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介绍--新形式下的一种期刊联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军 张俊敏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5-869,共5页
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于2011年3月正式宣布成立,本文简要介绍了本期刊联盟从构想到成立的过程、架构、宗旨和管理办法,以对目前新形式下期刊整合的思路有所拓展。
关键词 期刊联盟 期刊整合 首都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脑室下区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殿帅 蔡青 +2 位作者 鲁强 刘丙方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成神经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分裂后细胞 ,还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等其他类型细胞。另外发现 ,室管膜(EL)细胞、EL深部细胞、少突胶质样细胞以及不同细胞突起所组成的网络样结构与上述 SVZ成神经样细胞紧密相邻。实验结果表明 ,SVZ成神经样细胞周围可以没有特定的胶质细胞鞘包裹 ,位于侧脑室外侧壁的不同类型细胞可能在 SVZ神经生发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神经生发功能 脑室下区 细胞 形态学 胶质细胞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软刻技术微图案化培养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侃 刘丙方 徐群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7-792,共6页
探讨以软刻技术微加工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图案,对培养纹状体神经元黏附存活及突起生长的影响.以软刻技术(微接触印刷方法)微加工三种不同的黏附底物: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oly-L-lys... 探讨以软刻技术微加工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图案,对培养纹状体神经元黏附存活及突起生长的影响.以软刻技术(微接触印刷方法)微加工三种不同的黏附底物: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和PEI.新生乳鼠纹状体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观察不同黏附底物对纹状体神经元黏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态的影响,观察神经元在不同黏附底物上形成网络图案的差异.结果表明,在PEI和PLL表面生长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大于LN组,PEI与PLL、LN相比能形成更为完整的神经元图案.带强正电荷的PEI有助于神经元在其表面形成相对完整的图案,是构建体外神经网络的一种良好界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软刻技术 纹状体神经元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锰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悦 段春礼 +4 位作者 张海燕 苏忆兰 王元身 邓一夫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通过锰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其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的研究 ,进而探讨锰中毒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分离培养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不同剂量 Mn Cl2 处理后 ,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 ,观察了凋亡神经元数量。用腹腔注射及... 本文通过锰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其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的研究 ,进而探讨锰中毒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互关系。分离培养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不同剂量 Mn Cl2 处理后 ,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 ,观察了凋亡神经元数量。用腹腔注射及脑内单侧注射 Mn Cl2 染毒方法处理大鼠 ,并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方法 (HPLC-ECD)在活体检测了术后不同时间的纹状体细胞外液中 DA及其代谢产物 DOPAC、HVA以及 5 -HT的代谢产物 5 -HIAA等的含量 ;同时作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结果发现 ,凋亡神经元的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染色质呈块状深染 ,凋亡细胞数量随 Mn Cl2 剂量升高而增多。Mn Cl2 脑内注射侧与注射对侧相比 ,术后 4、7、10、2 0 d的 DA、DOPAC、HVA和 5 -HIA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腹腔染毒高、低剂量组 2 0 d后大鼠整体纹状体匀浆的上述指标也明显降低。此外 ,染毒大鼠纹状体中丙二醛水平随染毒剂量增高而增高 ,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染毒剂量增高却下降。以上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丙二醛 过氧化物歧化酶 帕金森病 大鼠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晓亮 杨朝阳 +1 位作者 李晓光 张皑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5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单纯损伤组(n=5)和人工神经修复组(n=10)。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5 mm,单纯损伤组暴露坐骨神经并切... 目的观察应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5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单纯损伤组(n=5)和人工神经修复组(n=10)。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5 mm,单纯损伤组暴露坐骨神经并切断,人工神经修复组以复合bFGF-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术后对实验动物的坐骨神经进行大体观察,对运动进行行为观察,以及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和靶肌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5周,与单纯损伤组相比,人工神经修复组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人工神经修复组再生的坐骨神经已经通过bFGF-壳聚糖导管越过缺损并与远端相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坐骨神经再生段可观察到神经微丝(NF)阳性和S-100阳性纤维。应用Masson染色方法,可观察到人工神经修复组腓肠肌去纤维化程度相对于单纯损伤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FGF-壳聚糖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并使大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人工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壳聚糖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朝阳 蔡青 +5 位作者 鲁强 姬曼 王元身 高尔静 刘玉军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 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 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15mm ,神经缺损 7只为对照组 ,术后 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 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 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15mm ,神经缺损 7只为对照组 ,术后 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 HRP神经示踪及大体观察。