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莉 许志飞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NPPV)的经验方法,使患儿能够顺利接受治疗,改善生活质量。方法治疗前完成多道睡眠监测,全面评估患儿病情。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NPPV)的经验方法,使患儿能够顺利接受治疗,改善生活质量。方法治疗前完成多道睡眠监测,全面评估患儿病情。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正确选择面罩、评估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治疗当晚采用多道睡眠监测系统同步连接呼吸机行人工压力滴定,确定治疗压力。结果我科2015年1月~2019年4月间,共有35例OSAHS儿童接受NPPV治疗,男28例,女7例,年龄(7.0±3.0)岁。其中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后仍残留OSAHS 14例。治疗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84.5±43.6)次/h、阻塞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81.5±42.5)次/h、氧减指数为(81.7±40.5)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为(55.1±20.6)%、儿童睡眠呼吸生活质量问卷评分(OSA-18)为(83.0±16.7)分。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对呼吸机耐受好。经NPPV治疗,呼吸暂停及血氧下降消失,血氧饱和度稳定,白天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儿童OSA-18及睡眠监测相关指数均得到改善(P均<0.001)。结论儿童NPPV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睡眠呼吸状况,治疗压力一定要由儿科医护人员进行人工压力滴定确定,方能确保治疗有效和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儿童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多道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儿童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治策略
2
作者 许志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36期6-6,共1页
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曾牵头在全国8个城市进行了3万名儿童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27.1%存在各种睡眠障碍。由于睡眠呼吸疾病影响儿童体格和神经认知发育,影响生活质量,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并造成社会医疗资源和费用的成倍增... 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曾牵头在全国8个城市进行了3万名儿童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27.1%存在各种睡眠障碍。由于睡眠呼吸疾病影响儿童体格和神经认知发育,影响生活质量,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并造成社会医疗资源和费用的成倍增加,因而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儿童医院 睡眠呼吸疾病 诊治 心血管并发症 社会医疗资源 问卷调查 睡眠状况 睡眠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睡眠呼吸障碍儿童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云肖 周喆 +1 位作者 郑莉 许志飞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0期656-661,共6页
目的研究轻中度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包括原发鼾症(primary snoring,PS)和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在保守治疗情况下的自然转归及影响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为轻中度SDB患儿的治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目的研究轻中度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包括原发鼾症(primary snoring,PS)和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在保守治疗情况下的自然转归及影响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为轻中度SDB患儿的治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PSG)且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10次/h的3~14岁打鼾儿童。在纳入研究时及随访6个月时完成PSG检查,在纳入研究时、随访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完成儿童睡眠问卷-睡眠相关呼吸紊乱分量表(PSQ-SRBD)。监测PSG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对影响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09例轻中度SDB患儿完成1年PSQ-SRBD的随访,随访过程中PSQSRBD分数逐渐降低。共55例(男43例,女12例)轻中度SDB患儿在随访6个月时返院复查PSG,纳入研究时,患儿平均年龄为(5.7±2.0)岁,PS组23例,轻度OSA组21例,中度OSA组11例。半年后PSG结果显示,PS组中34.8%(8/23)的患儿仍为PS,47.8%(11/23)进展为轻度OSA,17.4%(4/23)进展为中度OSA;轻度OSA组中,14.3%(3/21)进展为重度OSA;中度OSA组中,18.2%(2/11)进展为重度OSA。在PS组中,扁桃体肥大在疾病进展与非进展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中度OSA组中,腺样体肥大在疾病进展与非进展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约66.7%的PS患儿在随访6个月后进展为OSA,16%的轻中度OSA患儿进展为重度OSA。扁桃体肥大可能是PS患儿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应对学龄前期伴有扁桃体肥大、保守治疗的原发鼾症儿童定期监测,以发现疾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危险因素 睡眠呼吸障碍 自然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培养采血量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芹 迟巍 +2 位作者 李凤婷 李莲叶 李智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3-76,共4页
目的概述儿童血培养采血量的现有文献,总结采血量的现行标准及采血量对血培养细菌检出率或污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政府或指南网站,从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目的、采血量、样本量、结局指标、结... 目的概述儿童血培养采血量的现有文献,总结采血量的现行标准及采血量对血培养细菌检出率或污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政府或指南网站,从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目的、采血量、样本量、结局指标、结果描述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结果共检索文献1442篇,最终纳入28篇。国外医院采血量多数以体重或年龄作为依据,部分医院采用固定采血量作为标准。结论儿童采血量标准差别较大,对结果的解读也不一致,且目前文献中多为观察性研究,缺乏中国儿童的数据,有必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确立适合我国儿童的采血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采血量 范围综述 血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部感染征象MRI特征识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蓓 于彤 +3 位作者 郭焱 徐保平 赵顺英 彭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666-1669,1681,共5页
