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的表达纯化及杀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廉乐乐 袁橙 +4 位作者 郝福星 汤芳 陆辉 薛峰 戴建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解酶(称为lysEha1)基因并测序,分别采用ORF Finder和BLAST分析该基因的ORF,采用SWISS模型预测该ORF编码Lysin蛋白的空间结构。对已确定的lysEha1 ORF序列设计表达引物。以简并引物经PCR扩增的产物为模板,采用表达引物经PCR扩增lysEha1基因完整的ORF,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lyEha1-ORF,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经Ni亲和层析柱法纯化LysEha1 ORF(即重组裂解酶蛋白rLysin),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效果。简并引物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约1200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经ORF Finder分析显示:该片段的nt39~nt536存在一个498 bp的ORF;BLAST分析显示,该ORF属于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家族基因。Ly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含7段α螺旋,3段β折叠。表达引物的PCR结果显示在约500 bp处出现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ORF为噬菌体lysin基因。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在约25 ku处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且rLysin主要在上清中表达,纯化后可见单一目的条带。采用浊度递减试验测定rLysin及其与EDTA联用(rLysin+EDTA)后分别对16株E.coli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rLysin对1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总杀菌率为56.25%(9/16),rLysin+EDTA对上述细菌的总杀菌率达87.5%(14/16),rLysin+EDTA的杀菌率显著高于rLysin(P<0.05)。上述结果表明,噬菌体Hab-EA株可编码Lysin,本研究正确表达并纯化了该rLysin,并证实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较强,与EDTA联用可以提高rLysin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本研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裂解酶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rgillus nidulans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分子改造及其在难消化糊精制备中的应用
2
作者 杜婧玮 王蕾 +4 位作者 张定坤 魏贝贝 陈世恒 吴敬 陈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0,共6页
难消化糊精是一类富含α-1,2、α-1,3、α-1,6糖苷键或环状糖链结构的可溶性糊精的总称,具有升糖指数低及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的特点。难消化糊精的目前商业化主流制备工艺为酸热法,酶法制备相关研究仍然较少。难消化糊精制备的关键是增... 难消化糊精是一类富含α-1,2、α-1,3、α-1,6糖苷键或环状糖链结构的可溶性糊精的总称,具有升糖指数低及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的特点。难消化糊精的目前商业化主流制备工艺为酸热法,酶法制备相关研究仍然较少。难消化糊精制备的关键是增加难消化的α-1,2、α-1,3、α-1,6糖苷键含量或增加产物聚合度。对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AgdB进行改造,以增加其产物α-1,3键型或提高其产物聚合度。通过理性设计,经定点突变后获得N466D、R450H、A445S、Y202A共4个突变体。以麦芽糖为底物反应时,突变体N466D、R450H产物α-1,3糖苷键含量增加,突变体R450H、A445S、Y202A生成更高聚合度的产物。随后将突变体与野生型分别与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进行复配,结果表明,突变体R450H、A445S、Y202A均能有效提高产物慢消化成分,突变体N466D虽然提高了α-1,3键含量,但同时提高了α-1,4键含量,因此产物慢消化成分反而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改造α-葡萄糖苷酶,提高难消化糊精的慢消化及抗消化组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难消化糊精 分子改造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通量筛选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定向进化
3
作者 赵添龙 刘展志 +2 位作者 张凤山 吴敬 宿玲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血糖平衡和调节脂质代谢等。目前,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主要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3-epimerase,DAEase)催化D-果糖的差向异构反应实现,但DAEase的应用性能仍需... D-阿洛酮糖是一种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血糖平衡和调节脂质代谢等。目前,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主要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3-epimerase,DAEase)催化D-果糖的差向异构反应实现,但DAEase的应用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定向进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改造策略,其筛选方法是限制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构建并优化D-阿洛酮糖特异型生物传感器,结合微孔板筛选,对来自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H10的DAEase(Cc DAEase)突变体文库进行超高通量筛选,最终获得了比活提高14.6%的优势突变体H209Q,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5,并进一步解析了该突变体的构效关系。该研究证明了转录因子型生物传感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定向进化筛选工具,为进一步优化DAEase的性能提供了可能性,亦为D-阿洛酮糖的工业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转录因子型生物传感器 超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4