结果术后 2个月再生神经修复了坐骨神经的缺损 ,实验动物未出现排斥反应及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人工神经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 神经再生 大鼠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光 杨朝阳 +5 位作者 张皑峰 蔡青 鲁强 姬曼 徐群渊 刘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采用雪旺细胞和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拟探索一种实验性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质量和速度的方法。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神经示踪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术后... 采用雪旺细胞和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拟探索一种实验性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质量和速度的方法。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神经示踪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术后8周、12周实验组大鼠新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缺损部位,手术局部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Ⅱ及对照组Ⅲ,与对照组Ⅰ相近。结果提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组织工程方法 修复 大鼠 周围神经再生 雪旺细胞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相利 夏萍 +2 位作者 张宇新 孟 霞 杨 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7-612,共6页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情况,以期为MSCs在神经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用含10 ng/ml bFGF+20%FBS的DMEM对MSCs进行预诱导24 h后,以含200μmol/L的BHA+2%DMSO的无血清DMEM对MSCs进行诱导,观察诱导...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情况,以期为MSCs在神经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用含10 ng/ml bFGF+20%FBS的DMEM对MSCs进行预诱导24 h后,以含200μmol/L的BHA+2%DMSO的无血清DMEM对MSCs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光、电镜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神经细胞表型及神经递质合成酶鉴定。结果显示:MSCs经BHA和DMSO诱导后,80%以上的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形态,胞浆内可见较多Nissl体,并表达nestin、NSE、NF、MAP、SYN,部分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hAT、TH、GAD;电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浆内细胞器发达,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提示,MSCs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有合成某些神经递质的能力并具有发育早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大鼠 诱导分化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皑峰 欧喜超 +3 位作者 杨朝阳 刘玉军 鲁强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33-113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用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导管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情况。方法实验组10只成年Wistar大鼠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以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作桥梁桥接神经两断端,以假手术组和单纯损伤组(造成10 mm坐骨神... 目的观察用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导管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情况。方法实验组10只成年Wistar大鼠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以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作桥梁桥接神经两断端,以假手术组和单纯损伤组(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后,不加以任何干预措施)各10只大鼠为对照。术后3个月,通过大体观察、形态学及电生理检查观察损伤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大鼠新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缺损部位,手术局部未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纯损伤组。结论结合bFGF的壳聚糖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导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春来 徐群渊 +2 位作者 张进禄 王元身 薛启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建立新的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动物模型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大鼠脑黑质(substantianigra ,SN)内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后 ,按大鼠不同存活期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来测定脑内多巴胺 (Dopamin... 目的 建立新的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动物模型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大鼠脑黑质(substantianigra ,SN)内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后 ,按大鼠不同存活期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来测定脑内多巴胺 (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阳性神经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在LPS注射侧随时间不同有不同程度下降 ,于第 14天达到最低 (P <0 0 1) ;注射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可以达到全部消失 ,该处可见大量被激活并有形态改变的小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大鼠 多巴胺能神经元 毒性作用 LPS PD 帕金森病 黑质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艳 高殿帅 +4 位作者 蔡青 刘丙方 高尔静 鲁强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582,共7页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RMS)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特点,我们利用Nissl染色,BrdU、GFAP、PSA-NCAM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estin与GFAP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SD大鼠RMS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同...