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赛 瓦斯里江.瓦哈甫 +7 位作者 牛亦农 高建东 崔丽艳 宋黎明 平浩 杨飞亚 王明帅 邢念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对比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和常规康复外科(conventional recovery after surgery,CRAS)方案在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行腹腔镜泌尿外... 目的对比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和常规康复外科(conventional recovery after surgery,CRAS)方案在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行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2例,其中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33例采用CRAS方案,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29例采用ERAS方案。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中位查尔森合并症指数、中位麻醉评分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和术后30 d内的合并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中入晶体液量[1 000(525~1 100) mL vs 1 100(1 000~1 350) mL]、术中入胶体液量[500(500~500) mL vs 500(500~1 000) mL]、胃管拔出时间[0 d vs 1(1~1) d]、恢复普食时间[1(1~2) d vs 2(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术式构成比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RAS方案组和CRAS方案组分别有3例(10. 3%)和5例(15. 2%) Clavien-Dindo 1级合并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573)。两组均无患者术后再入院。结论 ERAS方案对比CRAS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合并症的基础上缩短患者恢复普通饮食时间,推进患者术后康复,在腹腔镜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但还需要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后腹腔镜 上尿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邢念增 牛亦农 +5 位作者 闫勇 张军晖 康宁 王建文 田溪泉 王学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19-721,共3页
背景与目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对于非器官局限性膀胱癌,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手术疗效,提高生存率。本文旨... 背景与目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对于非器官局限性膀胱癌,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改善手术疗效,提高生存率。本文旨在研究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根治术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5年间13例局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T2~T4a),采用吉西他滨与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atin,GC)方案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3次,随后8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2例由于肿瘤明显缩小放弃手术治疗,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评价化疗前后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的比较。结果: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t=0.94,P=0.37),但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t=3.41,2.38;P=0.00,0.04),但三项绝对计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差异有显著性(t=2.52,P=0.04);8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除两例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外,其余5例均有降期。结论:GC方案新辅助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导致肿瘤降期;化疗前后白细胞无显著降低,化疗导致红细胞及血小板降低,但未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灌注 吉西他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泌尿系结石的手术治疗(附26例报告)
3
作者 张际青 夏建军 +3 位作者 朱惠东 杨明 彭秋平 张军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孕期泌尿系结石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26例孕期泌尿系结石临床资料。中位年龄29.5(23~39)岁,孕期24(11~33)周,结石直径10.5(5~20)mm。首次手术行输尿管支架置入19例,经皮肾造瘘术2例,直接...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孕期泌尿系结石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26例孕期泌尿系结石临床资料。中位年龄29.5(23~39)岁,孕期24(11~33)周,结石直径10.5(5~20)mm。首次手术行输尿管支架置入19例,经皮肾造瘘术2例,直接输尿管镜术5例。结果 5例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至产后。2例行经皮肾造瘘术并定期更换肾造瘘管至产后。明确结石手术19例,半硬输尿管镜(URS)术4例,输尿管软镜(FURS)术6例,miniPCNL7例,microperc 2例。FURS相较于miniPCNL的住院时间更短,3(3~5)d vs 5(4~6)d,P<0.05,而miniPCNL的手术时间较FURS更短50(40~60)min vs 35(30~60)min,P<0.05。手术均成功,无主要泌尿外科和产科并发症发生。结论明确结石治疗具有提高孕期生活质量、避免产后再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孕 肾结石 肾绞痛 输尿管镜 经皮肾造瘘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mini PCNL 超微经皮肾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后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乔鹏 关星 +1 位作者 曾嵩 王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后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TVT-O术后复发性SUI女性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后... 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后复发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TVT-O术后复发性SUI女性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后均采用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生活质量问卷(I-QOL)及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前与术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6例患者年龄60.6±9.3岁,TVT-O术后2.5±1.3年SUI复发,复发后1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0 kg/m^(2),14例患者有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12例患者的既往吊带位于尿道中段,其中3例位于阴道肌层,无术中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ICI-Q-SF评分显著降低,I-QOL评分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主、客观治愈率均为93.8%(15/16)。随访8~4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SUI复发及中远期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患者出现单侧会阴区疼痛,均予对症处理及时缓解。