作者 吕家轩 于家荣 +6 位作者 左媛媛 戈胜强 郑龙三 徐天刚 李金明 钱莺娟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9期49-56,63,共9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疫苗是解决ASF防控问题的关键,其中减毒活疫苗因免疫原性强、保护效力高而成为研究热点。...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疫苗是解决ASF防控问题的关键,其中减毒活疫苗因免疫原性强、保护效力高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ASF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包括基于天然弱毒株、人工重组弱毒株和细胞传代致弱毒株的疫苗研发策略,分析了当前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疫苗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ASF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减毒活疫苗 疫病防控 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Capsid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功能分析
5
作者 成玉婷 焦琳琳 +1 位作者 吴庆国 朱善元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6,共9页
为探讨鸭坦布苏病毒(DTMUV)201909株在不同细胞中的适应性,本研究以DTMUV-201909株感染4种不同细胞系(DEF、DF-1、BHK21和Vero),并用TCID_(50)、RT-PCR和IFA方法分析DTMUV增殖情况。结果显示:DTMUV在DEF和DF-1细胞中复制能力较BHK21和V... 为探讨鸭坦布苏病毒(DTMUV)201909株在不同细胞中的适应性,本研究以DTMUV-201909株感染4种不同细胞系(DEF、DF-1、BHK21和Vero),并用TCID_(50)、RT-PCR和IFA方法分析DTMUV增殖情况。结果显示:DTMUV在DEF和DF-1细胞中复制能力较BHK21和Vero细胞强;利用一步克隆技术获得DTMUV Capsid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至DEF细胞;PCR扩增获得Capsid片段大小为360 bp;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质粒在细胞内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大约为16 kDa;IFA观察到DTMUV Capsid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将DTMUV Capsid质粒转染至DEF细胞,发现IFN-α、IFN-β和IFN-γ表达分别升高3.78、2.31和1.82倍,MAVS、TLR3和RIG-I表达分别降低49.5%、62.3%和73.1%。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DTMUV的分子致病机理奠定基础,也为深入研究DTMUV Capsid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衣壳蛋白 细胞适应性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阪崎肠杆菌crtZ缺失对细胞特性和环境抗逆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希 吴越 +2 位作者 王小元 顾林林 胡晓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共10页
【目的】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C.sakazakii)是高致死率的奶源性致病菌,在乳品加工中控制难度较大,这归因于其特殊的细胞特性和较强的环境抗逆性。C.sakazakii细胞膜上存在类胡萝卜素,然而其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尚未明... 【目的】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C.sakazakii)是高致死率的奶源性致病菌,在乳品加工中控制难度较大,这归因于其特殊的细胞特性和较强的环境抗逆性。C.sakazakii细胞膜上存在类胡萝卜素,然而其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尚未明晰。因此,探究与色素合成相关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rtZ)缺失及回补对细胞特性和抗逆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Red同源重组,在C.sakazakii BAA-894(BAA-894)基础上构建BAA-894ΔcrtZ(ΔcrtZ),同时借助pWSK29回补crtZ得到BAA-894ΔcrtZ/pWSK29-crtZ(ΔcrtZ/pWSK29-crtZ),进一步分析各菌株细胞特性和脂肪酸谱。【结果】与BAA-894相比,ΔcrtZ细胞膜渗透性增强、流动性减小、生物膜形成减少且环境抗逆性降低,而ΔcrtZ/pWSK29-crtZ变化较小;ΔcrtZ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和质量分数增加,而ΔcrtZ/pWSK29-crtZ变化不大。【结论】crtZ基因缺失极有可能是影响C.sakazakii细胞特性和环境胁迫耐受性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将有助于丰富C.sakazakii的抗逆机制理论和食品安全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环境抗逆性 crtZ 类胡萝卜素 细胞特性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毒素降解酶及其在饲料与食品行业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炜 张玉磊 +4 位作者 施妍 方媛媛 欧阳斌斌 张文立 沐万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共17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而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针对真菌毒素的物理处理方法有很多,包括清洗、去皮、曝晒、辐照、离子脉冲等,但物理方法很...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而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针对真菌毒素的物理处理方法有很多,包括清洗、去皮、曝晒、辐照、离子脉冲等,但物理方法很难保障对毒素的彻底清除,同时容易对作物中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损伤。