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上尿路结石手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1
作者 李春明 赵方舟 +3 位作者 赵有权 唐磊 李海明 李钧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术后复发现状,分析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儿童上尿路结石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8例上尿路结石患儿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术后复发现状,分析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儿童上尿路结石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8例上尿路结石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结石复发曲线,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18例中,男157例、女61例,年龄(4.1±3.4)岁,随访(48.3±21.8)个月,总体复发率为16.1%(35/21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岁以上较1岁以下患儿的复发风险高(HR=8.685,95%CI:1.144~65.930);肥胖较消瘦患儿复发风险高(HR=7.903,95%CI:1.046~59.684);结石质量>2000 Hu·cm^(2)较结石质量<1000 Hu·cm^(2)患儿复发风险高(HR=2.842,95%CI:1.171~6.895);术前尿白细胞阳性较术前尿白细胞阴性患儿复发风险高(HR=5.172,95%CI:1.681~15.913)。以上述4项独立危险因素为输入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经计算该模型C-index为0.853,1年未复发率预测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3年未复发率预测模型的AUC为0.96,5年未复发率预测模型的AUC为0.84,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结论儿童上尿路结石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高龄、肥胖、结石质量大及术前尿白细胞阳性患儿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本研究建立的儿童上尿路结石术后复发风险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医师更精准地识别高危患儿,制定个性化结石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泌尿系结石 复发 独立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与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肾结石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齐思宇 葛玉成 +3 位作者 赵振强 何龙芝 邓昊鹏 王文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 PH)与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的肾结石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例肾结石患儿临床资料,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PH组(5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 PH)与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的肾结石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2例肾结石患儿临床资料,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PH组(54例)和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组(28例), 其中PH组再根据突变基因的不同分为PH1组(AGXT基因突变, 22例)、PH2组(GRHPR基因突变, 9例)和PH3组(HOGAI基因突变, 23例)。收集患儿的临床数据, 包括肾钙质沉着症发生率、血肌酐浓度和尿代谢水平等, 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PH组和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组相比, 更易出现肾钙质沉着症(26/54比0/28, P<0.001), 同时PH组血肌酐浓度[42.35(32.43, 54.65)μmol/L比34.00(24.30, 42.50)μmol/L, P=0.007]和尿草酸/尿肌酐浓度比[333.70(166.40, 858.11)μg/mg比182.74(45.67, 506.30)μg/mg, P=0.044]均高于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值, 尿钙/尿肌酐浓度比低于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组[88.50(42.48, 152.29)μg/mg比368.14(230.09, 454.87)μg/mg, P<0.001];PH3组比PH1和PH2组症状更轻, 其中PH3组肾钙质沉着症率最低(PH3组比PH1组比PH2组:4/23比19/22比3/9, P<0.001), 血肌酐浓度最低[PH3组比PH1组比PH2组:32.80(29.50, 43.85)μmol/L比48.62(41.55, 74.26)μmol/L比49.22(36.28, 65.51)μmol/L, P=0.006], 尿钙/尿肌酐浓度比最高[PH3组比PH1组比PH2组:113.27(49.56, 237.17)μg/mg比53.10(26.56, 115.05)μg/mg比54.87(12.39, 107.97)μg/mg, P=0.043]。三种PH亚型间尿草酸/尿肌酐浓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3组比PH1组比PH2组:333.70(169.81, 914.58)μg/mg比525.75(194.17, 1021.82)μg/mg比185.22(50.11, 392.91)μg/mg, P=0.153]。结论 PH患儿的临床表现较肾结石相关基因检测阴性肾结石患儿严重, PH3患儿的临床表现较PH1和PH2患儿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草酸尿症 原发性 肾结石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肿瘤的基因治疗
3
作者 薛竹 张玉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基因治疗 肾细胞癌 前列腺癌 睾丸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思阳 丰琅 +1 位作者 杜源 杜林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 目的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针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组(针状电极组63例)和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激光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病例。所有病例病理均可满足病理分期要求,其中Ta期31例,T1期82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77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4±5.8)个月。针状电极组肿瘤复发6例(9.5%,6/63),激光组复发7例(14%,7/50),两组均无病理分期进展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合并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电极 钬激光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整块切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单侧上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对侧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野 侯海军 +5 位作者 郭宇文 张磊 林俊 朱一辰 孙雯 谢泽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一侧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术后,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上尿路切除术,术后3个月内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一侧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术后,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上尿路切除术,术后3个月内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术后给予常规的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中,患侧切除的15例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而预防性切除的对侧15例中也有7例患者术后证实为尿路上皮癌,预防性切除的上尿路上皮肿瘤发生率约为46.7%(7/15)。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存活13人,存活率86.7%。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一侧上尿路上皮肿瘤后,对侧上尿路发生上皮肿瘤的概率很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输尿管肿瘤 肾切除术 肾盂积水 尿道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迁移技术与原位碎石技术在输尿管软镜治疗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磊 韩天栋 +3 位作者 江卫星 李钧 张道新 田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3-557,共5页
