~3.80)和2.20(95%CI:1.39~3.47)。FFP对全因死亡率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79 vs 0.69,P=0.032)及复合终点的预测AUC(0.75 vs 0.68,P=0.044)均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联合衰弱评估工具与Child-Pugh评分的结合可显著提升预测效能(全因死亡AUC为0.81~0.82,复合终点AUC为0.77~0.78,P值均<0.05)。NRI和IDI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联合模型在分类上的改进(P值均<0.001)。结论FFP、LFI和SPPB均可独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不良结局,其中FFP的预测效能最佳,且与Child-Pugh评分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衰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常规炎性指标构建衰弱/衰弱前期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小天 王珊 +4 位作者 杨华昱 杨一帆 李旭 窦国泽 马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背景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目前评估主要依赖各种量表,缺乏统一的金标准。慢性炎症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血常规炎性指标简单易获得,关于血常规炎性指标和衰弱之间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体检老... 背景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目前评估主要依赖各种量表,缺乏统一的金标准。慢性炎症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血常规炎性指标简单易获得,关于血常规炎性指标和衰弱之间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体检老年人血常规炎性指标和衰弱的相关性,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衰弱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体检实验室检查数据,并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554例老年人,其中衰弱/衰弱前期213例(3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校正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OR=1.42,95%CI=1.21~1.66)、简易营养筛查量表(MNA-SF)评分(OR=0.71,95%CI=0.61~0.83)、血红蛋白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比值(HRR)(OR=0.44,95%CI=0.23~0.86)及多重用药(OR=0.54,95%CI=0.36~0.81)是老年人衰弱/衰弱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影响因素构建衰弱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老年人衰弱/衰弱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95%CI=0.675~0.764),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拟合度较好;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拟合度较好(P>0.05);DCA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15~0.95时,使用列线图模型预测衰弱发生风险更有益。结论共病、多重用药、营养不良及HRR是老年人衰弱/衰弱前期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可为衰弱/衰弱前期早期筛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炎性指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琦琦 孙颖 +3 位作者 邢云利 张艳阳 罗智 王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4-1358,1364,共6页
背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患病率高,衰弱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早期识别衰弱,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患者合... 背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患病率高,衰弱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早期识别衰弱,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因各种病因于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年龄≥65岁的HFp EF患者95例,均处于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并分组,分数<3分为非衰弱组(包括衰弱前期和无衰弱)(n=64),分数≥3分为衰弱组(n=3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吸烟史(>20支/年即认为有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多重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右心室内径、E/A],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营养风险,同时服用5种及以上药物者定义为多重用药,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公式计算患者的共病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衰弱组年龄、多重用药比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高于非衰弱组,ADL评分、IADL评分、清蛋白水平低于非衰弱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非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多重用药是老年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为32.6%,年龄、多重用药是老年HFp 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人 衰弱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肌少症的效果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勃 吴春薇 +3 位作者 桂沛君 马清 张通 谢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3-1468,共6页
目的观察低中强度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本院老年科就诊的慢性肾脏病并发肌少症的老年患者11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中强度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干预。每... 目的观察低中强度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本院老年科就诊的慢性肾脏病并发肌少症的老年患者11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中强度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干预。每运动单元包括有氧运动30~50 min联合抗阻运动20~30min,每周3次,连续12周。运动前,运动24 h、6周和12周后,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运动前比较,首次运动24 h后及6周和12周后,各项血脂和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 0.05)。与运动前比较,运动6周后座椅前伸试验距离改善(P <0.05);运动12周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指数、6米步速、峰值摄氧量(VO2peak)、睁眼单腿站立时间、座椅前伸试验距离均改善(P <0.05)。与运动6周后比较,运动12周后,握力指数、6米步速、VO2peak、睁眼单腿站立时间改善(P <0.05)。结论低中强度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肌少症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其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肌少症 老年人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丁健操 辛延国 +1 位作者 邢云利 孙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480例,根据出院时有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32例和未抗凝组248例。收集患者抗... 目的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480例,根据出院时有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32例和未抗凝组248例。收集患者抗凝方案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时抗凝方案的影响因素。结果抗凝组年龄、男性、阵发性房颤、住院时间、贫血、慢性肾病、胃肠功能不全、既往出血史、住院期间出血、出血风险评分、入院抗血小板、出院抗血小板、高敏C反应蛋白、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衰弱、痴呆、骨折、长期卧床比例明显低于未抗凝组,入院心率、入院抗凝、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指数、简易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未抗凝组(P<0.05,P<0.01)。