化学方法同样可以对真菌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消除,但引入的化学试剂及潜在的间接污染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酶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降解程度较高及降解产物毒性较低等诸多优点在真菌毒素降解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作者对目前已经报道的真菌毒素降解酶的挖掘、鉴定及其实际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降解酶有望被进一步开发和使用在饲料和食品行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生物降解 生物酶法 饲料领域 食品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鲁晨辉 张毅 +2 位作者 苏宇杰 王文龙 冯永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6-693,共8页
苯丙酮尿症等代谢病患者因基因缺陷无法正常代谢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常规饮食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生理损伤,低AAA肽是其重要的蛋白质等同物来源。AAA分离分析技术对低AAA肽的制备和检测至关重要。该领域研究... 苯丙酮尿症等代谢病患者因基因缺陷无法正常代谢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常规饮食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生理损伤,低AAA肽是其重要的蛋白质等同物来源。AAA分离分析技术对低AAA肽的制备和检测至关重要。该领域研究者探索了多种高效的吸附、分离材料,从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液中选择性吸附脱除AAA以制备符合特定氨基酸限量的低AAA肽类食品,或者建立对AAA特异性提取富集的分离分析策略。该文分析了AAA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活性炭、树脂等吸附材料脱除AAA的技术进展,并从样品前处理、手性分离和吸附-传感3个维度综述了二维纳米材料、分子印迹、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等材料在AAA分离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探讨各类技术的优缺点,为AAA吸附脱除和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氨基酸 吸附 脱除 分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菊糖蔗糖酶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倪大伟 徐炜 +1 位作者 张文立 沐万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0-266,共7页
菊糖作为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中应用广泛。菊糖蔗糖酶能够以蔗糖为唯一底物,一步合成高分子质量的微生物菊糖。目前鉴定的菊糖蔗糖酶有15种微生物来源,其中一种的晶体结构已经被解析。... 菊糖作为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中应用广泛。菊糖蔗糖酶能够以蔗糖为唯一底物,一步合成高分子质量的微生物菊糖。目前鉴定的菊糖蔗糖酶有15种微生物来源,其中一种的晶体结构已经被解析。国内关于菊糖蔗糖酶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对菊糖蔗糖酶的晶体结构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菊糖的链长调控以及菊糖蔗糖酶在生产高分子质量菊糖、低聚果糖、新型低聚糖和菊糖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菊糖蔗糖酶的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糖蔗糖酶 微生物菊糖 晶体结构 催化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globisporus N75 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重组表达
10
作者 刘玮琼 王蕾 +1 位作者 吴敬 陈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8,共8页
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具有催化α-1,4-葡聚糖的外切水解和转糖基化功能,可通过转糖基活性产生非还原端连有α-1,6键的α-葡聚糖,可用于生产环交替糖及其分支衍生物和环异麦芽寡糖等新型功能糖。为了更好地将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应用于食... 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具有催化α-1,4-葡聚糖的外切水解和转糖基化功能,可通过转糖基活性产生非还原端连有α-1,6键的α-葡聚糖,可用于生产环交替糖及其分支衍生物和环异麦芽寡糖等新型功能糖。为了更好地将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应用于食品领域,该研究对来源于Bacillus globisporus N75的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在食品安全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表达宿主的选择及优化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重组蛋白产量。结果表明,宿主WHS9更有利于6-α-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重组表达,在20℃的发酵条件下,胞内外可溶性总酶活力可达2.11 U/mL;在25℃添加20 mmol/L海藻糖发酵48 h后,总酶活力可达到2.21 U/mL;优化发酵时间后,发酵36 h总酶活力可达3.14 U/mL,是优化前WHS9表达酶活力的196倍。该研究首次实现了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重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α-葡萄糖基转移酶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优化 启动子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抗体监测的Meta分析
11
作者 沈鹏 王艺 +3 位作者 任炜杰 杨永春 宋厚辉 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9-3658,共10页