目的:比较在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过程中应用主动迁移技术与原位碎石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收治的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比较在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过程中应用主动迁移技术与原位碎石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收治的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原位碎石技术组(A组)45例和主动迁移技术组(B组)45例。所谓主动迁移技术是通过体位变化、水流冲刷、激光冲击或网篮移位等手段的辅助,将结石重新放置于便于碎石的肾盏内,再进行激光碎石和取石。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患者年龄(51.6±14.1)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结石直径为(1.48±0.24)cm,结石密度(897.8±175.9)Hu;结石位于左侧26例、右侧19例;肾积水程度:无肾积水8例,Ⅰ度肾积水20例,Ⅱ度肾积水11例,Ⅲ度肾积水6例。B组患者年龄(51.8±13.7)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结石直径(1.52±0.22)cm,结石密度(964.6±214.2)Hu;结石位于左侧22例、右侧23例;肾积水程度:无肾积水10例,Ⅰ度肾积水23例,Ⅱ度肾积水8例,Ⅲ度肾积水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参数和结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67.1±16.9)min和(72.2±14.8)min,碎石时间分别为(38.0±13.2)min和(40.6±12.6)min,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A组和B组清石率分别为86.7%和97.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A组出现血尿25例、疼痛16例、膀胱痉挛10例、轻度发热4例,B组出现血尿22例、疼痛13例、膀胱痉挛12例、轻度发热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主动迁移技术治疗1~2 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软镜 碎石术 主动迁移技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极管激光与铥激光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峰波 邵强 田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比较二极管激光(diode laser)和铥激光(thulium laser)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将6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极管激光(Di组)或铥激光... 目的:比较二极管激光(diode laser)和铥激光(thulium laser)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将6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极管激光(Di组)或铥激光(Thu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解质变化及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eostatic symptomatic score,IPSS)、残余尿量(post-voiding residualvolume,PVR)、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Qmax)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评分、PVR及Qmax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hu组平均手术时间(71.4±16.5)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5.0±1.1)g/L,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2.3 d。Di组平均手术时间(61.5±19.6)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4.4±0.90)g/L,无输血事件,平均尿管留置时间2.1 d。Di组平均手术时间比Thu组缩短9.9min(P=0.026),但并无临床意义。血红蛋白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Na+、渗透压等均无明显差异,无电切综合征者。与术前基线值相比,术后第1、3个月IPSS、PVR、Qmax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同期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极管激光或铥激光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均可安全、有效地缓解BPH相关下尿路症状,其短期效果相当,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激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的尿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旭宏 田野 +2 位作者 靳胜 王文营 张曼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在临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4μg/L至10μg/L时,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很难,本实验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尿液蛋白质双向凝胶电... 目的在临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4μg/L至10μg/L时,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很难,本实验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尿液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较全面的分析其成分,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丙酮沉淀蛋白的方法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浓缩,再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样品,CANON G9照相获取图像,PDQuest2D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背景消减、斑点检测、匹配、斑点位置重复性的系统分析,寻找差异表达蛋白质。在此基础上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IDI-TOF)进行肽指纹图谱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和健康对照尿液双向凝胶电泳图的对比分析,获得前列腺增生差异蛋白质点,选取其中20个做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分离鉴定出血清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前体等17种有效蛋白。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是可行的,为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检测特异标志物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今后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提供了有益的依据,同时也为解决临床误诊难题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肽指纹图谱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同时并发其他种类恶性肿瘤9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田野 肖荆 +4 位作者 林俊 张磊 郭宏波 孙雯 解泽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种类恶性肿瘤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 370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9例患者在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其中9例患者在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的同时并发其他多种类型恶...