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真读书、刻苦研究、潜心著述——记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院长彭师奇教授
1
作者 赵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9-312,共4页
彭师奇,男,教授,理学博士、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1991年被北京医科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46年3月出生于江西余干县。196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81年及1984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分别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84年于北京医科大学... 彭师奇,男,教授,理学博士、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1991年被北京医科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46年3月出生于江西余干县。196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81年及1984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分别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84年于北京医科大学留校任教。1987至1990年及1994年以联邦德国洪堡学者身份在汉诺威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E.Winterfeldt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吲哚生物碱全合成研究。1998年以联邦德国洪堡学者身份在雷根斯堡大学药学院A.Buschauer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多肽药物研究。1992年任北京医科大学中德联合实验室主任。1993年至2000年分别担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化教研室副主任、药化教研室主任、药化系主任、药学院副院长(同时兼医药卫生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2000至2004年任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2004年7月1日正式调入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担任院长至今。1990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1年被北京市教育工会授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任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医学院 化学生物学 副院长 北京医科大学 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药学院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建先锋,学习冲锋永远在路上——记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赵明教授
2
作者 崔纯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2-623,共2页
赵明,女,博士,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被北京医科大学聘为副教授,2001年被北京大学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今为北京市特聘教授/多肽... 赵明,女,博士,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被北京医科大学聘为副教授,2001年被北京大学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今为北京市特聘教授/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至2012年5月为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副院长,2012年5月至2014年为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常务副院长,2014至2016年为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院长,自2017年起担任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药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博士生导师 化学生物学 师德 学习 特聘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教学模式用于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珺 赵明 赵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6-208,共3页
参与教学模式的概念产生已久,现在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直到最近参与模式才得到国内高校教师的关注。如何将参与模式应用到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是教师面临的挑战课题。该文比较了传统教学模式与... 参与教学模式的概念产生已久,现在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直到最近参与模式才得到国内高校教师的关注。如何将参与模式应用到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是教师面临的挑战课题。该文比较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参与教学模式,分析了参与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参与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 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创造与新药发现——高伟教授 被引量:6
4
作者 童宇茹 张逸风 +1 位作者 沈思雨 高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3-787,共5页
中药活性成分不仅是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活性物质,还是现代创新药物开发的源泉,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高伟教授团队致力于克隆鉴定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人工重建代... 中药活性成分不仅是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活性物质,还是现代创新药物开发的源泉,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高伟教授团队致力于克隆鉴定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人工重建代谢途径,构建细胞工厂发酵生产和改造活性成分。这一极具潜力的研究策略和创新型生产模式,在减少自然资源依赖、维护环境友好和实现大规模生产等方面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关键酶 生源途径 合成生物学 生产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取血方式及性别对成年Wistar大鼠11种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田蜜 蒋雪云 +2 位作者 曹丽歌 罗葵 薛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尾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取血对成年Wistar大鼠部分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34只成年Wistar大鼠按性别等分2组,各组麻醉后依次采集尾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血清用7180E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11种血液生物化... 