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S1基因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坚 赵艳平 +3 位作者 李倩 张俊霞 王岩 张蓓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8-686,共9页
为分析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NBS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对高分辨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技术在SNPs分型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本研究对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的327例原发性肝癌以及295例阴性对照中NBS1基因常... 为分析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NBS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对高分辨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技术在SNPs分型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本研究对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的327例原发性肝癌以及295例阴性对照中NBS1基因常见SNPs的稀有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检测和分析.此外,对NBS1基因6个常见SNPs分别选择部分样本同时进行直接序列测定,以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119例原发性肝癌以及95例肝硬化/慢性肝炎组织标本的SSCP分析结果表明,6个常见NBS1基因SNPs位点(102G>A,320+208G/A,553G>C,1197T>C,2016A>G和2071-30A>T)中,SNP1197T>C的稀有等位基因频率为68.1%,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对照的57.9%(P=0.0298).对该SNP位点另外采用208份肝细胞癌和200份健康人群血液标本进一步分析,肝细胞癌SNP 1197T>C的稀有等位基因频率为66.8%,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的58.8%(P=0.0170).其他5个SNPs的稀有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慢性肝炎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高分辨率SSCP分析法与直接序列测定法对所选样本的SNPs基因分型结果完全一致,而且直接测序法对PCR扩增产物质量的要求相对高分辨率SSCP分析更高.研究表明,中国汉族人群NBS1基因SNP 1197T>C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相关,高分辨率SSCP技术准确度与直接测序法相当,且操作更加简便易行,非常适用于大量样本多个已知SNPs的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SSCP分析 NBS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性肝癌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导: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意见要点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 黄坚 +1 位作者 欧晓娟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09-2711,共3页
美国肝病学会(AASLD)于2022年9月24日在线发表了最新版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导意见(guidance)。此次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选择制订指导意见而不是指南(guidelines),是因为WD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稀少,制订指南... 美国肝病学会(AASLD)于2022年9月24日在线发表了最新版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导意见(guidance)。此次AASLD实践指南委员会选择制订指导意见而不是指南(guidelines),是因为WD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稀少,制订指南的证据不足。该指导意见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产生:(1)对近期发表的有关WD国际文献进行的正式文献综述;(2)AASLD制订指南的政策;(3)指南编写者的经验。指导意见制订的原则:尽量以循证为基础,如缺少证据或不一致,则以专家共识作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治疗学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后患者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祖圆 孙广永 钱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后患者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8例PTM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MWA;分别于MWA前即刻、MWA后1天及1个月抽取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mRNA,测序并检...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后患者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8例PTM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MWA;分别于MWA前即刻、MWA后1天及1个月抽取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mRNA,测序并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观察MWA前后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相关变化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结果 与MWA前相比,MWA后1天基因表达未见明显差异;MWA后1个月381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2个基因表达上调、379个下调。对379个表达下调基因的生物过程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其中38个基因与免疫反应相关,且大部分编码蛋白具有促炎和促肿瘤作用。结论 超声引导下MWA治疗PTMC后1个月,部分具有促炎和促肿瘤作用的基因表达发生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弹性蛋白及其调控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爱婷 严旭禛 +3 位作者 赵文姗 李为雨 陈巍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4-1519,共6页