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种类恶性肿瘤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 370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9例患者在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其中9例患者在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的同时并发其他多种类型恶性肿瘤。9例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1例,中位年龄55岁(49~67岁)。9例患者自移植术后至肿瘤首次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8个月(8~80个月),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在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的基础上同时并发其他种类恶性肿瘤,其中:合并尿路上皮鳞状细胞癌2例,合并肉瘤2例,合并结肠腺癌2例,合并全身多处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合并膀胱低分化腺癌和微乳头状癌1例,合并肾嫌色细胞癌1例。9例患者中,7例患者术后随访32~172个月仍存活,其中2例于肿瘤诊断时因移植肾失功能而被切除并恢复血液透析治疗,其余5例移植肾仍带功能生存。2例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肿瘤转移,术后6个月内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的患者可同时并发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对肾移植受者应加强肿瘤筛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泌尿系肿瘤 肿瘤 继发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与慢性病的关联性分析:一项基于CHARLS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明杰 靳松 +2 位作者 刘占良 王宗伟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2,共11页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男性慢性病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使用了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统计数据,共纳入了4509名4...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男性慢性病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使用了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统计数据,共纳入了4509名45岁以上的男性参与者。慢性病以及BPH诊断通过问卷调查获得。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H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分析计量资料与BPH患病的非线性关系,分层分析评估慢性病对不同亚组人群BPH患病的影响差异。结果2013年CHARLS数据库中BPH的总体患病率约为9.8%。与非BPH患者相比,BPH患者合并慢性病的比例显著增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心脏病、卒中、慢性肾脏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抑郁、记忆相关疾病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10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10-item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10)评分(OR=1.043,95%CI:1.022~1.063,P<0.00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1.518,95%CI:1.143~1.998,P=0.003)、慢性心脏病(OR=1.515,95%CI:1.143~1.998,P=0.003)、慢性肾脏病(OR=2.384,95%CI:1.799~3.137,P<0.001)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OR=1.427,95%CI:1.129~1.796,P=0.003)是BPH患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CS分析表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ESD-10评分与BPH不存在非线性关联,分层分析表明这些慢性病对不同分层人群BPH患病的影响效果基本稳定。结论BPH常与多种慢性病并存,未来BPH的治疗应考虑与慢性病之间的共同病理机制,针对共享靶点进行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LS 数据库 前列腺增生 慢性病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及临床指标的前列腺被膜外侵犯预测模型
11
作者 范云鹏 熊天宇 +4 位作者 杨坤 刘占良 靳松 谢萍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目的利用简化的部位特异性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指标及其他临床指标建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中出现前列腺被膜外侵犯(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PE)的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18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 目的利用简化的部位特异性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指标及其他临床指标建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中出现前列腺被膜外侵犯(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PE)的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18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69.0±7.3)岁患者,他们在术前6个月内行3-特斯拉多参数MRI(3-Tesla multi-parametric MRI,3-T mpMRI)检查。根据被膜接触长度(capsular contact length,CCL)>15 mm、被膜膨出/不规则(bulge/irregularity)、目标病灶直径(diameter of index leision,dIL)、MRI上明显的前列腺被膜外侵犯(evident 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EPE)等mpMRI测量指标得出dIL*sEPE分级。通过Youden指数确定dIL的最佳截断值,将其分为一个二分类变量,记为dIL。建立基于dIL*sEPE分级和临床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比较临床指标、MRI指标、MRI指标联合临床指标的预测效能。最终,建立临床数据联合MRI数据的临床预测模型。结果病理性EPE占25.4%(46/181)。联合dIL*sEPE分级临床指标建立预测EPE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结论dIL*sEPE与临床指标联合时可准确预测前列腺被膜外侵犯。基于MRI影像特征及临床指标建立的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EPE的Nomogram模型性能良好、使用简便,有益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分层管理,对适合行神经保留手术的患者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列线图 肿瘤分级 前列腺被膜外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与PI3K/AKT通路相互作用机制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熊天宇 赵有权 +1 位作者 谢萍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2,共14页