目的探讨尾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取血对成年Wistar大鼠部分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34只成年Wistar大鼠按性别等分2组,各组麻醉后依次采集尾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血清用7180E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11种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糖(glucose,GLU)、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creatinine,C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结果在雌性Wistar大鼠中,尾静脉和下腔静脉血中GLU,TP和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和腹主动脉血中GLU、TP、ALB、Cr、TG、TC和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Wistar大鼠中,尾静脉和下腔静脉血中ALT、AST、GLU、TP和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和腹主动脉血中ALT、AST、GLU、TP、ALB、TG、TC、HDL-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尾静脉取血时AST、T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取血时TP、ALB、Cr、TG、T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取血时TP、ALB、Cr、T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取血方式和性别会影响成年Wistar大鼠的血液生物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静脉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生物化学指标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荨麻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季文媛 魏少荫 刘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3-809,共7页
目的:探讨大荨麻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荨麻提取物(0、1、2、4、8、16、32、64 mg/m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选择... 目的:探讨大荨麻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荨麻提取物(0、1、2、4、8、16、32、64 mg/m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选择中位抑制浓度附近的浓度(5和10 mg/ml)作为给药浓度分别处理MCF-7和MDA-MB-231细胞24 h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荨麻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B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在MCF-7细胞用5 mg/ml大荨麻提取物处理的同时转染过表达AKT质粒(大荨麻+AKT组),转染空载质粒为对照组(大荨麻+vec组),WB法检测过表达效率,比较过表达AKT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各大荨麻提取物处理组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5或10 mg/ml大荨麻处理组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数显著减少,G0/G1期细胞占比和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P21、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Cyclin D1、CDK4、Bcl2蛋白以及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荨麻+AKT组p-AKT和AK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大荨麻+vec组,克隆数、S期和G2/M期细胞占比均高于大荨麻+vec组(P<0.05或P<0.01),G0/G1期细胞占比和凋亡率低于大荨麻+vec组(P<0.05或P<0.01)。结论:大荨麻提取物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且阻滞细胞在G0/G1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荨麻提取物 乳腺癌 MCF-7细胞 MDA-MB-231细胞 增殖 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式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9
7
作者 何深知 徐艳霞 +3 位作者 段薇 闫淑莲 侯睿 王子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9-181,共3页
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的考核与评价方式,认为从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设计实验的评价与课程结束后的考试4个方面综合评定实验成绩较为科学合理,这样既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验水平,又可以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基础化学实验 考核与评价 实践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紫草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32
8
作者 徐新刚 王宝珍 +2 位作者 孙志蓉 张建伟 张宏桂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用石油醚冷浸提取新疆紫草根,再将提取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结晶与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果表明,得到的7种化合物分别为去氧紫草素(1),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2),乙酰紫草素(3),紫草... 用石油醚冷浸提取新疆紫草根,再将提取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结晶与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果表明,得到的7种化合物分别为去氧紫草素(1),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2),乙酰紫草素(3),紫草素(4),β-谷甾醇(5),丙酰紫草素(6),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紫草 化学成分 丙酰紫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病毒清胶囊抗病毒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文华 石任兵 +1 位作者 刘斌 张锦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对连翘病毒清胶囊(连翘)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波谱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连翘病毒清胶囊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多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 8种,分别为ForsythosideD(Ⅰ)、咖啡酸(Ⅱ)... 目的:对连翘病毒清胶囊(连翘)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波谱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连翘病毒清胶囊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多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 8种,分别为ForsythosideD(Ⅰ)、咖啡酸(Ⅱ)、连翘苷 (Ⅲ )、( +)松脂素 β D 葡萄糖苷 (Ⅳ )、ForsythosideC(Ⅵ )、β Hydroxyacteoside(Ⅴ )、芦丁(Ⅶ)、连翘酯苷(Ⅷ)。结论:β Hydroxyacteoside为首次从植物连翘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病毒清胶囊 抗病毒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血液制品企业产品研发现状及产业发展态势