目的评估肺部MRI对儿童肺部感染的征象识别,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肺部感染儿童在48 h内进行CT及MRI平扫。对比CT图像,由2位医师对胸部病变征象(结节、实变、磨玻璃、囊泡、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淋巴结)进行MRI不同序列间... 目的评估肺部MRI对儿童肺部感染的征象识别,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肺部感染儿童在48 h内进行CT及MRI平扫。对比CT图像,由2位医师对胸部病变征象(结节、实变、磨玻璃、囊泡、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淋巴结)进行MRI不同序列间、MRI与CT间的征象识别进行评估和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分析MRI序列与结节大小的关系。结果CT检出307个病灶,MRI检出268个(87.3%,95%CI 82.9%~90.7%)。CT检出212个结节中,189个(89.2%,95%CI 84%~92.9%)在MRI显示。超短回波时间序列对1~4 mm结节的敏感性达到88.9%(95%CI 75.2%~95.8%),对磨玻璃检测的敏感性为55.6%(95%CI 35.6%~74%)。46个实变病灶在MRI的4个序列均观察到,敏感性达100%(95%CI 90.4%~100%)。结论MR超短回波时间序列和PROPELLER T2WI序列对肺内征象的显示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尤其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对肺结节、磨玻璃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部感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栓塞的MSCT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晓璐 杨利新 +4 位作者 徐保平 王蓓 于彤 崔子君 彭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02-190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栓塞(PE)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47例入院明确诊断肺栓塞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总结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显示的血栓分布的数量及百分比。结果47例患儿中33例以呼吸道感... 目的探讨儿童肺栓塞(PE)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47例入院明确诊断肺栓塞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总结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显示的血栓分布的数量及百分比。结果47例患儿中33例以呼吸道感染症状就诊,危险因素前三位主要为感染、长期卧床和肺外血栓脱落,其中感染类型以支原体感染最多见。47例患儿经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确诊肺栓塞。39例肺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大片实变影,其中肺部实变内血栓12例,肺部实变外血栓14例,病变内外均有血栓13例。47例PE中34例位于右肺下叶,324个血栓中161个位于肺动脉亚段。14例同时伴有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结论儿童肺栓塞多见于感染引起,且以支原体感染最常见。肺栓塞好发于右肺下叶,以亚段受累多见,可累及肺非病变区及肺外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HMGB1与Th17/Treg的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家 李艳阳 +2 位作者 杜淑玲 夏迎龙 赵顺英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儿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儿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Th17/Tre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门急诊就诊患儿及健康体检者共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症状分成健康对照组(n=25)、过敏性鼻炎组(AR组,n=28)、支气管哮喘组(BA组,n=31)和两者并有组(AR+BA组,n=29),比较4组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HMGB1水平和Th17/Treg比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的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高于AR组、BA组和AR+BA组[(96.4±2.5)%、(90.7±4.9)%、(88.6±4.1)%、(82.1±5.5)%,F=47.193,P值均<0.001],显示AR和BA患儿肺功能可能变差。AR组、BA组和AR+BA组HMGB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30.4±12.4)mg/L、(47.2±17.8)mg/L、(51.4±21.8)mg/L、(4.3±2.1)mg/L,F=48.896,P值均<0.001]。AR组、BA组和AR+BA组Th17/Treg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0.68±0.14、0.71±0.14、1.36±0.40、0.30±0.07,F=105.547,P值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B1与Th17(r=0.521,P<0.001)、Th17/Treg(r=0.419,P<0.05)、IgE(r=0.502,P<0.05)、IL-17(r=0.472,P<0.05)呈正相关,与FEV1(r=-0.645,P<0.001)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AR合并BA的发病过程中,HMGB1水平及Th17细胞百分比增加,而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h17/Treg比例存在失衡的情形,HMGB1水平与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例、IgE、IL-17及FEV1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MGB1和Th17/Treg的动态平衡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7
8
作者 尹子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35-36,51,共3页
目的总结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介入治疗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3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全程注重预防继发感染、对症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支持及并发症预防,术后做好交接及并发症防范,做好恢复期指导。结果 23例患儿住院7~14d... 目的总结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介入治疗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3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全程注重预防继发感染、对症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支持及并发症预防,术后做好交接及并发症防范,做好恢复期指导。结果 23例患儿住院7~14d病情好转出院。复诊8周至9个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肺功能改善或正常;18例分泌物阻塞患儿未遗留并发症,5例合并支气管闭塞患儿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结论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及时行肺泡灌洗或球囊扩张治疗,实施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对分泌物阻塞患儿可避免遗留并发症,合并支气管闭塞患儿还应进一步治疗与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支原体肺炎 肺泡灌洗 球囊扩张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分期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尹子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32-34,共3页