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RMS)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特点,我们利用Nissl染色,BrdU、GFAP、PSA-NCAM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estin与GFAP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SD大鼠RMS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同时观察了正常RMS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观察到:(1)在光镜下,Nissl染色切片的RMS由深染和浅染细胞组成,其中深染细胞为PSA-NCAM、BrdU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浅染细胞为GFAP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2)电镜下,RMS存在数量不等、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团,以及星型胶质细胞和少量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团中可看到正在分裂的细胞。结果提示:(1)除少突胶质细胞外,RMS主要由两种类型细胞组成,即成神经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2)成神经细胞存在于RMS全长并保持分裂特性,属神经元前体细胞;(3)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RMS中存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下区 吻侧迁移流 形态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接头中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旋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终板 乙酰胆碱酯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凤清 孙海梅 +6 位作者 曾晓蓓 李宝红 张华 王秀琴 杨慧 鲁玲玲 赵春礼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探讨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 5 0~ 10 0mL置于加有抗凝剂的采血袋中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 ,并加入细胞因子加以诱导分化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脐血单个核细... 为探讨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 5 0~ 10 0mL置于加有抗凝剂的采血袋中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 ,并加入细胞因子加以诱导分化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在体外培养中增生分化和表达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 (nestin) ,并最终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 (GFAP)抗原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协同作用对脐血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提示 :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增生和分化潜能 ,可分化为神经元样及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 ,可以作为神经细胞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潜能 脐血单个核细胞 神经样细胞 人脐带血 血细胞 增生 实验研究 神经元样 神经巢蛋白 神经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和肌肉共同作用——神经肌肉接头形成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扬 董振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接头 突触结构 分子机制 改变 轴突 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 哺乳动物 发育 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脑室下带的组织学特征研究
15
作者 高殿帅 蔡青 +2 位作者 鲁强 刘丙方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研究位于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带 ( SVZ)的整体结构特征 ,本研究采用光镜观察半薄切片 ( Nissl染色 )、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分析技术 ,研究了侧脑室外侧壁不同部位以及内侧壁、第四脑室底壁和脊髓中央管壁的组织结... 为研究位于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带 ( SVZ)的整体结构特征 ,本研究采用光镜观察半薄切片 ( Nissl染色 )、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分析技术 ,研究了侧脑室外侧壁不同部位以及内侧壁、第四脑室底壁和脊髓中央管壁的组织结构并做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 ,仅侧脑室外侧壁存在有 SVZ,主要由具有未成熟特征的细胞组成 ,此处血管丰富。 SVZ的吻侧段明显地厚于中间段和尾侧段 ,位于吻侧段 SVZ部位的室管膜室腔面纤毛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部位。本研究结果提示 ,SVZ有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学 脑室下带 神经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在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16
作者 赵咏梅 许秋岩 +2 位作者 张海燕 李卫红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利用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诱导永生化的人神经前体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hSN12W-TERTcells)分化,研究分化过程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Kip1,p21Cip1,细胞周期蛋白激酶2(cyclin-depen... 目的:利用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诱导永生化的人神经前体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hSN12W-TERTcells)分化,研究分化过程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Kip1,p21Cip1,细胞周期蛋白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2,cdk2)及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变化,探讨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取本课题组已经建立的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SN12W-TERT细胞(第12代)培养并给予1μmol/L RA诱导。