10
作者 徐雅楠 霍记平 +6 位作者 吴强 余鼎 梁洪 付瑞 马文利 张伟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2-1280,共9页
国内外血液制品产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各有特色。国外企业在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及重组血浆蛋白类产品开发领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尤其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开发、长效制剂的优化及生产工艺改进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中国... 国内外血液制品产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各有特色。国外企业在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及重组血浆蛋白类产品开发领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尤其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开发、长效制剂的优化及生产工艺改进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中国企业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例如在人免疫球蛋白工艺改造及重组凝血因子新产品的开发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重组蛋白技术应用、高效血浆资源利用及生产工艺先进性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在专利技术储备、关键材料供应与疾病流行病学数据获取等方面也存在瓶颈。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给药技术创新及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血液制品行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血液制品企业可进一步加强技术积累、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强化血浆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国内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 重组血浆蛋白 研发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绿米仔兰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玲 张建辉 +1 位作者 杨淑敏 谭昌恒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8-491,共4页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方法,对碧绿米仔兰(Aglaia pervirid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碧绿米仔兰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 楝科 碧绿米仔兰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合成及其体外细胞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光 叶玲 +1 位作者 张瑾峰 王喆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0-754,共5页
主要通过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逐步迭代合成反应得到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生物医学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第五代(G5.0)提出了廉价易行的合成提纯步骤并通过细胞计数、MTT检测和FCM对L-929细胞系进行了体... 主要通过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逐步迭代合成反应得到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生物医学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第五代(G5.0)提出了廉价易行的合成提纯步骤并通过细胞计数、MTT检测和FCM对L-929细胞系进行了体外生物相容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本试验的合成及纯化所得PAMAMG5.0对L-929细胞系在给药范围内无细胞毒性,无致瘤性,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PAMAM) 合成 树状分子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肾果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颖 贾继荣 +1 位作者 王喆 杨淑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马肾果(Aglaia testicularis C. Y. Wu)枝条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火焰花内酯B (1)、火焰花内酯苷A (2)、(E)-aglawone (3)、eichlerianic acid (4)、shoreic acid (5)、3β-羟基-5α,8α-表-...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马肾果(Aglaia testicularis C. Y. Wu)枝条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火焰花内酯B (1)、火焰花内酯苷A (2)、(E)-aglawone (3)、eichlerianic acid (4)、shoreic acid (5)、3β-羟基-5α,8α-表-二氧麦角-6,22-二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东莨菪内酯(10)、碳二十六酸(11)。化合物1~3, 8~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松香烷二萜内酯类衍生物1和2则是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株AGZY 83-a表现出弱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0.5 μg mL-1。这为国产米仔兰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肾果 火焰花内酯B 火焰花内酯苷A 细胞毒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作用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纯莹 崔国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3,145,共3页
传统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严重影响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从我国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及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及现代药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药学教育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科研型思维药学人才的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光 闫淑莲 +2 位作者 林婷 李珺 赵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2,共3页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治感冒、发热、疼痛、抗炎等的解热镇痛药。本文探索在"基础化学实验I-IV"中开展阿司匹林设计实验,以帮助学生对了解药物发现发展的历程和知识,培养药学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回顾了阿司匹林的发展史及...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治感冒、发热、疼痛、抗炎等的解热镇痛药。本文探索在"基础化学实验I-IV"中开展阿司匹林设计实验,以帮助学生对了解药物发现发展的历程和知识,培养药学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回顾了阿司匹林的发展史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几个基础化学实验分别进行了设计。通过在"基础化学实验I-IV"中开展一系列关于阿司匹林的串联实验,以提高药学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化学 阿司匹林 设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自组装的纳米药物的结构和特征(英文)