雄激素受体通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I3K)/AKT通路均在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条通路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彼此间展现出相互制约的负向调节关系。鉴于此,针对这两条通... 雄激素受体通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I3K)/AKT通路均在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条通路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彼此间展现出相互制约的负向调节关系。鉴于此,针对这两条通路的联合抑制策略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雄激素受体与PI3K/AKT通路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PI3K AKT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经皮肾镜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儿童1~2 cm肾下盏结石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方舟 李钧 焦建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72-676,682,共6页
目的比较可视经皮肾镜碎石术(Micro-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croperc)与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RIRS)治疗儿童1~2 c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比较可视经皮肾镜碎石术(Micro-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croperc)与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RIRS)治疗儿童1~2 c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1例1~2 cm肾下盏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46例,女童15例,年龄范围6个月至12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Microperc组(n=27)与RIRS组(n=34),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患肾侧别、术前发热、术前阳性尿培养、术前肾积水、结石直径等基线资料,进一步分析两组相关手术参数、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随访结石清除率(Stone free rate,SFR)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croperc组与RIRS组SFR分别为92.6%(25/27)和82.4%(2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P=0.427);辅助治疗率分别为0.0%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手术时间分别为(41.2±20.0)min和(36.5±1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9,P=0.039);术中灌注量分别为(192.6±101.5)mL和(392.1±17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P=0.005);住院天数分别为(5.9±2.7)d和(5.4±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2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6/27)和14.7%(5/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5,P=0.448)。结论Microperc与RIRS在治疗儿童1~2 cm肾下盏结石方面具有相似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外科学 碎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14
作者 宋泓辰 吕竟成 +3 位作者 郭宇文 张健 王志鹏 朱一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探究手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其与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手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供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供者术前基线资料与手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手术时间与术后并... 目的探究手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其与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手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供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供者术前基线资料与手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并确定手术时间的阈值。结果肾动脉数量多、肾周脂肪及肾脏后侧脂肪较厚、罹患代谢综合征、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及Clavien-Dindo评分较高均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当手术时间≥138 min时,供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具有多支肾动脉、肾周及肾脏后侧脂肪厚度较厚、罹患代谢综合征、MAP评分及Clavien-Dindo评分较高的供者,可选择手术经验更为丰富的医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在术后予以密切关注,以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降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改善供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助腹腔镜 活体供者 肾切除术 梅奥粘连概率评分 Clavien-Dindo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脂肪厚度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的临床管理策略
15
作者 杨昊 林俊 张健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引入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肾移植受者的短期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长期生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肾移植受者通常可能面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的医疗管理较为复杂,包括免疫抑制...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引入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肾移植受者的短期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长期生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肾移植受者通常可能面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的医疗管理较为复杂,包括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以及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些医疗管理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丧失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仍缺少相关指南或共识,往往根据临床医师的自身经验决定。本文对目前移植肾功能丧失后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和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丧失 群体反应性抗体 免疫抑制药 肾脏替代治疗 致敏 移植肾切除术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雯 郭宏波 +3 位作者 解泽林 张磊 田野 林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9-781,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513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结果:513例肾移植患者中118例(23.00%)术后...