术后2个月复查各项尿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T-O术后SUI的复发可能与肥胖、吊带位置不正确和术式选择不当有关,二次行TVT术可有效和安全地治疗TVT-O术后复发性S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复发 尿道中段悬吊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低温灌注转运系统(Airdrive^(TM))影响犬肾保存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朱绪辉 薛文瑞 +4 位作者 张强 王伟 张际青 张小东 胡小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采用荷兰INDES公司生产的AirdriveTM持续机器灌注仪,探讨其对犬肾低温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健康草犬1只,全身麻醉后获取双侧肾脏,2只肾脏分别用普通低温保存和持续机器灌注低温保存。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浸泡在冰水混合的器... 目的采用荷兰INDES公司生产的AirdriveTM持续机器灌注仪,探讨其对犬肾低温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健康草犬1只,全身麻醉后获取双侧肾脏,2只肾脏分别用普通低温保存和持续机器灌注低温保存。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浸泡在冰水混合的器官保存液中,并置于4℃的低温房间内存放。持续机器灌注保存的肾脏则置于AirdriveTM持续机器灌注仪中,该仪器置于室温下存放。于不同时间点获取肾组织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电镜及线粒体活性检查,比较两组的不同。结果 1)组织切片:0~24 h肾组织的结构基本相似。但48 h后,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出现较明显的改变,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改变比肾小球更为明显。2)电镜:48 h后,普通低温保存的肾脏出现较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肾小管及肾小球的基膜厚度不均一,细胞内褶明显减少且紊乱。线粒体基质的电子密度明显减低,嵴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3)线粒体活性:随着低温保存时间延长,持续机器灌注组和普通低温保存组肾皮质线粒体功能均明显降低。保存12~48 h,普通低温保存组Ⅲ态呼吸呼吸耗氧速率下降明显且显著低于持续机器灌注组(P<0.05);48 h普通低温保存组较持续机器灌注组Ⅳ态呼吸耗氧显著增加(P<0.05),余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持续机器灌注组较普通低温保存组皮质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RCR)、P/O显著增高,余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持续低温灌注转运系统(Airdrive)对犬肾低温保存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低温保存。随着使用边缘器官的增多,持续机器灌注的应用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以及具备保护供体器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低温灌注 器官保存 器官移植 犬肾 普通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供肾灌注液生物标志物预测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馨 孙泽家 +1 位作者 蔡继飞 王玮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静态冷保存(SCS)灌注液生物标志物预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CD供肾肾移植的64例受者和47例供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后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7例)...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静态冷保存(SCS)灌注液生物标志物预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CD供肾肾移植的64例受者和47例供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后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7例)与即刻肾功能恢复(IGF)组(57例),比较两组供肾SCS灌注液中4种生物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白细胞介素-18(IL-18)、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并分析其与DGF的相关性,分析各生物标志物对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GF的预测价值。结果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DGF的发生率为11%(7/64)。DGF组供肾灌注液的NGAL水平高于IGF组(P=0.009),供肾灌注液的NGAL水平与肾移植受者术后DGF的发生呈正相关(r=0.430,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灌注液中的NGAL和KIM-1水平升高对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GF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均为P<0.05),当联合检测NGAL和KIM-1时,预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G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可信区间(CI)0.850~1.000],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754(P<0.05)。结论DCD供肾SCS灌注液中的NGAL水平与肾移植受者术后DGF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灌注液中的NGAL和KIM-1水平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肾移植受者术后DG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 肾移植 静态冷保存(SCS)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 白细胞介素-18(IL-18) 肾损伤分子-1(KI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后忆 孙剑 +4 位作者 蒋一航 关星 王伟 宋黎明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患者因原发性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接受LUBF治疗(2D腹腔镜治疗5例,3D腹腔镜治疗14例),其中,男12例,女7例,中位年龄68.0(60.0,75.0)岁,术前肾积水中度12例,重度3例,统计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均为腹腔镜下完成,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0.0(145.0,210.0)min,出血量50.0(20.0,100.0)mL,住院天数14.0(12.0,18.0)d,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为(94.1±25.2)μmol/L和(88.9±32.2)μmol/L,术后1年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4.4%和82.6%。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P=0.033),术中出血量更少(P=0.044)。结论LUB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能帮助改善患者肾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与传统2D腹腔镜技术相比,3D-LUBF具有明显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下段输尿管癌 Boari膀胱壁瓣法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加强法与尿道前后壁加强法(Sandwich法)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樊笑琪 刘志斌 +4 位作者 王明帅 瓦斯里江·瓦哈甫 宋黎明 邢念增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和尿道前后壁加强法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56例采用尿道前后壁加强法治疗,4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和尿道前后壁加强法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56例采用尿道前后壁加强法治疗,43例采用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切缘阳性率及通过电话随访拔除尿管后第2、4、12、24、52周时的尿控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第12周可见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尿道前后壁加强法,但各指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前壁加强缝合悬吊法安全易行,与前后壁双重加强的方法相比,疗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尿失禁 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术式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控及性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天宇 樊笑琪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8-563,共6页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评价根治术治疗效果的标准包括肿瘤学结果、尿控恢复和性功能恢复等。