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衰弱、既往出血史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出院时抗凝治疗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心率更快(OR=1.013,95%CI:1.001~1.025,P=0.028)、入院抗凝(OR=5.090,95%CI:2.913~8.893,P=0.000)为出院时抗凝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高、抗凝率不高,高龄、衰弱、阵发性心房颤动、既往出血史为出院时抗凝危险因素,入院时心率更快和已抗凝为出院时抗凝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药 出血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和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杜玲 孙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衰弱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和衰弱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衰弱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和衰弱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114例)、衰弱前期组(130例)和无衰弱组(64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随访患者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分析衰弱的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组检出率为37.0%,衰弱前期组为42.2%,无衰弱组为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非衰弱组相比,体质指数(OR=0.778)、慢性肾脏病(OR=29.551)、血红蛋白(OR=0.952)和白蛋白(OR=0.821)是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年龄(OR=1.082)、共病指数(OR=0.634)、慢性肾脏病(OR=38.685)和血红蛋白(OR=0.965)是发生衰弱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衰弱组再住院发生率高于衰弱前期和非衰弱组,多因素分析发现衰弱为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衰弱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再入院和全因死亡有关,体质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慢性肾脏病是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衰弱 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Touch、FibroScan及ARFI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民 罗文萍 +4 位作者 张冠华 赵新颜 马红 田瑛 王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7-822,共6页
目的评估FibroTouch与FibroScan、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PBC的患者。采用METAVIR... 目的评估FibroTouch与FibroScan、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PBC的患者。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在肝活检1周内分别应用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和FibroScan)和ARFI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LS);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PBC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Youden指数计算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诊断界值。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8例PBC患者,其中肝纤维化F0、F1、F2、F3和F4分别为13、15、18、12和10例。FibroTouch获得的LS(FT-LS)、FibroScan获得的LS(FS-LS)和ARFI获得的LS(ARFI-LS)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强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8、0.782和0.742,P值均<0.001)。FT-LS诊断F≥2、F≥3、F=4 AUC分别为0.922、0.881、0.926,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10.5、15.8和17.5 kPa;FS-LS诊断F≥2、F≥3、F=4 AUC分别为0.918、0.878、0.939,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10.1、12.9和18.2 kPa;ARFI-LS诊断F≥2、F≥3、F=4 AUC分别为0.904、0.869、0.928,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1.45、1.83和2.08 m/s。3种超声成像技术对各期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T-LS的影响因素有肝纤维化程度(β=0.399,P<0.001)、TBil水平(β=0.466,P<0.001)和PTA(β=-0.195,P=0.020);FS-LS的影响因素有肝纤维化程度(β=0.370,P<0.001)、AST(β=0.450,P<0.001)、PTA(β=-0.303,P=0.001)和ALP(β=-0.187,P=0.042);而ARFI-LS的影响因素有肝纤维化程度(β=0.489,P<0.001)、AST(β=0.467,P<0.001)和PLT(β=-0.188,P=0.028)。结论FibroTouch与FibroScan和ARFI在诊断PBC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相似,特别是对显著纤维化(F≥2)和肝硬化(F=4)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东蕊 尤宏钊 +9 位作者 张恒 侯晓沛 李肖珏 冯新星 钱鑫 时娜 孙寒松 凤玮 郑哲 陈燕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入选3387例行CABG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638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对于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两类患者,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入选3387例行CABG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638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对于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两类患者,分别根据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严格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7.8 mmol/L)、中度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7.8~9.9 mmol/L)和宽松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10.0 mmol/L)。主要终点为院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结果:体外循环CABG患者中,与中度控制组(n=1050)相比,严格控制组(n=100)院内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vs.9.0%,P<0.001),宽松控制组(n=488)与中度控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中度控制组相比,严格控制组院内死亡风险(OR=9.98,95%CI:2.97~33.56,P<0.001)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风险(OR=2.21,95%CI:1.01~4.81,P=0.047)均明显增加。而在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中,严格控制组(n=104)、中等控制组(n=1202)与宽松控制组(n=443)的院内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行体外循环CABG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7.8 mmol/L)可能增加院内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血糖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湾湾 李园园 +1 位作者 石小天 马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3-677,共5页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健康事件。营养作为衰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及能量...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健康事件。营养作为衰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及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增加衰弱风险,而健康的膳食模式能降低衰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营养支持 老年人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膳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