对4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行抗感染治疗,加强气道管理、雾化吸入、氧疗及对症支持治疗,45例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均好转出院;3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转入PICU,治疗无效死亡。提出感染期加强气道护理、氧疗护理及对症护理,以有... 对4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行抗感染治疗,加强气道管理、雾化吸入、氧疗及对症支持治疗,45例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均好转出院;3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转入PICU,治疗无效死亡。提出感染期加强气道护理、氧疗护理及对症护理,以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疾病进程;恢复期注重培训家长呼吸运动锻练方法及疾病护理方法,落实居家护理措施及随访监管,是降低反复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病毒感染 呼吸运动 气道管理 分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R123流式细胞分析在慢性肉芽肿病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佟月娟 贺建新 +4 位作者 徐保平 刘秀云 赵顺英 申昆玲 江载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罗丹明流式细胞分析(DHR123 FC)方法在慢性肉芽肿病(CG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经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为CGD的4例患儿。采用DHR123 FC分析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群分布,评估DHR123 FC诊断的敏感性。结果病例1和2... 目的探讨二氢罗丹明流式细胞分析(DHR123 FC)方法在慢性肉芽肿病(CG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经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为CGD的4例患儿。采用DHR123 FC分析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群分布,评估DHR123 FC诊断的敏感性。结果病例1和2 CYBB基因突变分析分别为925G>A/E309K,731G>A/C244Y,均为已报道突变,临床表型为变异型;DHR123 FC显示中性粒细胞轻度移位,刺激指数约为10(正常为>40)。病例3为X-CGD女性携带者发病;CYBB基因突变分析为杂合的1212 del G;DHR123 FC显示有2.3%中性粒细胞正常移位,刺激指数为258.67;97.7%中性粒细胞无移位,刺激指数约为1。病例4为经典CGD患者,中性粒细胞无移位,刺激指数为1;干细胞移植后DHR123FC显示80.02%中性粒细胞正常移位,刺激指数为127.8。结论变异型CGD中性粒细胞轻度移位,刺激指数明显低于正常。DHR123 FC分析敏感性高,可用于变异型CGD及X-CGD女性携带者发病的诊断及干细胞移植后植入情况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R123流式细胞学 变异型慢性肉芽肿病 携带者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过敏性气道炎症
11
作者 贺建新 江载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SD大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情况下气道阻力及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变化情况。方法 用卵清蛋白(OA)免疫和激发SD大鼠。以气道阻力较基线值升高 2 0 0 %时所需乙酰胆碱的负对数浓度 (-LogPC2 0 0 )为标准检测气道反应性。结果... 目的 探讨在SD大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情况下气道阻力及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变化情况。方法 用卵清蛋白(OA)免疫和激发SD大鼠。以气道阻力较基线值升高 2 0 0 %时所需乙酰胆碱的负对数浓度 (-LogPC2 0 0 )为标准检测气道反应性。结果 ①哮喘组气道阻力基线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从 2 2 82± 0 12 8到 3 193± 0 2 39,P <0 0 1)。②反复OA激发后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明显降低 (-LogPC2 0 0 从 4 0 0 6± 0 5 5 4到 2 0 5 9± 0 2 6 2 ,P <0 0 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肺组织病理切片均证实过敏性气道炎症存在。结论 本研究证实反复过敏原激发后支气管收缩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不存在相关性 ,同时提示反复OA激发后虽然出现过敏性气道炎症 ,但气道反应性降低伴持续支气管收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高反应性 过敏性气道炎症 哮喘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伤害患儿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泊宁 王春立 +3 位作者 李莉 王怡 张雨晴 张凤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560-1564,共5页
目的:调查意外伤害患儿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意外伤害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儿童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 目的:调查意外伤害患儿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意外伤害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儿童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意外伤害患儿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意外伤害患儿创伤后成长总分为(16.71±9.05)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是否为单亲家庭、患儿照护者年龄、患儿照护者文化程度、患儿照护者类型、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意外伤害患儿创伤后成长的因素(调整后R2=0.646,F=30.774,P<0.001)。结论:意外伤害患儿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实践中应关注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以保障意外伤害患儿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创伤后成长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