通过改良手术方式,可...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评价根治术治疗效果的标准包括肿瘤学结果、尿控恢复和性功能恢复等。通过改良手术方式,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控及性功能,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总结不同改良术式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控及性功能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尿控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赛 王明帅 +5 位作者 曹文 谢大炜 牛亦农 宋黎明 张小东 王建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对比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TPPB)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TRPB)在前列腺穿刺中的优劣。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超声引导下局部麻醉前... 目的对比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TPPB)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TRPB)在前列腺穿刺中的优劣。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超声引导下局部麻醉前列腺穿刺术的患者共237例,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85例患者采用TRPB,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52例患者采用TPPB。结果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进行比较。TPPB组和TRPB组的患者年龄分别为(68.2±9.2)岁和(69.7±8.1)岁(P=0.331);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4.7±3.3)kg/m^(2)和(24.7±3.1)kg/m^(2)(P=0.924);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分别为2.7±1.7和2.8±1.1(P=0.744);前列腺体积为(59.5±32.0)cm^(3)和(65.9±28.7)cm^(3)(P=0.51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分别为10.3±4.7和10.2±5.0(P=0.960),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7 d内TPPB组和TRPB组分别出现33例次和145例次并发症,均为Clavien-Dindo 1级。两组在穿刺针数、穿刺阳性针数、穿刺病理恶性例数、Gleason评分、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检出例数、血尿、下尿路症状、血精症和其他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TRPB组,穿刺点出血少于TRPB组(P=0.003)、发热少于TRPB组(P=0.047)、疼痛重于TRPB组(P=0.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具有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相似的诊断效能,可减少穿刺点出血和发热的发生,局部麻醉辅以全身麻醉便于该技术开展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术 会阴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显超 宋黎明 +1 位作者 瓦斯里江.瓦哈甫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目的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0. 144,P> 0. 05)、年龄(t=-1. 03,P>0. 05)、肿瘤单发及多发(χ~2=0. 750,P> 0. 05)、肿瘤分期(χ~2=0. 120,P> 0. 05)、肿瘤分级(χ~2=0. 002,P> 0. 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042,P <0. 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3 cm或多发肿瘤(≥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二次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铭心 苏瑶 +6 位作者 熊天宇 叶小波 靳松 邢念增 金木兰 杨敏福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7-972,共6页
目的评估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2月至2021年6月共计34例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围... 目的评估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2月至2021年6月共计34例接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指标以及预后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生化进展生存期(biochemi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BPFS)。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9.0个月,2年总生存率85.9%,中位无生化进展时间75.0个月,2年无生化进展率63.9%。术后1个月内9例患者出现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术后3个月尿控基本恢复。骨转移灶数目≥5和<5患者的BPFS分别为28.1个月和63.2个月(P=0.012),切缘阳性和阴性患者的BPFS分别为34.8个月和70.3个月(P=0.02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切缘阳性/阴性和无生化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26)。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经过筛选和准备的患者行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术后联合内分泌治疗等其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有望改善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减瘤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巨大肾积水并膀胱结石1例
13
作者 涂和平 汪开保 +2 位作者 刘广义 钟晖 张际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5-736,共2页
巨大肾积水和女性膀胱结石临床均罕见。1例女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者患巨大肾积水、膀胱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后肾皮质明显增厚并予以保留肾脏。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女,55岁,因"右腰背部隐痛不适1月"于2018年4月24... 巨大肾积水和女性膀胱结石临床均罕见。1例女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者患巨大肾积水、膀胱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后肾皮质明显增厚并予以保留肾脏。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女,55岁,因"右腰背部隐痛不适1月"于2018年4月24日收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肾积水 膀胱结石 右腰背部 输尿管镜碎石 输尿管结石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肾皮质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