疫苗接种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的重要措施,但是疫苗接种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尚缺乏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R软件利用Meta分析对已发表的LSD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 疫苗接种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的重要措施,但是疫苗接种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尚缺乏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R软件利用Meta分析对已发表的LSD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亚组分析,综合评价免疫抗体监测的意义。通过计算机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23年7月,收集LSD免疫抗体监测的相关文献,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符合筛选条件的文献24篇,涉及羊痘疫苗的文献共有13篇,涉及LSD疫苗的文献共有13篇,其中2篇文献同时涉及羊痘疫苗和LSD疫苗,包含8 638例样本,其中阳性样本2 782份,结局指标为免疫抗体阳性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羊痘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为41%(95%CI:27%~55%),LSD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为73%(95%CI:64%~86%),各文献间的同质性较低,两种疫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9),与羊痘疫苗接种(P=0.12)和LSD疫苗接种(P=0.077)相关的文献均提示未存在明显发表偏移;按养殖环境和检测方法分类进行亚组分析,不同养殖环境(P=0.84)和检测方法(P=0.40)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亚组均非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本文结果提示,使用免疫抗体监测方法评价免疫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分析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羊痘 疫苗 免疫 抗体监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编码的内膜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艺璇 牛静轶 +3 位作者 李港 万超 方仁东 叶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7-970,共14页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于甲型疱疹病毒亚科,能够感染宿主神经系统并在神经元中建立潜伏感染,是威胁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体。与其他甲型疱疹病毒类似,PRV的病毒粒子存在一层富含蛋白质的内膜层,它通过将含有DNA的核...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属于甲型疱疹病毒亚科,能够感染宿主神经系统并在神经元中建立潜伏感染,是威胁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体。与其他甲型疱疹病毒类似,PRV的病毒粒子存在一层富含蛋白质的内膜层,它通过将含有DNA的核衣壳与布满糖蛋白的囊膜层衔接起来构成病毒粒子的完整结构。研究表明,在PRV的感染周期中,内膜蛋白可以通过单独作用或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维持病毒形态结构的稳定、促进病毒的复制和出核、参与病毒在细胞质中的二次包膜、以及对抗宿主免疫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近年来PRV内膜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伪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学研究以及抗病毒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内膜蛋白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热袍菌来源的塔格糖4-差向异构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及全细胞固定化研究
13
作者 郭雪红 刘展志 +1 位作者 许滢 吴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D-塔格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稀少糖,但其现有生物制备方法存在底物成本高、供应不稳定等缺陷。来源于石油热袍菌(Thermotoga petrophila)的塔格糖酮酸3-差向异构酶(tagaturonate 3-epimerase)经过分子改造后,能够以D-果糖为底物... D-塔格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稀少糖,但其现有生物制备方法存在底物成本高、供应不稳定等缺陷。来源于石油热袍菌(Thermotoga petrophila)的塔格糖酮酸3-差向异构酶(tagaturonate 3-epimerase)经过分子改造后,能够以D-果糖为底物经差向异构反应合成D-塔格糖,该突变体被命名为塔格糖4-差向异构酶(tagatose 4-epimerase,T4E)。作者通过在T4E的N端添加T7 tag,使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BL21 (DE3)中成功表达并测定了T4E的酶学性质,优化了T4E催化D-果糖合成D-塔格糖的生物转化条件,同时对异源表达T4E的E. coli BL21 (DE3)重组细胞进行硅藻土-海藻酸钠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以300 g/L的D-果糖为底物,反应4 h后其平衡转化率可达25%。与游离细胞中的T4E相比,经全细胞固定化后的T4E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可连续反应7个批次,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塔格糖 塔格糖4-差向异构酶 大肠杆菌 全细胞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自然弱毒株演变进程 被引量:9
14
作者 戈胜强 王振忠 +6 位作者 吕艳 屈海龙 张潇月 胡永新 钱莺娟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3期68-73,共6页