目的明确弹性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初步探索弹性蛋白沉积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形成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可溶性蛋白及维多利亚蓝染色检测纤维化早期(CCl4注射4周)和进展期(C... 目的明确弹性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初步探索弹性蛋白沉积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形成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可溶性蛋白及维多利亚蓝染色检测纤维化早期(CCl4注射4周)和进展期(CCl4注射8周)弹性蛋白的变化,同时以橄榄油做为健康对照组;其次,建立纤维化自发逆转模型,通过LC-MS/MS检测不同逆转时间(逆转0周、逆转4周、逆转8周、逆转12周)血清蛋白组学的变化,寻找潜在的与弹性蛋白沉积相关分子,并通过q PCR进行验证。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弹性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早期纤维化组和进展期纤维化组分别为0. 82±0. 05、1. 59±0. 58,与健康对照组(1. 00±0. 11)相比,进展期纤维化组显著上升(P <0. 05)。对不可溶性弹性蛋白的检测发现,与健康对照组(207. 9±34. 7μg/10 mg)相比,早期纤维化组(213. 5±26. 7μg/10 mg)无明显变化(P>0. 05),而进展期组显著升高[(352. 0±57. 0)μg/10 mg,P <0. 05]。肝组织弹性蛋白染色发现,与健康对照组(1. 03±0. 14)相比,弹性蛋白阳性面积早期纤维化组(2. 08±0. 16)和进展期纤维化组(4. 39±0. 51)均显著增加(P值均<0. 05)。进一步检测了弹性蛋白酶12的基因表达,与健康对照组(1. 30±0. 10)相比,弹性蛋白酶12的基因水平随纤维化进展表达显著升高(早期纤维化:15. 50±2. 90;进展期纤维化:22. 70±4. 10,P值均<0. 05)。利用LC-MS/MS分离并鉴定逆转过程中与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相关的蛋白45种,其中与弹性蛋白沉积相关的蛋白包括赖氨酸氧化酶-1(LOXL-1)和Fibulin-1(FBLN-1)。通过q PCR对LOXL-1和FBLN-1基因验证证实,LOXL-1和FBLN-1的基因水平在CCl4注射8周(逆转0周)达到高峰,且随着逆转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下降。结论弹性蛋白沉积是进展期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重要特征之一,LOXL-1和FBLN-1介导的弹性蛋白沉积有可能成为肝纤维化特别是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弹性蛋白 氨基酸氧化还原酶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血糖测定值的潜在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岩 郭昌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88-89,共2页
影响血糖测定值的潜在因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张岩郭昌燕血糖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生化检验项目,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辅助作用。获得最接近人体实际血糖含量的血糖值至关重要。文献报道血标本放置的时间、... 影响血糖测定值的潜在因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张岩郭昌燕血糖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生化检验项目,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辅助作用。获得最接近人体实际血糖含量的血糖值至关重要。文献报道血标本放置的时间、温度与处理方法对血糖值的测定有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血液 生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失血过程中的组织缺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岩 蒋鸿鑫 陈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了解兔失血过程中血气变化和组织缺氧情况。方法用血气分析仪测量家兔(n=10)失血过程中动脉和混合静脉(右心室血)血气变化,比较血pH值、动脉血Hb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心输出量(Q)降低,动-静脉pH差(AVpH)、动-静脉H+差(AV... 目的了解兔失血过程中血气变化和组织缺氧情况。方法用血气分析仪测量家兔(n=10)失血过程中动脉和混合静脉(右心室血)血气变化,比较血pH值、动脉血Hb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心输出量(Q)降低,动-静脉pH差(AVpH)、动-静脉H+差(AVH+)、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AVPCO2)进行性增大,血乳酸浓度逐渐升高。失血量和AVpH、AVH+、AVPCO2以及血乳酸浓度呈相关关系,三者拐折点基本相同。此拐折点相当于临界供氧量(DO2-crit)。结论AVpH和AVPCO2突然增大提示组织缺氧的开始,可用于监测组织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血pH差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组织缺氧 血流灌注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与临床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昌燕 马兰 袁振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95-97,共3页