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513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结果:513例肾移植患者中118例(23.00%)术后出现腹泻.118例腹泻患者中65例(55.08%)考虑为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30例(25.42%)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3例(19.49%)为感染性腹泻.23例感染性腹泻中5例为细菌感染,7例为真菌感染,11例为病毒感染.84例(71.19%)患者腹泻发生于移植后1个月内,16例(13.56%)发生于移植后1~6个月,其余18例发生于移植6个月后.118例患者中84例(71.19%)经过饮食、对症处理以及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后腹泻缓解或治愈,18例(15.25%)患者需要使用或调整抗生素治疗,16例(13.56%)患者停用吗替麦考酚酯,其后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后腹泻方得以缓解或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腹泻的发生与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以及并发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区别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腹泻 手术后并发症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超 李涛 +9 位作者 张健 刘芬 解泽林 唐雅望 孙雯 郭洪波 林俊 张磊 田野 马麟麟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近10余年来我国公开报道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试图揭示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方法以"肾移植"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和中国...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近10余年来我国公开报道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试图揭示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方法以"肾移植"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严格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总体情况、发生部位和地域差异等。结果共筛选出2003年至2014年9篇文献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单中心肾移植病例共计15 12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共计446例,肿瘤发生率为2.95%(446/15 120),移植后肿瘤以泌尿系统肿瘤(55.8%)为主。结论我国肾移植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总发生率为2.95%,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因此,肾移植术后肿瘤筛查应作为患者随访的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肿瘤 发生率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晓华 贺文 +6 位作者 马大庆 张峰波 杨培谦 王鹏 张洁 姜荣 徐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CT表现,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102例肾透明细胞癌CT表现作比较。结果20例PRCCCT平扫肿瘤为不均匀的囊实性或均匀的等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实...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CT表现,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102例肾透明细胞癌CT表现作比较。结果20例PRCCCT平扫肿瘤为不均匀的囊实性或均匀的等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中度均匀强化,皮髓交界期强化程度弱于肾皮质,肾实质期低于周围肾实质。102例肾透明细胞癌CT平扫肿瘤呈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的囊实性,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或欠均匀强化,95例肿瘤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高于或等于肾皮质。结论PRCC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点,增强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弱于肾皮质,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檀芪诱导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静 沈永青 +2 位作者 智利彩 常亮 仇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00-905,共6页
背景与目的:紫檀芪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效果仍不明确。拟探讨紫檀芪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 背景与目的:紫檀芪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效果仍不明确。拟探讨紫檀芪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囊泡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C3B及P62蛋白的表达。结果:紫檀芪显著抑制WERI-Rb-1细胞的增殖活力(P<0.01),以25、50和100μmol/L的药物浓度作用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93.02±0.47)%、(55.10±2.04)%和(30.33±1.45)%;50μmol/L紫檀芪处理细胞12、24和48 h时,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88.38±3.70)%、(53.37±1.17)%和(29.60±1.05)%。紫檀芪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对照组、24和48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08±0.79)%、(13.44±2.12)%和(23.49±2.01)%。紫檀芪能够激活WERI-Rb-1细胞发生细胞自噬,上调LC3蛋白的表达,下调P62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内自噬囊泡的数量(P<0.01)。3-MA及Beclin1 si RNA抑制细胞自噬后能够部分逆转紫檀芪的抗肿瘤作用(P<0.01)。3-MA抑制细胞自噬后,紫檀芪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2.97±2.09)%,3-MA+紫檀芪组为(8.35±1.11)%。siRNA敲低Beclin1后,紫檀芪处理组和siRNA+紫檀芪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80±2.19)%和(9.62±0.52)%。结论:紫檀芪可以显著抑制WERI-Rb-1细胞的细胞增殖并激活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局限性低/中危前列腺癌133例报告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峰波 杜源 +1 位作者 邵强 田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在局限性低/中危前列腺癌患者中采用低剂量率近距离前列腺内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中危组,采用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后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目的:探讨并总结在局限性低/中危前列腺癌患者中采用低剂量率近距离前列腺内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中危组,采用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后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及影像学监测,观察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术前PSA(13.45±7.1)μg/L,前列腺体积(44.37±21.43)m L,处方放射剂量(152.0±17.3)Gy。24例初始前列腺体积〉60 m L者术前接受3~6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低危组与中危组平均年龄、前列腺体积、90%的靶区体积接受的最低剂量(D90)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atic score,IPSS)术后第2个月达峰值,术后第4个月后恢复至术前水平;PSA术后第3个月开始回落。研究期间未出现影像学肿瘤进展者,低危组1例、中危组3例随访期间出现生化复发。结论:单纯以近距离内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下尿路症状,在低危及中危前列腺癌组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肿瘤无进展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疗法 前列腺肿瘤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