自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传入中国以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21年以后,我国的ASF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临床中出现了“自然变异株”。这些毒株可能导致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疫病混淆等问题。这与国... 自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传入中国以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21年以后,我国的ASF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临床中出现了“自然变异株”。这些毒株可能导致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疫病混淆等问题。这与国外的流行演变规律一致,即当ASF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行较长时间后,其临床表现将由急性发病转变为缓慢发病或出现新的临床表现。经过多年的观察积累,国外已经对该病毒的流行规律特别是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有了大量记载,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描述。为此,就ASF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进行综述,从而提出加强血清学诊断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化报批进程、适时开展血清学监测追溯等建议,以期为我国ASF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红细胞吸附活性 自然弱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细胞传代致弱株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戈胜强 张潇月 +7 位作者 吕艳 王振忠 韩乃君 张永强 钱莺娟 蔡玉梅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6期76-81,共6页
目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仍无疫苗可用,使得该病防控难度较高。早期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弱毒株研制主要通过细胞传代方式。经过国外多年研究积累,现已经在多种细胞上获得毒力致弱毒株。细胞传代致弱株是ASF疫苗研究的候... 目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仍无疫苗可用,使得该病防控难度较高。早期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弱毒株研制主要通过细胞传代方式。经过国外多年研究积累,现已经在多种细胞上获得毒力致弱毒株。细胞传代致弱株是ASF疫苗研究的候选方向之一,且对于基因敲除弱毒疫苗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此对国际上ASFV细胞传代致弱毒株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其传代致弱规律,以期为我国ASFV细胞适应株研究及新型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细胞传代 弱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二糖2-差向异构酶的酶学性质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正 肖雅琴 +3 位作者 陈秋铭 张涛 江波 沐万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1128,共8页
近年来,对纤维二糖2-差向异构酶(CE)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针对不同的寡糖,CE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向异构化和异构化活性,催化乳糖生成的依匹乳糖和乳果糖,两种都是有益生元性质的乳糖衍生物,在保健食品及药品中具有非常广阔的... 近年来,对纤维二糖2-差向异构酶(CE)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针对不同的寡糖,CE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向异构化和异构化活性,催化乳糖生成的依匹乳糖和乳果糖,两种都是有益生元性质的乳糖衍生物,在保健食品及药品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因此,CE在工业应用的中游和下游工艺越来越引起重视,来自嗜温和嗜热微生物的CE也被应用于不同需求的生产中。尤其是嗜温微生物来源的CE能在较低温中保持活性,推进了CE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应用。作者针对性总结了CE的酶学性质和催化产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二糖2-差向异构酶 依匹乳糖 乳果糖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利用脂肪酸合成己二酸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洋 闫亚楠 +4 位作者 赵春雷 郭亮 高聪 刘立明 陈修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8,共13页
己二酸作为生产尼龙、化纤和工程塑料等聚合物的单体,在食品、医药、塑料和化工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己二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利用可食用原料,碳原子损失较多,造成己二酸产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和重构以脂肪酸为原料的己二酸... 己二酸作为生产尼龙、化纤和工程塑料等聚合物的单体,在食品、医药、塑料和化工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己二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利用可食用原料,碳原子损失较多,造成己二酸产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和重构以脂肪酸为原料的己二酸合成新路径,提高己二酸的理论得率;其次,强化本源的β-氧化路径和引入异源的ω-氧化路径;增强细胞对脂肪酸的利用能力;再次,借助系统代谢工程策略,进一步优化己二酸合成路径。最后,经发酵条件优化,最优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AA0304能够产生1.32 g/L己二酸。上述研究结果为利用废弃脂肪酸类化合物生产高价值化学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工程 β-氧化路径 ω-氧化路径 棕榈酸 大肠杆菌 己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豆制品中异黄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快速定量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爽 焦妍津 +1 位作者 陶冠军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256,261,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UPLC-UV)测定豆制品中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检测方法。