生长因子与临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郭昌燕马兰袁振铎近年来医学界对多肽类生长因子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广泛性和多功能性使众多学者为之兴奋。对于其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 生长因子与临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郭昌燕马兰袁振铎近年来医学界对多肽类生长因子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广泛性和多功能性使众多学者为之兴奋。对于其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生长因子主要有神经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神经系统疾病 创伤 肿瘤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群遗传性血色病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吕婷霞 张伟 +4 位作者 李潇瑾 徐安健 赵新颜 欧晓娟 黄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人群遗传性血色病(HH)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9例HH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对4种类型HH基因HFE(Ⅰ型)、HJV(ⅡA型)、HAMP(ⅡB型)、TFR2(Ⅲ型)及SLC40A1(Ⅳ型)所有... 目的分析我国人群遗传性血色病(HH)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9例HH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对4种类型HH基因HFE(Ⅰ型)、HJV(ⅡA型)、HAMP(ⅡB型)、TFR2(Ⅲ型)及SLC40A1(Ⅳ型)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基因突变情况;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已鉴定的基因突变在健康人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9例HH患者中,存在Ⅰ型HFE基因H63D突变2例、ⅡA型HJV基因E3D突变1例、Ⅲ型TFR2基因I238M突变2例,Ⅳ型SLC40A1基因IVS 3+10 del GTT剪切突变1例,未检出欧美人群常见的Ⅰ型HFE C282Y突变。5例患者未检测出任何错义或剪切突变。此外,在一个遗传家系中发现HH患者同时存在HFE H63D、HJV E3D及TFR2I238M突变,但携带其中2个突变的健康兄妹没有出现HH表型。结论 HH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患者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可能以非HFE型HH为主,推测可能存在与目前已知基因不同的HH相关基因,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素沉着症 铁代谢障碍 突变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种H22肿瘤细胞小鼠腹水骨钙素浓度初步研究
9
作者 沈洪 袁振铎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9年第2期85-86,共2页
测定转种H22肿瘤细胞小鼠的腹水骨钙素浓度,并与正常小鼠腹腔液对比。结果表明,转种10d和13d后,腹水骨钙素浓度明显下降,分别比正常对照组约低77%和83%,P<002。
关键词 骨钙素 腹水 瘤细胞 H22肿瘤 小鼠 对照组 正常 浓度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缺氧所致肺血管结构改建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帆 陈瑞芬 +1 位作者 刘国贞 宋爱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利用常压缺氧舱建立大鼠肺缺氧模型,通过HE、VG、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慢性缺氧所致的肺血管结构改建。发现其结构改建主要表现为:①肺动脉外膜胶原纤维增生;②肺外周肌性小动脉中膜增厚;③肺泡内无肌性小动脉肌型化。并对... 利用常压缺氧舱建立大鼠肺缺氧模型,通过HE、VG、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慢性缺氧所致的肺血管结构改建。发现其结构改建主要表现为:①肺动脉外膜胶原纤维增生;②肺外周肌性小动脉中膜增厚;③肺泡内无肌性小动脉肌型化。并对慢性缺氧所致肺血管结构改建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管改建 病理变化 肺血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脂肪组织中免疫细胞分离方法的优化及亚群在肥胖小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永乐 尚宏伟 +2 位作者 孙广永 张栋 丁惠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9-567,共9页
目的尝试提供一种高效的、低损伤的分离脂肪组织免疫细胞的方式,以期为肥胖过程中免疫学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首先分离正常小鼠附睾周围的脂肪组织,并采用机械研磨或酶消化(包括Ⅱ型/Ⅳ胶原酶、Liberase酶)的方式分离其中的免... 目的尝试提供一种高效的、低损伤的分离脂肪组织免疫细胞的方式,以期为肥胖过程中免疫学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首先分离正常小鼠附睾周围的脂肪组织,并采用机械研磨或酶消化(包括Ⅱ型/Ⅳ胶原酶、Liberase酶)的方式分离其中的免疫细胞,并结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筛选最高效的免疫细胞分离方式。再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建立肥胖小鼠模型,并进一步分析肥胖过程中,小鼠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亚群变化。结果比较不同酶消化及机械研磨方式发现,通过高纯度的Liberase酶消化的方式获得CD45^(+)免疫细胞死亡率最低,活细胞数最多;而通过机械研磨方式获得免疫细胞死亡率最高,活细胞数最低。与正常饮食小鼠相比,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固有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比例增加,尤其是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M2型降低,同时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增加,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TREM1)表达增加。而适应性免疫细胞中,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特别是Th1/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最为明显。结论建立了一种从小鼠脂肪组织中高效获取有活力的免疫细胞的方法,并证实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促炎作用增强,它们在诱发脂肪组织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酶消化 机械法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