16
作者 赵明 彭师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42,共17页
由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例如脂质体、微球和微囊)可能有较好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如果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能携带药物穿越生物屏障,显示疾病部位靶向性,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既可监测药物实时分布,又可帮... 由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例如脂质体、微球和微囊)可能有较好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如果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能携带药物穿越生物屏障,显示疾病部位靶向性,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既可监测药物实时分布,又可帮助理解疾病发病和病理。特别在药物化学领域,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药物的组装过程、形貌和特征。为了帮助相关领域的读者理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组装过程和纳米体系的形貌,本文提供了29幅图。这些图使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体系的特征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 纳米药物 纳米结构 组装过程 组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莫索尼定的浓度及其制剂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17
作者 魏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4-44,共1页
盐酸莫索尼定 (Moxonidinehydrochloride)为第二代中枢抗高血压药物 ,它主要作用于延髓外侧头端的I1 咪唑啉受体 ,通过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性而产生降压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莫索尼定的LC MS方法 ,操作简便 ,灵敏度高 ,线性范... 盐酸莫索尼定 (Moxonidinehydrochloride)为第二代中枢抗高血压药物 ,它主要作用于延髓外侧头端的I1 咪唑啉受体 ,通过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性而产生降压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莫索尼定的LC MS方法 ,操作简便 ,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 0 .0 1 976~ 9.88μg/L。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通过测定血浆中盐酸莫索尼定的浓度 ,观察受试和参比的 2种制剂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 ,估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2种盐酸莫索尼定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其cmax、AUC0 τ、AUC0 ∞ 经对数转换后先进行方差分析 ,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 :2种制剂的上述 3个参数生物等效 ,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因此受试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索尼定 制剂 人血浆 单侧 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动学 盐酸 LC-MS 非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苷衍生物的碱基核糖化研究
18
作者 张建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5,共6页
目的研究N1-核糖肌苷衍生物的合成反应。方法用丙叉保护肌苷2′,3′-OH,单甲氧基三苯甲基保护5′-OH,在碳酸钾、18-冠醚-6作用下与2,3,5-O-三苄基-1-溴代核糖反应。结果反应得到N1-核糖肌苷衍生物。结论用酰基做保护基易发生酰基重排反... 目的研究N1-核糖肌苷衍生物的合成反应。方法用丙叉保护肌苷2′,3′-OH,单甲氧基三苯甲基保护5′-OH,在碳酸钾、18-冠醚-6作用下与2,3,5-O-三苄基-1-溴代核糖反应。结果反应得到N1-核糖肌苷衍生物。结论用酰基做保护基易发生酰基重排反应,改用丙叉保护肌苷2′,3′-OH,再用单甲氧基三苯甲基保护5′-OH与2,3,5-O-三苄基-1-溴代核糖在碳酸钾18-冠醚-6作用下得到目的物N1-(2,3,5-O-三苄基-D-核糖)-2′,3′-O-异亚丙基-5′-O-单甲氧基三苯甲基肌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酰基转移 N1-核糖肌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季胺盐化合物反应的研究
19
作者 张建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了解季胺盐与碱作用的化学反应方式。方法阿托品与溴乙腈反应制得季胺盐溴化N-腈甲基阿托品,得到的季胺盐在四氢呋喃中与过量氢化钠反应。为了使反应的研究简化,将阿托品水解为托品醇、再氧化为托品酮,托品酮季胺盐与氢化钠反应。... 目的了解季胺盐与碱作用的化学反应方式。方法阿托品与溴乙腈反应制得季胺盐溴化N-腈甲基阿托品,得到的季胺盐在四氢呋喃中与过量氢化钠反应。为了使反应的研究简化,将阿托品水解为托品醇、再氧化为托品酮,托品酮季胺盐与氢化钠反应。结果溴化N-腈甲基阿托品与过量氢化钠反应得化合物3和化合物4。溴化N-腈甲基托品酮5与氢化钠反应得化合物7。结论阿托品化合物在氢化钠作用下是首先发生Hofm ann消除反应进而环合生成化合物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托品酮 季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霉素衍生物Rifabutin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朝旭 张锦楠 +3 位作者 任爽 高承英 孙怡 王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Rifabutin(RBT)是一种类似于利福平(RIF)的利福霉素衍生物。1992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和预防发生在AIDS患者上的鸟分枝杆菌(MAC)感染,随后许多国家相继批准使用该药。但是后来RBT已不仅被用于预防治疗MAC,还用于治疗肺结核以及幽门... Rifabutin(RBT)是一种类似于利福平(RIF)的利福霉素衍生物。1992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和预防发生在AIDS患者上的鸟分枝杆菌(MAC)感染,随后许多国家相继批准使用该药。但是后来RBT已不仅被用于预防治疗MAC,还用于治疗肺结核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正是由于该药相对于其他利福霉素类药物的高度亲脂性和较弱的CYP450诱导作用使得它成功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和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时,不仅部分解决了传统抗生素的细菌耐受性问题而且增加了临床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本文旨在阐述有关的Ri-fabutin的临床药理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指导今后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FABUTIN CYP450 药物相互作用 MAC 肺结核 HELICOBACTER PYLO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