采用酸化提取条件,将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及其修饰物水解成3种葡萄糖苷和3种苷元。采用BEH C18(2.1 mm...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UPLC-UV)测定豆制品中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检测方法。采用酸化提取条件,将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及其修饰物水解成3种葡萄糖苷和3种苷元。采用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10 min,10%~45%乙腈;10~12 min,45%~100%乙腈。流速为0.3 m L/min,柱温45℃,在波长260 nm处进行紫外检测。6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在7.5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建立了外标校正标准曲线(R2≥0.9998),检出限在0.05~0.1 m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8%~102.0%之间。利用本方法对腐竹、豆干、素百叶、素鸡、嫩豆腐、老豆腐和内酯豆腐等7种传统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总大豆异黄酮含量在8.67~25.83 g/kg间。不同豆制品间6种大豆异黄酮中以大豆苷和染料木苷为主要成分,占88.0%~93.4%。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UPLC法可有效降低杂质干扰,色谱基线稳定且峰型良好,在10 min内实现对6种大豆异黄酮的快速定量检测,可良好应用于常见市售豆制品的营养评估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 异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UPLC-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偿生长对湖羊肝脏组织中Hipp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国敏 程春雨 +7 位作者 刘建玲 安世钰 张婷婷 王子玉 孟繁星 樊懿萱 雷治海 王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49,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早期能量限饲与后期能量补偿对湖羊生长性能、肝脏组织中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和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2只系谱背景清楚、体质量相近的3月龄雄性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补偿生长组。试验分为能量限...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早期能量限饲与后期能量补偿对湖羊生长性能、肝脏组织中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和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2只系谱背景清楚、体质量相近的3月龄雄性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补偿生长组。试验分为能量限饲(60 d)和补偿(90 d)2个阶段,能量限饲阶段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日粮的代谢能分别为11.64和6.84 MJ·kg^-1,在能量补偿阶段日粮的代谢能均为12.86 MJ·kg^-1。饲养结束后屠宰,测定,再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Hippo通路核心基因和AMP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能量限饲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能量限饲显著降低了补偿组湖羊的肝脏质量和体质量(P<0.05),湖羊肝脏组织中Hippo通路核心基因和YAP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AMPK的mRNA和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能量补偿阶段,补偿组湖羊的肝脏质量和体质量、湖羊肝脏组织中Hippo通路核心基因(除YAP1外)的表达量和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湖羊在适当水平的能量限饲后进行补偿处理具有补偿生长现象,Hippo通路和AMPK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不同营养水平下对湖羊肝脏发育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补偿生长 肝脏 Hipp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犬血瘀病证两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家国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探究针灸疗法对血瘀病证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对以血瘀为主症和兼症的疑似脉管梗塞患病犬和后肢瘫痪且大面积瘀血患病犬,分别采用"白针+电针(+水针)"疗法和"电针+水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疑似脉管梗塞的患... 为了探究针灸疗法对血瘀病证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对以血瘀为主症和兼症的疑似脉管梗塞患病犬和后肢瘫痪且大面积瘀血患病犬,分别采用"白针+电针(+水针)"疗法和"电针+水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疑似脉管梗塞的患病犬经3次针刺(选取胆腧、肝腧、足三里、前三里、大椎、印堂、心腧、脾腧等穴位,白针+电针+水针)后,精神、饮食、行动等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后肢瘫痪且大面积瘀血的患病犬经3次针刺(选取后三里、肝腧、脾腧、百会、尾尖、后海、六缝、悬枢、命门等穴位,电针+水针)后,精神、饮食恢复正常,小便失禁得以控制,本体反射基本恢复,腹部的瘀紫面积缩小、颜色变浅,1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本研究表明,针灸用于治疗犬脉管梗塞、后肢瘫痪及瘀血,效果明显,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针疗法 电针疗法 水针疗法 脉管梗塞 后肢瘫痪 瘀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