在RA诱导的第3,7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RA诱导前后hSN12W-TERT细胞p27Kip1,p21Cip1,cdk2及cyclinE mRNA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比较RA诱导前后p27Ki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RA诱导第3d,hSN12W-TERT细胞比未经RA诱导的正常hSN12W-TERT细胞生长缓慢且形态发生改变,表现为胞体变小,突起延长增多。至RA诱导第7d时,hSN12W-TERT细胞形态变化更加明显,接近成熟神经元形态。RT-PCR结果表明,hSN12W-TERT细胞中p27Kip1mRNA的表达在RA诱导后明显增加,而p21Cip1mRNA的表达在RA诱导后略呈下降趋势。hSN12W-TERT细胞中cdk2、cyclinE的mRNA水平在RA诱导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RA诱导第3d,hSN12W-TERT细胞p27Kip1的表达比未经RA诱导的正常hSN12W-TERT细胞明显增加(P<0.05),RA诱导第7d,p27Kip1的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p27Kip1参与RA诱导的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生长阻滞和分化过程,p27Kip1可能在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的神经元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RA诱导后p27Kip1蛋白含量的增加是通过转录水平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1 永生化 人神经前体细胞 神经元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池添雨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5期385-387,共3页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神经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透明质酸水凝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丽丽 王颖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价神经干细胞与改性透明质酸水凝胶支架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该透明质酸水凝胶支架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为用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技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基础。方法:以冷冻干燥法制备透明质酸水凝胶材料... 目的:评价神经干细胞与改性透明质酸水凝胶支架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该透明质酸水凝胶支架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为用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技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基础。方法:以冷冻干燥法制备透明质酸水凝胶材料支架,通过化学接枝法将抗Nogo受体抗体(Anti-NogoR)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分子接枝到水凝胶上对其改性,制成新的支架材料。体外培养胚胎13.5d大鼠前脑泡神经干细胞.将神经干细胞与生物支架共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内部结构及神经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粘附与生长情况,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在透明质酸水凝胶材料上的存活与分化情况。结果:制备的透明质酸水凝胶材料具有疏松的三维多孔结构,神经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能够粘附并且有突起长出,生长良好。神经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能够分化。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经过改性的透明质酸水凝胶新材料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材料上存活分化。该新透明质酸水凝胶材料有望作为修复中枢神经损伤的组织工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生物材料 透明质酸水凝胶 神经组织工程 分化 Nogo受体抗体 多聚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Nogo-A抗体和多聚赖氨酸的透明质酸水凝胶支架的制备及其与培养海马神经元相容性的研究
19
作者 何语 魏岳腾 +1 位作者 徐群渊 崔福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3-477,共5页
为探讨同时接枝Nogo-A受体(NgR)的抗体和多聚赖氨酸(PLL)的透明质酸(HA)水凝胶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可行性,本研究在碳二亚胺盐酸盐的介导下用己二酸二酰肼交联的方法制备HA水凝胶,并接枝PLL和NgR抗体。取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接种... 为探讨同时接枝Nogo-A受体(NgR)的抗体和多聚赖氨酸(PLL)的透明质酸(HA)水凝胶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可行性,本研究在碳二亚胺盐酸盐的介导下用己二酸二酰肼交联的方法制备HA水凝胶,并接枝PLL和NgR抗体。取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接种于水凝胶支架材料上,分为HA-NgR抗体-PLL水凝胶组和纯HA水凝胶组。培养7d后,用吖啶橙(AO)染色、抗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纯HA水凝胶不利于神经细胞在材料上粘附和突起生长;HA-NgR抗体-PLL水凝胶可以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元的粘附数量、促进神经元突起形成,同时也能使星形胶质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上述结果提示:接枝NgR抗体和PLL的HA水凝胶与海马神经元相容性良好,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NGR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次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特征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徐建兰 徐晓雪 +2 位作者 蔡青 鲁强 张进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经颅磁刺激仪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两种特征的重复超低频磁场的连续多次经颅刺激对正常大鼠的脑内GABA、DA以及其他递质功率的影响,找出大鼠所能耐受的最长治疗时间,为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性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动态观察经颅磁刺激仪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两种特征的重复超低频磁场的连续多次经颅刺激对正常大鼠的脑内GABA、DA以及其他递质功率的影响,找出大鼠所能耐受的最长治疗时间,为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GABA特征磁刺激组和DA特征磁刺激组,分别给予连续6次的GABA特征磁刺激和DA特征磁刺激。各组大鼠于磁刺激前、每次刺激后进行脑涨落图(EFG)测试,分别比较两组动物磁刺激前及每次磁刺激后脑内递质功率的变化。结果:GABA特征磁刺激组,从刺激前到第3次磁刺激,兴奋递质3、5-HT、Ach、兴奋递质6、NE、DA、抑制递质13的功率逐渐降低,GABA与Glu的功率则逐渐升高;第4次刺激以后,出现无规律的变化。DA特征磁刺激组,从刺激前到第2次磁刺激,全部9种递质的功率逐渐升高,第3次刺激以后,出现无规律的变化。结论:清醒大鼠对50mT的GABA特征磁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耐受时长为60min,对50MT的DA特征磁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耐受时长为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 神经递质 功率 脑涨落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